痢疾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認識桿菌性痢疾

一、什麼是桿菌性痢疾:桿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腸道細菌性傳染病。

傳染力強,通常只要吃入10-100個細菌就可致病。

二、潛伏期:指病菌侵入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聯絡我們 | 來院交通 | 網路掛號 | English★狂賀★本院出院準備服務吳淑娟護理師榮獲衛生福利部長照小天使關於本院各界肯定醫院介紹院長的話中興院區及長照院區服務各科介紹醫療團隊醫師陣容訊息專區訊息公告新聞稿活動相簿政府公開資訊個人資料保護專區便民服務門診時間表就醫指南服務專線申訴流程檔案下載衛教資訊感謝函專區相關連結醫療連結徵才招標線上徵才招標公告志工招募論文發表論文發表聯絡我們聯絡我們院長信箱English小中大社區醫療群:::社區醫療群醫師陣容衛教資訊檔案下載訊息公告:::首頁便民服務衛教資訊衛教資訊衛教資訊內容標  題認識桿菌性痢疾張貼日期2020-03-23張貼單位社區醫療群內  容一、什麼是桿菌性痢疾:桿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急性腸道細菌性傳染病。

傳染力強,通常只要吃入10-100個細菌就可致病。

二、潛伏期:指病菌侵入人體後,到出現症狀之前的這段期間,通常為1~3天,有時長達1星期。

三、主要症狀:腹瀉、伴隨發燒、噁心、嘔吐、痙攣及裡急後重(想拉拉不出的感覺)。

患者糞便中會出現血跡、黏液或膿,約三分之一患者有水樣下痢。

三、可傳染期:1.發病後1個月內患者的糞便可能具有傳染性。

2.適當的治療可縮短傳染期在1星期內。

3.部份感染者,可能成為無症狀帶菌者,而成為感染源。

四、傳染途徑:1.日常生活接觸:主要是因接觸患者及帶菌者糞便,沒有洗手。

2.經水傳播:使用受痢疾桿菌污染的地下水,山泉水。

3.食物傳播:生食受污染的食物或蔬菜水果未清洗乾淨。

4.蒼蠅媒介傳播:蒼蠅散播病菌到未冷藏食物,在食物上繁殖而感染。

5.無症狀之帶菌者:帶菌者和人握手或在食物處理過程不小心污染食物而傳染給別人五、就醫治療:1.藥物治療。

六、預防措施:1.食物充分煮熟,勿吃生冷或疑似遭污染的食物:2.飲用水徹底煮沸才安全。

3.隨時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以免細菌藏在身邊。

4.注重居家環境衛生,保持環境清潔,垃圾桶要加蓋,垃圾密封集中處理。

5.排泄物要妥善處理,防範水源受污染。

6.水管不要安置於排水溝中,以免遭受廢水污染。

7.出現腹瀉、血便、黏液便等疑似症狀時,應儘速就醫。

回瀏覽頁電話049-2231150語音掛號049-2238813傳真049-2241886地址54062南投縣南投市復興路478號快速連結English就醫指南健康存摺病房別每日動態表急診病床通報動態顯示衛教資訊連結門診時間表網路掛號健康月報感謝函專區營養與食安專區政府公開資訊全文檢索重大政策健康檢查服務項目失智日照病房設置關於本院各界肯定醫院介紹院長的話中興院區及長照院區服務各科介紹醫療團隊醫師陣容訊息專區訊息公告新聞稿活動相簿政府公開資訊個人資料保護專區便民服務門診時間表就醫指南服務專線申訴流程檔案下載衛教資訊感謝函專區相關連結醫療連結徵才招標線上徵才招標公告志工招募論文發表論文發表聯絡我們聯絡我們院長信箱 隱私權政策|網站安全政策|資訊安全政策 目前線上人數:44人最後更新:2021-02-04建議使用Chrome&Firefox&MicrosoftEdge瀏覽器/螢幕解析度1920*1080以上



2. 桿菌性痢疾

一)桿菌性痢疾是由志賀氏桿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腸道疾病,病原體可耐酸性,只. 要10 到100 個病原體即可致病,細菌進入人體後,於小腸繁殖,之後進到大.桿菌性痢疾工作手冊桿菌性痢疾工作手冊下載



