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胃部黏膜下腫瘤免切胃 | 胃脂肪瘤
病灶多為為良性如囊腫、脂肪瘤、異位性胰臟,但有部分有惡性或轉變為惡性的可能如胃腸道基質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 ...最新消息News&Message首頁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胃部黏膜下腫瘤免切胃最新消息最新消息醫療新聞公告訊息獲獎專區感恩心曲影片專區內視鏡微創手術治療胃部黏膜下腫瘤免切胃2018/6/14胃部腫瘤內視鏡微創手術文章分享首頁分享至FaceBook分享至Line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內視鏡腫瘤手術科丁俊夫主任、蕭望德醫師 不少民眾聽到胃部黏膜下長腫瘤,不免開始擔心要被切胃,日後生活的進食或消化吸收都受影響,品質大打折扣?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系內視鏡腫瘤手術科透過內視鏡微創手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幫助逾700名消化道腫瘤與早期癌病人切除腫瘤,保全器官功能外,最快術後當天就能經口進食,一、二天就出院,讓病人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中國附醫內科部消化系內視鏡腫瘤手術科醫療團隊實力堅強,幫助56歲李女士(左3),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胃部黏膜下腫瘤。
(右3)內視鏡腫瘤手術科主任丁俊夫,(左2)內視鏡腫瘤手術科醫師蕭望德。
/公關組吳芬玫提供完整術前評估,微創手術治癒疾病保全器官功能個案李女士於106年3月胃鏡發現胃賁門部有個6.7公分大的黏膜下腫瘤,經內視鏡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瞄檢查診斷為胃腸道基質腫瘤且無遠端轉移。
經中國附醫內視鏡腫瘤手術科丁俊夫主任評估內視鏡手術能完整切除腫瘤並保留器官功能,李女士即於106年4月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將腫瘤切除。
個案術後恢復良好,後續追蹤胃鏡與電腦斷層掃瞄追蹤至今無復發跡象。
消化系內視鏡腫瘤手術科丁俊夫主任表示,胃部黏膜下腫瘤(subepithelialtumors),意指胃部表皮層以下長出的腫瘤,內視鏡下可見平滑的黏膜被凸起的病灶頂起。
一般無特別症狀,民眾多在接受胃鏡檢查才意外診斷。
黏膜下腫瘤的來源可從:黏膜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的細胞分化而來或其他轉移的腫瘤等。
病灶多為為良性如囊腫、脂肪瘤、異位性胰臟,但有部分有惡性或轉變為惡性的可能如胃腸道基質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神經鞘瘤等。
針對較小的黏膜下腫瘤如小於等於一公分者可定期接受內視鏡追蹤,另可經由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以鑑別何種分層來源的病灶輔以深層切片或細針細胞抽吸以取得病理上的確診。
減少病發症、復原快、術後及早恢復進食 丁俊夫主任指出,黏膜下腫瘤中的胃腸道基質腫瘤由腸道肌肉層間的卡氏間質細胞分化而來,臨床治療需評估有無遠端轉移,搭配腫瘤大小與顯微鏡下腫瘤細胞分裂的比率高低進行風險評估以選擇適當的治療方針,包含手術切除與標靶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使用與否,臨床上大於兩公分的腫瘤則建議接受手術切除。
以往此類病人僅能接受外科手術,部分位置的腫瘤甚至需要次全胃或全胃切除。
如今合適的病灶可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手術中出血與胃腸穿孔的併發症也多能在內視鏡下直接處理,免於術中外科介入。
接受內視鏡手術的病人多能在術後當天恢復經口進食,平均觀察一至兩天即可出院。
本院丁俊夫主任迄今已使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超過700例消化道腫瘤與早期癌,其中包含超過200例的黏膜下腫瘤,臨床經驗豐富,是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
回上頁相關文章嗜伊紅性食道炎患者多有長期吞嚥困難急性胰臟炎多與膽管結石及酒精濫用有關心肌梗塞?不是啦,是胃食道逆流!惡名昭彰的胰臟癌出現症狀多半已是中晚期為了您我們持續進步對於本院有任何的疑問歡迎您將您的想法告訴我們,您的寶貴意見將成為我們繼續努力改進的動力,歡迎您寫信與我們聯絡。
