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前兆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走路手不動、作夢會大叫?除了10大症狀帕金森氏症這些外顯 ...

肩膀痠痛以為是五十肩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狀中三項要注意長期肩膀痛令人直覺想到五十肩,但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症」前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新聞網願景工程橘世代有設計售票網有行旅我的新聞udn/元氣網/科別/腦部.神經走路手不動、作夢會大叫?除了10大症狀帕金森氏症這些外顯徵兆別忽略分享分享留言列印A-A+2020-09-3009:38今健康今健康/郭家和肩膀痠痛以為是五十肩 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狀中三項要注意長期肩膀痛令人直覺想到五十肩,但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症」前兆。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內科主任葉篤學指出,帕金森氏症與老化、生活型態種種因素有關。

65歲以上好發率約為1%,80歲時激增至2%-4%。

隨著年齡老化,多巴胺分泌不足,出現症狀的比例上升,應及早發現避免延誤診斷時機。

葉篤學表示,曾有病患因肩膀僵硬、動作遲緩,誤以為是五十肩至骨科、復健科求診,都未得到良好改善,最後來到神經內科就醫,發現面部表情不自然以及拍打、握拳等動作困難,才找出是帕金森氏症造成。

台灣動作障礙協會列出的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狀包括:手在休息放鬆時出現顫抖、走路時手不會擺動、站立時身體向前彎曲、走路時一隻腳拖在後面、步伐小常跌倒、覺得懶洋洋做事沒動力、頸部後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開和聊不來的人相處、音調變小或沙啞、寫字變慢、字體變小等等。

葉篤學指出,一些造成生活困擾的症狀,也可能是帕金森氏症的外顯徵兆,有患者形容自己走路時像拿破崙行軍,手臂無法自然擺動。

也有患者經常夜半做夢肢體揮動或大叫,連帶影響家人感情。

葉篤學解釋,人體中腦的黑質細胞通常減少至70%-80%,才會出現帕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

病患只要及早就醫,可用影像檢查多巴胺轉運體以輔助診斷。

當上述症狀中10項出現3項以上,最好盡早注意,是否有帕金森氏症可能。

妥善照護能活超過20年 帕金森氏症患者不必悲觀台灣帕金森之父、陸清松教授指出,帕金森氏症會引起手抖、僵硬、動作慢,外顯症狀相對明顯,容易影響外界觀感與社交關係,但卻是一種可控制、可治療的良性疾病,因此適當且穩定的治療,對病人相當重要。

陸清松表示,帕金森氏症病人的治療歷程,可分為3大階段。

確診後前7年是「蜜月期」,透過藥物與運動,病人多可維持正常生活;第7年至第14年為「工作期」,接受妥善照護,病人可保有工作能力;第14年後進入「退休期」,採用合併治療可獲得良好生活品質,患者勿須過度悲觀。

陸清松舉例,一名帕金森氏症患者,治療後出現無法控制顫動的「異動症」,因要參加女兒婚禮而尋求醫師協助,透過新劑型藥物以及合併治療,大幅改善了異動症問題,也順利參與女兒出嫁,享受更好的人生。

減少異動症與斷電困擾 帕金森氏症的新治療方式台灣動作障礙學會理事長巫錫霖指出,治療帕金森氏症的最大挑戰,是如何讓病人體內的藥物濃度維持在有效區間。

由於病程進展,患者的多巴胺細胞逐漸凋亡,藥效區間也隨之縮窄,而藥物濃度過高會引發異動症,導致病人無法控制身體顫動。

相反的,藥物濃度太低,會使病人出現「斷電」現象,想動卻動不了,意識清醒而無法動作,往往大感挫折。

巫錫霖說明,帕金森氏症的治療有兩大目標,第一,在用藥後一小時內能夠作用;第二,要能讓體內藥物濃度維持恆定。

這兩項也是用藥的主要困難。

目前二合一新劑型藥物,同時兼具短效的藥物作用速度,也能維持長效的藥物濃度,解決患者發生過度的異動症或斷電情形。

巫錫霖提醒,有用藥困擾的帕金森氏症病人,可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平日也要維持運動習慣,有助於改善健康延緩惡化。

