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孩子拒絕上學,可能是「家」生病了 | 孩子拒絕上學

其實,明明患上的是「學校恐懼症」。

這個病的臨床表現是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並且拒絕上學,屬於兒童和青少年情緒障礙的範疇。

在兒童和 ...在我的心理門診當中遇到很多不願意上學的孩子。

...這是我幾年前的個案。

一個17歲的男孩,初一開始情緒低落,間斷不上學、不出門。

我暫且把他的名字化名為明明,看了很多醫生,先後診斷為注意力不集中,雙向情感障礙。

後來他還被診斷過精神分裂症,服用過很多精神科的藥物,來診的時候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好轉。

其實,明明患上的是「學校恐懼症」。

這個病的臨床表現是對學校產生強烈的恐懼,並且拒絕上學,屬於兒童和青少年情緒障礙的範疇。

在兒童和青少年群體當中比較常見。

尤其是在那些智商比較高的兒童和青少年當中更多見,大概占到兒童青少年以情緒障礙作為主要內容來就診的人數10%左右。

也就是說在10個情緒障礙兒童當中,大概有一個是學校恐懼。

嚴格地來說學校恐懼症至今都沒有被列為國際疾病和中國精神疾病分類的方案和診斷體系當中。

但是它確實是一個客觀存在。

通常我們會通過以下幾個標準來進行評估和診斷學校恐懼症:上學非常困難,常常缺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甚至還有連續很長時間不上學的情況。

面臨上學問題的時候,出現嚴重的不安情緒。

包括極度地恐懼,發脾氣、或者是抱怨,軀體的各種不適,等等。

跟那些逃學的孩子不一樣,逃學的時候家長並不知道。

而這一類學校恐懼症的孩子,他的症狀家長是知道的,而且家長也知道他不能夠去學校。

沒有很明顯的反社會行為特徵,比如說偷東西、說謊、破壞行為等等。

總而言之,學校恐懼症的孩子最突出的症狀,就是拒絕上學。

學校恐懼症有三個高發的年齡:4到7歲,也就是上小學、上幼兒園的時候,主要是跟分離性焦慮有關。

11、12歲的時候,主要是上中學,可能跟換了學校,換了環境,學業壓力增大,功課增加,新的人際交往困難等等焦慮有關。

14歲左右,青春期的時候,可能跟第二性徵的發育,他對於自身的體相焦慮有關。

...談到兒童學校恐懼症的發病因素,跟遺傳有關,還有跟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也有關係。

但總歸,這跟孩子要離開家,離開父母,獨自面對世界有關係。

精神分析、行為理論、發展理論都對學校恐懼症給出了解釋。

我們今天主要從家庭治療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

家庭治療認為,個人的症狀行為不僅僅屬於個人,而是屬於他所處在的整個家庭系統,尤其是當這個家庭系統出現功能障礙的時候,個人的行為問題,或者是症狀就會出現了。

就孩子不上學這個症狀而言,可能一方面孩子的不上學,代表了他所在的家庭系統出現了問題。

另外一方面,有可能他不上學的症狀,也維持了他家庭系統的某種平衡,也就是說孩子的不上學變成了維持家庭系統平衡的一種策略。

...文章開始我們提到的明明,他離家在外的時候總感覺到心神不定,渾身上下不自在。

即便出門也是跟著媽媽出門。

所以一天下來大概95%的時間都跟媽媽在一起。

明明發病是在5年前,那一年他家庭裡面發生了很多事情。

媽媽因為疾病誤診造成了生殖器官的切除,提早病退。

由於媽媽的疾病,夫妻關係也受到一些影響,從而夫妻分居,再加上婆媳矛盾,使得夫妻關係變得越來越疏離了。

這個時候明明就開始出現一些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繼而開始斷斷續續地不上學。

他媽媽開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照顧明明身上,夫妻互動也越來越少。

由於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夫妻之間又產生了很大的差異,關係就更加緊張。

一年多前爸爸又出現了夜不歸宿的情況,所以父母的婚姻就走到了破裂的邊緣。

這時候明明的症狀就變得越來越嚴重,升級為精神疾患。

他需要跟媽媽在一張床上才可以入睡,吃飯、吃藥、洗澡都需要媽媽的幫助。

可想而知一個17歲的青春期少年變成了一個孩童。

這樣一個症狀的演變也使得他媽媽沒有辦法顧及到其他,也使得爸爸不得不每天回家來張羅給孩子看病。

...孩子生來就如同海綿,吸收父母的訊息。

即便父母心理最不被人察覺的憂慮也會成為孩子的不安,這是相互牽引的自動反應。

也許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家人都沒辦法察覺,然而青春期的孩子離不開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