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拒絕上學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不想上學!心理師:別忽視孩子的恐懼|媽媽經|專屬於媽媽的 ...

在拒絕上學的初期,孩子可能是在學校或生活中遭遇了某些困難,有的是與同學處得不好、受到欺負,有些則是害怕老師,年紀小一些的孩子則 ..._7_23441_4408_心理師撩開心事 發表於2018-05-04 收藏文章作者\心理師撩開心事 石昱棋心理師拒/懼學可能是一種現象、一種結果,也可能是某種疾病的徵兆,我很喜歡將拒/懼學比喻成『發燒』,發燒主要的目的是要告訴我們身體的某處有發炎的現象,因此當我們一直想辦法『退燒』是沒有辦法讓身體復原的,也就是說當我們一直叫孩子回去上學就只是想辦法退燒而已,是沒辦法根治的,因此需要找到背後『發炎』的原因才能有效地處理拒/懼學的問題。

家中若有一名懼/拒學的孩子,對孩子本身、整個家庭及學校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及挑戰,事實上我們在眾多拒絕上學的孩子裡發現,並非只是單純地對學校產生恐懼,當中還夾雜著許多其他的影響因子,包括:人際問題、遭受霸凌、低自尊、不合宜的家庭管教等,這些都有可能會讓孩子拒絕上學。

在醫療診斷當中,並沒有直接命名為「懼學症或拒學症」的診斷,所以我們並不傾向以「疾病」的角度去看待這群孩子,而是去瞭解這群孩子在生活當中出現的不適應狀況,盡可能的去探究背後的原因。

拒學/懼學是什麼樣子?在拒絕上學的初期,孩子可能是在學校或生活中遭遇了某些困難,有的是與同學處得不好、受到欺負,有些則是害怕老師,年紀小一些的孩子則可能是與父母的分離焦慮,孩子開始運用各種身體不適為理由不去上學,例如:肚子痛、頭痛、嘔吐、發燒,當這些身體不適的症狀被識破,家長強行要帶著孩子出門時,孩子就會開始出現情緒起伏,有些孩子開始出現大吼大叫、有的緊張焦慮到雙腿軟無法站立、有些將自己鎖在房間內等各種手段,最後家長也不得已的妥協,就這樣日復一日。

拒/懼學一段時間後,孩子其實也會對自己的沒有上課感到緊張,會開始擔心課業跟不上其他同學,害怕其他同學會怎麼看待自己,也會怪罪自己,這些不舒服的感受便會讓孩子陷入一種懼學的心理惡性循環(如下圖),最後他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關起來,因為對孩子來說這是一個最安全的方式。

推薦閱讀:孩子害怕上學?兩關鍵找出拒學原因懼學/拒學處理策略-家長可以怎麼做?1.辨識懼/拒學前的相關特徵當孩子經常悶悶不樂、身體出現不舒服,包括:頭痛、肚子痛,甚至發燒,且經醫師檢查皆正常無異狀,開始運用各種身體不適作為請假的理由,此時家長則需要留意孩子是否在學校遇到了困難,建議主動聯絡老師,向老師詢問孩子在學校的狀況,在這段時間裡切記勿責罵或處罰,否則只會讓孩子的狀況越來越退縮,除此之外,保持良好的家庭氣氛也是相當重要的。

2.停止強制上學拒絕上學的孩子有時容易出現情緒混亂及矛盾的情形,當他們呈現狀況不穩定時,周遭的人又不斷地斥責,反而會讓他們陷入更加恐慌的狀態,進而逃避、畏縮,問題便無法解決,若孩子真的拒絕上學了,首要的處理方針是「停止強制上學」,轉而去重視孩子身心的安定,當身心趨於穩定,孩子的內心才能重新充滿力量,也才有可能恢復原本的生活。

3.日常生活規律化當孩子的情緒稍微穩定後,不要急著與孩子討論學校的事情,而是協助他們建立的日常生活規律化,至少讓他們的作息是恢復到拒絕上學前的生活型態。

4.自發性習慣的培養當孩子的作息恢復之後,就可以開始培養孩子自動自發的習慣,可以讓孩子主動幫忙一些家事,漸漸地再向外發展,從事一些休閒活動,例如:騎腳踏車、打球或散步,做一些休閒活動的規劃,同時擴展生活圈。

5.邀請同學到家作客當孩子各方面的狀況都趨近穩定後,就可以開始接觸一些與學校比較有關係的人事物,與孩子討論後可邀請一些要好的朋友到家中作客,這些好朋友都是真心關心孩子的人,所以家長也需事先做篩選或與老師討論。

6.做好返校準備當孩子能夠自然地與同學交談,能夠理性且冷靜聆聽父母親對於學校問題的建議,也不會強烈反抗學校老師到家中訪問,那麼此時才會是鼓勵孩子上學的時機。

懼學/拒學的處理策略-老師可以怎麼做?1.轉介專業協助若發現孩子已經出現拒/懼學的狀況,可以轉介給各地區的學生輔導中心或者鼓勵家屬帶孩子求診,以尋求專業的協助,通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校方、家屬和醫療單位三方要互相合作,這樣可以更有效且快速的解決孩子的拒/懼學問題。

2.和案家保持聯絡持續與家屬保持聯絡,若有機會跟孩子交談,切記不要馬上跟他談論回學校上課,對老師來說可能會想要把握機會要鼓勵孩子上課,但對孩子來說可能會產生更大的壓力,此時應該改成關心孩子的日常生活狀況,試著理解孩子的壓力,同時告訴孩子不用擔心,安心休養。

