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專欄】皮膚心理學:壓力是皮膚病的根源 | 壓力 皮膚病

advertisement【醫生專欄】皮膚心理學:壓力是皮膚病的根源beautyby麥皚淇醫生2019-08-12這兩個月以來,香港社會氣氛緊張,不論是閱報紙、看電視、上Facebook、Whatsapp群組,均充滿著沉重的壓力及負面情緒。

社會上的負面情緒與壓力,加上極度炎熱的天氣,使很多患者的皮膚病發作。

濕疹、暗瘡、玫瑰痤瘡、牛皮癬、脫髪、荷爾蒙斑,這些皮膚問題均與壓力息息相關。

有患者更因為受近日社會氣氛影響,而出現斑秃(又稱鬼剃頭)。

今期專欄跟大家說一下「皮膚心理學」。

  皮膚及情緒互相影響 皮膚與情緒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

皮膚問題的患者因為大眾的目光、自卑感、無力感而導致情緒低落,甚至出現抑鬱症狀;而情緒低落及緊張亦會影響身體的荷爾蒙、免疫系統等,使皮膚問題加劇,兩者互相影響下形成惡性循環,沒完沒了。

 正向思維打破惡性循環 要打破皮膚與情緒之間的惡性循環,必須讓自己保持正向思維。

以下是處理皮膚問題,正向思維的三個要點:1.遠離負能量2.親近正能量3.相信所有事情均有過去的一天  要「遠離負能量」,首先必須避免過分上網搜尋資訊。

現時網上資訊發達,很多患者因為閱讀太多網上資訊,而對病情或藥物心生恐懼,使自己跌入負能量的漩渦中。

另一要點則是避免過分照鏡。

當皮膚差的時候,很多患者會不停的照鏡,時時刻刻檢查皮膚。

但這樣做其實是在給予身體負面回饋,讓大腦接收「皮膚不好,我幾時先會好返?是否以後都係咁?」的負面訊息,跌入負能量的陷阱中。

 「遠離負能量」後,第二步是「親近正能量」。

其中可以與思維較positive的朋友聚會,大家聊一些輕鬆的話題,暫時忘卻病苦,亦為自己的正能量叉叉電。

到郊外走走亦是另一個好方法,走進樹林或到海邊散步,呼吸著新鮮空氣,放鬆心情,專注呼吸,一步一步的走,讓大自然治療我們的心,在外國稱為naturetherapy。

打坐冥想亦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每天十分鐘,讓心情放鬆,情緒平伏,當心定下來後,會對世間事物有不一樣的看法。

 最後,患者必須對自己及醫生有信心,按照醫生的指示用藥,保持信念,因為世上不論任何事情,均有過去的一天。

如果能一直保持正向思維,積極面對,事情很快便可過去。

大家加油! 壓力壓力來源抑鬱皮膚皮膚病relatedarticle小心未老先衰!改掉5個壞習慣︰飲汽水會令大腦細胞老化4.6年【心理測驗】測你當前的焦慮與壓力來源岑杏賢因甲狀腺問題致水腫:樂觀面對才會康復【醫生專欄】壓力會令皮膚「未老先衰」一轉天氣皮膚就開始痕?醫生指手多多容易令濕疹惡化大哭一場不是壞事!研究顯示流淚可以瘦身黃金「3小時」哭還可以排毒aboutuspartnersrecruitmentMediaKitcontactprivacydisclaimer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