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外勞食用福壽螺引發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疾管署呼籲食材應澈底 ...

疾管署公布5名泰國籍勞工確診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個案皆有食用未煮熟 ...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並通報,其中5位確診感染廣東住血線蟲,目前6名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回首頁  |  網站導覽  |  相關網站本所簡介訊息專區便民服務社區資源健康營造衛教專欄:::衛教專欄健康促進:::衛教宣導首頁  >  衛教專欄  >  衛教宣導外勞食用福壽螺引發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疾管署呼籲食材應澈底洗淨後熟食108-01-01轉寄好友    外勞食用福壽螺引發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疾管署呼籲食材應澈底洗淨後熟食                                                                                                                                  107-03-09    疾管署公布5名泰國籍勞工確診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個案皆有食用未煮熟甚至生食的福壽螺,目前個案仍住院治療中,已提供特定藥物治療,疾管署呼籲,勿生食生飲,洗淨蔬果及雙手,螺類食物應煮熟。

    疾管署表示,9名於南部工廠服務的泰國籍勞工,2月26日採集工廠附近福壽螺做為食材,由於福壽螺未煮熟,甚至生食,其中有6名出現發燒、頭痛及僵硬等嚴重症狀,分別在3月4日及3月5日就醫後,發現有生食福壽螺情形,醫師懷疑感染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並通報,其中5位確診感染廣東住血線蟲,目前6名個案皆住院服藥治療中。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汙染/寄生之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幼蟲污染的水或生菜(沾染受感染螺類之黏液)等所致。

該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

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症狀。

如果侵犯眼球,會造成視力受損。

    疾管署提醒民眾,勿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螺類或蝸牛等,處理時應戴手套並洗淨雙手(砧板亦需清洗),生食蔬菜水果前務必澈底將其清洗乾淨,即可降低感染的風險。

相關資訊請參閱該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回上頁最後更新日期:2019-07-0108:31:32©2016苑裡鎮衛生所版權所有。

AllRightsReserved.最佳瀏覽模式:解析度1024*768或以上住址:35860苗栗縣苑裡鎮客庄里公民街16號電話:037-869595、傳真:037-851583上班時間:AM08:00-PM05:00隱私權及資訊安全政策宣告



2. 廣東住血線蟲簡介

有超過20幾種住血線蟲感染不同脊椎動物血管系統,有三種寄生蟲自然發現於 ... 大鼠之寄生蟲,主要於美洲,中間宿主為陸棲軟體動物,引起腹腔住血線蟲症。

showmt-UNREGISTEREDVERSIONGotocontentMainmenu最新消息TAF證書醫事檢驗師介紹醫檢團隊現狀組織架構業務職掌諮詢服務服務窗口壁報論文2015年度2014年度2013年度2012年度專業文章文章目錄醫檢師廣播電台FM99.1檢驗手冊各類檢體容器檢體採集須知衛教園地衛教影片衛教海報網站連結網站連結活動剪影醫檢師節醫檢師公會研習會大山牧場聯歡會廣東住血線蟲簡介專業文章>專業文章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簡介王心儀(一)致病源:有超過20幾種住血線蟲感染不同脊椎動物血管系統,有三種寄生蟲自然發現於囓齒類,已知可感染人類引起疾病,為肺蟲屬線蟲(Metastrongylidnematodes)。

第一種為寄生於大鼠體內之肺動脈為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又稱為Parastrongyluscantonensis,為一種小而細之線蟲,長約17-25mm,直徑約0.3cm,分佈世界各地,引起嗜酸球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

而第二種為哥斯大黎加住血線蟲(A.costaricensis),為一種絲狀線蟲,長約14-35mm,直徑約0.3公分,存在於棉花鼠盲腸腸系膜動脈,為棉花鼠(cottonrat)和一些其他大鼠之寄生蟲,主要於美洲,中間宿主為陸棲軟體動物,引起腹腔住血線蟲症。

