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瘜肉手術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大腸鏡不要只做半套!除了息肉還能揪出8種疾病|健康2.0

手術時會採取何種麻醉方式?息肉切除中或切除後可能會有的併發症等複雜的臨床醫療考量。

由此可見,大於2公分的息肉切除已不是健康檢查的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便為你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選下方"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隱私權政策我同意你還沒有登入/加入會員唷!馬上成為會員就可以收藏你喜歡的文章囉!登入/加入會員收藏成功已複製連結播出時間:CH56每天上午10點、六日晚間7點意見反映:[email protected]觀眾服務專線:02-2656-1599©TVBSMediaInc.AllRightsReserved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51號|聯利媒體股份有限公司醫療大腸鏡不要只做半套!除了息肉還能揪出8種疾病王家瑜報導2019/10/2410:47字體放大根據107年度十大癌症死亡率統計,消化系器官占據一半,分別為第2名肝癌、第3名大腸癌、第7名胃癌、第8名胰臟癌及第9的食道癌。

隨著高齡化、西化及外食的餐飲文化、多坐少動的生活作息,我們可以預見消化系器官癌症的威脅將會日益嚴重。

 息肉大於2公分最好尋求適當治療90%的大腸癌都是由小小的息肉發展而來,舉凡人體皮膚或黏膜上突起來的贅生物,都可以稱之為息肉。

9成以上的大腸息肉依照病理的變化,可分為:良性的發炎型息肉、良性的增生型息肉、有癌變可能性的腺瘤型息肉。

 示意圖/TVBS 息肉的生成8成以上是體質(基因)的關係,其餘則是環境因素(例如吸菸、喝酒、少動及肉多於菜的飲食習慣等)。

腺瘤型息肉要演變成大腸癌,一般認為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因此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及息肉切除,就可以降低大腸癌的發生(6%降至0.1%)。

延伸閱讀:腺瘤性息肉就是大腸癌元凶,3種狀況一定要切除! 大部份小於2公分的息肉在檢查過程中皆可同時切除,至於大於2公分的息肉,已癌變或為癌前病變的機會大,有其治療急迫性,需再進一步處置,其中要考慮的問題,包括:手術切除還是內視鏡切除較好?術前術後抗凝血劑要停多久?暫停抗凝血劑對心血管是否會產生影響?手術時會採取何種麻醉方式?息肉切除中或切除後可能會有的併發症等複雜的臨床醫療考量。

由此可見,大於2公分的息肉切除已不是健康檢查的範疇,需經過詳細評估,與患者討論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後,再安排後續相關治療。

 大腸鏡可別只做半套!做「全大腸」才完整做內視鏡檢查時,大腸的平均長度約160公分,大腸鏡檢查必須由肛門口檢查至盲腸才算完整,包括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到盲腸。

另外有一種檢查叫「乙狀結腸鏡」,只伸進腸道檢查約60公分,所以只能檢查一半的大腸,就是俗稱的「做半套」,不能算是完整的檢查。

延伸閱讀:大腸鏡檢查後,這3個問題沒問等於白做了! 檢查前「清腸是否徹底」是影響準確率的關鍵點,腸道沾黏狀況,也將使得檢查無法完成,然而民眾做內視鏡檢查時,最常擔心的就是會引起相關併發症。

其實單純的內視鏡檢查在合格的醫療院所是非常安全的,只有少數接受息肉切除處置的時候才會遇到所謂的併發症,例如穿孔(<1/1000)或出血(<1/100);若真的發生併發症,也可經由後續的醫療處置以確保生命安全無虞,民眾不須過度擔心。

延伸閱讀:糞便潛血陰性,就不用做大腸鏡?「無痛」腸胃鏡真的不痛?台大醫解惑 除了癌症的篩檢及切除息肉的治療外,其他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如逆流性食道炎、胃及十二指腸發炎、消化性潰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發炎性大腸炎、痔瘡及憩室發炎等,都可以輕易的被檢查出來,進而接受最適宜的保健建議及藥物治療。

延伸閱讀:經常腹瀉腹痛?「腸道慢性殺手」常和腸躁症搞混3大特徵能分辨 ◎本文摘自/永越季刊45期 ◎撰文/西園醫院內視鏡中心主任暨肝膽腸胃內科醫師梁耀龍 ◎編輯/王家瑜整理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相關文章國人癌症發生率第一!3大類營養素能預防大腸癌用咖啡灌腸可降低大腸癌?做之前最好先搞懂5件事常拉肚子只是壓力大?當心腸道發炎釀成大病從大便看健康,這3種情形都算便祕!醫師親授「解宿便按摩操」 【立即報名】養瘦美肌愈活愈逆齡▶▶健康2.0免費講座息肉大腸癌乙狀結腸大腸鏡腺瘤行息肉清腸乙狀結腸鏡下一則:大腸癌與息肉關連性大!中醫師傳「不長息肉」的飲食法人氣排行榜1徐乃麟驚傳顏面神經失調!中風還是顏面神經失調?醫師教你分辨2腎臟不健康,維他命D無法活化!醫師大推1招幫腎臟排毒、遠離洗腎3日院長「1種步行法」,幫她腰圍減17公分瘦6公斤,還改善腰痛、手腳冰冷4牛年運勢大解析!3生肖最好運



