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瘧疾

瘧疾. Malaria [ ChineseTraditional ]. 簡要概述了這種通過蚊子傳播的傳染病的迹象、症狀、治療和預防。

Skiptomaincontentsharethispagemore_horizTweetShareDownload  MalariaMMalariaMalariaEnglishInfectiousDiseasesChild(0-12years);Teen(13-18years)SmallIntestine;LargeIntestine/Colon;BodyImmunesystemConditionsanddiseasesCaregiversAdult(19+)NA2010-03-05T05:00:00Z7.9000000000000056.0000000000000704.000000000000Health(A-Z)-ConditionsHealthA-Z

Anoverviewofmalariaandthesigns,symptoms,treatmentandpreventionofthisinfectionpassedonbymosquitoes.

Whatismalaria?

Malariaisaninfectioncausedbyparasites.Itispassedfrompersontopersonbymosquitoes.Theinfectionleadstochills,fever,andotherflu-likesymptoms.Ifleftuntreated,malariacanbedeadly.Childrenaremostatriskformalaria.

Keypoints

  • Malariaisaninfection.Itispassedonbymosquitoes.Malariacanbecaughtwhiletravellinginsomepartsoftheworld.
  • Thesymptomsmaybesimilartoaterribleflu.
  • Ifyourchildhasmalariasymptoms,seeadoctorrightaway.
  • Ifleftuntreated,malariacanbedeadly.
  • Ifyouplantovisitanareaaffectedbymalaria,youneedtopreparetoavoidinfection.

Signsandsymptomsofmalaria

Malariasymptomsusuallyappearsixto30daysafterinfection.Symptomsmaytakeupto12monthstoshow.Thesymptomsaresimilartoaterribleflu:

  • fever
  • chills
  • headache
  • nausea
  • vomiting
  • diarrhea
  • extremeweakness
  • muscleaches
  • painintheabdomen,backandjoints
  • coughing
  • confusion

Malariaisadangerouscauseoffeverinchildrenwhoreturnfromtravelling.Feverisasymptom,notadisease.Itisthebody'sresponsetoinfections.Afevermaymeanthatsomethingseriousisoccurring.Itneedstobeinvestigatedbyadoctor.

Ifyourchildshowsseveralofthesesigns,seeadoctorrightaway.Ifnottreatedproperly,theycangetworserapidly.

Oncetreated,symptomsusuallygoawayinafewdays.Somechildrentakelongertorecover.

Manyotherdiseasessharethesamesignsasmalaria.Thismaydelaydiagnosisinchildren.

Malariais




2. 瘧疾-高點醫護網

瘧疾(malaria)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瘧原蟲寄生於紅血球內,通過瘧蚊傳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蟲傳染病。

全世界,僅是呈現臨床症狀的病例每年就在3億到5億之間, ...瘧疾-高點醫護網歷屆考題高分詳解免費考前重點下載歷屆考題線上測驗考取學員心得分享小龍醫師館線上試聽課程全省服務據點看更多熱門資訊後西醫後中醫後獸醫私醫聯招/轉學考護理二技/醫研所護理師醫師國考醫檢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放射師食品技師國外醫師學歷甄試美國護理師公職護理師公職醫檢師衛生技術衛生行政篇名瘧疾說明前言  1965年,WHO正式授証台灣為完全根除瘧疾的國家。

目前,每年約有30~50宗病例是來自境外移入的,而且國內仍有矮小按蚊(Anophelesminimus)分佈,因此存在有本土性瘧疾疫情之危險,加上瘧原蟲抗藥性增加,使得瘧疾防治工作仍得面臨小挑戰。

  瘧疾(malaria)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瘧原蟲寄生於紅血球內,通過瘧蚊傳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蟲傳染病。

全世界,僅是呈現臨床症狀的病例每年就在3億到5億之間,而每年因患瘧疾而死亡的人數在一百萬~三百萬,這其中大部分是兒童。

兒童、孕婦、旅遊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對本地流行的瘧原蟲免疫力較差,是易患瘧疾的高危人群。

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病患曾於瘧疾傳播季節在流行區居留,或有輸血史者。

本病的病原體為瘧原蟲,能引起人類瘧疾的瘧原蟲有4種,即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vivax),惡性或熱帶瘧原蟲(P.falciparum)、三日瘧原蟲(P.malariae)及卵形瘧原蟲(P.ovale)。

瘧疾主要的流行地區是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南美北部的熱帶地區,其中以非洲疫情最為嚴重。