第三種為馬來西亞住血線蟲(A.malaysiensis)則於1990年經日本鑑定,隨後診斷於馬來西亞原住民,為一種線蟲似廣東住血線蟲,從日本溝鼠中分離。

此三種住血線蟲之終宿主皆為囓齒類,人為一種意外宿主,三種住血線蟲皆需軟體動物作為中間宿主。

(二)流行病學:全世界第一個報告病例發生在台灣,1945年野村(Nomura)和林(Lin)在台南縣一名15歲日本男孩之脊髓液中首先發現幼成蟲(第五期幼蟲);台灣早年在屏東、高雄一帶甚為流行,但近十年則偶有散發病例報告,其中以外籍勞工生食螺類感染最為常見,而生機飲食者未洗淨蔬果或孩童誤食螺類感染事件亦有發生。

南亞、太平洋島嶼、澳洲和加勒比海島嶼為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流行疫區。



自從於1945年人類第一病例報告廣東住血線蟲發生,已有超過2827個病例已報告發生於大約30個國家。

中國大陸自1997至2006年爆發報告頻率增加。

福壽螺於1981年從南美洲引進台灣,已取代非洲大蝸牛(Achatinafulica)成為廣東住血線蟲最主要中間宿主,於台灣和中國大陸成為人類感染主要來源。

(三)傳染方式:廣東住血線蟲(A.cantonensis)終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如溝鼠、大黑鼠和緬甸小鼠等鼠類)。

軟體動物如許多品種螺螄或蛞蝓作為中間宿主。

保蟲宿主為虎皮蛙、金線蛙、巨蜥、渦蟲、黑眶蟾除、魚、蝦及蟹類。

主要感染動物為囓齒類動物或其他哺乳動物。

(四)潛伏期: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

(五)臨床症狀:有些病人無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此蟲常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造成各種神經學上的症狀,其中常見的臨床症狀為嗜酸性球腦膜炎或腦膜腦炎。

病人多半出現腦膜炎的症狀,以急性劇烈頭痛是最常見的,其他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

有些病人在感染的早期也可以出現腹痛、皮疹、疲倦無力、便秘的症狀。

(六)治療方式:如果僅感染少量寄生蟲,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即便沒有治療,寄生蟲過一段時間也會死亡而痊癒。

如果有症狀已發生嗜伊紅性血球過多的腦膜炎,則以支持性療法處理症狀為主,如重複腰椎穿刺以減輕腦壓或是使用類固醇來降腦壓減緩症狀。

抗生素的治療則尚未有定論。

(七)預防方法:(1)不要生吃蝸牛、福壽螺。

(2)烹調軟體及甲殼類動物(如蝸牛、蛞蝓、淡水明蝦及蟹)時,應煮沸3-5分鐘以上再食用。

(3)生食蔬菜必須徹底洗淨,於流行地區避免生食蔬菜。

(4)冰凍於-15℃24小時以上可以殺死幼蟲。

(5)教育小孩勿接觸蝸牛、螺類及蛞蝓等,因其可能感染幼蟲。

(6)控制鼠類。

(八)參考資料:人體寄生蟲學彩色圖譜作者:lt精平裝:



3. 組織病理研討會\91年度\其他動物\田鼠廣東住血線蟲和肝毛細 ...

田鼠(鬼鼠)廣東住血線蟲和肝毛細線蟲混合感染症(Parastrongylus cantonensis and. Capillaria hepatica Coinfection in Field Rats). 六、, 討論:. 本病病因之廣東 ...字體大小修改:大中小田鼠廣東住血線蟲和肝毛細線蟲混合感染症ParastrongyluscantonensisandCapillariahepatica友善列印作者:蔡睦宗;陳文烈;洪信雄屏東縣家畜疾病防治所詳細內容:一、病歷:   本縣某畜主飼養一批經由田間繁殖而來之田鼠(鬼鼠,Bodicotaindica)約700隻,於91年1月,送檢2隻約8月齡至本所剖檢,主要臨床症狀為下痢、血便及呼吸急促(圖1),發病率約400/700,死亡率約350/700。

  二、肉眼病變: 1.肺臟:多發灰白色質硬病變,呈紅色肝硬變化期;肺實質水腫(圖2)。

2.肝:表面散佈多發局部灰黃色索狀壞死斑點(圖2)。

3.大腸:腸粘液增加。

  三、組織病變: 1.肺臟:廣東住血線蟲寄生,可見嚴重程度不一之肉芽腫組織病變於各肺葉,且有瀰漫性水腫;肺小動脈中層肌層變厚,內有成蟲切面含生殖道及腸道;肺泡內充滿仔蟲及蟲卵,引起肉芽腫性壞死性肺炎(圖3)。