2. 大腸息肉怎麼切才是保險理賠的關鍵— Goodins好險在這裡

常常有保戶與保險公司對於大腸息肉切除後,保險怎麼賠產生疑義。

是不是手術?賠不賠,關鍵是什麼?聊健康談保險保險規劃保險規劃長照險12問保險新知社保與社福保險小秘書健康險理賠醫療理賠失能理賠癌症理賠15問諮詢服務Q&A癌友保單公益諮詢Search首頁編輯室簡介關於我們我要問問題保險專書Goodins好險在這裡聊健康談保險保險規劃保險規劃長照險12問保險新知社保與社福保險小秘書健康險理賠醫療理賠失能理賠癌症理賠15問諮詢服務Q&A癌友保單公益諮詢Home保險規劃大腸息肉怎麼切才是保險理賠的關鍵保險規劃聊健康談保險醫療理賠ShareonFacebookTweetonTwitterPhoto:Freepik常常有保戶與保險公司對於大腸息肉切除後,保險怎麼賠產生疑義。

大腸息肉切除是不是手術?賠不賠,怎麼賠的關鍵是什麼?大腸息肉有良性與惡性化可能,預防醫學普遍主張要定期大腸鏡檢查,或臨床上腸道發生不適,經檢查發現息肉,予以切除是較好的選擇。

因國內醫療院所絕大多數與健保特約,醫生診斷下的處置常規,常會跟著健保標準走。

所以,要明白大腸息肉切除的常規作法,要先理解健保的醫療給付規則。

 先明白健保的息肉切除給付大腸息肉要是小於0.5公分,大腸鏡檢時採用切片法(biopsy)加以夾除,醫院申報健保支付標準檢查節裡的「大腸纖維鏡切片」,目前點數1,019點。

大腸息肉要是大於0.5公分,大腸鏡檢時採用切除法(polypectomy),以金屬線圈套住息肉頸部,加熱予以切除,或直接拉扯將其斷開,醫院申報健保治療處置節裡的「大腸鏡大腸息肉切除術」(Colonoscopicpolypectomy),目前支付點數4,172點。

消化內外科、大腸直腸外科及兒科消化學專科醫師都可執行。

但若是自費健檢時,健保不給付大腸鏡檢費用,改支付治療處置節裡的「大腸息肉切除術」,點數為1,853點。

要是大於1公分,或其他息肉總和大於1公分,限由外科醫生執行健保手術節裡「經直腸大腸息肉切除術」(TransrectalcolonicPolypectomy)。

點數7,605點。

對於2公分以上,扁平型長在黏膜的息肉,可採行手術節裡「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健保支付8,199點。

目前有更新的「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健保尚未給付。

 實際接受的治療術式與理賠有落差實際的醫療行為,若屬「經直腸大腸息肉切除術」及「內視鏡黏膜切除術」,住院醫療險、手術險不致有理賠爭論。

最常發生疑問的是「大腸鏡息肉切除術」。

首先,醫生診斷書開法,可能寫「大腸鏡息肉切除術」或「經直腸大腸息肉切除術」,不同保險公司醫療險手術表列示項目不完全相同。

以手術險為例,有的這兩種全列,前者賠2倍,後者以5倍或10倍計;有的只列「經直腸大腸息肉切除術」5倍,若認定為大腸息肉切除術,因不在手術表,本當雙方協議比照表內程度相當手術項目理賠,但往往是保險公司單方面比照「直腸活體組織切片術」賠1倍,爭議因此而生。

直腸活體組織切片術,在肛門、直腸段切片,目的在檢查腫瘤病理。

若息肉切除是採切片式,大腸纖維鏡切片術雖在檢查節,當保單沒有對手術有清楚定義,而且保單也沒說依照健保給付規則來認定時,此術藉由切片將息肉除去,已達治療目的,自可主張為手術的一種,保險公司沒有拒絕理由。