本病是乙類傳染病之一。

傳染源(Infectionagent):病患及帶蟲者。

傳播途徑(Modeoftransmission):主要由按蚊(Anopheles)傳播。

瘧原蟲在蚊體內經過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後,產生許多孢子,成熟後子孢子自卵囊種逸出,進入按蚊的唾液腺內,待再次叮咬人體時即將子孢子釋入血液中,使之發病。

本病也可經輸血傳播,或偶經胎盤傳播給胎兒而引起。

人群易感性:人群對此病普通易感,流行區的人群存在一定的免疫力,僅能使再次發病時症狀較輕,但不能防止再感染;目前尚無預防疫苗。

潛伏期(Incubationperiod):因瘧原蟲的種類不同而異,間日瘧為12~20天,惡性瘧為8~15天,三日瘧為18~40天,卵形瘧為11~16天。

傳染期(Communicableperiod):一般說只有存在按蚊時,本病才有傳染性,瘧原蟲需在按蚊體內經過半個月左右的發育(受氣溫的影響而定),瘧原蟲子孢子進入蚊體唾液腺後才能傳播給別人。

臨床表現  瘧疾患者,常呈現與感冒難以區分的非特異症狀。

典型瘧疾表現是間歇性發作性寒戰、高燒、大量出汗,貧血和脾腫大;間歇週期有一定規律性,如間日瘧為隔天發作一次,三日瘧為隔2天發作一次;每次發作都經過寒戰、高燒,繼之大汗熱退的過程。

瘧疾反復發作後,多有貧血及脾腫大;如果感染的是惡性瘧,若沒有立即治療,可能會併發急性腎衰竭、癲癇、休克、昏迷和死亡等。

實驗室檢查血液檢查:常見病患血小板減少,尤其是惡性瘧可降至正常的1/2~1/4;反復發作或惡性瘧患者,貧血明顯,網織紅血球增加,甚至出現有核紅血球。

病原學檢查:取患者末梢血塗片以瑞氏或姬氏染液染色後,在紅血球中可找到瘧原蟲的環狀體或滋養體時可確診,另外,可鑒定瘧原蟲的種類,以確定為何種瘧疾。

免疫學檢查:用間接螢光抗體試驗或ELISA檢測抗體常呈陽性。

目前已有試劑盒可以檢測血液中惡性瘧原蟲富含組氨酸蛋白2(pf·HRPⅡ),陽性率可達100%,對早期診斷具有重要價值,但在清除惡性瘧原蟲幾天後仍可測到其抗原殘餘物,而呈現陽性結果。

診斷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患者來自瘧疾流行區,並有典型的臨床症狀;血清抗體檢測有助臨床診斷;末梢血塗片中找到瘧原蟲即可確診。

  臨床上遇有以下情況者,可疑為瘧疾:  (1)生活在瘧區或去過瘧區居留,有疑似瘧疾症狀;  (2)間歇性發熱,每天或隔天定時出現;  (3)貧血,紅血球內見有粗細不一的嗜鹼性點彩(屬於尚未完全成熟的紅血球,正常人血片中極少見到。

在紅血球再生加速時,可能因為胞漿中的核糖體發生聚集變性後著色所致)。

  (4)發燒數天後可摸到脾臟。<



3. 預防「蟲」現江湖--瘧疾介紹及預防

瘧疾(malaria)主要經由瘧蚊叮咬人類傳染,亦可由輸血或消毒不完全的注射器傳播,先天性感染很罕見。

全世界瘧蚊種類共422種,主要為矮小瘧蚊,台灣地區瘧疾大 ...預防「蟲」現江湖--瘧疾介紹及預防感染內科   武香君護理長(97年6月)古老的傳染病--瘧疾如今仍在威脅人類。

據統計,全球有40%以上的人口受瘧疾威脅,每年有3-5億人罹患此疾,近300萬人因此死亡,其中90%發生在非洲撒哈拉以南。

1945年台灣瘧疾感染肆虐,當時台灣地區總人口780萬中約有120萬個瘧疾患者,直至1965年經官方及各界協助,才得以根除,並經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瘧疾根除地區。

瘧疾(malaria)主要經由瘧蚊叮咬人類傳染,亦可由輸血或消毒不完全的注射器傳播,先天性感染很罕見。

全世界瘧蚊種類共422種,主要為矮小瘧蚊,台灣地區瘧疾大流行期,矮小瘧蚊分布於全島,典型的瘧蚊滋生場所為山腳地區水邊長草、水質清澈的溪流,矮小瘧蚊徹夜叮血、高峰叮血期在午夜時分。

