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人工 椎間盤 使用年限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頸椎融合術後復發人工椎間盤置換活動不受限

38歲男性,因工作需求,需長期使用電腦,於8年前至他院接受頸椎第四到第七節融合手術,約2年前開始覺得頸痛併右上肢麻痛,經復健治療後 ...好醫師新聞網-頸椎融合術後復發人工椎間盤置換活動不受限首頁最新消息頸椎融合術後復發人工椎間盤置換活動不受限2017-10-1313:33:57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張本篤/台南報導38歲男性,因工作需求,需長期使用電腦,於8年前至他院接受頸椎第四到第七節融合手術,約2年前開始覺得頸痛併右上肢麻痛,經復健治療後無效,頸椎核磁共振顯示頸椎第三四節椎間盤與頸椎第七椎胸椎第一椎間盤突出,醫師為他進行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後,頸酸痛與上肢麻痛立即改善,並維持頸椎原有的活動度。

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外科趙家宏醫師表示,頸椎手術主要可略分為前開與後開的手術,前開手術的優點是可以達到神經充分減壓與重建椎間盤高度與維持頸椎前凸的排列,而後開手術主要是針對後方或側方的壓迫進行減壓。

目前這項手術在椎間盤切除與神經減壓後,因植入物的類別可以分為「頸椎融合手術」,與可活動「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

台南新樓醫院神經外科趙家宏醫師說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的優點是可以保有頸椎的活動度,舒適性提高,並大幅降低未來鄰近節段退變的機會,減少再次手術的機會。

另外一位56歲的家庭主婦,15年前於接受頸椎第六七節融合手術,約七年前開始頸痛併左肩麻痛,經復健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來本院神經外科求診,頸椎核磁共振顯示頸椎第四五節椎間盤與第五六節椎間盤突出,建議做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頸椎第四五節與第五六節),術後頸痛與肩頸痠痛改善,並保有頸椎的活動度。

趙家宏醫師強調,長期來看,「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可以大幅提高病患生活品質與滿意度,除了術後不需要戴頸圈固定,頸部可維持正常活動,最重要的是,可大幅降低頸部手術因未來鄰近節段退變需再次手術的機會。

但人工椎間置換術最大的缺點是,目前健保沒有給付此項醫材。

因此,在台灣因頸椎融合手術為有健保給付的醫材,因而較被普遍使用。

只是頸椎融合術術後需要戴頸圈,且依研究統計,平均約五年至十年會發生鄰近節段退變的情形,使症狀復發,病人生活品質降低,而頸椎融合節段越多發生率越高。

 延伸閱讀老人動作過慢並不正常慎防巴金森氏症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圖:台中林新醫院腦中風中心主任林志豪醫師。

老人家動作較慢,很多時候是因為視力退看不清楚,但若有老人除了手眼協調能力之外,在各方面動作都很緩慢,就要注意是否罹患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盛行率僅次于阿茲海默症的神經退化疾...未婚女子宮卻像鐘乳石洞冷刀子宮鏡切肌瘤保子宮兒童胸痛因多不明做好紀錄以利就診成長期1年長高小於4公分即應就醫檢查「免疫+標靶」晚期轉移性腎細胞癌新選擇罕見20公分巨大縱隔腔腫瘤輾轉多家醫院終獲手術切除名醫會客室/耳鳴會痊癒嗎?陳建志醫師:耳鳴分3大類正確就醫療效佳過早接觸酒精易上癮 41歲壯年肝硬化名醫會客室/陳建志:耳石未復位竟成藥物依賴性眩暈症乳癌病友福音量身打造療法重拾自信生活老人動作過慢並不正常慎防巴金森氏症



2. 頸椎退化年輕化活動式人工椎間盤維持生活品質

經檢查後發現,其頸椎3、4節間的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到一側脊髓,因而出現症狀。

此外,也曾有20多歲的年輕患者,頸椎第4、5節椎間盤突出, ...搜尋骨哥嚴選頸椎退化年輕化 活動式人工椎間盤維持生活品質活力運動健康飲食享受生活輕鬆手術醫師專欄骨哥嚴選,健康飲食發文日期:2019-01-11分享分享到LINE加入LINE好友頸椎退化年輕化 活動式人工椎間盤維持生活品質作者:骨哥事實上,隨著3C產品普及、生活習慣改變,在醫院臨床門診中,年輕的頸椎退化患者已較過去增加至少1成,最常見的症狀就是椎間盤病變。