2.肝臟:肝毛細線蟲寄生,可見大量雙卵蓋酒桶形之蟲卵佔據肝實質,成蟲切面含生殖道及腸道,引起肝實質壞死及肉芽腫(圖4)。

  四、實驗室檢驗: 糞便檢查可見大量雙口蓋樣肝毛細線蟲蟲卵;細菌培養於肝臟分離出大腸桿菌。

  五、診斷:   田鼠(鬼鼠)廣東住血線蟲和肝毛細線蟲混合感染症(ParastrongyluscantonensisandCapillariahepaticaCoinfectioninFieldRats)  六、討論:   本病病因之廣東住血線蟲是一種細而狹長的寄生蟲,具單純之口部且無唇或口腔。

雄蟲長15.9至19mm,雌蟲長21至25mm,交接囊小缺乏背葉,交接刺長而細,約等長度及形狀;雌蟲腸管和子宮腺體交叉形成似〝理髮店霓虹燈柱〞形狀,生殖孔在肛門口前方0.2cm處,蟲卵卵殼薄產下未孵化卵。

而肝毛細線蟲其蟲體細常,不易從肝組織剝離,長度約4至12cm,蟲卵呈酒桶形似鞭蟲,兩端有半球狀突起,大小約51~67×30~35μm。

  本病傳播途徑廣東住血線蟲是人因食入未煮熟螺絲或蛞蝓而感染,受軟體動物分泌物污染之生菜或沙拉,或感染之生蟹、對蝦及魚中被發現。

無人與人之間傳播。

於囓齒類動物宿主體內成蟲寄生於其肺臟,雌蟲產卵於肺臟,第一期幼蟲進入呼吸道,幼蟲由此移行至氣管,之後吞入隨宿主糞便排出,第一期幼蟲經中間宿主螺絲或蛞蝓於其體內脫皮兩次發育成第三期感染幼蟲,終宿主(囓齒類動物及人)因食入含有感染幼蟲之中間宿主螺絲或蛞蝓而感染,囓齒類動物宿主因食入感染之中間宿主螺絲或蛞蝓,其感染幼蟲釋放,穿過腸管進入門脈循環,由此進入最終進入宿主腦部,再經脫皮兩次,成蟲隨血液循環移行回宿主肺臟;於人,寄生蟲進入腦部但未進一步發育,幼蟲死亡。

而肝毛細線蟲感染症之傳播途徑是蟲卵於土壤孵化,新感染是藉由污染,於小腸孵化,幼蟲移行至肝臟而成熟。

  臺灣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於2000年報告中,自1998年10月起至1999年1月間,分別從臺灣本島12個地點捕捉227隻田間野鼠進行調查,將捕獲之鼠隻,解剖後取其肺臟及肝臟,以組織壓板法進行檢查。

除田鼷鼠外,廣東住血線蟲於鬼鼠、溝鼠、小黃腹鼠、赤背條鼠之感染率分別為50.0%、30.0%、20.7%及2.9%。

肝毛細線蟲則只在溝鼠、鬼鼠及小黃腹鼠檢出,其感染率分別為36.7%、11.5%及5.4%。

此結果顯示,此二種線蟲對鼠隻的感染性具屬種間特異性。

其次於12個調查區域中,有11個地區的鼠隻感染廣東住血線蟲,檢出率達91.7%;有7個地區的鼠隻感染肝毛細線蟲,檢出率達58.3%。

而感染肝毛細線蟲的19隻鼠隻中,有12隻同時感染廣東住血線蟲,顯示出同一棲地中,鼠隻同時具有此兩種感染原的比例極高,此兩種感染原於感染機制上是否具有相關性值得探討。

  其主要病變為於鼠類肺臟之肺泡腔、細支氣管及支氣管內,有大量仔蟲及蟲卵,於病變處可見非常明顯之肉芽腫組織病變,結締組織增生嚴重,肺小動脈壁中層肌層增厚,內有成蟲寄生,細支氣管有上皮增生之現象,引起肉芽腫性壞死性肺炎。

而肝毛細線蟲於鼠類肝臟組織病變為肝組織被蟲體及大量



4. 生吃蝸牛、螺肉恐終生癱瘓!?廣東住血線蟲你認識嗎?