因此術點數1,019,保險公司比照直腸活體組織切片術(健保2,520點),應算合理。

 比照程度相當手術要合理但大腸鏡息肉切除術係以器械切除之,不是切片,健保支付點數4,172,將之比照直腸活體組織切片,就不合理。

保險公司或許認為健保會支付大腸息肉切除術(1,853點),不支付大腸鏡檢查,比照健保點數相當的直腸活體組織切片術,並不為過。

當發生此種狀況,建議保戶主張,大腸息肉切除一定要使用大腸鏡,兩者不可分。

最近一件大腸息肉評議案件可做參考:一保戶在107.11.6,住院接受「胃瘜肉及大腸瘜肉切除」手術。

保險公司認為是「大腸鏡瘜肉切除術49014C」,以該處置不在手術表,未經與保戶「協議」,即自行比照「直腸活體組織切片術」1倍理賠。

保戶抗議,主張比照「經直腸大腸息肉切除術」5倍給付才對。

 有評議案判比照經直腸息肉切除術保單手術表類似手術確實只有「直腸活體組織切片術」、「經直腸大腸息肉切除術」。

案經評議中心作成決定,「直腸活體組織切片」的切片醫學用字為Biopsy,「



3. 我的大腸長息肉,怎麼辦? 作者:臺大醫院外科部洪基翔主治 ...

關鍵字:糞檢潛血陽性, 清腸, 大腸鏡, 腺性息肉, 腺瘤, 大腸癌, 直腸癌, 大腸黏膜 ... 包括大腸鏡檢及息肉切除、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及機器手臂輔助手術,如 ...:::無障礙網頁說明台大醫院::: 最新消息特別企劃專題報導保健園地台大花絮兒童專欄前期內容  :::我的大腸長息肉,怎麼辦?有「痔」難伸?痔瘡知多少痔瘡的藥物治療    前期專題報導  :::我的大腸長息肉,怎麼辦?內容下載: 「王先生早,今天為甚麼來大腸直腸外科門診呢?」「醫師好。

前幾天收到通知單,說我的糞便檢查結果異常,要我來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哦,糞便潛血檢查陽性。

王先生您今年53歲,之前沒做過大腸鏡,現在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有問題,要接受大腸鏡檢查喔。

」「好吧,麻煩醫師幫我安排吧。

」兩個月後……「王先生,您的大腸鏡報告出來了。

您的大腸長了一個0.3公分的息肉,在做檢查的時候把它切除了。

病理報告顯示是一個良性腺瘤。

」「息肉!?腺瘤!?那是甚麼?我會不會得大腸癌?」「王先生您別緊張,讓我來進一步跟您說明…。

」近幾年來,在臺灣每年約有15,000人被診斷罹患大腸直腸癌,為每年新增病例最多的癌症。

每年也約有5000人因大腸直腸癌死亡。

和其他許多癌症相同,如能早期發現並接受適當的治療,大腸直腸癌的治癒率很高。

然而大腸直腸癌患者在疾病早期常常沒有特別的症狀,如在有明顯的腸胃道出血、腸道阻塞或因嚴重肝臟轉移引起之黃疸…等症狀時才求醫確診,常常已是晚期而無法治癒。

先以糞便潛血檢查找出高風險族群接受大腸鏡檢,是目前我國推行的大腸直腸癌篩檢方式。

國外的臨床研究也顯示這是一個有效且符合經濟效益的篩檢方法,可以減少因大腸直腸癌死亡的機率。

年滿50歲且無特殊疾病史及家族史的人如在糞檢潛血陽性後接受大腸鏡檢查,約有4~5%會發現有大腸直腸癌,有一半的機會會發現息肉。

任何發生在大腸黏膜的突起物,都可稱做大腸息肉。

大腸息肉的種類很多,並不是所有的息肉將來都會變成大腸癌而需要切除。

臨床上常見的息肉主要有兩種,一種就是不會有惡性變化的息肉,以增生性息肉最常見。

另一種是腺性息肉,也就是腺瘤,以後可能會變成大腸癌,這就是需要切除的息肉。

在做大腸鏡檢查時,醫師會判斷息肉是否為腺性息肉,以及是否已經有惡性變化,並決定是否需要切除。

那做完大腸鏡檢查也把息肉切除掉以後,到底隔多久要再接受下一次大腸鏡檢查呢?這跟兩個因素相關。

首先是清腸的程度。

如果清腸程度不佳,兩成以上的息肉很有可能被腸道中的糞便遮蓋,因此應在一年內重做檢查。

另一個因素是息肉的狀態。

若大腸鏡檢查發現有分化異常或是大於1公分的腺瘤;或一次發現3個以上的腺瘤,這類病人屬於高風險,建議一年後再追蹤。

若此次大腸鏡檢只發現1~2顆不到1公分的小腺瘤並有全部移除,則建議2到3年做一次大腸鏡。

若檢查無異常,則每3到5年做一次檢查。

大腸鏡為侵入性檢查,所以若無異常,臨床不需要太過頻繁的檢查。

「王先生,您這次的清腸狀況很理想,也只發現一顆小息肉並已經移除了。

別擔心,三年後再來做下一次大腸鏡吧。

」本院的大腸直腸外科能針對各種大腸直腸疾患提供各式檢查及治療,包括大腸鏡檢及息肉切除、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及機器手臂輔助手術,如民眾有相關問題,歡迎來門診找醫師諮詢。