3.把握「急事緩做」的概念千萬不要急著要求孩子回到學校或班上,這



2. 孩子拒絕上學不是胡鬧,而是生病了!-未來Family

孩子拒絕上學不是胡鬧,而是生病了! 學童只要不進學校就很正常,但只要提到為什麼不想上學就會閉口不語,就算硬把他送到學校,一進校門就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借鏡國際經驗提供深度教育教養報導TV商城少兒知識庫品牌故事會員專區訂閱電子報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小天下/未來出版未來兒童未來少年未來Family108新課綱追蹤國小國中高中課綱快報父母陪伴學習1請假出去玩可以嗎?資深名師:學生不一定要全勤,但要「勤」,勤於學習、勤於觀察、勤於體貼1國小生打翻餐袋,卻嫌髒不願清理?資深名師引導:「耐苦、耐煩、耐髒」做好3件事,人生絕對會成功1守護老街溪,實現愛鄉土理念1三語三軌學習,培育改變世界的行動者1開創教室新風景,讓孩子做學習的主人1做、用、想,自造與科技攜手解決問題1點亮閱讀的光明燈,讓閱讀走進孩子的生命1機器人與社團奠基,引領孩子自主學習1蔡淇華:申請大學備審資料前,你需要知道「10個寫好自傳的祕密......」讓教授們願意給你高分!1南強工商與時俱進,學子自信迎接新時代!1投入戲劇科,說一個好故事,培養一生受用的能力1孩子表演慾爆棚,活潑有特色?累積專業訓練,投身演藝不是夢!1孩子想要在作文中亮眼得分,從鑽石般的角度,洋蔥般的層次切入就可以出奇制勝1培養數位新實力,讓孩子比AI更搶手1探索在地、跨域學習,讓孩子成為世界的人才1心靈為主,物質為輔》台大從大一起,教學生如何和人合作。

詹魁元:「科技怎麼進步,核心價值不會變」1「要如何在家裡指導孩子寫作文?」資深國小老師提供作文大綱表,讓孩子練習先有骨架再填血肉1親職教育講師澤爸(魏瑋志):培養自律的好習慣,就是學會對自己負責的歷程1資深小學教師:小孩需要的不是答案,而是學習方法1親子教養作家王麗芳:小孩學習被動消極,因為爸媽不懂得如何為孩子「下標籤」教育學習校園學習教育快報國際趨勢1教室裡的除舊佈新,神老師:有些事想起來難,其實動手做就對了!1孩子物質太富足,卻不懂珍惜?培養孩子的金融素養,讓他有能力學好理財、掌握外在世界的變動1孩子排擠東南亞學生,卻願對歐美學生示好,KK老師:「種族歧視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被教導的」1小學的10個考場教戰手則,按大題寫,圈關鍵字、遇到不太確定的題目,先在題號上做記號1學測在即,資深家教、台大醫科王郁翔:父母請努力管住舌頭1因應數位新時代,教育部力推科技輔助自主學習,顛覆傳統教學模式1迎向全球化競爭!新竹縣雙語、科技教育全面啟動,數位閱讀素養超強部署1教育是給孩子空間,讓他可以長出更好的樣貌1孩子會挑食,可能是爸媽「太用心」造成的?美研究發現:挑食小孩背後都有對飲食要求嚴厲的父母1暑假每天都在打電動...荷蘭父母心一狠:晚上10點「放生」森林,訓練孩子獨立走回家1學用落差嚴重?IBM調查:新興科技來臨,「能力」會越來越比「學歷」重要|2020未來教育科技論壇1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別再只關注成績,進入現實社會後,熱情比成績更重要|2020未來教育科技論壇親子教養教養好方法名人經驗全球爸媽未來大能力1神老師:面對滿滿負能量的孩子,我們只能用身教,讓他體貼為他付出的人,也體會感謝的價值1「我的孩子不是我的,他來自於我但不屬於我」轉念後讓育兒煩惱消失,陪伴和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1爸媽不必拚命加班賺錢給孩子買玩具,只要帶他去大自然中,便可以訓練他的想像力與創造力1別總是懷疑是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好,放掉「我應該那樣做」的過度苛求,終止焦慮1嚴長壽:「孩子!對不起,沒有把更好的未來給你」拓展孩子的素養經驗、思辨能力,生命將有所提升1不捨孩子功課寫到哭,王婉霏帶領5個孩子自學:「只要想學,孩子就學得會。

」1親子衝突》李儀婷:孩子渴望的標的,通常落在「愛」只要連結彼此送出愛的訊息,亦能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省知1當別人質疑:為什麼你當下不反應?心理師曝:這不是你的錯!任何違反個人意願的行為,都是一種侵犯110歲女童參加抖音「昏迷挑戰」,直播期間窒息,義大利下令全面禁止13歲以下用戶1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你的孩子還沒上學吧!?1你是希望孩子成為第二個你,還是成為他自己?5種方式教父母放下對孩子過多的期待,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1創意大國瑞典〉想要的,爸媽不一定會買給你!小三開始打工、小五販售手作,籌募畢旅基金1雖然人生不可能一路順遂,但要讓孩子知道:困難只是暫時,關鍵是集中精力聚焦在目標上,找出解決方法1嚴長壽:如何安排年休假並不僅是時間的安排,從台灣人休假的方式與品質,可看出很多人沒有安排生活的能力1孩子:最強大的人就是能夠控制自己的



3. 當你的孩子拒絕上學,可能是「家」生病了

其實,明明患上的是「學校恐懼症」。

這個病的臨床表現是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並且拒絕上學,屬於兒童和青少年情緒障礙的範疇。

