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賠有學問〉保險不是有保必賠必懂保險公司不賠7大 ... | 保險不理賠項目

其他除外的項目大多屬於「非必要性醫療行為」也不會理財,除非是「經醫師診斷,為了治病所做的必要性醫療」才會理賠。

錠嵂保經表示,要特別 ...1頭條人氣台股國際股A股港股外匯期貨房產理財消費雜誌鉅亨新視界專題區塊鏈研究報告理財保險〈理賠有學問〉保險不是有保必賠必懂保險公司不賠7大重點鉅亨網記者陳蕙綾台北2019/04/1914:40facebookcommentFONTSIZEICONPRINT保單示意圖。

(鉅亨網資料照)Tag保險保單理賠醫療險長照險錠嵂保經許多保戶遇上理賠時,才發現不能理賠,進而衍生不少保險糾紛,但是有時不是保險公司刻意刁難,而是保戶在投保前的注意事項沒有仔細看清楚,錠嵂保經表示,有7大保險公司常見的拒賠原因,投保人在買保險前一定搞清楚。

1、投保未據實告知錠嵂保經表示,當保戶在填寫要保書時,是否注意到有一項「身體健康告知欄位」?小心,如果被保人沒有如實告知自身健康狀況、既往病史,根據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因被保人有故意隱匿、遺漏告知等不實說明,足以影響保險公司決定是否承保或提高費率因素,保險公司有權解除保險契約。

即便保單賣出,大多仍會以「帶病投保且未如實告知」理由拒賠。

2、買錯險種怎麼可能會買錯險種?其實這狀況一點都不誇張,原因在於保戶沒看清楚保單內容就匆忙投保,或是當某些險種要停售時,認為自己不買好像就虧了,並未評估到底適不適合,等到需要理賠時才發現,自己買錯險種。

例如:買了壽險卻想申請住院醫療理賠,這就無法理賠,因為兩種保險根本大不同,錠嵂保經提醒,為了避免這種狀況再次發生,在投保時一定要再三確認自己投保內容,以免傷了身體又沒了荷包。

3、除外責任錠嵂保經表示,保險公司為了預防有心人士利用保險賺取不當利益,因而產生的不賠範圍稱為「除外責任」,例如:被保人的故意行為、犯罪行為、酒駕...等都是不理賠的。

 其他除外的項目大多屬於「非必要性醫療行為」也不會理財,除非是「經醫師診斷,為了治病所做的必要性醫療」才會理賠。

錠嵂保經表示,要特別注意的是懷孕、流產、分娩也是在除外條款內,但是如果是因懷孕造成的疾病、或非自願性剖腹產,則會特別列出理賠項目,不過,仍須以各家保險條款內容為主。

4、代簽名被保人年齡未滿7歲規範為「無行為能力者」,可由法定代理人(父母)代簽,且法定代理人也得在指定欄位上簽名,除了未滿7歲,無意識、精神錯亂也屬於此範圍。

 7歲以上,未滿20歲則屬於「限制能力行為者」,不但需要本人親簽,法定代理人也須在指定欄位上簽名。

因此,上述兩種被保人由法定代理人的「代簽名」,仍可獲得理賠。

 但是,若是超過20歲以上,因為屬於認定有行為能力者,此外男性滿18歲、女性滿16足歲已婚者也認定為有行為者,保單契約全部都需要本人親簽,如果是「代簽名」,就不會理賠。

5、等待期、免責期不理賠錠嵂保經解釋,「等待期」是指投保後的某個期限內,發生理賠條件,保險公司可不予理賠;主要用意是防範保戶帶病投保,於病症潛伏期發生理賠條件所設置,常見於醫療類的險種。

若是意外事故造成的理賠,基本上還是會理賠的。

以醫療險來說,等待期平均是30天,以癌症險來說,等待期平均是90天,還有些特定的險種等待期超過上述的時間,有些險種則沒有等待期,投保人投保時還是要詳閱保單。

「免責期」則是指保險公司須觀察被保人的狀況,是否真的已達到需要理賠的條件,有免責期的險種大多為長期照顧險。

 免責期內,保戶必須符合理賠狀態,就是長期照顧狀態且未能復原,至免責期滿後(依法規定不得超過6個月)才會給付理賠金。

 目前市售保單中,長期照顧險沒有等待期的設定,也就是說,投保後就會立即生效。

6、既往症不賠「既往症」是指在向保險公司投保前就已經存在的病史,對於保險公司的核保過程會產生影響,影響多寡就必須要看投保時此病症的嚴重程度。

7、自殺免責被保險人的故意自殺行為,原則上也被列為保險公司得以拒賠的除外責任,目的在防止因圖謀保險給付金而萌生短念,造成難以挽回的悲劇。

同時被保險人故意使保險事故發生,也與保險契約的本質精神不符,所以這部分也會拒賠,否則難保人壽保險制度被不當利用。

facebookcommentFONTSIZEICONPRINT相關新聞1.〈觀察〉後疫情保險趨勢投資型保單、利變壽險下半年激戰06/142.投保企業防疫保單留意三關鍵才能真正獲理賠06/133.8家壽險宣告利率按兵不動2家調整保單利率06/014.〈觀察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