帕金森氏症五十肩肩膀僵硬顫抖今健康訂閱《今健康》(https://www.facebook.com/nowhealthtw)全家都健康,專訪全台專科醫師與營養師,提供最正確實用的健康資訊與圖文報導,每周線上直播邀請醫師專家解答健康迷思,實用、即時、專業,照顧全家人的數位媒體。

延伸閱讀【免費報名】udnxWaCare2月失智照護線上課程寒流來襲!擔心肩膀不舒服?6個禦寒小物不可少手抖是疾病的警訊?醫:通常無傷大雅,4大情況盡早就醫婦人罹患五十肩穿衣、睡覺都疼痛太陽報:傳普亭患帕金森氏症!明年年初可能下台口腔細菌的大本營在舌苔但為何專家建議別用漱口水或牙刷刷舌苔?藥效一旦沒了…中晚期帕金森病友斷電慘如木頭人同類



2. 常疲倦、焦慮,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前兆!醫師:別輕忽這9 ...

不只手抖、動作慢,注意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 · 1.肢體顫抖 · 2.肢體僵硬 · 3.動作緩慢 · 4.步態不穩.幸福熟齡/健康學/疑難雜症/常疲倦、焦慮,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前兆!醫師:別輕忽這9個症狀常疲倦、焦慮,可能是「巴金森氏症」前兆!醫師:別輕忽這9個症狀撰文|楊雅婷日期|2020年07月13日分類|疑難雜症圖檔來源|達志AAA巴金森氏症病兆多,若出現長期便祕肢體僵硬或手抖等症狀,應及早就醫。

一名60多歲林先生兩年前陸續右邊的肩膀容易痠痛、睡眠不安穩、動作愈來愈緩慢,甚至寫字也變得不太靈活。

起初以為是頸椎退化合併五十肩,治療後未改善;直至轉診至神經內科,疑似罹患巴金森氏症,給予藥物治療後,症狀已緩解許多。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李佳維表示,巴金森氏症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起因於大腦控制精細動作的基底核當中的多巴胺神經元退化所造成。

 不只手抖、動作慢,注意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 人們對於巴金森氏症的印象多半侷限於典型的運動功能障礙。

 巴金森氏症典型症狀1.肢體顫抖2.肢體僵硬3.動作緩慢4.步態不穩 但在這些症狀之前,可能已有其他非運動功能障礙的問題,因此病人在確診前通常已經跑過其他科別(腸胃科、身心科、復健科、骨科),也有可能因為肢體的僵硬,誤以為是五十肩或是頸椎退化而延遲確診。

 巴金森氏症初期症狀1.長期便祕2.疲倦3.憂鬱4.焦慮5.失眠 腸道菌落影響腦部運作!病源可能來自腸道 近年研究也證實了「腸腦軸(Gut-brainaxis)」的存在,證實腸道和腦部之間有雙向溝通的管道,腸道的菌落會影響腦部的運作。

 醫學上有一假說認為,巴金森氏症的病因是由於人體接觸環境毒素後,先造成嗅覺和腸道神經的退化;再由支配腸胃道的神經往大腦蔓延,進而影響到腦部的運作,而此假說應證之前所提的,巴金森氏症病在有動作障礙的症狀之前,常有便祕的困擾。