在兒童和 ...在我的心理門診當中遇到很多不願意上學的孩子。

...這是我幾年前的個案。

一個17歲的男孩,初一開始情緒低落,間斷不上學、不出門。

我暫且把他的名字化名為明明,看了很多醫生,先後診斷為注意力不集中,雙向情感障礙。

後來他還被診斷過精神分裂症,服用過很多精神科的藥物,來診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好轉。

其實,明明患上的是「學校恐懼症」。

這個病的臨床表現是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並且拒絕上學,屬於兒童和青少年情緒障礙的範疇。

在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當中比較常見。

尤其是在那些智商比較高的兒童和青少年當中更多見,大概占到兒童青少年以情緒障礙作為主要內容來就診的人數10%左右。

也就是說在10個情緒障礙兒童當中,大概有一個是學校恐懼。

嚴格地來說學校恐懼症至今都沒有被列為國際疾病和中國精神疾病分類的方案和診斷體系當中。

但是它確實是一個客觀存在。

通常我們會通過以下幾個標準來進行評估和診斷學校恐懼症:上學非常困難,常常缺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還有連續很長時間不上學的情況。

面臨上學問題的時候,出現嚴重的不安情緒。

包括極度地恐懼,發脾氣、或者是抱怨,軀體的各種不適,等等。

跟那些逃學的孩子不一樣,逃學的時候家長並不知道。

而這一類學校恐懼症的孩子,他的症狀家長是知道的,而且家長也知道他不能夠去學校。

沒有很明顯的反社會行為特徵,比如說偷東西、說謊、破壞行為等等。

總而言之,學校恐懼症的孩子最突出的症狀,就是拒絕上學。

學校恐懼症有三個高發的年齡:4到7歲,也就是上小學、上幼兒園的時候,主要是跟分離性焦慮有關。

11、12歲的時候,主要是上中學,可能跟換了學校,換了環境,學業壓力增大,功課增加,新的人際交往困難等等焦慮有關。

14歲左右,青春期的時候,可能跟第二性徵的發育,他對於自身的體相焦慮有關。

...談到兒童學校恐懼症的發病因素,跟遺傳有關,還有跟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也有關係。

但總歸,這跟孩子要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面對世界有關係。

精神分析、行為理論、發展理論都對學校恐懼症給出了解釋。

我們今天主要從家庭治療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

家庭治療認為,個人的症狀行為不僅僅屬於個人,而是屬於他所處在的整個家庭系統,尤其是當這個家庭系統出現功能障礙的時候,個人的行為問題,或者是症狀就會出現了。

就孩子不上學這個症狀而言,可能一方面孩子的不上學,代表了他所在的家庭系統出現了問題。

另外一方面,有可能他不上學的症狀,也維持了他家庭系統的某種平衡,也就是說孩子的不上學變成了維持家庭系統平衡的一種策略。

...文章開始我們提到的明明,他離家在外的時候總感覺到心神不定,渾身上下不自在。

即便出門也是跟著媽媽出門。

所以一天下來大概95%的時間都跟媽媽在一起。

明明發病是在5年前,那一年他家庭裡面發生了很多事情。

媽媽因為疾病誤診造成了生殖器官的切除,提早病退。

由於媽媽的疾病,夫妻關係也受到一些影響,從而夫妻分居,再加上婆媳矛盾,使得夫妻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離了。

這個時候明明就開始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繼而開始斷斷續續地不上學。

他媽媽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顧明明身上,夫妻互動也越來越少。

由於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夫妻之間又產生了很大的差異,關係就更加緊張。

一年多前爸爸又出現了夜不歸宿的情況,所以父母的婚姻就走到了破裂的邊緣。

這時候明明的症狀就變得越來越嚴重,升級為精神疾患。

他需要跟媽媽在一張床上才可以入睡,吃飯、吃藥、洗澡都需要媽媽的幫助。

可想而知一個17歲的青春期少年變成了一個孩童。

這樣一個症狀的演變也使得他媽媽沒有辦法顧及到其他,也使得爸爸不得不每天回家來張羅給孩子看病。

...孩子生來就如同海綿,吸收父母的訊息。

即便父母心理最不被人察覺的憂慮也會成為孩子的不安,這是相互牽引的自動反應。

也許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家人都沒辦法察覺,然而青春期的孩子離不開



4. 【懼學的孩子2】孩子拒絕上學怎麼辦?「漸進式入班」擊敗 ...

王意中心理師分享,首先,爸媽應該要做的便是「釐清孩子恐懼上學的壓力來源」。

爸媽應該先確認,孩子是害怕進入「學校」,還是害怕進入「 ...更新時間:2019/12/0312:34爸媽都期待孩子能變得堅強又勇敢,但成長的路上,有時候總有需要父母妥善引導的地方,並非孩子能獨立達成。

引自Pexel最Hot



5. 為什麼這麼多日本孩子拒絕上學?. 日本的不登校狀況

補充:文章裡面的自由學校(free school)類似於台灣的實驗教育學校。

但孩子不登校不等於就要進入自由學校,自由學校並非唯一選擇,也不一定 ...Signin自我領導集體智慧教育創新國際教育另類高教社會創新資源分享複雜系統領導為什麼這麼多日本孩子拒絕上學?日本的不登校狀況栗子南瓜FollowJan13,2020·9minread編註上篇關於不登校的文章意外引起許多迴響,看來這個問題確實不只發生在我自身或周遭,而是很多人都面對到同樣的問題。

