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能逃離的FOMO 錯失恐懼症簡史 | FOMO 症狀

一場流行病席捲了美國的頂尖企管學院。

在哈佛商學院,這個疾病被稱作「FOMO」,即錯失恐懼症。

症狀包括:越來越難拒絕任何可能成為 ...閱讀全文0信傳媒編輯部2020年11月22日上午7:00·11分鐘(閱讀時間)FOMO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族群,不再是小眾問題,而是任何人都可能得到的大眾疾病。

(圖片來源/pickpik.com)「FOMO(錯失恐懼症)是跟珍惜時間敵對的概念。

」――台裔美籍企業家楊安澤(AndrewYang)那是2002年,也是我就讀哈佛商學院的第一年。

現在回想起來,我剛到波士頓念書時,還以為自己是個發育不錯的「智人」。

畢竟,過去幾年來,我做了很多成熟又重要的決定,是以前念大學時不會需要做的決定。

我搬了三次家,在兩間公司工作過,並以創業投資者的身分投資了十家以上的公司。

我學會在私生活和職場上做出重大決定,而且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如果你那時候問我,我會說我還蠻擅長當個大人的。

坦白說,那是個比較單純的年代,沒人聽過性愛訊息或自拍這種東西。

開始念商學院時,我完全沒有在用社群網站。

大家都一樣。

社群網站才剛萌芽,但是很快地,這即將徹底改變:當時的我根本不曉得,祖克柏就在離我宿舍不到兩公里的地方研發臉書第一版。

然而,即使沒有臉書、推特和其他那些推動FOMO的社群網站,在我踏進校園的那一刻,有一件事發生了:突然間,在毫無預警的狀況下,我被一股揮之不去的焦慮感吞噬,覺得無論我人身在何處或正在做什麼,似乎總有更好的事情在別的地方發生。

這顯然是我的新棲地造就的產物,因為這是我這輩子頭一次沉浸在選擇這麼多的環境,幾乎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同一時間,我知道我永遠無法得到所有的選項,就連一小部分也沒辦法。

我只要跟那些總是很樂意告訴我他們有多忙碌的同儕一比,就知道自己永遠追不上他們。

請容我解釋一下。

哈佛商學院的生活應該就跟住在「社群網站裡面」的生活一樣。

每天的生活都是行程滿檔,彷彿LinkedIn、臉書、推特、Snapchat的集合體跑到現實世界來了,雖然在當時,上述這些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你就好像活在一個自我膨脹的泡泡裡,所有的新消息、新資訊都以光速傳遞,各種對話與誇耀的言詞(無論是否偽裝成謙虛的形式)就等同社群網站的替身,發揮了跟最新動態、奸巧的Instagram貼文或惡毒的推特文章同樣的功能。

這樣的環境讓恐懼感瀰漫,人人都擔心錯過身邊正在發生的事,深怕那件事會比你當下在做的事情還要大、還要好、還要耀眼奪目。

雖然那時候這種感覺還沒有一個名稱,但是我們卻無時無刻都在與之搏鬥。

我所受的影響可能比其他同學還要大。

現在想想,我真的是世界上第一個FOMO人的最佳候選人。

我在緬因州的一個小鎮長大,類似你在史蒂芬‧金的小說中會看到的那種場景。

如果你從來沒去過緬因州,且讓我告訴你那裡的人都做些什麼。

他們會吃龍蝦。

他們會到沙灘上散步。

他們會鏟雪。

他們會逛里昂比恩戶外用品店。

這是很適合成長、居住的地方,但選擇性不像大都市這麼多。

這裡的生活相對一成不變,讓人非常安心舒適,而我也很習慣從數量合理的選項之中挑選大部分我想要或需要的東西。

FOMO的起源然而,在我展開企管碩士的生活之後,一切都變了。

我被大量選擇所轟炸,同時也由衷地認為自己絕對不能錯失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當時的我是這樣想的:如果你不怕錯過,那麼你很有可能一直在錯過。

為了確保我不會錯過,我努力去做每一件事。

我是校園裡無所不在的人物。

我唯一不擔心錯過的,就是睡眠。

我加入許多社團,接連不斷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招募說明、研討會、週末之旅、演講,當然還有課程。

平日,我早上七點以前就起床,直到午夜後才倒頭大睡。

週末也是一樣瘋狂。

如果你在校園舉辦的任何一個活動會場丟顆石頭,很有可能會丟中我。

因為我總是渴望參與所有的事情,我朋友便開我玩笑,說我大概連打開隨便一封信件都會在場。

他們說得沒錯。

我顯然一直處在焦慮的情緒中,擔心自己沒有好好利用周遭發生的一切社交、學術或其他活動。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