瘧原蟲是導致瘧疾的寄生蟲,感染人類瘧原蟲共有四種,分別為惡性瘧、間日瘧、三日瘧與卵圓瘧。

蚊子通過叮咬將瘧原蟲經唾液注入人體血液,於血液及紅血球內進行無性生殖,寄宿人體血流、肝臟及紅血球內,疾病潛伏期會隨瘧疾種類而不同,惡性瘧約十二天,間日瘧、卵形瘧約十四天,三日瘧約三十天。

影響潛伏期長短的,除了因瘧原蟲在人體內的無性分裂期間不同外,還包括人體抵抗力之強弱及其它因素,故亦有長達數月至數年之久者。

瘧疾診斷方式是以血液的顯微鏡檢為主要依據。

瘧疾患者會出現畏寒、發燒、出汗等疾狀,有時會出現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嘔吐,因感覺忽冷忽熱,引發劇烈顫抖,因此台灣早期俗稱為「打擺子」,因類似流行性感冒,所以在非流行地區常被忽略。

瘧疾中以惡性瘧最嚴重,死亡率高達10%,會出現腦性瘧疾、意識不清、昏迷、貧血、血小板低下、器官衰竭及休克等症狀。

瘧疾早期治療用藥包括:Quinine、Mefloquine或Chloroquine,但由於抗藥性瘧疾盛行,據WHO統計至2006年1月,由中國大陸以中藥提煉出來的青蒿素之合併療法,為56個國家採用為治療瘧疾的第一線用藥,其副作用包括輕微的腸胃道不適、暈眩、耳鳴、及肝功能上升等情形,故用藥期間需密切與醫師配合,以免抗瘧藥物的毒性及副作用。

台灣目前雖為瘧疾根除地區,但境外移入之瘧疾預防仍不可忽略!。

據疾管局統計,台灣自瘧疾疫情根除後之確定病例感染原因以出國工作、經商、觀光旅遊、來台定居及外籍學生為主、其餘尚包括外籍新娘、僑胞等人士之境外移入。

故欲前往疫區工作或旅遊前,須事先與醫師討論預防性抗瘧藥之使用種類,在了解抗瘧藥物的使用注意及副作用後,至疾病管制局及所屬分局和各縣市衛生局,免費索取防瘧藥品,於出國前一星期開始服用,連續服用至離開瘧疾地區後四星期停止。

另外,重要的是,所有預防用藥,皆無百分百的保護效果,所以於疫區須避免被蚊蟲叮咬,且返國的三個月內若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燒,應儘早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以幫助醫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唯有這樣才能有效嚇阻及治療瘧疾,避免瘧疾重「蟲」現。

【回本期目錄】



4. 瘧疾預防用藥

瘧疾重症大多發生於感染惡性瘧原蟲,致血液或代謝異常及嚴重器官衰竭,其死亡率可超過10%。

預防方式:正確採取防蚊措施,並服用瘧疾預防 ...首頁國際旅遊與健康旅遊醫學國際預防接種及藥物國際旅遊與健康國際旅遊與健康國際疫情及建議等級國際疫情及建議等級國際疫情及建議等級國際重要疫情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國際旅遊疫情速訊旅遊醫學旅遊醫學旅遊醫學國際旅遊處方箋旅遊醫學門診國際旅遊保健資訊國際旅遊保健資訊國際旅遊保健資訊出國前注意事項出國期間注意事項返國後注意事項飛航旅行的注意事項特殊族群注意事項國際預防接種及藥物旅遊醫學相關業務參考資料檢疫業務檢疫業務檢疫業務國際港埠檢疫簡介海港檢疫海港檢疫海港檢疫船舶入境審查檢疫遊艇申辦出入境檢疫船舶衛生檢查國際港埠檢疫費用項目客船飲用水衛生管理事項暨衛生檢查流程說明空港檢疫港區衛生屍體檢疫國內港埠檢疫檢疫法規檢疫業務執行成果報表外國人健康管理外國人健康管理外國人健康管理外國人健檢指定與認可醫院名單外國人健檢指定與認可醫院名單外國人健檢指定與認可醫院名單外國人健檢指定醫院名單(國內)國外之認可醫院名單胸部X光肺結核檢查之指定機構(複檢)漢生病檢查之指定機構(複檢)漢生病篩檢診斷訓練合格人員名單受聘僱外國人健檢受聘僱外國人健檢受聘僱外國人健檢受聘僱外國人定期健康檢查日期查詢受聘僱外國人健康檢查表單受聘僱外國人健康檢查問答輯相關檔案受聘僱外國人在臺接受肺結核或漢生病治療受聘僱外國人健檢統計資料受聘僱外國人健檢常用名詞翻譯受聘僱外國人健康檢查Q&A受聘僱外國人若罹患傳染病Q&A外籍人士(含陸配)居留健檢外籍學位生(含陸生)健檢外籍短期研修生(含陸生)健檢外國人健檢相關法規外籍人士衛教資源外籍人士衛教資源外籍人士衛教資源英語English泰語ไทย越語NgônngữViệtNam印尼語BahasaIndonesia馬來語BahasaMelayu瘧疾預防用藥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瘧疾簡介(想要瞭解更多)傳播方式:主要由瘧蚊叮咬傳播,但也可能透過輸血或消毒不良的注射器感染,先天性感染則罕見。

