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 | 頸椎人工 椎間盤 使用年限

一個人出現嚴重的頸椎痛症,多與椎間盤突出或椎間盤退化息息相關。

... 的椎間盤上,椎間盤因而過度使用變得更容易磨損退化,加添再次手術的 ... 淺談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來源:《健康創富》    作者:健康創富    發布時間:2019-10-0916:19   1486次瀏覽你是否因為頸椎不適,有時從手臂痺到指尖、腳步僵硬乏力?一個人出現嚴重的頸椎痛症,多與椎間盤突出或椎間盤退化息息相關。

當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分支或中央神經線時,不但會導致手部疼痛、無力及麻痺,四肢的感覺、活動力及協調性降低,還可能造成大小便失禁。

若是椎間盤退化,則會減弱頸部原有的支撐及吸震功能繼而衍生痛症。

頸椎人工椎間盤兼具靈活度及避震功能頸部是連接大腦與身體的重要部位,多數人因肌肉勞損或疲勞引起頸部疼痛,或有輕微椎間盤突出時,都可接受非入侵性治療。

骨科專科林祥慶醫生指出,治療上主要會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又或者進行類固醇外硬膜注射,再配合適當的物理治療並調整日常姿勢,都能緩和症狀較輕患者的不適。

但保守治療成效不彰時,或要考慮接受頸椎人工置換手術。

所謂頸椎人工置換手術,是在患者頸部前方切開一個2寸的切口,醫生會將頸部血管、組織移開,露出已病變的椎間盤,等移除退化或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後,再將人工椎間盤置入椎間空隙,是一種非融合手術。

比較來說,傳統椎間盤融合手術則是在椎間置入人工支架,融合病變位置上下兩個脊椎,藉此穩定頸椎及擴大椎孔空間、避免神經線受擠壓。

由於人工支架不像天然椎間盤能夠避震及靈活轉動,這些需求便轉嫁到鄰近的椎間盤上,椎間盤因而過度使用變得更容易磨損退化,加添再次手術的可能性,當手術牽涉兩節或以上椎間盤時情況更為明顯。

基於這個原因,醫界在10多年前研發了前述的人工椎間盤,並運用於非融合頸椎置換手術中。

近年新型人工椎間盤,以鈦金屬為框架、加上聚碳酯合物為中心核心而構成,優勝處在於它模擬了人體椎間盤的活動幅度及靈活性,同時兼具吸收上下震動力度的功能,這種類同於天然椎間盤的功能,大大減低了患者因繼發性相鄰椎間盤退化必須再次接受手術的機會。

術後頸部功能與正常頸椎無異提到在頸椎動刀,不免讓人畏懼於手術可能涉及的風險。

對此林祥慶醫生解釋,隨着頸椎人工置換手術的不斷進步、相關工具的提升,加上操刀醫生的經驗累積,手術併發的風險愈來愈小,傷口發炎、傷及周邊組織乃至神經線的比率都極低。

對於保守治療成效不佳以致影響生活和工作;神經線受到嚴重擠壓造成手腳無力、行動不便,或影響到大小二便;又或是從磁力共振檢查發現突出的椎間盤壓住神經線的人士,都適合接受頸椎人工椎間盤置換手術。

但當頸椎退化程度過大、出現嚴重骨刺或椎間盤塌陷情況,這類患者反而較適合做傳統融合手術。

通常術後當晚即可嘗試飲水、吃東西,第二天可下床走動,為保護傷口應戴上頸托,且術後6週至3個月要避免幅度過大的頸部動作或按摩。

由於是順着頸部紋路做切口,頸上的疤痕在半年至一年便逐漸淡化。

另外,因人工椎間盤的獨特設計,及頸部支撐的是頭部,不像膝關節支撐了全身體重,所以頸部人工椎間盤壽命一般可用上50年之久。

骨科專科林祥慶醫生指出,接受頸椎人工置換手術後,患者頸部的靈活度、活動幅度都與正常的頸部關節無異。

圖中藍色圈起處為頸部人工椎間盤模型。

上一篇:香港人口老化及早......下一篇:認識橈骨遠端骨折適當膽固醇水平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2020-07-03確診身心症治療需身心同步進行2019-07-15晚上服用血壓藥藥效更理想?2019-12-21心臟病的非典型症狀2019-05-01忽視心房纖顫急性中風隨時找上門2019-02-04新式降膽固醇針劑彌補口服藥不足之處2019-02-02血壓、糖尿應齊關注以免互相影響加重病情2019-02-01心房顫動易誘發中風新型抗凝血藥助減相關風險2019-01-27妥善管理高血壓病情控制要趁早2019-01-01選取合適抗凝血藥物助房顫患者減中風風險2018-12-21Share简体中文繁體中文醫生與你Q&A講座及活動抗流感戰隊填色比賽2019活動花絮健康新聞抗疫資訊專題報導健康快拍專科資訊治療有述病友心聲悠閒生活營養飲食育兒資訊BChatGroupPLUSChannel博客專欄樂信熱話網上購物秒殺星期五聯絡我們訂閱《健康創富》雜誌關閉導航健康創富雜誌全站導航醫生與你Q&A講座及活動抗流感戰隊填色比賽2019活動花絮健康新聞抗疫資訊專題報導健康快拍專科資訊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