外科部主治醫師 洪基翔  網頁分享: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23123456  



4. 大腸鏡對大腸息肉的治療

經胃腸科醫師建議處理方式包括手術或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但病患不想全身麻醉及開腹手術,而醫師另一建議為大腸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或黏膜下切除術。

而後病人 ...大腸鏡對大腸息肉的治療胃腸內科   余方榮 主治醫師(102年4月)一位55歲王先生,有家族史為大腸癌(一位兄長),最近6個月有間歇性解鮮血便及裏急後重(想解大便但解不乾淨)。

先至本院做大腸糞便篩檢為陽性,開始以為是痔瘡出血而不以為意,後來血便量及次數增加,於是至本院胃腸科門診就醫,建議接受全大腸鏡檢查。

在檢查中發現其大腸有顆腸息肉,其最大直徑為2.5公分並為扁平型,而初步切片為良性絨毛管狀腺性息肉,但併有局部的增生不良,且進一步腹部電腦斷層發現局部乙狀結腸病灶並無明顯淋巴增生。

經胃腸科醫師建議處理方式包括手術或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但病患不想全身麻醉及開腹手術,而醫師另一建議為大腸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或黏膜下切除術。

而後病人接受大腸內視鏡黏膜下切除,病人切除後無任何不適,隔天即出院,之後回診病理組織切片檢查發現為腺性息肉併局部表面早期惡性細胞增生,斷端則尚未受癌細胞侵犯,之後追蹤二年大腸鏡及電腦斷層並無再發現象。

大腸息肉是指內視鏡下肉眼可見大腸黏膜長出的突出隆起物,大都呈圓球狀突出於黏膜表面的病灶併黏膜變化,較常見於乙狀結腸與直腸,好發年齡由40歲以上開始;大部分的大腸直腸息肉是沒有症狀的,偶爾會有腹痛、大便習慣改變、便血或便秘等非特異性的症狀,只有經大腸鋇劑灌腸攝影、大腸鏡檢查或大腸虛擬內視鏡立體電腦斷層掃瞄檢查才能發現。

以病理組織分類常見有腺性息肉(adenoma)包括管狀(tubular)及絨毛狀(villous)腺瘤、增生性(hyperplastic)息肉及發炎性(inflammatory)息肉等。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腺性息肉發生癌化情形與息肉大小及形狀及家族史有關,其中以絨毛型息肉或管狀絨毛型,和大小超過1公分以上會有癌化可能性,建議切除。

然而,息肉一旦有病理變化或已有早期癌化即需切除,以往較大型或平底型息肉無法用大腸鏡切除者,有些需要外科開腹手術或腹腔鏡手術,不但需住院多天且需全身麻醉,而傳統大腸鏡切除又怕會出血及破裂,病人常會因為害怕及麻煩而退縮。

現在新式大腸內視鏡有新的內視鏡手術方式,包括有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及內視鏡黏膜下切除術(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and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ESD),然後用染劑加上注射液注入腫瘤部份的黏膜下層(submucosallayer,胃腸道壁層的第二層),將表層的腫瘤頂高,再用勒除器(snare)或特殊電刀作整塊切除及完全切除,再以內視鏡止血夾作傷口內縫合,減少出血及傷口破裂情形,觀察一天沒有併發症即可出院。

既少了開刀的疼痛及麻醉,也減少住院時間,為大型息肉及早期癌除手術之外的另一種利器。

【回本期目錄】



5. 照大腸鏡切除息肉後,該注意這些事情…

... 而腸息肉是引發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之一,若不及時切除的話,有可能會在10~15年演變成大腸癌,而很多大腸息肉者,接受切除手術後卻不知道 ...Skiptocontent據統計,接受大腸內視鏡健檢者中,約有6~7成有大腸息肉的症狀,而腸息肉是引發大腸癌的危險因子之一,若不及時切除的話,有可能會在10~15年演變成大腸癌,而很多大腸息肉者,接受切除手術後卻不知道居家療養該注意什麼?術後多久可以吃東西呢?醫師會根據患者息肉的大小、數量及發生息肉的部位和手術的狀況,請患者禁食24~72小時(有些輕微患者則不需要禁食,可流質軟性食物),並在禁食期間以靜脈注射方式給予營養針劑,在解除禁食後可以吃牛奶、米湯、麵湯等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幫助大便保持軟和通暢,1週內禁止喝酒,不吃刺激性食物。

