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 | 強迫症

強迫症是世界上最常見精神問題中的第四位,其病發率跟氣喘及糖尿病同樣普遍,在美國每50個人就有一人可能是強迫症患者。

特徵與症狀[編輯]. 強迫觀念[編輯].強迫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序言章節沒有充分總結其內容要點。

(2018年11月20日)請考慮擴充序言,為條目所有重要方面提供易懂的概述。

請在條目的討論頁討論此問題。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誇張的頻繁洗手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強迫症症狀症狀一直覺得需要重複檢查、出現特定的重複行為、一直有某些想法,一直重複,揮之不去(英語:intrusivethoughts)[1]併發症抽動障礙、焦慮症、自殺[2][3]常見始發於大約30歲前[1][2]類型焦慮症,衝動控制障礙[*],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遺傳性疾病[*]肇因未知[1]風險因子虐待兒童、心理壓力(英語:psychologicalstress)[2]診斷方法根據症狀[2]相似疾病或共病焦慮症、重性抑鬱障礙、進食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2]治療心理治療、抗憂鬱劑[4][5]盛行率2.3%[6]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精神病學ICD-9-CM300.3OMIM164230DiseasesDB33766MedlinePlus000929eMedicine287681[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強迫症症狀強迫行為,obsession[*],焦慮,闖入型意念[*]類型焦慮症,衝動控制障礙[*],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遺傳性疾病[*]肇因不明[*]治療心理治療,暴露-反應阻斷療法[*],藥物治療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精神病學、心理學ICD-10F42ICD-9-CM300.3OMIM[1]DiseasesDB33766MedlinePlus000929eMedicinearticle/287681MeSHD009771[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強迫症(英語:Obsessive-CompulsiveDisorder,縮寫:OCD)又譯強迫性疾患、強迫性障礙、強迫性病症[7]、強迫症疾患、強迫性神經症,亦譯沉溺,是一種精神病。

西方精神醫學中的強迫症包含強迫觀念(obsessions)和強迫行為(compulsions)。

罹患強迫症的人會陷入一種無意義、且令人沮喪的重複的想法與行為當中,一直希望結束卻又無法擺脫這些強迫觀念和行為。

強迫症的表現可以自輕微到嚴重,但是假使症狀嚴重而不治療,可能摧毀一個人的工作能力,在學校的表現,甚至日常生活。

最常見到的是重複而過度的清潔與檢查行為,有時患者已經害怕重複行為的執行,為了逃避進而引發對於特定髒污產生強烈的排斥心理,例如遇到手上有油汙會在大腦迴路上產生清潔的慾望,正常的大腦會在執行完後清除神經迴路的活性達到降低慾望進而結束動作,但是患者在清潔後卻得不到該有的神經回饋進而讓慾望控制身體。

在老鼠動物研究上,對特定神經傳導受體進行基因改造而降低對抑制訊息的活性,實驗老鼠會因為重複的臉部清潔動作而磨光臉部毛髮。

患者會感到需要不斷反覆地檢查某些事,並且在患者的思緒中,會持續地重複浮現某種想法(英語:Intrusivethought),或是感到需要一再地執行某些日常行為。

常見的重複行為包含洗手、計算東西、檢查門是否上鎖、強迫他人、懂禮貌卻不守、要求物品以特定方式擺放或排序。

有些患者可能會對丟棄物品有障礙,如果有強迫症的人改了這些習慣就會陷入鬱悶的情緒。

這些重複行為嚴重的程度,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負面影響,比如患者每天會花1小時以上的時間去執行這些行為[2],大部分的成人患者能察覺他們的行為並不合理[1],強迫症的狀況和抽搐、焦慮等失調有關,也可能會導致自殺風險提升[2][8]。

目錄1病因及診斷2治療及預防3流行病學及社會文化4特徵與症狀4.1強迫觀念4.1.1以強迫觀念為主的強迫症4.2強迫行為4.3超價觀念4.4認知功能4.5併發症5原因6診斷6.1鑑別診斷7治療方式7.1治療7.2藥物治療7.3方法7.4兒童8流行病學9預後10歷史11社會與文化12研究13注釋14參考資料15延伸閱讀16外部連結病因及診斷[編輯]強迫症的起因尚未知曉[1],某些原因由於同卵雙胞胎比起非同卵雙胞胎更容易罹患強迫症,因此部分原因可能是遺傳因子所導致。

強迫症的風險因子包含兒童時期可能有受虐經驗,或是特定事件造成的壓力,部分病例曾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