3. 季節性疾病衛教:淺談痢疾

痢疾,是一種傳染病。

依傳染性的致病生物體不同而分為細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偽膜性腸炎。

痢疾桿菌由上皮細胞直接 ...download前往主要內容區塊:::搜尋進階搜尋國軍高雄總醫院回首頁網站導覽EnglishRSS常見問答院長信箱雙語詞彙目錄認識我們PROFILE&INFORMATION醫療團隊MEDICALTEAM便民服務SERVICE衛教專區HEALTH聯絡我們CONTACTUS:::院刊院刊:::目前位置:首頁>院刊>103年7月56期>文章內容103年7月56期返回103年7月56期季節性疾病衛教:淺談痢疾痢疾,是一種傳染病。

依傳染性的致病生物體不同而分為細菌性痢疾及阿米巴痢疾。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偽膜性腸炎。

痢疾桿菌由上皮細胞直接侵入腸粘膜。

病變多局限於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內,以大量纖維素伸出形成偽膜性腸炎為特徵,假膜脫落伴有不規則淺表潰瘍。

分為急性細菌性痢疾、慢性細菌性痢疾、中毒性細菌性痢疾。

痢疾主要是透過帶菌者的手傳播擴散。

經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的,多發於夏季。

細菌性痢疾流行範圍廣,傳播快,發病率高。

發病多見於青少年及小童,病後僅有短暫和不穩定的免疫力。

而引起該病爆發流行的地區;特別是洪水災害地區。

一旦水源受污染後,更容易發生大規模流行。

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腹痛、裏急後重、膿血樣大便,發燒,畏寒,甚至引起敗血症。

阿米巴痢疾是因組織內阿米巴原蟲感染結腸所引起,主要是透過糞便污染所傳染。

多見於熱帶地區衛生較差的農村,夏秋季發病率較多,其中以成年男性患者較多。

患者病後沒有免疫能力,故易出現重覆感染。

嚴重患者會出現如腸出血、腸穿孔、腹膜炎。

症狀:     大部份感染者症狀不明顯。

但痢疾阿米巴可能侵入宿主的腸壁組織,一般來說病程較慢,沒有發熱,但易腹瀉,糞便惡臭呈現血便或黏液軟便且伴隨有脹氣情形。

體弱及營養不良病者較易有機會出現症狀。

此外,也有可能發生腸道外的感染,其中以肝膿瘍最為普遍,更甚者為肺膿瘍或腦膿瘍等。

  潛伏期約二至四週,但長短極為懸殊,可由數日至數年不等。

因大部分感染者沒有症狀,故主要經由糞便檢驗,但因並非每次糞便都會出現痢疾阿米巴,故需於7天內進行連續三天,每天一次之新鮮糞便採集,目前是採聚合鎂鏈鎖反應確認;也可經由病理組織切片檢驗確認。

抽血檢驗痢疾阿米巴的血清抗體反應,僅供參考,其檢驗陽性並不一定代表現階段感染。

預防:一、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二、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潔瓜果,不吃變質食物。