不會爬樹的魚有病?你的孩子不去學校嗎?拒學、輟學和不登校不一樣!medium.com日本的不登校和台灣學生不去學校的情況或許不同,但也有相同之處。

有天看到這篇BBC的報導,剛好我的朋友又順手翻譯了文章,想說很適合跟大家分享,希望能帶給大家一些不同觀點和省思。

補充:文章裡面的自由學校(freeschool)類似於台灣的實驗教育學校。

但孩子不登校不等於就要進入自由學校,自由學校並非唯一選擇,也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

每一所自由學校的運作方式都不一樣。

作者:AlessiaCerantola中譯:AtlasWhysomanyJapanesechildrenrefusetogotoschoolInJapan,moreandmorechildrenarerefusingtogotoschool,aphenomenoncalled"futoko".Asthenumberskeep…www.bbc.com在日本,越來越多的孩子拒絕上學,這個現象被稱為不登校(futoko)。

隨著這樣的孩子越來越多,人們開始思考這到底是孩子自身的問題,亦或是整個學校系統的問題。

十歲的伊藤佑太在上個春季的黃金週假期告訴他的家長他的感受——在一個家長日,坦承了自己不想再去上學。

他在上小學的這幾個月中展現了巨大的不情願與反抗。

他與同學不斷爭執並且被霸凌。

他的家長現在有三個選擇:帶孩子去校園諮詢並期待這一切有所好轉、在家自學、或帶去自由學校(freeschool)。

他們選擇了最後一個。

現在佑太能夠自由地選擇要在學校做什麼,並較以往還要更快樂。

日本的小學生佑太是眾多不登校(futoko)中的一個(日本教育署認定超過三十天非因健康或者經濟因素而沒去學校者)。

這個單字也被翻譯成:曠課(absenteeism)、逃學(truancy)、學校恐懼症(schoolphobia)或拒絕學校(schoolrefusal)。

這些年,日本對於不登校(futoko)的態度多有改變。

直到1992年「拒學(schoolrefusal)」才被稱為登校拒否(tokokyosh),也就是抵抗(resistance),被當作是一種心理上的症狀(illness)。

但在1997年這用語被改為更中性的不登校(futoko),也就是「不出席(non-attendance)」。

十月十七號,政府公告國中小學生的缺席率達到了高點,有164,528個小孩(2018)以及144,031個孩子(2017)不去學校。

玉川自由學校的狗和學生們「自由學校運動(freeschoolmovement)」在日本上個世紀的八零年代開始,以因應逐漸上升的不登校(futoko)。

他們是正規學校的替代機構,以自由與獨立性為宗旨。

他們和在家自學一樣是被認可的替代性義務教育,但不會授與學位證書。

這些替代學校的學生逐漸增長,從1992年的7,424位來到了2017年的20,346位。

輟學可能帶來長期的後果,並具有高度風險與社會脫節,並將他們關在自己的房間中——這個現象被稱為繭居族/隱蔽青年(hikikomori)。

Pisarankings:WhyEstonianpupilsshineinglobaltestsBacklashoverJapan‘glassesban’forfemalestaff‘Ihadaninterestinschool—butzerohelp’更令人擔心的是逐漸上升的校園自殺率,在2018年達到近三十年的最高點,有332起案例。

2016年逐漸提升的自殺數,促使日本政府通過防範自殺相關法案,建議學校相關的做法。

自由學校制定自己的規則所以,為什麼這麼多日本學生不想上學?透過訪談與問卷,得知家庭狀況、同儕關係、霸凌事件是主因。

普遍來說,輟學讓我們



6. 從拒絕上學變成閉門不出,孩子的身體需要「養生期 ...

很多人以為孩子拒絕上學是為了反抗父母或是學校而採取的行動,但我認為其實是當事者本人的身體渴望這麼做──這麼做是為了治療自己,為了 ...電子書分享書閱讀最前線犢創mooPubTogglenavigation首頁閱讀閱讀好好玩書單閱讀意見好書秒讀雜誌精選活動訊息排行榜專欄不定時專欄陳夏民用功讀世界譚光磊灰鷹巢城閱樂書店書沙龍楊勝博上街讀小說瞿欣怡的小貓之流康文炳的編輯檯上,和檯下歷史檔案elek之真是個顯而易見的圈套施寄青的當頭棒喝黃子欽的設計嘴,泡葉佳怡讀字作夢陳柏青之大人的廚房三大叔的樂活相談室維斯塔愛看書鄭宗弦少年小說創作經驗談寺島言之掰不停的那一刻鐘裴凡強的人我生活老貓出版偵查課周浩正的編輯畢旅GENE思書軒朱家安不要偷懶了閱讀夏LaLa果子離群索書祁立峰讀古文撞到鄉民冬陽一直推Waiting:上山頭,拚書影故事工廠的戲裡戲外法律白話文運動吳曉樂:有時流離說書SpeakingofBooks陳培瑜睡醒活在繪本裡評書青鳥外邊世界每月專題世界就是我們張耀升之黑是最溫暖的顏色伊格言之虛構的萬物論陳栢青之壞品味專訪/記錄專訪活動記錄產業華文市場國際風向讀犢看出版更新犢叔扭扭版本紀錄聯絡我們訂閱閱讀最前線讀者投稿活動合作讀者遞麥Readmoo電子書Thefollowingtwotabschangecontentbelow.作者最新文章Readmoo編輯團隊閱讀最前線編輯群。

