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健身運動毀了你的身體! | 運動筆記 | 足底筋膜炎重訓

腳踝扭傷, 球類運動, 34%. 膝蓋不適, 長跑, 31%. 拉傷, 暖身不足、過度拉筋, 13%. 足底筋膜炎, 長跑, 9%. 其他, 重訓過量、肌肉緊繃, 13% ...展開首頁文章運科訓練別再讓健身運動毀了你的身體!別再讓健身運動毀了你的身體!發表於2012/07/0631,594次點閱2人收藏0人給讚給讚收藏分享分享至FacebookLINE身為運動筆記的粉絲,你可能喜歡跑步、游泳或進行任何一種球類運動。

運動後你一定常覺得通體舒暢,有時甚至會上癮,不知不覺就成為過度訓練的受害者。

這時,身體就會開始發出警示,疼痛、抽筋接踵而來。

根據6月中落幕的《健身毀了我的身體》討論區活動,我們整理出185位粉絲經常發生的運動傷害數據如下:症狀好發原因比例腳踝扭傷球類運動34%膝蓋不適長跑31%拉傷暖身不足、過度拉筋13%足底筋膜炎長跑9%其他重訓過量、肌肉緊繃13%由此數據看來,腳踝與膝蓋是愛運動的朋友最常受害的部位。

如跑友ArgonChan與Che-YuChang便是因為打籃球而傷到腳踝:「打籃球扭傷,受傷第一天冰敷,之後盡量少動患部,第三天之後熱敷。

」「右腳踝韌帶因打籃球而拉傷過兩次(第二次斷掉),在復健室待了一年,以強化周邊肌肉肌力,但狀況已大不如前。

」打籃球、打羽球甚至是跑山時都有可能不慎扭傷,扭傷的程度一般分為三級。

輕微者可以兩週內迅速痊癒,嚴重者甚至可能韌帶斷裂,難以完全復原。

對於曾有受傷經驗的朋友而言,從事激烈的球類運動時除了要量力而為,積極進行復健鍛鍊肌力與配戴護具是相當重要的護身符。

跑步膝這個詞你一定聽過,印象中親朋好友那幾個愛跑步的傢伙好像也常抱怨膝蓋痛對吧。

其實,跑者與膝傷並非天生一對,最常見的受傷起因就是腿部肌力不足。

跑友JayoLi正是肌力不足而受傷的例子:「之前大腿肌力還不足時,熱身不足就過於勉強跑超過自己負荷的強度,到後面跑姿都跑掉了,結果隔天膝蓋韌帶痛到沒法走路,於是就休養個半年,然後再去看西醫。

不過好像也只吃了一個禮拜的消炎藥,現在只能慢慢加強大腿肌力跟增加運動強度來復健了!」跑友JeffLiu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跑步過量,加上年紀也不小(53歲),導致膝蓋軟骨磨損、半月軟骨破裂。

我乾脆和林書豪一樣,動關節鏡手術。

休息一個半月,現在開始復健跑加量中。

我可以不跑步,讓它好些,但我太愛跑了,所以毅然決然的"快刀"決定馬上開刀,好讓我能早點再度開始跑步。

 給剛開始跑步的新朋友些建議:跑前,一定要充足的熱身;跑完,也定要做適當的伸展操,讓肌肉恢復疲勞,才不易受傷。

此外,練習時更要循序漸進,不要貪量,我受傷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實,運動對身體而言是一種壓力,在身體承受大量壓力之前,你有做好準備嗎?你有在跑步期間進行適量的肌力運動維持體能嗎?如果你的答案是:沒有,那麼從現在起,你得重新審視自己的運動習慣!從運動前開始檢查起。

上路前你是否有事先進行暖身呢?如果沒有,那你得趕緊養成習慣。

在運動前務必先快走一段路或是以極慢的速度慢跑,直到身體微微出汗及發熱。

若運動過程中不慎受傷,或在運動過程中感受到任何不適,應立即休息並運用RICE運動傷害處理法來處理傷處,盡可能快速就醫。

在傷處逐漸復原的同時,也別忘了多加復健,持續鍛鍊其他身體部位。

跑友DakaChang分享自己的經驗,他處理傷處的方法相當值得大家參考:「我因為籃球校隊的訓練份量和自己本身的體重偏重,所以膝蓋軟組織有疼痛發炎好一陣子。

採取的照顧方式是:每次練習前用肌內效貼紮,練習完冰敷,一週去中醫診所針灸、電療和推拿兩次。

平常重量訓練的時候會加強大腿上半部的肌肉群,讓自己的穩定度高一些和肌肉耐力持久一點,以保護膝蓋不要受到太大的衝擊。

我因為想練跑步,但是訓練量加得太快,又沒有在發炎初期注意休息,引發足底筋膜炎,最後演變成骨刺(照了X光)。

採取的照顧方式:去復健科做超音波、靠牆拉筋十五分鐘和電療。

平常自己運動完會加強小腿後側的伸展(因為在書上看到:它和足底筋膜是相連的),並且冰敷。

洗完澡會按摩足底,平常等人或沒事的空檔都會拉拉小腿的筋。

盡可能減輕體重和閱讀相關書籍和影片修正跑步姿勢。

我因為籃球練習or比賽,常常腳底「翻船」(內翻)腳踝腫痛。

採取的照顧方式:受傷後48小時冰敷,嚴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