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突然」好想尿尿!你的膀胱可能「過動」了 | 尿失禁 頻 尿

頻尿的經驗可能是很多人共同的記憶,因為憋尿引起的尿道感染,就是頻 ... 如果有頻尿、急尿、尿失禁的症狀,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先去看泌尿科, ...Skiptocontent小梅最近老是覺得想尿尿,但是每次在想要尿尿的時候衝到廁所,都已經滴出一些來了,她為了不要漏出來,只好在上班的時候墊著衛生棉,但頻繁起來上廁所,也被同事開玩笑問「今天拉肚子?」讓她覺得十分困擾。

「非常想尿尿的、忍耐不住」的頻尿頻尿的經驗可能是很多人共同的記憶,因為憋尿引起的尿道感染,就是頻尿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但如果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還不停的頻尿,而且有「很急、急到忍不住」的感覺,甚至已經「尿出來了」,那可能就是膀胱過動症。

膀胱過動症基本上是逼尿肌的過度收縮,逼尿肌是膀胱內的平滑肌,收縮的時候就可以產生尿意,並同時壓迫到尿道、將尿擠出來。

當逼尿肌因為神經病變、身體的頻繁感染而變得敏感,就有可能產生「膀胱過動」的問題。

當出現3項症狀的2項,包含白天排尿8次以上的頻尿、夜間睡覺時起來排尿2次以上的夜尿、還有一瞬間的急尿感後的尿失禁,就是膀胱過動症的明顯徵兆。

膀胱過動症盛行率大約有17%,但很多人因為不敢去看泌尿科而延誤就醫,甚至把它視為「老化」的正常現象,反而讓情況越來越嚴重。

為什麼會發生膀胱過動症逼尿肌過度收縮,導致膀胱、尿道的敏感度增加,而且程度輕重不一,輕微收縮可能只是覺得「很想尿尿」,嚴重收縮就會出現尿失禁,所以尿失禁不能當成診斷標準,但這種「急尿」感,可以說是膀胱過動症的特徵。

不過反過來說,也可能是膀胱、尿道敏感度增加造成逼尿肌收縮,引發上述的症狀。

逼尿肌是經由神經控制,所以神經性的疾病有可能造成逼尿肌的問題,像是糖尿病、腦中風、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脊髓損傷等;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則是骨盆腔因為受傷,無法出力憋緊尿,導致尿失禁,而逼尿肌又因為尿道或是膀胱曾反覆感染,變得過度敏感,這方面女性的比例就比男性略高。

如果有頻尿、急尿、尿失禁的症狀,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先去看泌尿科,因為頻尿跟尿失禁的發生原因很多,要先排除感染、腎臟跟膀胱的病變等,確診膀胱過動症之後才來做後續的治療。

膀胱過動怎麼辦?因為膀胱過動跟逼尿肌很有關係,所以請記錄3天內每小時喝的水量、排尿次數、排尿間隔時間、排尿量,並標注是否有急尿感或尿失禁,確認頻率;再來進行神經的檢測,並確切了解膀胱的功能、彈性還有多少,再量身定做「訓練」膀胱的方式。

像是練習「憋尿」的感覺,感受用到的肌肉群與骨盆位置,訓練在站、坐、躺著的時候都可以自在的收縮5秒、放鬆5秒,並連續做10~12回合,之後再延長時間到10秒,持續2個月後、等肌肉有力,刺激感就不會這麼強烈。

另外,在練習的期間內,喝水量要盡可能減少,更不能喝咖啡、茶,或服用利尿劑。

另外,如果是神經系統有些病變的問題,也可以使用骨盆底機能性電極刺激,也就是功能性的電刺激,透過微弱的電流刺激,讓神經活性降低,避免刺激逼尿肌一直收縮。

如果真的症狀嚴重,可以考慮同時配合服用抗膽鹼(抗副交感神經)的藥物,來適度放鬆逼尿肌,或是讓膀胱注射肉毒桿菌,抑制神經釋放出乙醯膽鹼,痲痹逼尿肌。

上述治療都沒有效,才考慮做下膀胱擴張術、膀胱放大術等手術,或是截斷、切除逼尿神經等,至少先改善急尿感、頻尿的不舒服。

延伸閱讀每次排尿量只有「1罐養樂多」,膀胱卻有「1杯咖啡」的儲尿量40歲不到就尿不出來,全是因為這個壞習慣老人家走不遠夜頻尿小心是大隱靜脈主幹瓣不全!文/盧映慈圖/何宜庭COVID-19/台灣共3例巴西變異株現蹤!24日零時起升級防疫措施2021-02-21睡前可以吃B群嗎?營養師解答維生素B補充時間、劑量和天然食材來源!2021-02-24COVID-19/比瑞德西韋還有效!台灣團隊發現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潛力老藥2021-02-23週末醫學故事:肆虐全球的冠狀病毒何方神聖?在半世紀前就已經埋下伏筆2021-02-21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輔大專家說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心血管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