Readmoo編輯團隊的最新文章(more...)被人類逼得回不了家,臺灣黑熊開始放棄生活、傷害自己-2021-02-17增肌可以事半功倍,運動後的24小時都是黃金期-2021-02-17我想讀一篇其言不善的散文-2021-02-09文/長沼睦雄;譯/林香吟關於東方醫學,另一個讓我覺得非常棒的觀念就是「養生」了。

確實休養生息,加上均衡飲食與適度的運動才能調節身體狀況。

重點在於必須調整好身體狀態,才能提升身體的修復能力,也就是自然治癒的能力。

從拒絕上學演變成閉門不出的家裡蹲,無論是當事者本人還是家人都會感到非常不安。

某個整體師傅曾這麼說過:「從自律神經的疾患發作到症狀獲得控制的這段時間,該做的就是放下一切好好休息。

因為焦慮與煩惱已經是泛溢出心理防線的狀態,在水位退回到正常數值之前只能專心休養。

」為了修復潰堤的「心理洪水」,身體需要一定時間的休息。

不用擔心太多,因為身體本來就具備了治癒自己的能力。

就當作是為了聚攏體內的修復能量所必須花費的時間吧,東方醫學稱其為「養生期」。

我認為這樣的觀點需要得到大家的重視。

很多人以為孩子拒絕上學是為了反抗父母或是學校而採取的行動,但我認為其實是當事者本人的身體渴望這麼做──這麼做是為了治療自己,為了傾聽身體內部發出的聲音。

「為什麼你不能去上學?」、「你到底在想什麼啊?」、「所以你什麼時候才願意去上學?」即使被這麼質問,但孩子自己也搞不清楚,根本無法給出答案。

這就像把刺激性的藥物撒在傷口上,又像是被迫撕開快要癒合的傷疤。

不該是這樣的,創造出舒適的溼潤環境才是重點啊。

在這段養生期間,生活的節奏、飲食習慣也必須多加注意,比起情緒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身體需求上,將治療擺在第一順位。

確實實行以上幾點,就能啟動自然治癒的能力,恢復身心健康也就指日可待了。

有個令人安心、安全的「溫暖小窩」,才能專心休憩每個人都有身體狀況一切正常,但就是「不想去上學」的時候。

每到這個時候,家裡人就會叨念「你在說什麼啊,真的是肚子痛嗎?該不會是裝病吧?」或是「之前你也這麼說,也跟學校請假了,結果還不是躲在家裡玩!」之類的話,你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嗎?被家裡人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真的會很難過吧。

於是悄然滋生的壓力好像又讓肚子加倍疼痛了。

該如何讓父母接受從自己口中說出「不想去上學」這句話,對孩子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在這種時候,如果自己的要求沒有遭到否定,反而得到家裡人的應允:「是嗎,那今天就待在家裡好好休息吧。

」當事者也會鬆了一口氣吧。

除了自己的要求被重視並認可,身心自由得到保障而感到安心之外,父母願意給予信任可以說是上了雙重保險的安心。

有一個安心的環境能徹底包容、支持著自己,實在是萬幸之事。

曾有個在家裡閉門不出長達十年的過來人,在恢復健康後回首過往時,這麼說道:「雖然我常對家人說『煩死了』、『別管我』之類的話,但我的內心深處其實是希望家人們不要丟下我不管。

」「你還是



7. 家有拒絕上學的孩子怎麼辦? 專家建議:家長得讓待在家變得 ...

開學都一個多月了,但如果家中小朋友依舊出現拒學、懼學的情況,面對「拒絕上學的孩子」該怎麼辦?臨床心理師提供5大建議,有助於家長打破 ...會員登入立即登入隱私權條款新聞匯流NEWS數位匯流DIGITAL生活匯流LIFE健康匯流HEALTH金融匯流FINANCIAL國際匯流INTERNATIONAL調查匯流SURVEY影音匯流Video訊息匯流INFORMATION政治匯流POLITICAL觀點匯流VIEWPOINT簡登入HOME>健康匯流>家有拒絕上學的孩子怎麼辦?專家建議:家長得讓待在家變得「無聊」HEALTH家有拒絕上學的孩子怎麼辦?專家建議:家長得讓待在家變得「無聊」2019-10-03陳鈞凱孩子拒絕上學懼學拒學字級▲孩子突然不上學了,家長得及時採取行動。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開學都一個多月了,但如果家中小朋友依舊出現拒學、懼學的情況,面對「拒絕上學的孩子」該怎麼辦?臨床心理師提供5大建議,有助於家長打破孩子拒學的惡性循環,除了及時採取行動、與學校保持溝通和合作之外,更重要的還可以透過讓待在家變得「無聊」,讓孩子早點適應校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臨床心理師饒怡君表示,拒學(schoolrefusal)或懼學(schoolphobia)行為,往往是學生在校園適應遇到困難時的一項警訊,研究指出,約有1至5%的兒童有「拒學行為」,男女比率相近,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尤其好發在剛進入新的班級、新的學校或過完寒暑假。

拒學行為常見症狀,包括孩子會以各種身體不適請假或遲到;抗拒上學、發牢騷或哭訴、生氣,甚至當被強迫起床上學時,可能會口頭威脅或出現自傷的行為,也可能以肢體、言語攻擊家人;同時性格上變得退縮,與同儕漸行漸遠,也可能沉迷上網,造成日夜顛倒、作息混亂。

饒怡君強調,拒學最怕變成惡性循環,孩子不斷猶豫「要不要去上學?」,想到學校就不舒服、緊張,暫時不想反而覺得輕鬆、擺脫不愉快,因此,最後決定「先不去上學」,如此反覆掙扎,一旦持續時間越長,回到學校的阻力就會越大,還可能進一步造成學業成就低、家庭衝突及人際疏離等問題,甚至長期下來演變成繭居在家,影響到未來生活與獨立。

