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數學不好的人,人生該怎麼過下去? | 丘美珍/ 心家書 ... | 數學不好的真正原因

中小學教育自認數學不好的人,人生該怎麼過下去?作者丘美珍2020-09-25把大多時間花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這是一個挑戰專家生涯的人生;反之專注精進自己不擅長的事情,則是追求低風險的人生,這出於個人選擇,並沒有絕對好壞。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已成功複製連結讀高中的人,都經歷過高一下學期那個選組的抉擇,要選第一類組(文法商),第二類組(理工),還是第三類組(醫農)。

在16歲這個有點年輕的時候,其實很難想像自己未來的樣子。

但是,不論在哪一個班上,總是會有少數的同學,對自己的未來有很清楚的想像。

這些想像,有時是基於浪漫的推論。

例如曾經看到某個小說或影視中,某人從事的行業太帥了,所以決定「我也要這樣」(例如日劇大神木村拓哉演過許多職業,從總理、鋼琴家、髮型師到快遞都有,聽說會影響日本年輕人的職業選擇)。

有些是基於出生迄今對自己的了解,例如,知道自己很愛畫畫,所以,必選藝術相關科系。

也有人是很自然地進入家族傳承之中,因為父親經商,所以就唸商學院。

因為媽媽是醫生,所以就讀醫科。

但是,也有不少的高中生,選擇科系除了上面的考量之外,還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事實,就是「我數學不好、或討厭數學」,所以,未來的大學課堂生活中,無論如何不能出現數學。

我家的妹妹(二女兒)向來對數學十分冷感,而對圖文創作有天分。

在今年四月(高一下)的時候,她打定主意要選第一類組。

但是,因為108課綱,今年選擇第一類組的學生,針對數學,還要再選擇一次:要讀比較難的數A,還是比較簡單的數B,而數A和數B會被分到不同的班級。

當她帶著這個問題回家跟我討論的時候,我問她:「你以後會靠數學吃飯嗎?」她翻了一個白眼說「不會」。

然後她補充說,未來她要唸的大學科系,都是選擇數B作為計分科目。

既然如此,當然選擇數B。

我說:「妳可以把時間多花在自己擅長的科目上。

」學習應該補強還是補弱?是個人生的抉擇「把時間多花在自己擅長的科目上」不是我自己發明的創見,而是聽到當年世界三大男高音多明哥這麼說。

有一次我的記者朋友採訪他,提到台灣的孩子幾乎人人補習,多明哥好奇地問:「是補自己擅長的科目嗎?」「不是」,記者朋友說:「是補自己不擅長的科目」。

多明哥非常訝異說,不是應該讓自己的優勢變得更強嗎?為什麼反而把時間花在自己較弱的學科上?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究的提問。

把時間花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做到越來越好,這是一個挑戰專家生涯的人生。

把時間花在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上,儘量做到面面俱到,這是一個追求低風險的人生。

年輕時候的我,很容易一面倒地偏向前者,認為那才是輝煌而有夢想的人生。

不過,現在的我,也能體會,為什麼有人要小心翼翼地降低人生的風險。

保守而安全的態度,雖然跟我不同,但是,這出於個人的選擇,並沒有絕對的好壞。

我想到一部自己很喜歡的電影《白日夢冒險王》,走出辦公室去各地冒險的男主角,在電影中雖然經歷了各種辛苦,最後平安回到日常生活,但這畢竟是電影。

真實生活中的人生探險,也可能如同《阿拉斯加之死》所展示的,旅途的終點是意外的、靜默的死亡。

到底哪一種人生比較值得活?這是個人的選擇。

如果以我家的妹妹來說,我作為一個母親對她的了解,知道她的未來應該是邁向專家之路。

所以,我非常堅定支持妹妹的選擇。

不料,妹妹過幾天回來跟我說,班上30個人只有她一個人選數B,老師也認為她選數B風險太大,因為怕選數B的人太少恐怕開不成班。

終究,學校大部分老師還是認為,學生應該要選數A,應該多學一點。

不過,學校顯然是多慮了。

數B雖然只開成一班,但這一班的人數有36個,是全年級人數最多的一班。

家長日那一天,長得清秀可愛的導師與家長見面,說了她在教室與辦公室的見聞。

「辦公室其他老師,知道我要帶有史以來本校第一屆數B的班級時,都報以同情的眼神」,老師開玩笑地說。

也許,大部分老師認為,躲避高難度數學的小孩,是對功課沒辦法的一群人。

(就妹妹之前的觀察,學校有些老師甚至認為,選數B這一班,就如同是校園裡的放牛班。

)「但是,我知道你們的孩子不是對數學沒辦法,而是對自己的未來有想法。

如果數學不是關鍵科目,或是孩子真的沒有興趣,那就多花時間在其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