三、切生熟菜的刀具及砧板最好能分開。

如無條件者,至少在每次切熟食前洗淨,並用開水燙一下。

四、注意身體鍛煉,增強身體素質。

桿菌性痢疾傳染途徑痢疾阿米巴感染之確定病例,無論有無症狀皆應治療,對於疑似病例在未確認前不應投藥治療,也不需做預防性投藥。

內科部專科護理師胡維珍回頂端FaceBookRSSEpaperYouTube線上民調網站管理員Flickr:::認識我們醫療團隊便民服務衛教專區發展研究與成果醫學倫理專區電子病歷專區人體試驗委員會專區PGY1國際醫療專區就診看診狀態代停診公告醫學論壇到院交通表單申請下載門診時間下載門診時間網路掛號看診須知友善服務環景導覽訊息最新消息活動健保訊息電子報杏林區政府資訊公開研討會流行疫情院刊RSS訂閱圓夢畫展ASP抗生素專區詢問網站導覽進階搜尋營養諮詢床位資訊公告自費品項身心障礙鑑定專區常見問答用藥查詢用藥諮詢雙語辭彙衛材作業分享臉書粉絲頁YoutubeFlickr相片集圖書館QRCode專區職務宿舍公告建言院長信箱醫療論壇網站問卷意見處理流程民意論壇線上投票線上問卷案件作業流程返回頂端國軍高雄總醫院無障礙標章2.0-AAA級我的E政府本網站由國軍高雄總醫院資訊組負責維護,如有任何建議請洽網站管理員,電話:07-7496751轉726721依「醫療機構網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第4條本院聲明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

ISO27001/CNS27001資訊安全宣言∣隱私權政策及安全宣告∣網站著作權聲明國軍高雄總醫院版權所有Copyright©2005-2014,建議瀏覽



4. Q:痢疾問與答

患者糞便中通常有細菌群落之膿液。

二、致病因子( Infectious agent ) 痢疾菌屬包括四種或四亞屬。

第一群為Sh . dysenteriae ; 第二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手機版選單search搜尋進階搜尋分享FacebookTwitterlineEmail本局介紹科室簡介為民服務幼兒常規疫苗相關資料流感專區民眾抱怨處理程序陳請案件要點電話禮貌及測試實施要點文書流程管理手冊公文考核要點電話禮貌測試評分清潔針具點名冊母乳哺育癌症防治長者健康促進花蓮縣十大死因花蓮縣主要癌症死亡原因提供符合接觸者條件結核菌素測驗(免費)服務單位領有本國醫事人員證書之外國人及華僑執業動態作業說明公文附件下載專區「醫事人員」執業申請須知衛生所門診時間表醫療爭議調處作業相關資訊衛生局公共衛生年報專區花蓮縣衛生局所屬衛生所檔案管理成效檢核實施計畫花蓮縣「原住民醫療或社會福利資源使用交通費補助辦法」蔬果農藥殘留快篩檢測結核病防治專區食品業者主動通報專區麻疹專區病人自主權利法及預立醫療決定相關資訊長者健檢暨社區整合性預防保健C肝防治表單下載醫政類藥政類食品類防疫類保健類長期照護類政風類花蓮縣衛生局倫理委員會心理健康促進營業衛生專區徵才用表單下載執照相關表單衛生局會計表單下載花蓮縣衛生局相關契約文件企劃類檢驗類統計專區預告統計資料發布統計年報統計通報統計專題性別統計專區視覺化統計圖專區志工園地志工招募志願服務訊息志願服務法政府資訊公開條約、對外關係文書、法律、緊急命令、中央法規標準法所定之命令、法規命令及地方自治法規政府機關為協助下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解釋法令、認定事實、及行使裁量權,而訂定頒之解釋性規定及裁量基準政府機關之組織、職掌、地址、電話、傳真、網址及電子郵件信箱帳號行政指導有關文書施政計畫、業務統計、及研究報告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支付或接受之補助合議制機關之會議紀錄會計報表專區花蓮縣衛生局統計年報資料開放平台衛生局自治法規自治規則自治條例行政規則委辦規則熱門關鍵字上方連結回首頁Q&A員工內部資訊網網站導覽民意信箱English下方連結:::上方連結回首頁Q&A員工內部資訊網網站導覽民意信箱English分享FacebookTwitterlineEmail字級小字級中字級大字級花蓮縣衛生局花蓮縣衛生局:::本局介紹科室簡介為民服務幼兒常規疫苗相關資料流感專區民眾抱怨處理程序陳請案件要點電話禮貌及測試實施要點文書流程管理手冊公文考核要點電話禮貌測試評分清潔針具點名冊母乳哺育癌症防治長者健康促進花蓮縣十大死因花蓮縣主要癌症死亡原因提供符合接觸者條件結核菌素測驗(免費)服務單位領有本國醫事人員證書之外國人及華僑執業動態作業說明公文附件下載專區「醫事人員」執業申請須知衛生所門診時間表醫療爭議調處作業相關資訊衛生局公共衛生年報專區花蓮縣衛生局所屬衛生所檔案管理成效檢核實施計畫花蓮縣「原住民醫療或社會福利資源使用交通費補助辦法」蔬果農藥殘留快篩檢測結核病防治專區食品業者主動通報專區麻疹專區病人自主權利法及預立醫療決定相關資訊長者健檢暨社區整合性預防保健C肝防治表單下載醫政類藥政類食品類防疫類保健類長期照護類政風類花蓮縣衛生局倫理委員會心理健康促進營業衛生專區徵才用表單下載執照相關表單衛生局會計表單下載花蓮縣衛生局相關契約文件企劃類檢驗類統計專區預告統計資料發布統計年報統計通報統計專題性別統計專區視覺化統計圖專區志工園地志工招募志願服務訊息志願服務法政府資訊公開條約、對外關係文書、法律、緊急命令、中央法規標準法所定之命令、法規命令及地方自治法規政府機關為協助下級機關或屬官統一解釋法令、認定事實、及行使裁量權,而訂定頒之解釋性規定及裁量基準政府機關之組織、職掌、地址、電話、傳真、網址及電子郵件信箱帳號行政指導有關文書施政計畫、業務統計、及研究報告書面之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支付或接受之補助合議制機關之會議紀錄會計報表專區花蓮縣衛生局統計年報資料開放平台衛生局自治法規自治規則自治條例行政規則委辦規則熱門關鍵字search搜尋進階搜尋:::首頁Q&A疾病管制科疾病管制科_網頁功能列印內容Bopomofo分享FacebookTwitterlineEmailQ:痢疾問與答桿菌性痢疾(Shigellosis)簡介一、症狀  細菌性痢疾之症狀有:腹瀉、伴隨發燒、噁心;或有毒血症、嘔吐、痙攣及裏急後重(tenesmus)。