當長時間「低頭」造成頸節之間的軟骨(椎間盤就是一種軟骨)承擔過大壓力,經年累月下來,就會導致椎間盤的外環退化、中心髓核跑出來,而出現劇烈疼痛或影響肢體活動現象。

就像前述案例,患者一開始以為是中風,因為單側手腳無力,包括走路和拿東西都難以施力,而動作正常的對側肢體,則有麻木的感覺。

經檢查後發現,其頸椎3、4節間的椎間盤嚴重突出,壓迫到一側脊髓,因而出現症狀。

此外,也曾有20多歲的年輕患者,頸椎第4、5節椎間盤突出,壓迫頸椎神經,導致單側手彎曲無力、無法上舉,且劇痛難耐。

椎間盤病變目前屬不可逆的,尤其當外圍的環狀纖維退化、髓核破出時,會造成很強的發炎反應,使患者非常疼痛。

初期可以考慮採復健(如做頸椎牽引)、姿勢調整(如配戴頸圈)等方式,藉以減輕軟骨壓力,讓肌肉休息,同時搭配藥物(如消炎藥)來舒緩。

但若症狀嚴重,包括出現下列情形,就必須考慮開刀治療:1.疼痛度已影響到生活功能:例如嚴重肩頸痠痛,有些病患甚至只要頭一往後仰,手就會像電到般疼痛,夜間幾乎無法平躺睡覺等2.某隻手或做某個動作無力:如手無法高舉,表示已經壓迫到頸椎神經3.四肢無力或麻木:表示已壓迫到脊髓目前臨床上多建議病人裝置「活動式人工椎間盤」來取代退化的椎間盤,且越年輕的患者越值得做!因其功能設計接近於自體的椎間盤,擁有自然椎間盤的活動度,形同保留生理上應有的功能,病人術後會比較自在、舒服。

過去此類患者多以支架或做自骨「融合」,也就是將上下節椎體黏在一起做固定,導致患者術後頸部活動度受限,甚至為了骨頭生長,得戴頸圈3個月,生活上相當不便;此外,實施傳統「融合手術」者還常見有「鄰近節」退化問題,因受力代償關係,而增加鄰近節的退化速度,因此約有15%的人在5~10年後恐必須再次開刀。

而「活動式人工椎間盤」在國內臨床已運用約5年,屬較新的治療趨勢。

患者術後不必戴頸圈,頸部活動也較無角度限制,前後仰、旋轉都很自在,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生活。

同時,也不易造成鄰近節退化,二次手術機率低,優點多多、滿意度極高。

提醒民眾,平時就應做好頸椎保養,減少頸椎的不正常受力,將頭部擺在持平的位置,是對頸椎最無壓力的。

可多補充睡眠(平躺能幫助頸椎肌肉放鬆)、少低頭,也不要固定相同姿勢太久,才能避免衍生椎間盤病變或骨刺問題。

引用: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32/70148延伸閱讀:你有這些不良習慣嗎?小心!他已經對你的脖子造成了傷害 https://bit.ly/2rv6Gum上一篇文章重燃「膝」望,關節炎患者告別疼痛56歲的郵差張先生(化名)五六年前開始覺得膝蓋出現明顯疼痛,陸續嘗試施打玻尿酸、血小板等保守治療都成...如何解決3種最常見肩痛及根除原因?如果您的疼一直沒有消失,建議是時候去看醫生了肩膀疼痛,僵硬或無力會使日常工作變得困難,比如舉手過肩...下一篇文章相關嚴選低頭族的慢性病-頸椎退化長期使用電腦、低頭滑手機使肩頸總是感到痠痛僵硬,以為稍微槌一槌就能緩解不適,但其實那是頸椎發出的求救...2021-04-30閱讀文章骨哥嚴選比存老本更重要的事!文/臺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陳正豐醫師邁入中年之後,除了財富之外,身體健康更是一切的根源。