您的批評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而您的讚美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院長信箱;網站意見箱×※提醒您,此功能是用來提出網站建議及內容、系統功能錯誤反應,所以此處留言不會有專人回覆。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院長信箱」,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民眾發問」,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網站的建議及錯誤反應,歡迎您透過「網站意見箱」反映意見。
您的批評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而您的讚美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分類請選擇意見分類讚美建議*網站評分請選擇★★★★★★★★★★★★★★★*請輸入內容送出關閉
中國附醫內科部消化系內視鏡腫瘤手術科醫療團隊實力堅強,幫助56歲李女士(左3),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胃部黏膜下腫瘤。
(右3)內視鏡腫瘤手術科主任丁俊夫,(左2)內視鏡腫瘤手術科醫師蕭望德。
/公關組吳芬玫提供完整術前評估,微創手術治癒疾病保全器官功能個案李女士於106年3月胃鏡發現胃賁門部有個6.7公分大的黏膜下腫瘤,經內視鏡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掃瞄檢查診斷為胃腸道基質腫瘤且無遠端轉移。
經中國附醫內視鏡腫瘤手術科丁俊夫主任評估內視鏡手術能完整切除腫瘤並保留器官功能,李女士即於106年4月接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將腫瘤切除。
個案術後恢復良好,後續追蹤胃鏡與電腦斷層掃瞄追蹤至今無復發跡象。
消化系內視鏡腫瘤手術科丁俊夫主任表示,胃部黏膜下腫瘤(subepithelialtumors),意指胃部表皮層以下長出的腫瘤,內視鏡下可見平滑的黏膜被凸起的病灶頂起。
一般無特別症狀,民眾多在接受胃鏡檢查才意外診斷。
黏膜下腫瘤的來源可從:黏膜層黏膜肌層黏膜下層肌肉層漿膜層的細胞分化而來或其他轉移的腫瘤等。
病灶多為為良性如囊腫、脂肪瘤、異位性胰臟,但有部分有惡性或轉變為惡性的可能如胃腸道基質腫瘤、神經內分泌腫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神經鞘瘤等。
針對較小的黏膜下腫瘤如小於等於一公分者可定期接受內視鏡追蹤,另可經由內視鏡超音波檢查以鑑別何種分層來源的病灶輔以深層切片或細針細胞抽吸以取得病理上的確診。
減少病發症、復原快、術後及早恢復進食 丁俊夫主任指出,黏膜下腫瘤中的胃腸道基質腫瘤由腸道肌肉層間的卡氏間質細胞分化而來,臨床治療需評估有無遠端轉移,搭配腫瘤大小與顯微鏡下腫瘤細胞分裂的比率高低進行風險評估以選擇適當的治療方針,包含手術切除與標靶藥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的使用與否,臨床上大於兩公分的腫瘤則建議接受手術切除。
以往此類病人僅能接受外科手術,部分位置的腫瘤甚至需要次全胃或全胃切除。
如今合適的病灶可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切除,手術中出血與胃腸穿孔的併發症也多能在內視鏡下直接處理,免於術中外科介入。
接受內視鏡手術的病人多能在術後當天恢復經口進食,平均觀察一至兩天即可出院。
本院丁俊夫主任迄今已使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超過700例消化道腫瘤與早期癌,其中包含超過200例的黏膜下腫瘤,臨床經驗豐富,是國內相關領域的專家。
回上頁相關文章嗜伊紅性食道炎患者多有長期吞嚥困難急性胰臟炎多與膽管結石及酒精濫用有關心肌梗塞?不是啦,是胃食道逆流!惡名昭彰的胰臟癌出現症狀多半已是中晚期為了您我們持續進步對於本院有任何的疑問歡迎您將您的想法告訴我們,您的寶貴意見將成為我們繼續努力改進的動力,歡迎您寫信與我們聯絡。
您的批評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而您的讚美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院長信箱;網站意見箱×※提醒您,此功能是用來提出網站建議及內容、系統功能錯誤反應,所以此處留言不會有專人回覆。
若對於本院有任何讚美、抱怨及建議請至「院長信箱」,如有健康問題諮詢請至「民眾發問」,會有專人回覆您,謝謝您的配合。
網站的建議及錯誤反應,歡迎您透過「網站意見箱」反映意見。
您的批評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而您的讚美是我們最大的鼓勵。
*分類請選擇意見分類讚美建議*網站評分請選擇★★★★★★★★★★★★★★★*請輸入內容送出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