 治療巴金森氏症,配合固定醫師很重要 李佳維表示,若是經過症狀的自我觀察,懷疑罹患巴金森氏症時,請至腦神經內科就醫讓醫師來診斷。

 巴金森氏症的診斷及治療需要長期固定跟著一位醫師配合,切莫因為焦慮而到處求診,恐造成醫師無法調整藥物,並呼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讓症狀減緩,使病人擁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下一則+睡覺做夢好可怕,常嚇到喊出來?醫師:恐是巴金森氏症前兆,別只吃安眠藥巴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便秘肢體僵硬手抖疲倦焦慮幸福熟齡失眠憂鬱症狀治療Hot影音張曼娟「減法」過生活、穿搭舊衣也開心「現在不做自己,難道要等80歲?」吳念真大病後人生態度大轉彎 「時間到了就該離開 別麻煩那麼多人」年逾60、完賽兩次東京全馬蔡明忠:想到完成時的美好,就可堅持到底生活投資學從消費中挑選好股票台灣冠狀病毒之父警告:病毒會再來人類須備戰熱門文章40多歲女性易惡性乳房葉狀瘤!外科女醫圖解:出現這症狀一定要小心AZ混打抗體增百倍,國外已證實、台灣研究中!毒理學家:混打是趨勢,但不是立刻做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14秒就傳染!這2地方毒停留時間最長,一定要小心誰說幸福一定要兩個人?值得收藏12金句:即使失去愛的溫暖,一個人依然幸福洋溢72歲擁螞蟻腰、鉛筆腿!婚紗女王的凍齡秘訣:人生中對某件事有熱忱,就會越做越好熱門文章40多歲女性易惡性乳房葉狀瘤!外科女醫圖解:出現這症狀一定要小心AZ混打抗體增百倍,國外已證實、台灣研究中!毒理學家:混打是趨勢,但不是立刻做一件S號T恤讓她鬧到離婚!婚姻毀滅都從縫隙開始,修補關係「5原則」,把摩擦變愛的養分新冠肺炎》Delta變種病毒14秒就傳染!這2地方毒停留時間最長,一定要小心誰說幸福一定要兩個人?值得收藏12金句:即使失去愛的溫暖,一個人依然幸福洋溢72歲擁螞蟻腰、鉛筆腿!婚紗女王的凍齡秘訣:人生中對某件事有熱忱,就會越做越好Hot影音張曼娟「減法」過生活、穿搭舊衣也開心「現在不做自己,難道要等80歲?」吳念真大病後人生態度大轉彎 「時間到了就該離開 別麻煩那麼多人」年逾60、完賽兩次東京全馬蔡明忠:想到完成時的美好,就可堅持到底生活投資學從消費中挑選好股票台灣冠狀病毒之父警告:病毒會再來人類須備戰最新快訊【今防疫】台灣疫情即時新聞大數據×



3. 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簡稱PD)是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统。

它的症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早期最明顯 ...帕金森氏症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帕金森症候群。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帕金森氏症同義詞原發性帕金森症候群、運動減弱僵直症候群、震顫麻痺症候群威廉·理查·高爾斯(英語:WilliamRichardGowers)繪製的帕金森氏症插圖,此圖首見於1886年出版的《神經系統疾病手冊》(AManualofDiseasesoftheNervousSystem)。

症狀顫抖、肢體僵硬(英語:Spasticity)、運動遲緩、步態異常(英語:gaitabnormality)[1]併發症失智、憂鬱、焦慮[2]常見始發於60歲以上[1][3]類型突觸核蛋白病[*]肇因未知[4]風險因子殺蟲劑、頭部外傷[4]診斷方法根據症狀[1]相似疾病或共病路易氏體失智症、進行性上眼神經核麻痺症(英語:progressivesupranuclearpalsy)、本態性顫抖(英語:essentialtremor)、抗精神病藥使用[5]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1]藥物L-多巴、多巴胺受體激動劑(英語:dopamineagonist)[2]預後預期壽命約15年[6]盛行率620萬人(2015年)[6]死亡數117,400人(2015年)[7]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神經內科ICD-9-CM332.0、332OMIM616710、616361、168600DiseasesDB9651MedlinePlus000755eMedicine1831191Orphanet2828[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Parkinson'sDisease」的各地常用別名中國大陸帕金森病、震顫麻痺臺灣帕金森氏症、巴金森氏症港澳柏金遜症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disease,簡稱PD)是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

它的症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早期最明顯的症狀為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和步態異常(英語:gaitabnormality)[1],也可能有認知和行為問題;失智症在病情嚴重的患者中相當常見,超過三分之一的個案也會發生重性抑鬱障礙和焦慮症[2]。