很多長輩原本...2021-04-01閱讀文章骨哥嚴選頸椎手術日新月異 人工椎間盤置換保留活動度【文/佳里奇美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思維】因著不當姿勢、退化等因素,造成肩頸部位疼痛,甚至壓迫神經...2021-03-29閱讀文章骨哥嚴選肩部疼痛、活動限制,小心!除了五十肩你還需要擔心這個破裂…不用怕!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謝宏侖醫師分析給您聽!肩膀慢性疼痛、活動受限制,患者往往自認為只是...2021-01-12閱讀文章骨哥嚴選骨哥熱門大嚴選年後甩油?避免三大運動禁忌小心減不成還傷身2018-02-13骨哥嚴選膝關節置換成功率高嗎?讓數字告訴你!2017-01-26骨哥嚴選髖關



3. 全台首例最先進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

全台首例最先進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 脊椎外科 高振興主任.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全球人口結構逐漸改變,人口老化的現象益加明顯。

因人類壽命的延長,脊椎 ... 全台首例最先進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                                       脊椎外科 高振興主任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全球人口結構逐漸改變,人口老化的現象益加明顯。

因人類壽命的延長,脊椎老化等病變問題也愈來愈來嚴重,造成整個國家社會醫療負擔愈趨於沉重。

         一般而言,身上任何一個關節都會因長期反覆的使用而發生磨損與退化的現象,頸脊椎承受頭頸重量,維持頭頸部活動,平均每日不斷重覆旋轉、抬頭、低頭等各種動作不下500次,所以頸椎各小關節如同機械各零件不斷重覆活動,日久造成脊椎一節一節脊椎骨相連之椎間盤產生退化、老化或受損,造成非常常見的頸背部疼痛。

  我們經常見到家庭主婦、上班族、運動員及大老闆頸椎出問題,均可能由於長期姿勢不良、外傷,老化或突然的撞擊導致頸椎間盤漸進性改變,骨質增生並導致周遭的脊髓、神經、血管受壓,輕者造成肩頸酸痛不適、上肢麻痺、下肢無力、全身麻木感、大小便無力、行走困難等一系列症狀,嚴重者呼吸困難,甚至全身癱瘓,使患者的生活工作受到嚴重影響。

 頸椎病是很常見疾病,以往保守治療如復健、藥物、針灸、護頸圈固定等治療無效時,只能忍受痛苦或接受頸椎開刀的治療。

一般其內心的害怕恐懼更非一般手術的人可想像,萬一手術失敗對個人及家庭、社會影響極大,而以往三、四十年來脊椎醫師大部分都選擇減壓骨切除手術,或合併骨融合,這是大家都遵行最可靠的手術方式。

   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經驗及許多患者手術後追蹤,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頸椎因為植骨融合減少了正常頸椎活動關節,會造成相鄰節承受力量的增加及過度活動,而產生提早退化或磨損。

根據統計這些患者每年約有百分之三相鄰節出問題需再次治療。

如果這在中年或年輕患者剩餘的生命週期還長就麻煩了。

   頸椎人工椎間盤植入是極先進的手術,也有它無可取代的優勢(無須移植骨頭,術後保有頸椎活動性,沒有相鄰節退化後遺症,及恢復較快等)。

且於世界各先進國家使用,廣為各國醫師、民眾信任及接受。

        奇美醫院脊椎外科高振興主任於2005年4月首次完成全台首例頸椎人工椎間盤換置手術至今已成功完成150多例共200多節之手術經驗,都得到良好的結果,是全球少數個人超過百例手術經驗豐富的醫師。

更於2008年積極朝向更深、更廣的目標邁進,期盼台灣與國際接軌,與其他國家此領域之相關學會共同合作。

   2008年6月11日台灣脊椎微創醫學會理事長暨奇美醫院脊椎外科高振興主任主導,首次由台灣奇美醫院和北京積水潭醫院共同合作「海峽兩岸尖端脊柱合作手術-人工頸椎椎間盤置換術」,以「頸椎間盤病變」治療方式為主討進行討論。

    緊接著2008年10月11日舉辦”首屆海峽兩岸脊柱外科視頻會議”及”首屆”貝提”頸椎人工椎間盤脊椎切骨模型技術研習會”,同時邀請韓國、中國、台灣等多位專家一同分享經驗及合作。