起因於小腸末端及大腸之急性細菌性感染。

典型患者糞便中有血跡、黏液及細菌群落形成之膿,然而,約三分之一患者有水樣下痢。

幼童患者可能出現抽搐症狀,有時有輕微或無症狀感染。

  由患者糞便或直腸檢體可分離Shige



5. 衞生防護中心

桿菌痢疾是由人體腸道內的志賀氏桿菌屬所引起的腸道感染。

病徵. 有些受感染者可全無症狀或只有輕微病徵。

如出現桿菌痢疾,患者則通常會 ...Skiptocontent桿菌痢疾桿菌痢疾2019年7月22日病原體桿菌痢疾是由人體腸道內的志賀氏桿菌屬所引起的腸道感染。

病徵有些受感染者可全無症狀或只有輕微病徵。

如出現桿菌痢疾,患者則通常會突然發燒、腹瀉、腹部絞痛、噁心或嘔吐。

糞便或會帶血及黏液。

併發症包括大腸擴張,以及急性腎病。

幼兒、前往發展中國家的旅遊人士和男男性接觸者有較大機會患上桿菌痢疾。

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士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症狀。

傳播途徑桿菌痢疾會直接經接觸患者或帶菌者的糞便傳播(包括在性接觸時),或間接經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

由於少量細菌已可引致感染,因此桿菌痢疾具高傳染性,很多爆發個案與幼兒中心和學校有關。

潛伏期通常為1-3天,但可長至7天。

治理方法學校或院舍內感染此病的人應予以隔離。

他們應留意個人衞生,避免傳染他人。

治療方法包括補充水分和服用抗生素。

預防方法1.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尤其在處理食物或進食前,以及如廁後或處理糞便後。

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搓手最少20秒,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手機弄乾。

如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使用含70至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

如出現腹瀉等腸胃病徵的人士,不應上班或上學及應向醫生求診。

2.保持良好的食物衞生處理食物時應遵從食物安全五要點,即精明選擇(選擇安全的原材料)、保持清潔(保持雙手及用具清潔)、生熟分開(分開生熟食物)、煮熟食物(徹底煮熟食物)及安全溫度(把食物存放於安全溫度),藉以預防由食物傳播的疾病。