其它可能伴隨的症狀包括知覺、睡眠、情緒問題[1][2]。

帕金森氏症帶來的主要運動症狀合稱為帕金森症候群[4][8]。

帕金森氏症的成因目前還不清楚,但普遍認為和遺傳與環境因子相關。

家族中有帕金森氏症患者的人較可能得到此病,暴露於特定農藥、曾有頭部外傷者風險也比較高;但有吸菸習慣、常喝咖啡或茶者風險較低[4][9]。

帕金森氏症主要的運動症狀導因於中腦黑質細胞死亡,使患者相關腦區的多巴胺不足[1]。

細胞死亡的原因目前瞭解很少,但已知和神經元蛋白質組成路易氏體(英語:Lewybodies)的過程有關[4]。

典型的帕金森氏症主要靠症狀診斷,神經成像也能協助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1]。

帕金森氏症目前無法治癒[1],初期症狀常用L-多巴治療,當L-多巴效果降低後則配合使用多巴胺激動劑(英語:dopamineagonist)。

隨著病程惡化,神經元將持續流失,因此必須隨之增加藥物劑量,但藥量剛增加時又會產生以不自主抽動為首的異動症(英語:dyskinesia)副作用[2][10]。

飲食計畫和復健對症狀改善有些效果[11][12]。

對於藥物無效的嚴重患者,可以考慮神經外科的腦深層刺激手術,這種手術利用微電極放電以減少運動症狀[1]。

至於非運動相關症狀的帕金森氏症(如以睡眠干擾或情緒問題為主的患者)治療效果通常較差[4]。

2015年,全球約有620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症,並造成11.7萬人死亡[13][14][7]。

帕金森氏症通常發生在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1%的老人罹患該病.[1][3];男性較女性容易得到帕金森氏症[4]。

若患者在小於50歲發病,則稱為早發性帕金森氏症[15]。

帕金森氏症確診後的預期餘命約為7-15年[2][6]。

此病以英國醫生詹姆斯·帕金森為名,他在1817年發表了《論震顫性麻痺》(AnEssayontheShakingPalsy)一書,書中首次詳述了帕金森氏症的相關症狀[1



4. 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日常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

帕金森氏症是腦細胞退化疾病,50歲以上為高風險族群,發病之後會影響患者的行動能力。

該如何治療與復健,才能幫助有效對抗病情惡化?Skiptocontent疾病知識/腦神經帕金森氏症10大症狀,日常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由iHealth·2017-06-08鄰居王伯伯與王媽媽喜愛散步,老人家退休後時間充裕,常常可以看見兩老在住家附近的河堤走上一個下午,再披著夕陽餘暉漫步回家。

不過,熟悉的畫面變調了。

起先,王媽媽跟我說,她發現王伯伯在看八點檔時,擱在腿上的手指開始不自覺地抖動,至於每天例行性的散步運動,王伯伯也越走越慢,昨天傍晚甚至在河堤上跌了一跤,額頭險些撞到路旁的座椅。

當晚用餐期間,王媽媽納悶著,一向協調性良好的枕邊人,怎會在河堤上跌跤。

隔日一早,王媽媽越想越不對,便拉著王伯伯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檢驗報告出爐後,醫生診斷出王伯伯罹患了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disease,又稱巴金森氏症)。

「帕金森氏症?那是什麼?他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怎會突然得病呢?」王媽媽不解地問醫生。

帕金森氏症的主要原因病因概述醫生回答道:「一項刊載於《台灣醫學會雜誌》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每十萬名台灣人中約有147.7人會罹病。

要留意的是,帕金森氏症的好發族群集中在50歲之後,年紀越大,越容易得病。

王伯伯快60歲了,本來就是高風險族群。

」「事實上,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目前所知是患者腦內生產多巴胺(Dopamine)的神經細胞退化所致,但真正的致病原因仍然未明。

」患者的腦內發生什麼事「生理學上,人類大腦中控制自主運動的單位稱為『基底核(basicganglia)』,它與腦中其他與運動相關的部位如運動皮質(motorcortex)相連,在基底核當中有個稱為『黑質(substantianigra)』的神經核團,簡單來說,神經核團就是具有相同功能的神經聚集的區域。

」醫生一邊說著,一邊將手邊的資料秀給王媽媽看。

過了一會,醫生繼續說明:「剛剛提到的黑質,其內部的神經細胞負責製造多巴胺,這種分泌物有助於大腦傳遞運動訊號。

如果多巴胺分泌發生問題(低於正常人濃度80%),無法與另一種神經傳導物質『γ-氨基丁酸(GABA)』取得平衡時,就會產生帕金森氏症症狀,影響患者的行動能力。

」「大部分的患者是腦內黑質發生病變才罹病,所以又稱為『原發性帕金森氏症(IdiopathicParkinsonism)』。

另外,40歲之前也有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醫學上稱為『早發性帕金森氏症(EarlyOnsetParkinsonism)』,這種案例較不常見,但如果有動作變得緩慢、肌肉僵硬症狀,還是要就醫比較好。