奇美醫院脊椎外科冀望提供亞洲地區甚至放眼世界各地,以病人的最適治療為導向,不斷引入最新式、安全的手術技術,守護民眾的健康。

    目前衛生署剛才審核通過”貝提”人工椎間盤(PrestigeRCervicalDisc)。

奇美醫院自今年9月初完成全台第一例”貝提”人工椎間盤換置手術,到現在全部已完成7例,皆得到良好的進步及回到良好的生活。

  新型”貝提”型人工椎間盤是目前所有可臨床使用同類產品中優點最多、功能最佳的新產品。

有手術步驟簡單、手術時間短、學習容易,設計學理最完善,往後追蹤影像學檢查假影極少,質料最耐用之鈦陶合金及可相鄰節段多節手術…等種種優點。

    陳姓婦人因頸肩酸痛3-4個月、起床後從頸部腫脹酸痛延伸至肩膀,工作不久後酸痛感漫延至整隻手臂,無法工作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作息。

於2008年10月初接受頸椎人工椎間盤手術,手術後三天頸間酸痛感消失,甚至咳嗽時頸部仍無不適感。

之前影響之手部活動、視力退化與走路感,短短三天已進步很多。

之前因疼痛不適儘量減少頸部旋轉活動,術後疼痛不適已改善,頸部活動度也恢復正常,不需使用頸圈固定,恢復正常生活。

     如果能使用一個類似人體正常組織的人工椎間盤來換掉病變的椎間盤是一個較沒有後遺症且理想



4. 淺談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

一個人出現嚴重的頸椎痛症,多與椎間盤突出或椎間盤退化息息相關。

... 的椎間盤上,椎間盤因而過度使用變得更容易磨損退化,加添再次手術的 ... 淺談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來源:《健康創富》    作者: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2019-10-0916:19   1486次瀏覽你是否因為頸椎不適,有時從手臂痺到指尖、腳步僵硬乏力?一個人出現嚴重的頸椎痛症,多與椎間盤突出或椎間盤退化息息相關。

當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分支或中央神經線時,不但會導致手部疼痛、無力及麻痺,四肢的感覺、活動力及協調性降低,還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

若是椎間盤退化,則會減弱頸部原有的支撐及吸震功能繼而衍生痛症。

頸椎人工椎間盤兼具靈活度及避震功能頸部是連接大腦與身體的重要部位,多數人因肌肉勞損或疲勞引起頸部疼痛,或有輕微椎間盤突出時,都可接受非入侵性治療。

骨科專科林祥慶醫生指出,治療上主要會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又或者進行類固醇外硬膜注射,再配合適當的物理治療並調整日常姿勢,都能緩和症狀較輕患者的不適。

但保守治療成效不彰時,或要考慮接受頸椎人工置換手術。

所謂頸椎人工置換手術,是在患者頸部前方切開一個2寸的切口,醫生會將頸部血管、組織移開,露出已病變的椎間盤,等移除退化或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後,再將人工椎間盤置入椎間空隙,是一種非融合手術。

比較來說,傳統椎間盤融合手術則是在椎間置入人工支架,融合病變位置上下兩個脊椎,藉此穩定頸椎及擴大椎孔空間、避免神經線受擠壓。

由於人工支架不像天然椎間盤能夠避震及靈活轉動,這些需求便轉嫁到鄰近的椎間盤上,椎間盤因而過度使用變得更容易磨損退化,加添再次手術的可能性,當手術牽涉兩節或以上椎間盤時情況更為明顯。

基於這個原因,醫界在10多年前研發了前述的人工椎間盤,並運用於非融合頸椎置換手術中。

近年新型人工椎間盤,以鈦金屬為框架、加上聚碳酯合物為中心核心而構成,優勝處在於它模擬了人體椎間盤的活動幅度及靈活性,同時兼具吸收上下震動力度的功能,這種類同於天然椎間盤的功能,大大減低了患者因繼發性相鄰椎間盤退化必須再次接受手術的機會。