饒怡君指出,家長面對孩子出現不上學的警訊時,應該與學校建立密切的溝通管道,積極尋求專業協助,才能避免問題惡化,同時可參考哈佛大學健康出版社(HarvardHealthPublishing)以下5大建議:1、及時採取行動:沒去上學而累積的作業和欠缺的人際交流經驗,會像滾雪球般逐漸累積,最後讓孩子的問題越變越大而無法控制或是難以改善。

如果發現孩子有拒絕上學的傾向,請立即關切孩子的狀況,只要拒學行為持續超過一、兩天就應趕快處理。

2、分辨清楚孩子的狀況:溫和地詢問孩子讓他逃避去學校的原因,找出孩子問題的源頭,是因為人際關係出了問題?還是遭到同儕霸凌?或是因為在教室感到焦慮?擔心學業表現或上台報告?3、與學校保持溝通和合作:學校是家長在面對孩子問題時最重要的夥伴,與學校輔導老師、心理師和社工師等人保持聯繫,提供你所知道孩子為何掙扎上學/不上學的任何訊息,透過學校與家長的合作往往有機會找到孩子拒學的原因,也有機會透過老師和同儕,慢慢逐步地讓孩子回歸校園。

4、堅定自己的立場:保持同理心並堅定孩子必需要上學的立場,告訴孩子你有信心他/她能夠面對害怕,告訴孩子即使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的症狀,都不會有危險性,是可以上學的,這可以讓孩子學會在緊張焦慮時還是能持之以恆去做該做的事,如此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直接面問題。

5、讓待在家變得「無聊」:如果孩子已經有拒學的傾向,別讓孩子在家看電視、上網或睡覺,關掉電視和網路,讓孩子在家就像在學校一樣需要學習、打掃等,不能躺在床上睡覺。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台灣人3C用眼時數首破10小時大關手機「嗑影音」成最大傷眼元凶專注力、記憶力退化一定是失智症?別被「假性失智症」嚇壞了【匯流筆陣】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孩子拒絕上學懼學拒學專注力、記憶力退化一定是失智症?別被「假性失智症」嚇壞了腿冒小痘痘熟女用針「挑痘」挑出大麻煩!慘變小籠包大小噴膿汁延伸閱讀SelectedArticles健康匯流精選從醫院到社區已爆4波傳播口罩不夠!忽略這點恐比飛沫還危險2021-01-19領「前進指揮所」進駐桃園也遭隔離?王必勝現身說明了2021-



8. 連假結束孩子拒絕上學!心理師5招解決問題

過完4天連假,你家孩子今天早上是不是對於上學心不甘、情不願的呢?一些孩子甚至會出現比較激烈的拒絕上學舉動。

其實,拒學(school refusal) ...Skiptocontent過完4天連假,你家孩子今天早上是不是對於上學心不甘、情不願的呢?一些孩子甚至會出現比較激烈的拒絕上學舉動。

其實,拒學(schoolrefusal)或懼學(schoolphobia)行為不是正式診斷,往往是學生在校園適應遇到困難時的一項警訊,研究指出約有1至5%的兒童有「拒學行為」,男女比率相近,可能發生在任何年紀,長假過完後,是這種問題的高峰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臨床心理科心理師饒怡君指出,出現的症狀包括孩子會以各種身體不適請假或遲到;抗拒上學、發牢騷或哭訴、生氣,當被強迫起床上學時,可能會口頭威脅或出現自傷行為,也可能以肢體、言語攻擊家人;性格上變得退縮,與同儕漸行漸遠,也可能沉迷上網,造成日夜顛倒、作息混亂。

圖片來源:freepik拒學很有機會成為惡性循環,孩子會不斷猶豫「要不要去上學?」,想到學校就感到不舒服、緊張,暫時不想反而覺得輕鬆、擺脫不愉快,最後決定「先不去上學」,如此反覆掙扎,於是持續時間愈長,回到學校的阻力愈大,還可能進一步造成學業成就低、家庭衝突及人際疏離等問題,甚至長期下來演變成繭居在家,影響到未來生活與獨立。

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出現不上學的警訊時應該與學校建立密切的溝通管道,積極尋求專業協助,才能避免問題惡化。

5建議讓孩子乖乖回學校上學哈佛大學健康出版社(HarvardHealthPublishing)提供5個建議供家長參考幫忙孩子停止拒學的循環:及時採取行動:沒去上學而累積的作業和欠缺的人際交流經驗,會像滾雪球般逐漸累積,最後讓孩子的問題愈變愈大而無法控制或是難以改善。

如果發現孩子有拒絕上學的傾向,請立即關切孩子的狀況,只要拒學行為持續超過一、兩天就應趕快處理。

分辨清楚孩子的狀況:溫和地詢問孩子讓他逃避去學校的原因,找出孩子問題的源頭,是因為人際關係出了問題?還是遭到同儕霸凌?或是因為在教室感到焦慮?擔心學業表現或上台報告?與學校保持溝通和合作:學校是家長在面對孩子問題時最重要的夥伴,與學校輔導老師、心理師和社工師等人保持聯繫,提供你所知道孩子為何掙扎上學/不上學的任何訊息,透過學校與家長的合作往往有機會找到孩子拒學的原因,也有機會透過老師和同儕,慢慢逐步地讓孩子回歸校園。