只飲用煮沸後的自來食水或出品自可靠商戶的樽裝飲品。

避免飲用來歷不明的冰塊所調製的飲料。

從衞生及可靠的地方購買新鮮食物,不要光顧無牌小販。

進食徹底煮熟的食物。

水果要自己清洗和去皮,避免進食沒有烹煮的蔬菜。

患者或帶菌者切勿處理食物和照顧兒童、年老和缺乏免疫力的人士。

*請瀏覽食物安全中心網頁,以獲得更多有關食物安全的資訊。




6. 桿菌性痢疾

桿菌性痢疾傳染力強,其只要吃入10-100個細菌就可致病。

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特別容易引起流行,污染的飲水或食物也常引起地區性大規模的 ...防疫新知首頁衛教園地防疫新知桿菌性痢疾桿菌性痢疾發佈日期:108-12-01桿菌性痢疾桿菌性痢疾是由志賀氏桿菌所引起的腸道傳染病。

桿菌性痢疾傳染力強,其只要吃入10-100個細菌就可致病。

在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特別容易引起流行,污染的飲水或食物也常引起地區性大規模的流行。

台灣地區地處亞熱帶,全年都有桿菌性痢疾,主要流行季節是每年6月至10月。

國人前往自來水不普及或環境衛生條件較差的地區旅遊,如果沒有注意飲食衛生,容易遭受桿菌性痢疾感染,不但會嚴重影響旅遊情緒及行程,更可能將致病原帶入國內散播,危害家人及親友的健康。

傳播方式吃入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的食物。

接觸帶菌者的糞便後,沒有洗手或沒有清洗指甲間縫隙。

帶菌者或病人的手未洗乾淨而和人握手。

喝入沒有煮沸的自來水、河水或山泉水。

潛伏期桿菌性痢疾的潛伏期通常為1~3天,有時長達一星期。

發病症狀腹瀉、伴隨發燒、噁心、嘔吐、腹部絞痛及裏急後重(想拉拉不出的感覺)。

患者糞便中會出現血跡、黏液或膿,約三分之一患者有水樣腹瀉。

預防方法飲用水澈底煮沸,外出旅遊建議喝瓶裝水。

食物應煮沸食用才安全,不飲用生水。

食物之處理及保存要注意,需有生熟食品專用砧板及冷藏設備。

注意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或接觸食物前正確洗手之習慣。

廚房工作人員、醫、護、托育人員特別應注意經常洗手的動作。

注重居家環境衛生,垃圾桶要加蓋,避免滋生蟑螂及蒼蠅。

野營時,糞坑應遠離營區,且設在飲用水源之下游。

不可在山溝排泄,防範水源污染。

水源或蓄水設施與污染源(如廁所、化糞池等)應距離15公尺以上。

旅行或野營時,個人或團體用水應加氯或用化學品,或煮沸消毒。

治療方法與就醫資訊桿菌性痢疾可使用抗生素治療,不但可以減緩病程,並降低他人感染之風險。

如果出國期間或返國入境時曾出現不適症狀,請主動聯絡機場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就醫時應確實告知醫師其相關旅遊史。

預防接種建議桿菌性痢疾目前尚無有效可施打之疫苗。

※資料來源:疾病管制局。

上一頁訊息專區最新消息公告訊息得獎訊息認識宏恩管理團隊願景使命重大事記組織架構就醫指南網路掛號掛號查詢看診進度門診時間看哪一科就醫權益與須知住院服務急診服務收費說明醫療中心醫療團隊醫事團隊特色醫療衛教園地衛教單張防疫新知為民服務就醫資料申請社會服務病友分享滿意度調查到院指南常見問題



7. 漫談痢疾

漫談痢疾. 本題所謂痢疾是「桿菌性痢疾之簡稱」,也有人稱之為「細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又因為是「志賀菌」(Shigella)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病變,.9582_163漫談痢疾.pdf9582_163漫談痢疾.pdf下載



8. 痢疾

分為急性細菌性痢疾、慢性細菌性痢疾、中毒性細菌性痢疾。

菌痢主要是通過帶菌者的手傳播擴散。

經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的菌痢多發於夏季。

細菌性痢疾流行 ...痢疾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9年5月22日)請透過加入合適的行內引用來改善這篇條目。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8月1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顯微鏡下糞便樣品中的志賀氏菌痢疾,是一種傳染病。