」「原來如此。

醫生啊!我家隔壁的謝太太也快60歲了,怎樣的徵兆代表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呢?我要趕緊告訴他!」王媽媽向醫生討教。

帕金森氏症的病程變化醫生啜了一口茶,接著說:「根據宏恩亞爾分級法(HoehnandYahrScale),帕金森氏症依行動能力受損情況可分為五期:第一期單側肢體顫抖,可觀察手部是否有不自然的抖動狀況。

第二期症狀開始蔓延至兩側肢體。

第三期患者尚能自理生活,但平衡感與行動能力已受影響。

第四期患者需要他人攙扶才可行動。

第五期患者幾乎需要全日仰賴輪椅,或者長期臥床無法行動。

」常見的症狀顫抖:肢體處於靜止狀態時產生不自然抖動,如手指會有搓揉東西的動作。

僵硬:如四肢僵硬、駝背,以及缺乏臉部表情,又稱面具臉。

運動遲緩:想走卻無法走,或是以碎步行走。

姿勢不穩:腳步不穩,缺乏平衡感,甚至可能跌倒。

書寫障礙:書寫時字體越來越小。

溝通障礙:講話小聲、含糊、聲調無起伏。

感覺功能異常:嗅覺異常、肢體麻木等。

肌張力不全:持續性肌肉收縮,造成肢體不自主扭動。

自主神經系統障礙:如便祕、尿失禁、頻尿、性功能障礙等。

其他:憂鬱症、睡眠障礙等。

「多虧王媽媽眼尖,即早發現王伯伯的狀況並就醫,像王伯伯走路會跌倒,就是進入帕金森氏症第三期的訊號了。

不過,某些因素也會產生類似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像是常壓性水腦症(NormalPressureHydrocephalus)、腦瘤、中風、頭部受傷、藥物使用、毒素(如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感染愛滋



5. 顫抖、僵硬、呆滯,留意帕金森氏病徵兆!

「帕金森氏病」與「阿茲海默失智症」,都是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不過剛開始時,因為退化的方向不一樣,臨床症狀表現,在疾病初期也完全不同 ...2017年7月29日星期六顫抖、僵硬、呆滯,留意帕金森氏病徵兆!女人,老年人,吳奇霖,男人,神經系統,神經科,醫師門診一位60多歲的王先生由太太陪同來求診,從門口進來時,表情有點冷漠,沒有一般病人禮貌的眼神接觸,走路沒什麼困難,不過一坐下來,放在膝蓋上的右手指,微微繞小圈地顫抖,太太病人都沒發現。

仔細一問,這半年來,太太覺得王先生反應、動作越來越慢,跟以前不一樣,睡眠不安穩,專注力、記憶力也出現退步的情況,探詢王先生的意見,他表示寫字也不太靈活,以前用右手玩飛盤,常常在比賽中得名,最近表現越來越差,不願意參與活動了。

太太害怕是失智症的前兆,但王先生表示是因為睡不好、心情不好而已,覺得小題大作。

門診中王先生對答如流,但是請他站起來時,發現他出現遲疑、停頓的小動作,門診評估後,跟王先生與太太解釋,比較可能是帕金森氏病,給予藥物治療後,王先生的飛盤又開始可以得獎,活動參與增加、睡眠進步後,太太也不再抱怨王先生記憶力不佳了。

帕金森氏病和阿茲海默失智症有什麼不一樣?「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disease,巴金森病)」與「阿茲海默失智症」,都是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不過剛開始時,因為退化的方向不一樣,臨床症狀表現,在疾病初期也完全不同。

阿茲海默失智症,是從認知、理解功能開始退化,所以會先出現記憶、情緒、行為失常的症狀;帕金森氏病則是從動作、協調功能開始退化,因此手腳顫抖、僵硬、步伐緩慢是主要的表現。