若大便的顏色變成黑色,就要立即就醫。

需要休息多久?一般而言,手術後的2~3天會請患者臥床休息,若有噁心嘔吐的現象,不可用力硬吐。

這段期間,可在床上進行輕輕的翻身活動,並且盡量平臥不要半臥和久坐避免腸道出血,尤其是直腸切除手術患者更要注意。

之後的2週內可以進行輕度的體力活動,在1個月內的期間要避免劇烈運動或過重的身體勞動。

保持大便暢通手術後需要防止糞便儲存或乾結在腸道,這樣患者容易在排便時過度用力引起腸道出血,所以每天養成大便的良好生活習慣,讓大便保持暢通,在便祕時使用果乳糖或其他通便藥物,才能避免出血。

觀察傷口有無異狀患者通常在切除手術進行後,會被留院1~3天,觀察是否有術後出血、腹痛、發熱、黑便、便血及穿孔等併發症的問題,通常較小的息肉切除手術後,醫師會在短時間內使用腸黏膜保護劑促進傷口癒合,而較大的息肉手術,醫師會用鈦夾去封閉傷口,會依照狀況聯合使用抗生素、止血劑。

此外,患者要觀察大便的形狀、顏色和質量有無變化或異常,以及心跳頻率增加或血壓下降的狀況,這代表腸道出血的症狀,須立刻就醫。

定期檢查術後患者應盡量調整飲食和生活作息、保持心情愉快。

並且每6~12個月進行定期檢查,因為息肉具有多發性的狀況,尤其是個別息肉切除不完全、多發性息肉可能漏診的患者,也許會經由定期檢查中發現,可避免息肉復發而產生癌變的風險。

延伸閱讀專家警告:大腸息肉不切除絕對變成大腸癌碰上結節、息肉、囊腫這些被傳可能致癌的健康隱形炸彈該怎麼辦?照胃鏡時意外發現有胃息肉,會變成胃癌嗎?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心包油」讓心血管死亡率上升!心臟科名醫曝控制這項是關鍵2021-01-02《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鎖國非長久之計,好運能維持多久?2021-01-03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圖解健康動起來HehoTopicsHehoYoga瑜珈Heho專家說健康管理健康檢查自我檢測討論版



6. 大腸息肉切除,您該知道的事

定期大腸鏡檢查加上息肉切除,是目前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式。

... 大腸穿孔是更嚴重的併發症,有時甚至要緊急手術,所幸在有經驗的醫師小心 ...2017年6月13日星期二大腸息肉切除,您該知道的事女人,內科,老年人,男人,消化系統,葉人豪,癌症專區,醫師定期大腸鏡檢查加上息肉切除,是目前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式。

隨著無痛大腸鏡普及,人們對檢查的接受度愈來愈高;不過息肉切除畢竟屬於侵入性治療,還是有存在風險;對於後續照護,甚至保險申請,也是很多人關心的內容。

今天我們來回答一些關於大腸息肉切除常見的問題,希望能讓大家不再害怕,並清楚後續照顧,讓更多需要的患者,都能寬心接受適當的檢查與治療。

1.大腸息肉需要全部切掉嗎?答案是:端看息肉的性質。

大腸裡面最常見的息肉有兩大類,一類稱為腺瘤性息肉(adenoma),另一類則是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

而腺瘤中還有一群很特別的存在叫做「鋸齒狀腺瘤」(sessileserratedadenoma),看看下面的圖,有沒有發現鋸齒狀腺瘤和增生性息肉長得很像?事實上,醫界也是在最近的二十年以內才把兩者分開來;但重點是:腺瘤隨時間可能會變成大腸癌,所以必須要盡量處理掉。