依傳染性的致病生物體不同而分為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

元朝皇帝元順帝和唐朝皇帝唐太宗便是死於痢疾。

目錄1細菌性痢疾1.1症狀2阿米巴痢疾2.1症狀3處理4中醫文獻記載5預防6參考文獻6.1引用6.2來源7外部連結細菌性痢疾[編輯]主條目:細菌性痢疾感染痢疾阿米巴原蟲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由於痢疾桿菌所引起的一種假膜性腸炎(纖維素性炎)。

痢疾桿菌由上皮細胞直接侵入腸黏膜。

病變多局限於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內,以大量纖維素伸出形成假膜性炎為特徵,假膜脫落伴有不規則淺表潰瘍。

分為急性細菌性痢疾、慢性細菌性痢疾、中毒性細菌性痢疾。

菌痢主要是通過帶菌者的手傳播擴散。

經污染水或食物引起的菌痢多發於夏季。

細菌性痢疾流行範圍廣,傳播快,發病率高。

發病多見於青少年及小童。

病後僅有短暫和不穩定的免疫力,人類對菌痢普遍易感,引起該病爆發流行,特別是洪澇災害地區,一旦水源受污染,更容易發生流行。

菌痢根據病程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期症狀[編輯]主要臨床表現為腹瀉、腹痛、里急後重、膿血樣大便、發熱。

阿米巴痢疾[編輯]主條目: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是因溶組織內阿米巴原蟲感染結腸引起,主要是通過糞便污染所傳染。

多見於熱帶地區衛生較差的農村,夏秋季發病率較多,其中以成年男性患者較多。

患者病後沒有免疫能力,故易出現重覆感染。

嚴重患者會出現如腸出血、腸穿孔、腹膜炎。

症狀[編輯]部份病人會出現無症狀。

一般起病較慢,沒有發熱,腹瀉糞便惡臭伴腹脹氣,右下腹腹痛。

體弱及營養不良病者有機會出現暴發症狀:起病急、高熱、劇烈腹痛、水樣便。

處理[編輯]臥床休息半流質或流質食物,避免進食刺激性或易引致腹脹的食物立即看醫生(切勿自行購買成藥服食)中醫文獻記載[編輯]中國歷代文獻有關痢疾記載:《黃帝內經》,唐朝整理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稱「腸癖」或「赤沃」《傷寒論》,《金匱要略》,東漢張仲景撰,稱「下利」,對其病機多責之「以有熱故也」,並開始有方藥記載,制定了白頭翁湯,桃花湯(赤石脂,乾薑,粳米)等有效方劑,開清熱解毒,溫澀固下之先河。

《千金要方》,唐朝孫思邈著,將本病稱為「滯下」,並記載102首方劑。

《嚴氏濟生方》,南宋嚴用和,正式提出「痢疾」這一病名。

治療上主張「先導滌腸胃,次治根本,然後辨其風冷暑濕而為之治法」。

《河間六書》,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劉完素等撰、明朝吳勉學等編校,認為本病之所以急迫,是由於火性的原因。

對本病的治療創「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的原則。

《丹溪心法》元代金元四大醫學家之一朱震亨著述、明朝程充校訂,提出「痢赤屬血,白屬氣」,「時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傳染相似」。

按痢疾症狀分證,有白痢或稱濕痢、赤痢亦名熱痢、赤白痢亦名濕熱痢、噤口痢、休息痢(慢性痢疾)、疫毒痢(中毒性痢疾)、寒濕痢、虛寒痢等。

預防[編輯]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良好習慣。

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食不潔瓜果,不吃變質食物。

切生熟菜的刀具及砧板最好能分開。

如無條件者,至少在每次切熟食前洗淨,並用開水燙一下。

注意身體鍛鍊,增強身體素質。

1.保持地方及廚房器皿清潔,並把垃圾妥為棄置。

2.保持雙手清潔,經常修剪指甲。

不要徒手處理熟食;如有需要,應戴上手套。

3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