感染的話會有哪些症狀? 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後並不一定會立刻發病,發病的潛伏期約2-3 天,最長甚至可達 ...Skiptocontent最近網路上流傳一則獵奇新聞,內容是說2010年雪梨有一名19歲橄欖球球員,在派對上與人打賭吞下了活生生的蛞蝓(slug),沒想到因此被寄生在蛞蝓體內的「廣東住血線蟲」(RatLungworm)感染,罹患了嗜酸性腦膜炎(eosinophilicmeningo-encephalitis),在劇烈頭痛後,床上整整昏迷了420天才再度清醒,如今雖然恢復意識,但已經四肢癱瘓,從此失去生活自理的能力。

過去台灣也曾發生過類似的事件,30年前金蘭醬油家族因為聽信生吃非洲大蝸牛生可以進補,結果吃下肚之後造成一家五口感染寄生蟲喪命。

這些新聞報導出現後,許多臺灣網友都驚呆了。

「蝸牛肉」是法式料理中的名菜,夜市小吃中深受饕客喜愛的「炒螺肉」,除了常見螺類之外,也使用了「非洲大蝸牛」作為食材,我們可能都曾把蝸牛吃下肚。

難道寄生蟲也感染了腦部在我們體內發育成蟲了嗎?造成這次橄欖球員腦膜炎感染的兇手,就是寄宿在蛞蝓體內的一種寄生蟲,名字叫做「廣東住血線蟲」(RatLungworm),這隻寄生蟲跟台灣有著很深遠的淵源。

事實上,全世界第一個感染「廣東住血線蟲」的報告病例就發生在1945年的台灣,在台南縣一名15歲日本男孩的腦脊髓液中首先發現了這隻寄生蟲,早年在屏東、高雄一帶就曾經造成流行。

近十年臺灣偶爾也有零星的病例報告,其中以生食螺類造成的感染最為常見,此外生機飲食者食用到沾有蝸牛分泌物(黏液)的蔬果,或是孩童誤食螺類的感染事件也有發生。

 廣東住血線蟲是什麼?感染的話會有哪些症狀?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後並不一定會立刻發病,發病的潛伏期約2-3天,最長甚至可達47天。

如果感染後經過了一段時間才發病,可能會因為難以查出病因而延誤了治療時機。

人類通常是在偶然的情況下感染,例如:食用到未完全煮熟的螺類,或是生食的蔬果上殘留有蝸牛的分泌物,沒有清洗乾淨就吃下肚而感染。

如果僅吃入少量寄生蟲,也可能沒有明顯的症狀,或症狀比較輕微而自行痊癒,但食入寄生蟲數量較多的情況下,也有可能危及生命。

「廣東住血線蟲」會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也可能造成嗜伊紅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常見的症狀包括急性劇烈頭痛、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也有可能侵犯眼球,造成視力受損、眼球疼痛、眼瞼痙攣、角膜周圍充血、角膜炎…等症狀。

 預防廣東住血線蟲感染:蝸牛及螺類要完全煮熟才能吃其實蝸牛及螺肉料理不是不能吃,但要把握以下幾個重要原則,才可以安全無虞的吃下肚:(一)不要生吃蝸牛、福壽螺。

(二)烹調軟體及甲殼類動物(如蝸牛、蛞蝓、淡水明蝦及蟹)時,應煮沸3-5分鐘以上再食用。

(三)生食蔬菜必須徹底洗淨,於流行地區避免生食蔬菜。

(四)冰凍於-15℃24小時以上可以殺死幼蟲。

除了食用時的注意事項外,也要特別教育孩童不要接觸蝸牛、螺類及蛞蝓等生物,因為可能寄宿有寄生蟲幼蟲,增加孩童感染的風險。

並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吧歡迎你在左下角按個讚並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吧,也希望你能參與我們的訂閱計劃,和我們一起努力,讓正確的知識可以幫助更多人!衛生署疾病管制署資訊新聞:試膽吞下活蛞蝓 19歲猛男橄欖球員終身癱瘓新聞:一家五口喪命!金蘭醬油家族險滅門,生吃蝸牛惹禍🚀行動支持專業的醫療團隊🚀這篇文章是由3819位熱心網友訂閱集資支持,由多位專家與設計師共同完成。