感染症狀:感染人類的常見瘧原蟲,可分為: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vivax)、三日瘧原蟲(Plasmodiummalariae)、惡性瘧(又稱熱帶瘧)原蟲(Plasmodiumfalciparum)和卵形瘧原蟲(Plasmodiumovale),混合感染亦屬常見。

潛伏期會隨瘧原蟲種類不同而有差異,一般來說約為7至30天,未完成服用瘧疾預防藥物之療程,或是服用流行當地已有抗藥性的預防性藥物等,會使症狀延遲出現(離開流行區後約數週至數月之久)。

常見的症狀包括:發燒、畏寒顫抖、出汗、頭痛、噁心、全身酸痛及倦怠。

瘧疾重症大多發生於感染惡性瘧原蟲,致血液或代謝異常及嚴重器官衰竭,其死亡率可超過10%。

預防方式:正確採取防蚊措施,並服用瘧疾預防藥物。

預防重症方式:認識瘧疾症狀,一旦出現發燒等疑似症狀,一定要立刻就醫。

瘧疾預防用藥建議:前往高風險地區旅客,建議諮詢旅遊醫學門診醫師,服用預防藥物。

各國瘧疾流行概況與預防用藥建議請至本署國際旅遊處方箋網頁「預防接種規定及建議>瘧疾預防用藥」項下查詢。

瘧疾疫區集中於熱帶及部份亞熱帶地區,包括:非洲、中南美洲、東南亞、南亞及大洋洲島國,目前全球仍有約90個國家有瘧疾感染風險。

圖.瘧疾在全世界的分布(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 WorldMalariaReport2019) 註:過去至少連續3年零本土病例的國家視為無瘧疾感染風險;中國與薩爾瓦多於2017、2018年連續2年皆無土病例;伊朗、馬來西亞以及東帝汶於2018年無本土病例。

資料來源: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庫。

瘧疾感染風險國家列表非洲地區:安哥拉、貝南、布吉納法索、蒲隆地、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象牙海岸、剛果民主共和國、吉布地、赤道幾內亞、加彭、甘比亞、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賴比瑞亞、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利、莫三比克、尼日、奈及利亞、剛果共和國、南蘇丹共和國、盧安達、聖多美普林西比、塞內加爾、獅子山共和國、索馬利亞、蘇丹、多哥、烏干達、葛摩聯盟、尚比亞、波札那*、維德角*、厄利垂亞、衣索比亞*、肯亞、茅利塔尼亞、納米比亞*、南非*、史瓦帝尼王國*、坦尚尼亞、辛巴威*。

美洲地區:海地、貝里斯*、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多明尼加*、厄瓜多*、薩爾瓦多*、法屬圭亞那*、瓜地馬拉*、蓋亞那*、宏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馬*、秘魯*、蘇利南*



5. 瘧疾治療、根除與傳統醫藥漫談

談到瘧疾與傳統醫藥,較為人所知的近期發展是2015 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從中醫古籍得到啟發,成功研製抗瘧藥青蒿素,並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事實上,近代中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首頁中醫藥新知瘧疾治療、根除與傳統醫藥漫談字體大小調整小中大 談到瘧疾與傳統醫藥,較為人所知的近期發展是2015年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從中醫古籍得到啟發,成功研製抗瘧藥青蒿素,並獲頒諾貝爾醫學獎。

事實上,近代中國以青蒿素治療瘧疾並非新鮮事。

早在一九七○年代,中國為了尋找對抗瘧疾的物質,已開始大量查閱典籍並尋訪老中醫和民間藥方,篩選數百種候選藥方後才鎖定從青蒿提取抗瘧疾藥。

 正處於翻天覆地的文革中國,為什麼要這麼做?其實這並非為了國內民眾的需求,而是基於戰略考量。

爆發於1955年的越戰,背景是全球的共產與反共陣營分別支持北越和南越而相互抗衡的冷戰時期。

中國共產黨在1962年介入越戰,支持北越,除了軍需、人員訓練與工程技術之外,還有一項秘密進行,以發現新的抗瘧藥為目標的「523項目」。

當時北越士兵雖因戰爭而有眾多死傷,但死於瘧疾的人更多,因此領導人胡志明向中國政府求援,才有了這項集合了包括屠呦呦在內,高達五百多名科學家分頭研發藥物的計畫,除了嘗試化合物外,也分析中草藥。