堅定自己的立場:保持同理心並堅定孩子必需要上學的立場,告訴孩子你有信心他/她能夠面對害怕,告訴孩子即使出現各種身體不適的症狀,都不會有危險性,是可以上學的,這可以讓孩子學會在緊張焦慮時還是能持之以恆去做該做的事,如此可以讓孩子覺得自己有能力可以直接面問題。

讓待在家變得「無聊」:如果孩子已經有拒學的傾向,別讓孩子在家看電視、上網或睡覺,關掉電視和網路,讓孩子在家就像在學校一樣需要學習、打掃…,不能躺在床上睡覺。

適時引導孩子預防孩子拒學更重要饒怡君表示,預防孩子拒絕上學更為重要,家長可於每日安排時間主動關懷孩子校園適應情形,尤其是在環境轉換時,如國小一、三、五年級分班、剛上國中/高中/大學、轉學…等階段,藉由分享、交流提供情緒支持,對於孩子表現出具適應性的因應行為時給予肯定與欣賞。

對於不合宜的人際互動行為,以溫和態度指出可能會造成對方或相關他人的困擾,以及可能造成日後人際關係的負面影響,並引導孩子調整其人際互動行為,對於不適應的困難提供合宜且有效的因應策略,主動與老師聯繫彼此合作,協助孩子順利、自信地建立問題解決能力與校園適應力。

延伸閱讀: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心理師教5招預防「收假症候群」講掰掰寶貝就崩潰!收假該如何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文/林以璿圖/何宜庭COVID-19/男子在美接觸確診者無症狀感染後在社區活動11天才確診2021-02-06部桃事件未結束又增一人確診!案839阿姨也染疫張上淳:推測早期感染2021-02-05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輔大專家說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



9.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

由此上例子可知,學童拒絕上學背後的原因可能源自學童本身,也可能起因自家庭、學校或社會,處理時也需要家庭、學校和醫療單位共同合作。

在發現自己的孩子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精神科主任 顏正芳主治醫師(小港院區)(89年9月)在「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的個案中,「拒學」一直是時常出現而相當棘手的問題。

這個問題如果未能及早處理,極可能導致學童之教育中斷,無法獲得足夠之智識和文憑,同時潛藏在「拒學」之下的真正導因可能令學童身心持續困擾,也令牽涉的家庭、學校老師擔心焦慮,著實是一不可忽視的兒童心理急症。

以下先舉一個實例來介紹「拒學症」之複雜成因和行為表現:阿基是國中一年級學生,被家長帶來門診主要的問題是連續一星期都逃學。

父母每天載他到學校,看著他背書包進校園,卻沒料到他又從後門溜走,在保齡球館、電動玩具店流連,到了下課時間才又若無其事地回家,直到老師連絡家長才發現,問他為何翹課,阿基卻不肯說原因。

在兒童心理門診中,阿基原本防衛性極強,對醫師的詢問緊抿雙唇不語,不過經過醫師耐心地解除其戒心,阿基才鬆口解釋逃學的原因:原本阿基已經換了三個學校了,在第一個國中阿基被高年級學生勒索金錢,因付不出而被揍,阿基為此開始不敢去學校,父母為他轉學想換個環境,沒想到在第二個學校被同學強迫一起抽菸,阿基不從又被毆打,於是再度翹課;轉到第三個學校為何又逃學﹖阿基表示:一方面是看到先前勒索他的不良少年又出現在新學校,一方面是覺得先前翹課的經驗令他覺得很輕鬆、沒有壓力,因而再次逃學。

為何不向爸媽說原因呢﹖「怕他們不相信我,會處罰我。

」阿基吞吞吐吐地說。

由此上例子可知,學童拒絕上學背後的原因可能源自學童本身,也可能起因自家庭、學校或社會,處理時也需要家庭、學校和醫療單位共同合作。

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或學生拒絕上學時,家長和老師應該依以下原則儘快處理:一.發現學童拒絕上學的原因:依據筆者之臨床經驗,學童拒絕上學可能的原因包括:1.想逃避考試或有部份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候群的兒童因為在家寫功課拖拖拉拉沒寫完,怕到學校被處罰。

2.在學校有嚴重的人際關係衝突。

3.來自外界或自己的期許太高,怕無法達成目標而採取逃避態度。

4.剛轉學或升上新年級,面對陌生環境的適應障礙。

5.合併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等。

6.學校不合宜的管教方式。

7.父母衝突導致無法提供孩子學習所需環境等。

學童拒學原因非常多樣化,唯有釐清確實之導因,大人才有處理的施力點。

二.針對拒學的原因立即加以處理:例如懷疑學童因罹患憂鬱症或焦慮症,宜儘快帶至學童青少年心理衛生門診加以診斷和治療;若學童因感受外界期待而採逃避態度,家長宜主動與老師合作,採取一致支持的態度,降低學童的壓力感。

由於不同的拒學原因就有不同的處理方式,有賴家長主動積極地與學校聯絡、溝通,研商一致而有效的處理方式,以及帶孩子到專門的精神科專科門診做專業評估。

三.鼓勵學童儘快回到學校:依據經驗,學童因為種種原因而拒學,若持續時間愈久,則回學校的阻力愈大,所以家長和老師在處理過程中,可找尋任何正向的回饋物來降低學童對上課的抗拒,例如請要好的同學來邀請學童上學,請學校老師多予以讚美、與學童商量有形物質的鼓勵等,其間家長應不吝於對學童願意上學予以稱讚,令學童感受到正面的評價。

