瘧疾-高點醫護網 | 瘧疾

瘧疾(malaria)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瘧原蟲寄生於紅血球內,通過瘧蚊傳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蟲傳染病。

全世界,僅是呈現臨床症狀的病例每年就在3億到5億之間, ...瘧疾-高點醫護網歷屆考題高分詳解免費考前重點下載歷屆考題線上測驗考取學員心得分享小龍醫師館線上試聽課程全省服務據點看更多熱門資訊後西醫後中醫後獸醫私醫聯招/轉學考護理二技/醫研所護理師醫師國考醫檢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放射師食品技師國外醫師學歷甄試美國護理師公職護理師公職醫檢師衛生技術衛生行政篇名瘧疾說明前言  1965年,WHO正式授証台灣為完全根除瘧疾的國家。

目前,每年約有30~50宗病例是來自境外移入的,而且國內仍有矮小按蚊(Anophelesminimus)分佈,因此存在有本土性瘧疾疫情之危險,加上瘧原蟲抗藥性增加,使得瘧疾防治工作仍得面臨小挑戰。

  瘧疾(malaria)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瘧原蟲寄生於紅血球內,通過瘧蚊傳播的全球性急性寄生蟲傳染病。

全世界,僅是呈現臨床症狀的病例每年就在3億到5億之間,而每年因患瘧疾而死亡的人數在一百萬~三百萬,這其中大部分是兒童。

兒童、孕婦、旅遊者和各地的新移民對本地流行的瘧原蟲免疫力較差,是易患瘧疾的高危人群。

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病患曾於瘧疾傳播季節在流行區居留,或有輸血史者。

本病的病原體為瘧原蟲,能引起人類瘧疾的瘧原蟲有4種,即間日瘧原蟲(Plasmodiumvivax),惡性或熱帶瘧原蟲(P.falciparum)、三日瘧原蟲(P.malariae)及卵形瘧原蟲(P.ovale)。

瘧疾主要的流行地區是非洲中部、南亞、東南亞及南美北部的熱帶地區,其中以非洲疫情最為嚴重。

本病是乙類傳染病之一。

傳染源(Infectionagent):病患及帶蟲者。

傳播途徑(Modeoftransmission):主要由按蚊(Anopheles)傳播。

瘧原蟲在蚊體內經過有性生殖及孢子生殖後,產生許多孢子,成熟後子孢子自卵囊種逸出,進入按蚊的唾液腺內,待再次叮咬人體時即將子孢子釋入血液中,使之發病。

本病也可經輸血傳播,或偶經胎盤傳播給胎兒而引起。

人群易感性:人群對此病普通易感,流行區的人群存在一定的免疫力,僅能使再次發病時症狀較輕,但不能防止再感染;目前尚無預防疫苗。

潛伏期(Incubationperiod):因瘧原蟲的種類不同而異,間日瘧為12~20天,惡性瘧為8~15天,三日瘧為18~40天,卵形瘧為11~16天。

傳染期(Communicableperiod):一般說只有存在按蚊時,本病才有傳染性,瘧原蟲需在按蚊體內經過半個月左右的發育(受氣溫的影響而定),瘧原蟲子孢子進入蚊體唾液腺後才能傳播給別人。

臨床表現  瘧疾患者,常呈現與感冒難以區分的非特異症狀。

典型瘧疾表現是間歇性發作性寒戰、高燒、大量出汗,貧血和脾腫大;間歇週期有一定規律性,如間日瘧為隔天發作一次,三日瘧為隔2天發作一次;每次發作都經過寒戰、高燒,繼之大汗熱退的過程。

瘧疾反復發作後,多有貧血及脾腫大;如果感染的是惡性瘧,若沒有立即治療,可能會併發急性腎衰竭、癲癇、休克、昏迷和死亡等。

實驗室檢查血液檢查:常見病患血小板減少,尤其是惡性瘧可降至正常的1/2~1/4;反復發作或惡性瘧患者,貧血明顯,網織紅血球增加,甚至出現有核紅血球。

病原學檢查:取患者末梢血塗片以瑞氏或姬氏染液染色後,在紅血球中可找到瘧原蟲的環狀體或滋養體時可確診,另外,可鑒定瘧原蟲的種類,以確定為何種瘧疾。

免疫學檢查:用間接螢光抗體試驗或ELISA檢測抗體常呈陽性。

目前已有試劑盒可以檢測血液中惡性瘧原蟲富含組氨酸蛋白2(pf·HRPⅡ),陽性率可達100%,對早期診斷具有重要價值,但在清除惡性瘧原蟲幾天後仍可測到其抗原殘餘物,而呈現陽性結果。

診斷  本病診斷主要依據患者來自瘧疾流行區,並有典型的臨床症狀;血清抗體檢測有助臨床診斷;末梢血塗片中找到瘧原蟲即可確診。

  臨床上遇有以下情況者,可疑為瘧疾:  (1)生活在瘧區或去過瘧區居留,有疑似瘧疾症狀;  (2)間歇性發熱,每天或隔天定時出現;  (3)貧血,紅血球內見有粗細不一的嗜鹼性點彩(屬於尚未完全成熟的紅血球,正常人血片中極少見到。

在紅血球再生加速時,可能因為胞漿中的核糖體發生聚集變性後著色所致)。

  (4)發燒數天後可摸到脾臟。<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