在中草藥方面,研究團隊選了胡椒和其它出現頻率較高的中草藥,又從《本草綱目》和《神農本草經》發現常山,也證實這個草藥具有抗瘧活性,但因其毒性大於傳統用藥奎寧而作罷,最後開發出青蒿素(Artemisinin,圖一)類藥物。

 圖一:青蒿素。

(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9D%92%E8%92%BF%E7%B4%A0) 瘧疾是一個古老的疾病,西元前2000年的中國就有因瘧疾引發的周期性燒發的歷史記載,埃及和歐洲的古希臘羅馬時期也曾流行過。

「瘧」在古代中國被視為特定疾病的記載,可追溯到《左傳》,如「定公四年:疾瘧方起」、「襄公七年:子駟使賊夜弒僖公,而以瘧疾赴於諸侯」、「昭公十九年:許悼公瘧」等。

啟發屠呦呦的《肘後備急方》則是寫於晉代,約西元340年,作者葛洪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段有別於一般中藥煎煮法的文字,讓她的研究隊推測高溫可能破壞青蒿的有效成分,於是改用沸點較低的溶劑提取,證實青蒿提取物的抗瘧效果與溫度相關,同時也發現藥用青蒿當中,有抗瘧活性者為黃花蒿(Artemisiaannua,圖二)而非青蒿(Artemisiaapiacea),這便是以現代方法備製青蒿素的一大突破。

在這個基礎上,中國自1972年起便展開小規模臨床試驗,並繼續進行青蒿素抗瘧有效單體的分離研究。

七○年代的各項試驗與臨床研究的成果,由於涉及機密,在1979年起才陸續發表,並在八○年代投入新藥研發,其中青蒿琥酯(Artesunate)在2002年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收錄在第12版「必需藥品清單」當中。

必需藥品是WHO在1977年提出的概念,指提供醫療照護時,必須隨時備足,最重要也最基本,大眾能負擔的藥品。

目前最新版的清單共有340種。

  圖二:黃花蒿。

(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84%E8%8A%B1%E8%92%BF)  瘧疾是重要的醫學與公共衛生議題,因研究這個重大疾病而得到諾貝爾醫學獎肯定的,在史上就有四例,分別是1902年的RonaldRoss(出生於印度的英國醫師與細菌學家)、1907年的CharlesLouisAlphonseLaveran(法國軍醫) 和1948年的PaulHermanMüller(瑞士化學家),接下來是2015年的中國籍科學家屠呦呦。

Ross的重要發現是確認瘧蚊是傳播瘧疾的病媒,Laveran則是提出導致瘧疾的寄生蟲,Müller發現DDT可殺死蚊子等節肢動物,而屠呦呦則是因研製青蒿素治療瘧疾而獲獎。

 在今天,瘧疾依然是一年有超過2億人感染,並奪走43萬生命的重要傳染性疾病。

全球七成的瘧疾負擔集中在11個國家,其中10國在非洲,另一個國家在南亞印度。

中國在2017年首次達到零本土案例,這是自2010年出現近5,000病例後的一大里程碑,有望在數年後進入瘧疾根除國家之列。

而飽受傳染病肆虐的印度,國內的傳統醫學研究者也積極想從先人智慧中再度發掘可資應用的草藥來解決以蚊子為媒介的瘧疾、登革熱等活躍的傳染病。
<



6. 瘧疾

中華民國88年6月23日總統(88)華總(一)義字第8800142740號令修正公布原名稱「傳染病防治條例」為「傳染病防治法」,茲將「瘧疾」列為第三類傳染病( ...瘧疾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中華民國88年6月23日總統(88)華總(一)義字第8800142740號令修正公布原名稱「傳染病防治條例」為「傳染病防治法」,茲將「瘧疾」列為第三類傳染病(甲種)。

 中華民國93年1月20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09300010081號令修正公布「傳染病防治法」,茲將「瘧疾」修正為第二類傳染病。

 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所引起的傳染病,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019年全球感染人數約2.29億,死亡人數約40.9萬人。

臺灣光復初期瘧疾感染極為嚴重,當時總人口數為600萬人,其中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感染瘧疾。