四.評估學童之個人氣質,因材施教:在學童拒學的緊急期後,家長應轉介學童至兒童心理門診或專業轉導機構,對學童之個人特質深入評估,做為長期教育、預防再次拒學之參考。

除了上述之緊急處理步驟之外,預防學童拒絕上學也極重要,首先,家長應勤與學校溝通,及早發現學童在學校的適應問題,老師應適時掌握學童家庭狀況之變化,如父母離異、喪親、施虐、忽略等,如此才能彼此合作,對學童之社會心理狀況有全盤了解。

此外,早期發現學童可能拒學的前驅症狀,如情緒障礙、焦慮、人際關係衝突,及時介入處理,當可防範拒學之發生。

【回本期目錄】



10. 孩子拒絕上學兩大處理步驟:先談心事、再談條件

判斷孩子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不去上學」。

○釐清媽媽不信任導師的原因。

○想辦法減少媽媽的陪校 ...快訊美國重返WHO本月將支付逾2億美元分攤費01:45冷氣團到!今低溫下探10度罕見二月颱醞釀中06:30udn文教觀點評論孩子拒絕上學兩大處理步驟:先談心事、再談條件2018-12-0612:20聯合新聞網/文章提供/寶瓶文化圖/寶瓶文化提供一般而言,三歲半的女孩,離「不鳥學校」還有一段時間,因此本案的介入方式,會以「不敢上學」與「不想上學」兩類行為為主。

針對三歲半的孩子,除了確認分離焦慮的可能性,還有一個潛在因素會增加孩子的拒學行為,那就是媽媽對導師的信任不足。

所以在會談的過程中,我設定了幾個重點:●判斷孩子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不去上學」。

●釐清媽媽不信任導師的原因。

●想辦法減少媽媽的陪校時間。

圖/ingimage針對第一點,根據導師的說法與過往經驗,可確認是面對新環境所造成的分離焦慮,但這孩子原本就比較害羞,熱機時間長,因此預留開機時間並不為過。

但比較令人頭痛的,反而是媽媽心中「不認為老師有辦法安撫孩子」的假設,因而更堅定了「還是由我來陪孩子吧」這種想法,導致媽媽不敢貿然縮短陪伴時間。

然而對孩子來說,這樣做,反而形成一種「哭鬧就可以讓媽媽留在身邊」的印象,陪校時間只會愈拉愈長。

因此,我先跟媽媽深談了關於老師的部分,畢竟她願意放手,才能與孩子談條件。

根據過往紀錄,孩子的適應期大約是一個月,但看過行事曆之後,我提醒媽媽,這次可能是因為適逢連續兩次連假,才會導致孩子不斷重開機。

導師曾向媽媽表示,孩子其實只是適應期比較長,適應能力並沒有問題,否則應該連前兩個班都捱不過。

但由於媽媽的擔心,反而占用了讓孩子學習面對陌生環境的時段。

所以我請媽媽再給老師一次平反的機會,也就是利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重新捏回孩子該有的形狀;倘若不行,再延長時間陪校即可,反正崩潰的是主管。

家長首肯之後,接下來就輪到與孩子「談條件」,也就是所謂的行為約定,目的是縮短媽媽的陪校時間。

原本都要陪到午飯時間,大約要花費三小時,因此我們先試著把時間縮短為只陪一小時,而且約定好這一個小時,孩子「必須跟其他同學互動」,至於短少的兩個小時,則改由「提前十分鐘接送回家」作為酬賞。

如果孩子有喜歡的零嘴,也可以在下課接送時給她,當作酬賞的一部分。

在媽媽離開前半小時,最好能每隔十分鐘「提早預告」,為的是減少衝擊,讓親子雙方習慣斷捨離。

倘若奏效,第二週則縮短為四十分鐘,第三、四週轉換成隔日陪伴。

等到第五週,就改為只陪週一,每次半小時,以此類推。

這種做法,也可稱作「漸進式暴露法」(GradedExposureTherapy),目的是讓孩子逐漸習慣媽媽不在的空間。

離場時機也很重要,不一定要說去上班,可以說去上廁所或辦事情,忙完就回來,讓結語溫和一些,重點是趁孩子和其他人玩在一起時離開,也可以請老師做球。

這個目的是讓孩子覺得「自己也可以和其他人互動,可以靠自己融入在團體裡」,此時,家長不再是陪伴者,而是人際關係的推手。

如果是六歲以上的學齡兒童拒學,隨著智力發展,大場面也見多了,因此會上演各種裝死技能,也就是所謂的「身體不舒服」,包括頭暈、腿軟、全身無力……而且還很逼真,但只要一聽到可以請假,便立刻自體補血,重返人間,這時,家長該怎麼處理?第一,千萬不要輕易動怒,因為我們自己也很討厭上班,只是不得不去。

但關於這一點,孩子現在真的無法體會,不用強求孩子,或是把這類壓力轉嫁到他們身上,這是老闆與社會的問題。

他們這時候很需要支持,希望聽到的問句不是:「幹麼不去上課?」而是:「你怎麼了?」相信我,這四個字比什麼都有用。

第二,如同先前提到的,家長可藉由對話來判斷,孩子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不去上學」,這樣做既能辨識孩子的情緒,也能大致推測成因。

如果是「不敢上學」,依照先前的經驗,國小的孩子大概會害怕幾件事:●上課聽不懂。

●老師很凶,不討喜。

●考不好被罵。

這一點可能有源自家長的壓力。

●被同儕排擠或霸凌。

●剛轉換班級或學校,跟新同學不熟。

經由分析可以得知,孩子害怕的對象,大多集中在「課業壓力」與「人際關係」這兩類。

如果孩子說不太出來,可以提供選項供孩子指認,或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