而增生性息肉不會變化,有時候還非常多顆,密密麻麻,全部拿掉不實際也不必要。

經由外觀、位置、大小以及其他影像強化的設備,能準確的分辨絕大多數息肉的性質;當然若有疑慮的時候,檢查醫師通常會選擇移除掉。

例外的狀況是清腸狀況不佳、或是判斷風險較高、以及可能無法單純由內視鏡切除乾淨,可能選擇暫時不動,另選適合的方式處理。

2.切息肉會不會痛?一次最多能夠切幾顆?基本上切除大腸息肉這個動作,不會有任何感覺。

做大腸鏡如果會覺得不適,主要是和過程中的焦慮與鏡身進入時腸子的拉伸與扭結有關。

腸胃道的神經位在較深的肌肉層,息肉切除一般只在表層的組織,所以不會有額外的痛楚。

理論上一次切掉幾顆息肉都可以,但實際上,切太多顆息肉勢必會拉長檢查時間,增加患者的不適;即使是麻醉大腸鏡,麻醉時間過長也將增加不必要的風險。

其次太多處傷口,未來出血或併發症的機會可能也會增加。

雖然醫師也希望盡量在同一次檢查中徹底幫患者處理,但必須考慮這些因素。

實務上如果初次檢查發現多顆息肉,您的醫師在檢查前(麻醉大腸鏡)或檢查中(非麻醉)會與您確認處理到什麼程度,通常一次處理個三、五顆已經不少。

如果本次大腸鏡就是為了治療前次發現的息肉,則就另當別論,應會盡量徹底處理。

3.大腸息肉怎麼切?保險如何申請?「大腸息肉怎麼切?」似乎是醫師才需要關心的事,但卻常常有人好奇地問起,甚至還與申請保險有關!大致來說,根據息肉不同的形狀與大小,有兩種最主要的方式把息肉拿掉。

第一種方式,是用切片夾去夾掉(biopsy)。

一般對於較小的息肉(通常小於0.5公分),用切片夾是最簡便的方式。

第二種方式所謂的息肉切除術(polypectomy),健保規定必須要大於0.6公分的大腸息肉才准予施行,所使用的器械也略有不同,是用一個鐵線圈(snare)套住息肉把它取下。

傳統的切除是熱切除,線圈套住以後,接上電燒機利用熱能切除,傷口會是一道白痕;後來有人發現,對於不那麼大的息肉,可以直接用線圈套住,必要時輕輕一拉就斷了,這叫做冷切除。

國外已經很廣泛的併用冷切除與熱切除,而國內也愈來愈多醫師使用。

「切片」和「切除」只有一字之差,但英文完全不同,並且由於牽涉到健保局的申報及病歷的誠實記載,醫師開立診斷文件時不能含糊,必須分得很清楚。

有些保險公司只給付「息肉切除」,而不給付「息肉切片」;有些保險公司兩者都給付,建議您申請診斷書前務必向公司與業務詢問清楚,別以為醫師在為難您喔!4.大腸息肉切除有什麼風險?常見的息肉切除併發症有兩種:出血與大腸穿孔。

傷口難免會流血,因此所謂出血是指需要當場治療或到急診甚至住院留關的情況。

對於一公分以下的息肉,出血的風險大約2%左右,但對於更大或某些特殊形態的息肉,出血機率會增加。

大腸穿孔是更嚴重的併發症,有時甚至要緊急手術,所幸在有經驗的醫師小心操作下,發生大腸穿孔的機率低於千分之一;隨著內視鏡技巧進步,內視鏡醫師發現傷口較深可以直接用止血夾關住避免出血或穿孔,現代的息肉切除已經是相當安全成熟的治療。

對成熟的內視鏡醫師來說,切完當下



7. 大腸鏡檢查揪出危險息肉該切嗎?

大腸鏡不單只有檢查的功能,若發現具有癌化危險的息肉,也可以當下 ... 改天接受外科手術,將病灶與其所在的大腸連同周圍淋巴結一起切除。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第87期出刊日:2019-07-15返回上一層生活醫館/大腸鏡檢查揪出危險息肉該切嗎?怎麼切?該注意什麼?大腸直腸癌(以下簡稱大腸癌)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發生率首位,加上陸續都有名人罹患大腸癌或因大腸癌離世,使得愈來愈多民眾有所警惕,願意接受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不單只有檢查的功能,若發現具有癌化危險的息肉,也可以當下予以切除,避免後患! 諮詢╱邱瀚模(臺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內科臨床教授)、邱世賢(好心肝門診中心院長)撰稿╱黃靜宜 大腸癌奪走不少名人生命。

資深藝人賀一航於2019年6月3日因大腸癌病逝,享年64歲。

其實他8年前就發現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他選擇開刀但不做化療,最後因癌症轉移離世。

而他的秀場好友、本土天王藝人豬哥亮也是因為大腸癌(直腸癌)走的,2014年發現時是大腸癌第二期,但當時他堅持不開刀,直到2016年9月再次就醫,病情已有所延誤,最後2017年5月15日在安寧病房安詳離世,享壽70歲。

 大腸癌是國人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死亡率則是排十大癌症第三。

大腸癌若能早期(零期或第一期)發現,根治機會其實相當高。

醫學已經證實,如果要早期發現大腸癌,可以透過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檢查,而近年來因無痛麻醉普及,願意接受大腸鏡檢查的人也愈來愈多。