術後頸部功能與正常頸椎無異提到在頸椎動刀,不免讓人畏懼於手術可能涉及的風險。

對此林祥慶醫生解釋,隨着頸椎人工置換手術的不斷進步、相關工具的提升,加上操刀醫生的經驗累積,手術併發的風險愈來愈小,傷口發炎、傷及周邊組織乃至神經線的比率都極低。

對於保守治療成效不佳以致影響生活和工作;神經線受到嚴重擠壓造成手腳無力、行動不便,或影響到大小二便;又或是從磁力共振檢查發現突出的椎間盤壓住神經線的人士,都適合接受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

但當頸椎退化程度過大、出現嚴重骨刺或椎間盤塌陷情況,這類患者反而較適合做傳統融合手術。

通常術後當晚即可嘗試飲水、吃東西,第二天可下床走動,為保護傷口應戴上頸托,且術後6週至3個月要避免幅度過大的頸部動作或按摩。

由於是順着頸部紋路做切口,頸上的疤痕在半年至一年便逐漸淡化。

另外,因人工椎間盤的獨特設計,及頸部支撐的是頭部,不像膝關節支撐了全身體重,所以頸部人工椎間盤壽命一般可用上50年之久。

骨科專科林祥慶醫生指出,接受頸椎人工置換手術後,患者頸部的靈活度、活動幅度都與正常的頸部關節無異。

圖中藍色圈起處為頸部人工椎間盤模型。

上一篇:香港人口老化及早......下一篇:認識橈骨遠端骨折適當膽固醇水平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2020-07-03確診身心症治療需身心同步進行2019-07-15晚上服用血壓藥藥效更理想?2019-12-21心臟病的非典型症狀2019-05-01忽視心房纖顫急性中風隨時找上門2019-02-04新式降膽固醇針劑彌補口服藥不足之處2019-02-02血壓、糖尿應齊關注以免互相影響加重病情2019-02-01心房顫動易誘發中風新型抗凝血藥助減相關風險2019-01-27妥善管理高血壓病情控制要趁早2019-01-01選取合適抗凝血藥物助房顫患者減中風風險2018-12-21Share简体中文繁體中文醫生與你Q&A講座及活動抗流感戰隊填色比賽2019活動花絮健康新聞抗疫資訊專題報導健康快拍專科資訊治療有述病友心聲悠閒生活營養飲食育兒資訊BChatGroupPLUSChannel博客專欄樂信熱話網上購物秒殺星期五聯絡我們訂閱《健康創富》雜誌關閉導航健康創富雜誌全站導航醫生與你Q&A講座及活動抗流感戰隊填色比賽2019活動花絮健康新聞抗疫資訊專題報導健康快拍專科資訊



5. M動力:全球首例雙節段人工頸椎椎間盤

人工椎間盤的壽命多久? Dr. Hisey:我們目前還沒發現重大磨損,所以可以確定 ...台灣捷邁醫療器材股份有限公司選單市場趨勢(current)科技前線S&H雜誌Copyright©ZimmerBiometTaiwan.AllRightsReserved.內容SHARE大師收錄2017-11-10M動力:全球首例雙節段人工頸椎椎間盤M-POWER:FIRSTAPPROVEDTWO-LEVELCERVICALADRByDr.MichaelHisey1632本次的專訪邀請到美國IDEstudy資深臨床研究醫生Dr.Hisey為本次突破性之頸椎醫療解密,Dr.Hisey以親身研究解開頸椎人工椎間盤的優點及迷思,從古至今頸椎融合手術一直都是椎間盤疾病唯一或二之手術方式,由於時代及科技的演進,融合手術不再是獨家,2007年ADR出現,2013首例認證的Two-LevelADR,2017時臨床研究追蹤已超數百人且超過10年以上,有請Dr.Hisey為各位由淺入深娓娓道出頸椎治療的迷思、優點及趨勢。

 S&H:近年來頸椎手術上有許多進步,例如融合術的演進到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

在您看來這代表什麼?Dr.Hisey:過去幾年來我在關節置換術上學到的越來越多,我發現有很多以前必須做融合的狀況現在已經可以保留運動功能。

所以我能讓病患避免開融合手術、並且更快痊癒及保留運動功能,也能減少頸椎上下節之椎間盤的受力,從而延緩其磨損。

S&H:固定式軸心和活動式軸心的差別何在?可以用病例說明嗎?Dr.Hisey:固定式核心基本是將終板固定在一個位置,使得椎間盤永遠必須繞著中心的球面運動。

至於活動式核心,脊椎可以選擇要移動至何處,當椎體要移動時,活動式軸心會隨著頸椎的移動而做相對之移動,因此我們認為此作動機制對於小面關節磨損會較少,病患將經歷較少疼痛。