在錯誤資訊瘋傳的年代,台灣更需要一個不帶商業置入,堅持實證醫學的醫療新媒體。

如果你也認同這個理念,請一起行動加入我們吧!與超過100000人一起加入Line@聊天機器人,即時查詢食品營養成分、藥品資訊以及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的文章!分享給更多人知道:MedPartner美的好朋友你可能也會想看疫情期間調適身心壓力的4大方向!醫師完整分享刺青油墨進入血液淋巴恐致癌?專家還原研究真相!醫用含粉手套為何被各國禁用?含粉手套問題完整分析喝熱茶導致食道癌?專家完整解析Gogoro3新車比較環保嗎?從材質及政策完整思考吧!其他文章Postnavigation經痛怎麼辦?如何治療及自我照護?醫師藥師圖文說明蜂窩性組織炎有什麼症狀?如何治療與預防?醫師完整教學



5. 食用福壽螺引發廣東住血線蟲感染,泰籍外勞送醫後幸康復,疾 ...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汙染/寄生之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 ... 該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

按Enter到主內容區:::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食用福壽螺引發廣東住血線蟲感染,泰籍外勞送醫後幸康復,疾管局呼籲食材應澈底洗淨後熟食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建檔日期:101-06-26更新時間:101-06-268名於彰化縣服務的35-47歲男性泰國籍勞工,5月24日食用水煮福壽螺拌青菜辣椒後,於5月26日陸續出現頭痛、後頸痠痛等症狀,於6月13日就醫,醫院於6月14日通報疑似廣東住血線蟲病,其中6人之檢體經高醫寄生蟲學科檢驗,確認感染廣東住血線蟲,8名病患皆在接受治療後痊癒出院。

另經衛生單位採集鄰近池塘內之福壽螺,亦由中山醫大寄生蟲學科於10個福壽螺中檢出7件有廣東住血線蟲之幼蟲體。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汙染/寄生之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幼蟲污染的水或生菜(沾染受感染螺類之黏液)等所致,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

該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

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症狀。

如果侵犯眼球,會造成視力受損。

感染的寄生蟲數量較多時,可能危及生命。

台灣早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主要的感染源是食用未煮熟的非洲大蝸牛,大部分感染者為孩童,但近十年來的散發病例報告,以外籍勞工生食螺類造成感染最為常見。

疾管局提醒民眾,勿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福壽螺或蝸牛等中間宿主,處理福壽螺或蝸牛等時應戴手套並洗淨雙手(砧板亦需清洗),飲水要煮沸,新鮮的農產品應澈底清洗乾淨,如能落實相關預防措施,即可以避免感染。

另針對近年來外勞遭受感染之頻率較高情形,該局除將準備多種語言之衛教資料外,亦籲請雇主能留意所僱用外勞之飲食習慣,適時給予衛教及提醒,以減少其罹病的風險。

相關資訊請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回上一頁本部簡介部長次長主任秘書行政組織本部單位及所屬機關使命願景及重大政策政策報導部徽設計說明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便民服務部長信箱線上申辦服務專區表單下載諮詢服務專線政府出版品電子報訂閱專區相關問題Q&A常用查詢法令規章衛生福利法規檢索系統法規通報全國法規資料庫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反貪資訊網遊說法專區法規鬆綁衛教視窗宣導專區影音專區相關連結員工入口網回頁首



6. 廣東住血線蟲

在動物的臨床症狀:輕度感染不顯性,大鼠可見肢體無力,步伐障礙、呼吸促迫,發紺、流鼻血; 血樣淚水。

嚴重時,會昏睡、腦 ...廣東住血線蟲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廣東住血線蟲擁有明顯理髮桿外觀特徵的雌性廣東住血線成蟲(比例尺為1mm)。

科學分類界:動物界Animalia門:線蟲動物門Nematoda綱:色矛綱Chromadorea目:圓線蟲目Strongylida科:住血線蟲科Angiostrongylidae屬:住血線蟲屬Angiostrongylus種:廣東住血線蟲A.cantonensis二名法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Chen,1935)[1]廣東住血線蟲(學名: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是住血線蟲屬的一種寄生蟲,又稱之為廣州管圓線蟲。

