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專區/狂犬病防疫專區–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狂犬病

《認識疾病》. *狂犬病介紹(第一類傳染病).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一旦發病後,致死率高達100%,但如能在動物咬傷後,及時 ...防疫專區公會簡介台灣醫界雜誌會員服務醫師繼續教育團體保險台灣醫療典範廳影片專區會議紀錄首頁防疫專區狂犬病防疫專區《認識疾病》*狂犬病介紹(第一類傳染病)  狂犬病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病毒性腦脊髓炎,一旦發病後,致死率高達100%,但如能在動物咬傷後,及時就醫,接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接種,可以有效的降低發病的風險。

狂犬病是全球性的疾病,全世界都有病例,主要發生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約占31,000例死亡,非洲約占24,000例死亡,其中30~50%是幼童。

臺灣自1959年起不再有人的病例,2002年及2012年各發生一例自中國大陸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發生一例自菲律賓境外移入病例。

1961年後不再有動物病例,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2013年公布國內野生鼬獾與錢鼠檢出狂犬病毒,並將將南投縣魚池鄉、水里鄉、鹿谷鄉、國姓鄉、仁愛鄉、信義鄉、竹山鎮、草屯鎮、埔里鎮與中寮鄉、雲林縣古坑鄉、臺東縣東河鄉、臺東市、成功鎮、海瑞鄉、延平鄉、關山鎮、池上鄉與卑南鄉、臺中市新社區、霧峰區、大里區、東勢區、太平區與和平區、臺南市南化區、楠西區、六甲區、大內區、龍崎區與東山區、高雄市田寮區、旗山區、美濃區、燕巢區、六龜區、阿蓮區與甲仙區、嘉義縣番路鄉、竹崎鄉、阿里山鄉與中埔鄉、花蓮縣卓溪鄉、池上鄉與玉里鎮、屏東縣瑪家鄉與其他山地鄉,列為狂犬病首要及次要風險地區(各縣市山地鄉清單)。

(2013/8/28更新)*疾病總覽致病原狂犬病毒(rabiesvirus)是一種桿狀病毒,Lyssavirus屬。

所有這一屬的病毒抗原皆相近,但使用單株抗體或核酸排序,可以區別源自不同地區或動物的病毒。

流行病學本病之發生屬全球性,主要於非洲、亞洲、拉丁美洲及中東等地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約有55,000死亡病例,其中亞洲占31,000例死亡,非洲約24,000例死亡,其中30%~50%是小孩。

狂犬病原屬動物的疾病。

目前無動物狂犬病病例之地區為西太平洋地區、大部分的澳洲、西歐許多國家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國家。

臺灣狂犬病疫情:1947年該病從上海傳入臺灣,在1948年4月15日由林宗義醫師在臺北市臺大醫院發現第一個狂犬病病例,其後陸續有病例發生,其中以1951年發生238例,及1952年發生102例為最多,透過家犬接種、捕殺野狗等控制動物傳染窩的措施,自1959年起臺灣地區即不再有人的病例,1961年1月後即未再出現動物的病例,2002年曾有一例來自中國大陸之境外移入病例,2013年於南投及雲林縣部分鄉鎮發現野生動物感染狂犬病毒之情形。

傳染方式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其唾液中含有病毒,狂犬病病毒即從已感染動物的唾液中隨著抓、咬而進入人體(偶而經由皮膚的傷口、黏膜)。

故被感染狂犬病的動物的爪子抓傷也是危險的,其原因是動物會舔牠們的腳。

人類患者之唾液也有病毒,理論上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傳染是有可能的,但至今尚無病例報告。

亦曾發生死於中樞神經疾病病患,經角膜捐贈,傳染狂犬病至受贈者。

蝙蝠群居的山洞或實驗室有可能經空氣傳染。

拉丁美洲常發生吸血蝙蝠傳染至家畜。

幾乎所有的溫血動物對本病都有感受性,但與病毒株別有關。

預防方法(一)動物咬傷後預防措施:依據世界衛生組織於1992年的狂犬病專家委員會第8次報告,及美國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建議,第一步必須:立即清潔及沖洗傷口(急救):就是立即及徹底地以肥皂及大量水清洗傷口15分鐘,然後以70%酒精或優碘消毒。

除非萬不得已,不要縫合傷口。

縫合傷口前,以免疫血清浸潤局部傷口;縫合儘可能地寬鬆,不可影響血液或其他分泌物順暢地流出。

(二)特殊免疫措施:被患有狂犬病之動物咬傷後,儘快地將人類免疫球蛋白(HRIG)浸潤於傷口(傷口嚴重者),以中和病毒,並於另一不同部位,接種疫苗,引發其自動免疫力。

被動免疫:人類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只可單劑使用,使用劑量20IU/kg,儘可能地以浸潤傷口為主,剩餘之免疫球蛋白注射部位應盡量遠離疫苗施打處。

若兒童多處咬傷,可以無菌鹽水2~3倍稀釋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使浸潤量足夠。

主動免疫:疫苗最好於三角肌部位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五劑;第一劑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