不過,各式各樣的神經退化疾病,症狀常常在疾病的後期殊途同歸,末期症狀往往很類似,所以帕金森氏病慢慢進展的過程中,有可能逐漸出現認知障礙、行為失常的症狀,而阿茲海默失智症進展下去,也常常在疾病後期,出現肢體僵硬、行動緩慢的動作障礙。

這也是常常有人把這兩種疾病搞混的原因。

好消息是,跟其他的神經退化疾病比起來,帕金森氏病的退化速度相對緩慢許多,初期症狀也非常輕微,常常要經過數年、甚至十數年的時間,才慢慢出現明顯影響生活品質的失能。

目前有許多有效改善帕金森氏症的藥物,治療上推陳出新,加上近年來手術治療的進步,比起阿茲海默失智症及其他的神經退化疾病,治療上充滿希望。

 帕金森氏病是怎麼發生的?主要是因為「中腦」的一塊叫做「黑質」的區域中,分泌「多巴胺」的神經元持續地退化、死亡造成的,這些神經元所分泌的多巴胺,主要影響著身體動作的協調力及平衡感,當約50~70%的神經元死亡之後,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就慢慢出現。

該怎麼發現自己或家人有帕金森氏病?帕金森氏病因為退化的速度緩慢,所以疾病初期的症狀非常輕微,不容易發現,可以從「危險因子」以及「生活中的小細節」著手,可以協助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

1.首先看自己(或家人)有沒有下列的危險因子,危險因子的存在與否,對於確診帕金森氏病,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下列危險因子,一項都沒有,風險就低很多。

2.如果上述危險因子至少有一項,加上以下的問卷中,有三個問題的答案為「是」,請到醫院神經科門診接受評估。

 帕金森氏病的退化過程有哪些症狀?帕金森氏病的主要症狀分成三期:早期、中期及後期。

1.早期症狀 臉部表情不自然,常常眼神呆滯、缺乏眨眼動作,走路時某一邊的手臂擺動變小,而且出現同一邊的手腳,漸漸變得不靈活;偶而出現肩膀僵硬疼痛,類似五十肩的症狀,漸漸喪失嗅覺、嗓音沒有力量、輕度而不自覺地單邊顫抖也常常隨之而來。

有時,憂鬱焦慮、失眠多夢的症狀,同時悄悄地出現。

2.中期症狀 此期的症狀開始變得明顯,分成「動作障礙症狀」與「非動作障礙症狀」。

 四大動作障礙症狀: HandbyMello,Snailbyanbileruadaleru, fallingbyHopkinsfromtheNounProject• 靜止型顫抖:也就是手處在完全靜止時,顫抖最明顯。

拿杯子或是寫字時,顫抖反而減輕。

約七成的帕金森氏症人,發病時有靜止型顫抖。

•僵硬:病人關節活動時,肌肉有一種穩定而持續的抵抗力,造成手腳顯得笨拙不靈活,頸部、手臂疼痛。

•動作遲緩:步伐要踏出時緩慢困難,講話時表情呆滯,肢體動作也少,失去平時活動和走路的流暢性。

走路走到一半,有時出現步伐僵住,無法踏出下一步的尷尬。

•平衡困難:人們在站立和行走時,會有許多不自覺



6. 顫抖的慾望:越來越多的巴金森氏病

但是每一個病人所表現的症狀可能都有其特殊性,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一樣的表現。

症狀依嚴重度可分為五期. 第一期:單側肢體發生巴金森氏症,對生活幾無影響 ...       顫抖的慾望:越來越多的巴金森氏病(陳培豪醫師)  什麼是巴金森氏病?巴金森氏病是一種較常在老年人出現的疾病,發病年齡以五十至七十九歲最常見。

它是老年人的三大腦病之一,其他二種是腦中風和老人癡呆症。

巴金森氏病流行率約0.1%;六十歲以上流行率約1%;七十至七十九歲則約1.5%;男女發病率約為5:4。

在西元一八一七年,有一位英國醫師名叫詹姆斯‧巴金森他寫了一篇短文,描寫六位病人,這六位病人得到一種慢慢進行的身體的疾病,他形容這種病是一種身體某一部分不自主的發抖的動作,主要是四肢的發抖,當肢體休息時它會發抖,有時向後扶著他,他也會發抖;同時,病人感覺到肌肉的力氣減退,還加上走路時身體有向前彎曲的傾向,軀幹會向前彎曲,而且走起路來,開始時是緩慢的步伐,逐漸變成碎步,向前直衝。