而且我們認為植入物的耐用度也會增加。

關於活動式核心還有一件事,就是對於植入物與骨骼的固定可以不那麼死硬的緊密,因為植入物本身不會產生扯離。

如果使用固定式球而其固定位置不佳時,就會有力量試圖改變植入物位置而產生扯離,這在活動式核心便不會發生。

S&H:活動式人工椎間盤(核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Dr.Hisey:目前我們認為人工椎間盤的安全性很高。

不論在再次手術、鄰近節退化及併發症方面上,它的安全性都高於融合術。

沒有任何手術是百分之百的安全,但臨床試驗顯示人工椎間盤相關的併發症極少,也比試驗中的融合手術組來的少很多。

S&H:有臨床數據顯示活動式軸心椎間盤置換術優於其他手術嗎?Dr.Hisey:我們沒有直接比較不同形式之椎間盤置換手術(headtoheadtrials),但我們確實知道活動式核心的生物力學特性非常優秀。

它不只在實驗室的表現優良,甚至在臨床試驗的表現也非常優異。

我們也沒有比較過活動式核心和固定式核心椎間盤在病患上的表現。

活動式軸心的單節段試驗的結果顯示其表現較佳,但未達統計意義,但雙節段組的結果則的確比較優異。

 S&H:我們知道人工椎間盤已經通過FDA核准。

核准過程會很困難嗎?Dr.Hisey:美國FDA的審查過程一向嚴格,特別對於新科技的審核。

如果申請之物品類似於已建立之品項,此審核過程會較寬裕一些,例如申請一種新的骨釘。

如果是開發新的領域如關節置換術,審查過程將非常嚴格,FDA設定了一套嚴謹的標準,定義何謂成功、何謂失敗,人工椎間盤已達到了這項標準,並且更進一步的證明人工椎間盤不只和融合術一樣好,甚至更好。

S&H:Cervicaltotaldiscreplacement(CTDR)的適應症有哪些? Dr.Hisey:人工頸椎椎間盤最基本可用於單節段椎間盤突出,此類病患的術後結果都非常良好。

其實他們接受融合術效果已經很好,但人工椎間盤效果更好。

對於雙節段手術中,我們更能凸顯融合術和人工椎間盤之間的差異性,雖然手術規模較大但好處較多。

所以需要雙節段手術的病患也會是很好的候選者。

我們必須避開的是骨質鬆軟的病患、小面關節炎患者、頸椎不穩定的病患、有感染或腫瘤的病患,因為這些都比較適合融合術而非人工關節置換術。

但如果是椎間盤退化、突出、有骨刺、塌縮、甚至少許脊柱後彎的患者,使用人工椎間盤的效果都很好,只要他們沒有顯著的小面關節退化、不穩定、運動時向前或向後偏移。

S&H:對於哪些延伸適應症您會建議病患使



6. 健保大數據/頸椎椎間盤病變脊椎融合術CP值高使用多

快訊諾富特染疫水電工足跡擴及蘆洲飲料店待逾3小時14:32北北桃加強防疫措施長照、醫院5月17日前禁探親探病14:30udn生活生活新聞聽新聞test0:00/0:00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健保大數據/頸椎椎間盤病變脊椎融合術CP值高使用多2020-08-1520:34聯合報/記者陳婕翎/台北即時報導手術復健關閉人工椎間盤示意圖。

圖╱123RF各式3C產品問世,好不容易站直身軀的人類,又讓頂天立地的脊椎再次彎曲,頸椎椎間盤病變找上門。

症狀輕微者可保守治療,如透過藥物及復健改善;但治療半年未改善或症狀加劇,就需考慮手術。

人工頸椎手術多是透過椎間盤切除術,除去壓迫處,再透過脊椎融合術或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維持活動。

