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出高血壓,就得終身服藥嗎? | 高血壓看什麼科

因此在初診斷高血壓時,可先給病人三個月的時間,藉著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看是否能改善,若血壓依舊高於標準值,再開始藥物治療。

什麼是「 ...2017年6月10日星期六診斷出高血壓,就得終身服藥嗎?女人,內科,老年人,男人,家庭醫學科,張維文,循環系統,醫師,顧好心血管門診常有病人拿著體健報告單前來,上面的血壓一欄顯示紅色數字,代表過高,接著滿臉憂慮、沮喪地問:「醫生,這是不是代表我有高血壓?高血壓會好嗎?還是只能一輩子靠吃藥來控制了?」如何診斷高血壓?高血壓的診斷並不困難,根據2003年美國所發表的JNC7高血壓指引,收縮壓超過140mmHg或舒張壓超過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台灣在2015年發表的高血壓治療指引中,對高血壓的定義與分類同JNC7。

而美國心臟學會在2017年公布最新版的治療指引,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當收縮壓超過130或舒張壓超過80mmHg時,就代表有高血壓。

但這其中還有許多小眉角要注意,例如首次測量血壓時,左右手都要各自測量一次,兩手測得的血壓值相差在5~10mmHg以內是可接受的,取較高數值的那側做為量到的血壓值。

之後每次量血壓時,也建議要測量兩次,每次的間隔時間要超過2分鐘,取較高的數值。

有些人可能有「白袍高血壓症候群」,一到醫院就緊張,此時測到的血壓也會比平時來得高;因此可請病人自行在家每天測量血壓並記錄下來,至少一天量一次,可以早晚各量一次更好;若居家血壓測量得到的收縮壓超過135mmHg或舒張壓超過85mmHg,則可診斷為高血壓。

(美國心臟學會在2017年推出的高血壓治療指引則是將高血壓的定義標準往前拉,當在家測得的收縮壓超過130或舒張壓超過80mmHg時,即可確診。

)飲食控制有助血壓改善超過90%的高血壓患者都是原發性高血壓,隨著年齡增長,血壓值也逐漸升高;但不當的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也會惡化高血壓,包括過重、飲食習慣偏鹹,以致攝取過多鹽份、飲酒過量、運動不足、蔬果攝取不足等。

所幸,透過生活型態的調整,可有效降低收縮壓,有一個方便記憶的口訣「S-ABCDE」:Salt減鹽,Alcohol少喝酒,Bodyweightreduction減重,Cigarettesmoking戒菸,Diet飲食(多吃蔬果,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取),Exercise多運動;根據實證醫學的相關研究文獻指出,這些健康的生活習慣,確實能有效降低收縮壓數值(詳情請參照下表)。

因此在初診斷高血壓時,可先給病人三個月的時間,藉著調整飲食與生活型態,看是否能改善,若血壓依舊高於標準值,再開始藥物治療。

 什麼是「可治癒」的高血壓?有5~10%的患者罹患的是次發性高血壓,即升高的血壓值是源自於其他內科疾病,若將這個疾病治療好,血壓值也會自己降下來恢復正常。

次發性高血壓雖少見,不過一旦獲得正確診斷與治療,高血壓是可以完全治癒的,不僅病患開心,醫師也能獲得極大的成就感。

哪些狀況要考慮次發性高血壓呢?•若病人診斷出高血壓時的年紀較長(超過50歲)或太年輕(小於30歲)了•血壓太高(超過180/110mmHg)•即便使用三種以上的降血壓藥依舊無法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原本控制良好的血壓忽然變得難以控制•初診斷高血壓時即伴隨有目標器官的受損(如視網膜出血、左心室肥大、腎功能不全等)常見次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可簡單分成三大類:•腎臟:慢性腎衰竭、腎動脈狹窄•內分泌:原發性高醛固酮症(目前最常見的次發性高血壓成因)、嗜鉻細胞瘤、庫欣氏症候群、甲狀腺機能亢進或低下、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高血鈣•其他:主動脈狹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紅血球增多症、藥物(如避孕藥、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交感神經興奮劑、紅血球生成素、大麻、咖啡因、麻黃素等)我又沒有不舒服,可以不要吃藥嗎?或許會有人感到疑問:「雖然我有高血壓,但我都沒症狀,可以不理它、不去治療嗎?」之所以要使用藥物將血壓降至140/90mmHg以下(有些族群,如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患者,甚至建議降到130/80mmHg以下;針對80歲以上的老年病患,則建議降至150/90mmHg以下即可),是為了避免高血壓對身體各器官造成的傷害(targetorgandamage),包括: •心臟:左心室肥大、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臟衰竭•腦部:暫時性缺血性中風、腦中風、腦血管動脈瘤破裂•腎臟:蛋白尿、腎衰竭•視網膜:視網膜水腫或出血• 血管: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周邊血管病變醫生會做哪些檢查呢?在初診斷高血壓時,應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問診,詢問平時的飲食習慣是否過鹹?有喝酒、抽煙嗎?有運動習慣嗎?是否有相關的心血管疾病病史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