 不過民眾在接受大腸鏡檢查前也要了解,一旦發現有息肉應如何處理,才能達到「除惡務盡」的效果,讓大腸鏡檢查有其效益。

首先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息肉都要切除,而是需先釐清息肉的類型。

 大腸黏膜表面的隆起組織通稱為大腸息肉,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s),二是「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polyps),臨床上看到的息肉95%皆屬於這兩種,其餘5%則是良性的發炎性息肉、青年性息肉等等。

 增生性息肉多半不需處理大腸增生性息肉很常見,台灣50歲以上民眾約半數都有。

好發位置在乙狀結腸或直腸部位,通常呈現微小的黏膜突起,形狀偏平坦,顏色通常和周邊黏膜同一顏色或略呈白色調,這種息肉日後轉變為惡性腫瘤的機率非常低,所以多半不需處理。

 但有一種息肉外觀上看起來與增生性息肉很相似,稱為扁平鋸齒狀腺瘤(sessileserratedadenoma),惟此種息肉較好發於近端大腸(盲腸、升結腸、橫結腸),與一般增生性息肉有所不同,由於長期仍有癌化風險,仍需要予以切除。

 腺瘤性息肉有癌化風險 通常會切除若是另一種「腺瘤性息肉」,就需要處理了,因為此類息肉可說是癌症的前身,可能生長在大腸的各個位置。

比起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的顏色偏紅,形狀較為多元,又可分為隆起型(0-Ⅰp、0-Ⅰsp、0-Ⅰs)、平坦型(0-Ⅱa)、凹陷型(0-Ⅱc,0-IIa+IIc,0-IIc+IIa)等類型。

 雖然不是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會演變為癌症,但由於腺瘤性息肉未來癌化的風險相對高,所以原則上都需要處理(切除),至於處理方式,根據息肉類型及息肉大小,又可分為以下幾種狀況。

 以大小來看,一般來說,腺瘤性息肉兩公分以內,大多可在大腸鏡檢查當下予以切除,但也要看所在的醫療院所及醫師的習慣,也許有醫師一公分以上就會安排下次或轉院處理。

不過,由執行大腸鏡檢查的醫師在發現息肉當下處理,有幾個好處,一來病人無須改天再度清腸並接受侵入性高的腸鏡檢查,二來若改天再由其他醫師檢查,有時候下次檢查的醫師不一定能找到前次看到的那顆息肉,如果是不到一公分的腺瘤性息肉,更不容易在充滿皺褶的大腸內找到,所以,改天再做一次大腸鏡並不是個好選擇。

 不過,息肉如果太大(例如超過兩公分),或是有癌化疑慮,通常會安排另外再找一天進行精密內視鏡檢查或是入院治療。

息肉切除有冷、熱之分切除息肉的方式也有多種,對於較小且型態適合的息肉(0.4公分以內),可用切片夾(coldforcepspolypectomy,CFP),直接把息肉摘除;而較大的息肉(0.5公分以上),單用切片夾可能夾不乾淨,此時就會採用其他方式。

其中一種稱為稱為熱切除(hotpolypectomy)。

進行方式是利用一種特製的金屬套環,或稱線圈(snare)把息肉套起來,之後將套環收緊,接上電燒機器,通電後把息肉切除。

息肉切除後視傷口狀況



8. 首頁> 衛教常識> 檢查及手術相關衛教> 經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後 ...

經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後注意事項. 接受息肉接除術後,當日飲食仍需繼續清流質飲食,例如米湯、運動飲料、無渣果汁、糖水等;亦可飲用雞精或 ...:::檢查及手術相關衛教肛門局部保養建議痔核橡皮筋結紮後保養大腸鏡檢查暨切片息肉切除說明書大腸鏡檢查前飲食及注意事項經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後注意事項乙狀結腸鏡檢查說明書肛門直腸壓力測定經直腸超音波檢查大腸癌防治衛教影片:::首頁>衛教常識>檢查及手術相關衛教>經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後注意事項經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後注意事項A-AA+經大腸鏡息肉切除術後注意事項接受息肉接除術後,當日飲食仍需繼續清流質飲食,例如米湯、運動飲料、無渣果汁、糖水等;亦可飲用雞精或雞湯(不含料)。