今天,全世界都把這種疾病稱作巴金森氏症。

歷史及現今的世界上也有一些罹患巴金森氏病的名人:如以演出電影「回到未來」聞名的美國影星米高福克斯,前重量級拳王阿里,著名的葛里翰牧師和前任的司法部長李諾等。

歷史上的希特勒和鄧小平也都是巴金森氏患者。

台灣著名的音樂家李泰祥也罹患巴金森氏病,他還接受了腦深部刺激器植入手術。

 最主要的臨床症狀最主要的臨床症狀有三點:第一是四肢的顫抖(震顫)、第二是肌肉的僵硬、第三是運動的緩慢或其是動作完全消失。

從這三個主要的症狀,發展出一些容易被看得出來的表現,包括有寫字很小、表情很少、不常眨眼、吞嚥困難、說話小聲、小碎步、愈走愈快和走路時手臂不會擺動等。

而與運動功能障礙無關的症狀也有姿態性低血壓、睡眠障礙、頻尿、便秘、性功能障礙、憂鬱症、四肢疼痛或嗅覺異常等。

但是每一個病人所表現的症狀可能都有其特殊性,而不是所有的病人都有一樣的表現。

症狀依嚴重度可分為五期第一期:單側肢體發生巴金森氏症,對生活幾無影響。

第二期:雙側均有問題,平衡正常。

第三期:無法維持穩定的姿勢,例如轉身時步態不穩。

第四期:病人可站立或行走,但有嚴重活動困難。

第五期:病人臥床或困坐輪椅,必須旁人照料其生活。

隨著病情嚴重,病人日常生活能力逐漸減退,需要他人扶持,終至完全需人照顧的病廢狀態;最後可能因呼吸道、泌尿道、褥瘡之感染而死亡。

 巴金森氏病之診斷診斷巴金森氏病,主要是靠病史和神經科醫師的檢查。

抽血檢驗、腦波、電腦斷層和核磁共振,一般不需要做。

如果醫師懷疑可能由其他病因引起,醫師會自動安排檢查確定診斷。

由於早期治療,會延長病人繼續工作和活動的歲月,並因而延長壽命,找專家作早期診斷,應該是最明智的決定。

有一些疾病的症狀類似巴金森氏病,走路也相當遲緩、僵直、或顫抖。

這類疾病包括腦血管疾病、水腦症等,須與巴金森氏症作鑑別診斷。

因此須作腦部核磁共振攝影,證實是否有腦血管阻塞、腦梗塞、腦萎縮、以及水腦等,這些疾病之治療方法完全與巴金森氏症不同。

如水腦症須放置引流管,導流腦脊髓液,病患就可康復,恢復正常的行動。

若是腦組織內小血管阻塞,則須用藥物長期治療。

 巴金森氏病的病因巴金森氏病症之病理特徵是中腦的黑質組織內的多巴胺細胞退化死亡。

正常黑質組織內約含二十萬個多巴胺神經細胞,由於這些神經細胞含有黑色色素,裸視下這群神經細胞所在的區域呈現黑色,故稱之為黑質組織。

多巴胺神經可分泌多巴胺,專司控制運動的協調。

這些神經少許的退化,並不會引起任何運動的不協調,但當退化超過50%時,便開始出現輕微症狀,包括肢體顫抖、僵直及動作緩慢。

右側黑質的退化則會引起左側肢體症狀,反之亦是。

神經退化愈多,則上述症狀會愈嚴重。

不明原因性的黑質組織退化,便稱之為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病的治療初期主要是藥物治療,以短效型及長效型的多巴藥物為主。

藉由供給多巴胺神經多一點的多巴藥物,以便製造出更多的多巴胺來彌補退化的神經所減少的製造量。

早期的巴金森氏病患者,對於多巴藥物的療效反應皆相當不錯。

但由於巴金森氏症為一進行性的疾病,多巴胺神經一直在死亡,以至多巴藥物會愈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