因為生活週期中會寄生在老鼠肺部,所以又叫鼠肺蟲(英語:Ratlungworm),可引起的病名稱為廣州管圓線蟲病,病徵包括嗜伊紅性腦膜腦炎和腦膜炎[2]。

舊屬後圓線蟲科,今屬後圓線蟲總科的住血線蟲科。

目錄1歷史2生活史2.1第一期幼蟲2.2第二、三期幼蟲3臨床症狀及病灶4臨床診斷與治療5預防與防治6流行地區7參考文獻8外部連結歷史[編輯]成年雄蟲的尾部本物種由中國寄生蟲學家陳心陶於1935年首度在廣東省的鼠隻發現[1];1945年日本殖民台灣時期由野村和林兩人於台南縣在一名15歲日本人的腦脊髓液裡發現,為首次在人體所發現。

他們留意病人曾經吃過未經煮熟的食物,而這些食物很可能為鼠隻所感染。

1955年,Mackerass&Sanders確認了這種線蟲在鼠隻體內的生命週期,並以腹足綱物種作為中間宿主,透過血液、腦部及肺部傳染鼠隻。

1985年6月27日,台灣知名醬油廠金蘭食品董事長鍾秋桂一家因生食非洲大蝸牛(Lissachatinafulica)而感染廣東住血線蟲,導致鍾秋桂夫婦及長子鍾德富、母親鍾林腰共四人死亡,次子鍾德尚臥床十年後也不治逝世,全家僅當時身在美國的三子鍾德亨倖存[2]。

2013年,美國佛羅里達州首度發現這種線蟲透過非洲大蝸牛來散播,使人關注這物種肆瘧的範圍在擴展[3]。

生活史[編輯]第一期幼蟲[編輯]在大鼠肺動脈所產下的卵,於微血管中孵化成第一期幼蟲,經氣管食道在糞便排出體外。

第二、三期幼蟲[編輯]軟體動物(例如:非洲大蝸牛)可攝食入第一期幼蟲,在體內發育成第三期幼蟲,人或老鼠(尤其是大鼠)吃下軟體動物或受汙染的飲水或生菜而得病。

在囓齒類,幼蟲穿過腸管進門脈循環後,移至宿主腦部經脫皮兩次,回到宿主肺臟。

在人體中,幼蟲進入腦部不再發育。

臨床症狀及病灶[編輯]在動物的臨床症狀:輕度感染不顯性,大鼠可見肢體無力,步伐障礙、呼吸促迫,發紺、流鼻血;血樣淚水。

嚴重時,會昏睡、腦僵直、麻痺、死亡。

在人臨床症狀常見有腦炎、腦膜炎、噁心、嘔心、發燒、角膜炎、虹膜炎、視網膜水腫、嚴重會昏睡及死亡。

臨床診斷與治療[編輯]MRI定位儀雷射可觀察患部;腰椎穿刺抽取腦脊髓液、檢測嗜酸性球增加數量亦可作為診斷,用血清以及腦脊髓液進行ELISA抗原-抗體測試。

預防與防治[編輯]除了撲滅鼠類外,應該要移除其第一中間宿主,像是螺螄、非洲大蝸牛等,食物應該確實煮熟,及在-15℃下冷凍保存達24小時以上。

不食用未煮熟之螺螄、蛞蝓、淡水明蝦、生菜等中間宿主;要注意非洲大蝸牛的接觸史,以防其糞便或是黏液中帶有蟲卵,並且應全面清除;也需要注意儲蟲宿主的大鼠是否造成排泄物汙染食物的可能。

此防治措施施實背景以台灣為主,其他地方應參考當地可能的野生動物,而修正公衛策略。

流行地區[編輯]人類感染發生於整個大洋洲(特別是夏威夷、薩摩亞群島、索羅門群島、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尼、菲律賓和澳大利亞北部);東南亞(特別是泰國、台灣、日本以及印度);一些感染曾報告於非洲和中南美洲,亦有報告存在美國紐奧良和路易斯安那。

參考文獻[編輯]^1.01.1Chen,H.-T.Unnouveaunématodepulmonaire,Pulmonemacantonensis,n.g.,n.sp.[一種新的肺吸蟲,Pulmonemacantonensis,n.g.,n.sp.].AnnalesdeParasitologieHum