1946年開始政府投入瘧疾防治工作,1965年WHO正式將臺灣列入瘧疾根除地區。

依感染人類的瘧原蟲特性,可分為間日瘧、三日瘧、惡性瘧(又稱熱帶瘧)、卵形瘧;其中以間日瘧及惡性瘧(又稱熱帶瘧)最常見。

臺灣自從成為瘧疾根除地區後,除1972年北臺灣沿海,曾出現零星「當地新染病例」、1995年醫院內感染及2003年臺東出現兩例介入感染外,其餘的病例都是在國外感染後,在臺灣發病確認的境外移入個案,每年境外移入病例大約10至30例,主要是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及大洋洲感染。

疾病資訊疾病介紹最新消息及疫情訊息新聞稿統計資料查詢國際重要疫情更多...重要指引及教材傳染病病例定義暨防疫檢體採檢送驗事項瘧疾防治工作手冊瘧疾核心教材更多...治療照護病人及接觸者處理病人之治療照護更多...Q&A宣導素材多媒體海報單張手冊廣播其他更多...研究出版圖書歷年研究計畫疫情報導更多...:::網站導覽隱私權保護資訊安全著作權聲明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雙語詞彙電子報署長信箱10050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MAP電話:02-2395-9825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全年無休免付費)聽語障服務免付費傳真:0800-655955國外可撥打+886-800-001922(自國外撥打回國須自付國際電話費用)Copyright©2019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版本瀏覽器及以1920x1080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https://www.ndc.gov.tw/cp.aspx?n=32A75A78342B669D)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7. 衞生防護中心

雌性瘧蚊叮咬了瘧疾患者後,蚊子會受到感染,並在叮咬另一人時把瘧疾傳播開去。

瘧疾並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卻可透過輸入受污染的血液或 ...Skiptocontent瘧疾瘧疾2019年10月15日病原體瘧疾是一種可致命的嚴重疾病,由瘧原蟲屬的寄生蟲引致,包括惡性瘧原蟲、三日瘧原蟲、卵狀瘧原蟲、間日瘧原蟲及諾氏瘧原蟲。

這種疾病常見於氣候溫暖的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病徵患者通常有發燒、發冷、頭痛、肌肉疼痛和無力、咳嗽、嘔吐、腹瀉及肚痛等症狀。

併發症包括貧血、痙攣、血液循環系統衰竭、器官衰竭(如腎臟衰竭)及昏迷,如未能及早醫治,可引致死亡。

傳播途徑瘧疾是由受感染的雌性瘧蚊傳播的疾病。

雌性瘧蚊叮咬了瘧疾患者後,蚊子會受到感染,並在叮咬另一人時把瘧疾傳播開去。

瘧疾並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但卻可透過輸入受污染的血液或血液製成品、器官移植或共用刺針或針筒傳播。

瘧疾亦可於懷孕或生產時由母親傳染胎兒或初生嬰兒。

潛伏期潛伏期因應不同的致病瘧原蟲種類而有所不同,通常在被受感染的瘧蚊叮咬7-30天後,病徵就會出現,但潛伏期可達數月或更長。

治理方法現時的藥物可有效治療瘧疾,但及早確診和治療對徹底治癒瘧疾尤為重要。

醫生會處方抗瘧疾藥物和其他支援性治療,患者須根據醫生的吩咐完成整個抗瘧疾藥物的療程,以確保將體內的瘧原蟲徹底根除。

預防方法採取措施預防被蚊子叮咬。

現時香港沒有已註冊的預防瘧疾疫苗。

婦女如在懷孕期間感染瘧疾,可能對孕婦和胎兒構成不良影響。

故此,如非必要,孕婦應盡量避免前往瘧疾流行的地區。

預防蚊子傳播的疾病的方法穿著寬鬆、淺色的長袖上衣及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塗上含避蚊胺(DEET)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採取其他關於戶外的預防措施:避免使用有香味的化妝品或護膚品依照指示重複使用昆蟲驅避劑出外旅遊須知:如須前往瘧疾流行的地區,應在出發前最少6個星期諮詢醫生的意見,以便採取預防措施及於需要時獲取預防瘧疾的藥物。

醫生處方此類藥物時會考慮多個(包括並不限於以下)因素:行程安排、旅遊時間、活動類別、個人身體狀況等。

如果決定服用預防瘧疾的藥物,旅客應依從醫生的指示,在出發前開始服用,在旅程中繼續服用,直至離開該地區後一段時間為止。

如到流行地區的郊外旅行,應帶備便攜式蚊帳,並在蚊帳上使用氯菊酯(一種殺蟲劑)。

切勿將氯菊酯塗在皮膚上。

如感到不適,應盡早求醫。

如在外遊期間或回港後出現瘧疾症狀,應立即求診,並將行程細節告知醫生。

求診者可能須要進行緊急血液測試,並須盡快接受治療。

防止蚊蟲滋長防止積水每星期為花瓶換水一次避免使用花盆底盤緊蓋貯水器皿確保冷氣機底盤沒有積水把用完的罐子及瓶子放進有蓋的垃圾箱內避免蚊蟲滋生應妥善存放食物及處理垃圾孕婦及6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以使用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如兒童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濃度上限為30%的避蚊胺。