但勿進食牛奶、優酪乳或豆漿等。

第二天可以開始吃低渣飲食,如稀飯、白吐司、白麵條等,可搭配肉鬆或碎絞肉等。

第三天就可以恢復正常飲食。

※術後一周內請勿食用刺激、辛辣、生食及不潔的食物,以防止腸道過度刺激而導致傷口出血的情形。

※接受手術當日宜多休息,術後一周請勿激烈運動。

※如有劇烈腹痛或是大量血便的情形請速至急診就診最後更新:2021/01/2908:48:55



9. 息肉明明切除了為何還是得腸癌?因忽略一個後續關鍵

研究表明,80%-95%的大腸癌是腸息肉慢慢演變而來,及時切除息肉能有效 ... 大腸息肉的發病原因不是很明確,手術只是去除了息肉,並未去除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癌症/大腸直腸癌息肉明明切除了為何還是得腸癌?因忽略一個後續關鍵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19-05-0911:35元氣網陝西白水消化病研究所郭建華博士醫師建議40歲以上民眾每3年就要做一次大腸鏡檢查。

聯合報系資料照研究表明,80%-95%的大腸癌是腸息肉慢慢演變而來,及時切除息肉能有效預防腸癌的發生。

可是,臨床上有很多患者,明明切除了息肉,卻還是得了大腸癌,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家住鄭州的李女士,38歲,公司白領。

六年前出現便血,開始很緊張,擔心患了直腸癌。

到醫院做了結腸鏡檢查後發現有2枚乙狀結腸息肉,其中較大的一顆2cmx3cm。

後經切除活檢為良性的腺瘤樣息肉。

當時醫生叮囑要定期複查結腸鏡,然而,李女士術後再未出現便血症狀,於是也將醫生的囑咐忘在了腦後。

沒想到六年後再次出現便血、腹痛症狀,到醫院檢查,結果息肉復發且已經癌變,萬幸的是還不算太晚。

其實,這些人都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那就是定期複查!95%的腸癌,都是息肉惹的禍近10年來,雖然癌症的整體發病率有所降低,但結直腸癌發病率卻有升高趨勢。

一般認為,80%-95%的大腸癌是一步步從大腸息肉(腺瘤性)演變而來的,這個過程一般需5-15年,但個體差異不同。

雖然腺瘤的癌變程度很高,但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癌變,所以,查出息肉也不必過度緊張。

因為其一般沒有臨床症狀,臨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腸息肉患者出現便血、黏液便、腹痛等異常,而這些症狀也常常缺乏特異性,因此要確診腸息肉還得依賴結腸鏡檢查。

大腸息肉其實就是腸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變,通俗地說,是長在腸管內的一個肉疙瘩。

大腸是息肉的好發部位,由於很少引起症狀,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發現,多數是在體檢或檢查其他疾病時才被發現的。

及時發現並切除它,就能有效避免腸癌的發生。

一旦發現腸息肉,建議擇機切除息肉本身不是癌,但有可能變成癌,一旦發現有腸息肉,最好儘早切除,以免帶來其他疾病或發生癌變。

大腸息肉從性質上劃分,常見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腸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幾乎不惡變;腺瘤性息肉惡變的機率較炎性息肉高,腺瘤屬癌前病變已被公認。

腺瘤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種,絨毛狀腺瘤的癌變率最高,管狀腺瘤的癌變率最低。

腺瘤性息可能與遺傳、慢性炎症刺激、生活習慣、慢性便秘等因素有關。

由於息肉有癌變可能,一般建議一旦發現腸息肉,都要切除並做病理檢查,遵醫囑進行複查。

1)增生性息肉:最常見的一種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

遠側大腸為多,較小,直徑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較寬,單發或多發。

這類息肉不發生惡變。

2)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腸黏膜長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樣肉芽腫,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及腸結核等病的病變腸道。

3)管狀腺瘤:起源於直腸或結腸的良性息肉被稱為腺瘤,並可進展成為癌變腫瘤。

腺瘤十分常見,尤其是在50歲之後。

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或有分葉,大小不一,直徑多<1cm,80%有蒂。

此類息肉癌變率約1%-5%。

4)絨毛狀腺瘤:較少見,多為單發。

以直腸最常見,其次為乙狀結腸。

此類息肉癌變率較高,較管狀腺瘤高10倍以上。

5)混合狀腺瘤:這類癌變率介於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之間。

6)家族性息肉病:癌變率幾乎100%。

大量研究證明:如果有一人得了結直腸癌,其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結直腸癌的概率是常人的2-3倍。

而沒有經過治療的家族性息肉病患者,10-20年的癌變機率是100%!要檢查大腸癌最正確的方法,就是做大腸鏡檢查。

圖/shutterstock腸鏡檢查:是發現息肉和早癌最有效的手段結直腸癌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可以有效預防的癌症,它大多由息肉演化而來,發展遲緩,一般需要5-15年,甚至更長,在此期間,發現並切除它,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