椎間盤由類似軟骨構成,中央有一髓核,周邊具強韌纖維環。

每一節脊椎骨間都有一椎間盤相連接,椎間盤具有緩衝壓力功用,倘若長期受力,就會使纖維環破裂,髓核突出壓迫脊神經,產生疼痛。

一般而言,九成頸椎椎間盤病變患者適度休息三個月後,不適感就會改善。

其餘未如期緩解症狀的患者,醫師多以保守療法,如限制活動、消炎止痛藥物治療及物理治療輔助,僅不到一成患者需手術治療。

秀傳醫院骨科部脊椎科主任胡名賢說,椎間盤切除術切開頸部肌肉,就可以進到椎體正上方,切除椎間盤、剝離組織,放鬆神經。

他進一步解釋,若遇病情輕微者,椎間盤切除術並不會完全將椎間盤切掉,只會切去壓迫處。

但目前臨床上更傾向完全切除椎間盤,避免頸椎椎間盤突出復發,「因為頸椎已經開始退化,剩餘的椎間盤隨時可能又會跑出來,再次壓迫神經。

」切除椎間盤後,原椎體間就變得空空如也。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說,早期尚未研發植入物,醫界都是直接讓椎體自我融合,卻容易發生脊椎狹窄,進而造成骨塌陷。

直至八○至九○年代起,臨床使用脊椎融合術,以脊椎支架撐開脊椎孔,避免再次擠壓神經。

胡名賢表示,目前臨床上人工頸椎手術多是脊椎融合術跟椎間盤切除術同時進行。

這樣的習慣也在健保資料得到印證,頸椎椎間盤病變患者使用脊椎融合術為6419件、椎間盤切除術共6584件,手術件數幾乎一致。

但胡名賢及蔣永孝都提及,脊椎融合術有一缺點,融合節活動度受限,增加鄰近節早期退化風險。

蔣永孝近一步解釋,人體的頸椎由七節脊椎骨所構成,一節不能靈活轉動,就會對其他節產生更大負擔,融合節數越多,鄰近節退化越快。

為維持脊椎活動度,人工椎間盤問世。

蔣永孝說,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可維持患部以往活動度,鄰近節退化慢,人工椎間盤與人工關節一樣有使用年限,全視患者脊椎退化程度,脊椎保養愈好就可使用愈久。

只要術後三個月避免負重,後續生活都不受影響,也可像正常人一樣搬重物、重訓鍛鍊身體。

胡名賢認為,不論脊椎融合術或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兩者術後效果都很好,有助患者恢復生活品質,擺脫疼痛。

由於前者脊椎支架有健保給付,僅需花費8萬元;後者人工椎間盤需全自費約26萬元,價差超過三倍。

他坦言,目前國內仍以脊椎融合術使用者為多,「因為CP值較高。

」胡名賢強調,雖脊椎融合術具鄰近節早期退化風險,但文獻指出,使用過脊椎融合術的患者僅5%需再手術,其餘九成五患者都可藉由復健等保守治療,維持生活品質。

60歲以上患者,若脊椎關節已嚴重退化,本身活動度不佳,選擇脊椎融合術就已經可以應付生活大小事。

「60歲以下、關節不太差的患者,可考慮人工椎間盤置換術。

」但胡名賢提醒,人工椎間盤不是萬靈丹,不運動、長時間當低頭族等生活壞習慣不改,即便使用人工椎間盤置換術,頸椎、脊椎等其他關節依然會退化,椎間盤突出所帶來的疼痛將再次找上門。

脊椎融合術與人工椎間盤置換術比一比製表/元氣周報頸椎椎間盤病變處理圖/123RF製表/元氣周報患者手術復健健保大數據/患者破20萬低頭催人老頸椎病變年輕化「退化性關節炎」不是老人專利!換人工膝關節,不需荷包大失血腰酸背痛別輕忽,有可能是椎間盤突出8種方式可治療!台中公車門夾頭案女大生發聲明向司機道歉小區域有感地震!花蓮台東最大震度2級今天下午13時07分31秒,在基隆市政府東方222.6公里,台灣東北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地震深度201.9公...2021-05-0313:25騎電輔單車還飛上天南投推5+1條深度旅行遊程國外旅遊因疫緊縮,國旅正夯,而為提高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