關於使用昆蟲驅避劑的詳情和須注意的要點,請參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

有關更多防治蚊子滋生的資料,請瀏覽食物環境衞生署網頁:http://www.fehd.gov.hk/tc_chi/pestcontrol/handbook_prev_mos_breeding.html 



8. 蠢蠢欲動的瘧疾

瘧疾(malaria)是一種經由病媒蚊傳染的原蟲傳染病,主要症狀為週期性的寒顫、高燒、發汗,嚴重時可導致昏迷、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致病原為瘧原蟲 ...蠢蠢欲動的瘧疾感染內科謝效烝醫師 蔡季君主任(93年11月)從事伐木業的葉先生因業務需要至大洋洲所羅門群島考察半年,回國後開始發燒。

起初葉先生不以為意,只在診所以一般感冒治療。

但兩個禮拜後發燒仍然持續,而且很規律的兩天發燒一次,因而到醫學中心感染科求助。

住院後,經採血抹片診斷為間日瘧。

瘧疾(malaria)是一種經由病媒蚊傳染的原蟲傳染病,主要症狀為週期性的寒顫、高燒、發汗,嚴重時可導致昏迷、多重器官衰竭及死亡。

致病原為瘧原蟲屬(Plasmodium)原蟲,在人體發現的種別有四,分別為:惡性瘧(P.falciparum)、間日瘧(P.vivax)、三日瘧(P.malariae)與卵圓瘧(P.ovale)。

患病初期若缺乏血片採驗較不易區分是何種瘧原蟲的感染,臨床症狀發作時依序出現惡寒、高燒、出汗三個典型階段。

疾病發作間隔期間,則以各種瘧原蟲在人體血液內進行無性分裂週期而定,間日瘧及卵形瘧均為四十八小時,三日瘧為七十二小時,惡性瘧則不規則,但病患在接受藥物治療期間,發病週期會有混亂的情況,而又以惡性瘧最為嚴重,甚至有脾腫大、黃疸、休克、肝、腎衰竭、急性腦病變、昏迷、死亡,死亡率超過百分之十以上,對於間日瘧、三日瘧、卵形瘧則較不具致命性。

血片的檢驗加以確認是必要的,如在採驗前曾接受藥品治療,則會影響到檢驗結果的正確性,故以多次採驗結果加以判斷,方為可靠。

傳染方式:主要媒蚊是瘧蚊(Anopheles),在台灣地區則是矮小瘧蚊(Anophelesminimus)。

此外,傳播亦可由輸血或消毒不良的注射器所引起,先天性感染則罕見。

潛伏期一般而言,惡性瘧約十二天,間日瘧、卵形瘧約十四天,三日瘧約三十天。

潛伏期的長短,除了因為瘧原蟲在人體內的無性分裂期間不同外,還包括人體抵抗力之強弱以及其它因素之影響,故亦有長達數月至數年之久者。

由於世界各地的瘧疾類型有所不同,並且對特定藥物具有抗藥性,因此,瘧疾的治療方式,也要視個案是在那個地區受到感染而決定。

治療惡性瘧患者,建議使用Quinine(每次600mg,八小時服用一次,至血片檢驗結果呈陰性,通常療程為四天),並改服Mefloquine。

其餘三型瘧疾感染治療方式為Chloroquine及Primaquine。

近年來由於抗藥性瘧疾盛行,來自中國大陸由中藥提煉出來的青蒿素逐漸成為主要性用藥。

另外,前往疫區工作前,可先至疾病管制局及所屬分局和各縣市衛生局免費索取防瘧藥品-Chloroquine,於出國前一星期開始服用,連續服用至離開瘧疾地區後六星期停止。

預防對Chloroquine有抗藥性之熱帶瘧原蟲,最常用的是Mefloquine,請自行持醫師處方購買。

(注意:服用防瘧藥品可能引起副作用,服用預防藥仍有可能受到感染。

)【回本期目錄】



9. 疟疾

瘧疾(拉丁語:Malaria,中文俗称打擺子、冷熱病、發瘧子),是一種會感染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全球性寄生蟲傳染病,其病原瘧原蟲藉由蚊子散播,隸屬囊泡藻界( ...瘧疾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瘧疾瘧原蟲從雌蚊唾液移入蚊子細胞。

症狀發燒、嘔吐、頭痛[1]併發症黃疸、癲癇發作、昏迷[1]常見始發於暴露後10–15日[2]類型原蟲傳染,媒介傳播疾病[*]肇因病媒蚊散布瘧原蟲[1]診斷方法血液抹片、抗原檢測(英語:malariaantigendetectiontests)[1]預防蚊帳、防蚊液、病媒蚊控制(英語:mosquitocontrol)、藥物[1]藥物抗瘧藥[2]盛行率全球約2.96億人(2015年)[3]死亡數約730,500人(2015年)[4]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感染科(英語:Infectiousdisease(medicalspecialty))ICD-9-CM084、084.6OMIM248310DiseasesDB7728MedlinePlus000621eMedicine221134、784065PatientUK(英語:PatientUK)瘧疾Orphanet673[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瘧疾(拉丁語:Malaria,中文俗稱打擺子、冷熱病[5]、發瘧子[6]),是一種會感染人類及其他動物的全球性寄生蟲傳染病,其病原瘧原蟲藉由蚊子散播[2],隸屬囊泡藻界(統稱原生生物的生物類群之一),皆為單細胞生物。

瘧疾引起的典型症狀有發燒、畏寒、疲倦、嘔吐和頭痛[7];在嚴重的個案中會引起黃疸、癲癇發作、昏迷或死亡[1]。

這些症狀通常在蚊子叮咬後的十到十五天內出現,若病人沒有接受治療,症狀緩解後數月內症狀可能再次出現[2]。

曾感染瘧疾的患者再次感染所引起的症狀通常較輕微,如果患者沒有持續暴露於瘧疾的環境,此種部分抵抗力會在數月至數年內消失[1]。

瘧疾最常透過受感染的雌性瘧蚊來傳播,瘧原蟲會在瘧蚊叮咬時從蚊子的唾液傳入人類的血液[2],接著瘧原蟲會隨血液移動至肝臟,在肝細胞中發育成熟和繁殖。

瘧原蟲屬(Plasmodium)中有五個種可以感染人類並藉此散播[1],多數死亡案例由惡性瘧(P. falciparum)、間日瘧(P. vivax)及卵形瘧(P. ovale)所造成,三日瘧(P. malariae)產生的症狀較輕微[1][2],而猴瘧蟲(英語:Plasmodium_knowlesi)(P. knowlesi,又稱諾氏瘧原蟲)則較少造成人類疾病[2]。

瘧疾的診斷方式主要為血液抹片(英語:Blood_film)鏡檢或前者配合快速瘧疾抗原診斷測試(英語:Malariaantigendetectiontests)[1],近年也發展聚合酶鏈式反應來偵測瘧原蟲的DNA,但因為成本和複雜性較高,目前尚未廣泛地應用於瘧疾的盛行地區[8]。

避免瘧蚊叮咬能降低感染瘧疾的風險,實務上包括使用蚊帳、防蚊液或控制蚊蟲生長(英語:Mosquitocontrol)(如噴灑殺蟲劑和清除積水)[1]。

前往瘧疾盛行地區的旅客可以使用數種藥物來預防瘧疾(英語:Malariaprophylaxis),而瘧疾好發地區的嬰兒及第一個三月期以後的孕婦也建議適時使用周效磺胺/比利美胺(英語:Sulfadoxine/pyrimethamine)進行防治[9][10]。

20世紀中葉,中國科學家團隊研製出抗瘧藥物青蒿素,團隊成員之一的屠呦呦因此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11]。

儘管有所需求,但瘧疾目前尚無疫苗,相關研究仍在進行[2]。

現在建議的治療方法是併用青蒿素及另一種抗瘧藥物[1][2](可能是甲氟喹、苯芴醇或周效磺胺/比利美胺(英語:Sulfadoxine/pyrimethamine)[12]);如果青蒿素無法取得,則可使用奎寧加上去氧羥四環素[12]。

為避免瘧原蟲抗藥性增加,瘧疾盛行地區的病患應盡量在確診後才開始投藥。

瘧原蟲已逐漸對幾種藥物產生抗藥性[13],具有氯化奎寧(英語:chloroquine)(氯喹)抗性的惡性瘧已經散布到多數的瘧疾盛行區,青蒿素抗藥性的問題在部分東南亞地區也日益嚴重[2]。

主要流行地區包括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拉丁美洲,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14][15][16]。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2013年全球瘧疾個案共有1.98億例[17],造成58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