7.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致病原是廣東住血線蟲,1933年陳心陶先生在中國大陸廣東省調查玄鼠(Rattus rattus)和褐鼠(Rattus norvegicus)的寄生蟲時,首先於鼠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FacebookLine列印取得短網址回上一頁取得短網址×網址複製關閉複製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的致病原是廣東住血線蟲,1933年陳心陶先生在中國大陸廣東省調查玄鼠(Rattusrattus)和褐鼠(Rattusnorvegicus)的寄生蟲時,首先於鼠肺(肺動脈)中發現此蟲,1937年日本人松本(Matsumoto)在台灣東岸花蓮之野鼠內亦發現此蟲。

感染的大鼠透過糞便排出未成熟的幼蟲(第一期幼蟲),蝸牛和蛞蝓吃了含有幼蟲的大鼠糞便而感染,幼蟲在蝸牛和蛞蝓體內發育,但不會變為成蟲(第三期幼蟲),當大鼠吃了感染的蝸牛、蛞蝓或受其黏液污染的食物時,寄生蟲可於鼠體內發育為成蟲,雌雄交配產卵,進入下一個生活史循環。

人類不是廣東住血線蟲適合的終宿主(鼠類才是),其幼蟲誤入人體後,無法於人體發育為成蟲,僅可發育至第五期幼蟲(又稱為幼成蟲),蟲體移行至腦膜處死亡,而造成腦膜炎相關症狀。

疾病資訊疾病介紹治療照護防疫檢體送驗事項相關法規病人之治療照護專案進口寄生蟲藥物領用標準流程更多...:::網站導覽隱私權保護資訊安全著作權聲明政府網站資料開放宣告雙語詞彙電子報署長信箱10050臺北市中正區林森南路6號MAP電話:02-2395-9825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全年無休免付費)聽語障服務免付費傳真:0800-655955國外可撥打+886-800-001922(自國外撥打回國須自付國際電話費用)Copyright©2019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Allrightsreserved.本網站建議使用IE10以上版本瀏覽器及以1920x1080解析度,以獲得最佳瀏覽體驗。

為提供使用者有文書軟體選擇的權利,本網站提供ODF開放文件格式,建議您安裝免費開源軟體(https://www.ndc.gov.tw/cp.aspx?n=32A75A78342B669D)或以您慣用的軟體開啟文件。




8. 高雄阿嬤染廣東住血線蟲,疾管局提醒民眾洗淨蔬果及雙手,螺 ...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汙染/寄生之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 ... 該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

按Enter到主內容區:::焦點新聞101年衛生福利部新聞首頁最新消息焦點新聞101年衛生福利部新聞高雄阿嬤染廣東住血線蟲,疾管局提醒民眾洗淨蔬果及雙手,螺類食物應煮熟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建檔日期:101-07-31更新時間:101-07-31疾病管制局於近日確認1名廣東住血線蟲病例,個案為居住於高雄市74歲女性。

衛生單位調查發現,個案並無食用蝸牛或生食蔬菜的習慣,但平常於住家附近菜園種菜時,為避免使用除草劑或殺蟲劑等農藥,習慣徒手拔草、排除蟲害、清除蝸牛整理菜園,可能在過程中因手部為蝸牛黏液污染而直接、間接食入寄生蟲幼蟲遭到感染。

個案於6月23日起出現身體痠痛不適,7月1日出現行為異常、意識混淆及恍神等情形而就醫,醫院於7月23日通報採檢送驗,經高雄醫學大學檢驗證實感染廣東住血線蟲,目前已出院。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人類的主要途徑,是經由食用未煮熟受汙染/寄生之福壽螺、蝸牛或蛞蝓、受到幼蟲污染的水或生菜(沾染受感染蝸牛之黏液)等所致,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

該寄生蟲常侵入腦部、脊髓等神經組織,造成各種神經學症狀。

患者多半出現腦膜炎,以急性劇烈的頭痛最常見,也可能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等症狀。

如果侵犯眼球,會造成視力受損。

感染的寄生蟲數量較多時,可能危及生命。

台灣早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廣東住血線蟲主要的感染源是食用未煮熟的非洲大蝸牛,大部分感染者為孩童,但近十年來的散發病例報告,以外籍勞工食用未煮熟之螺類(如福壽螺等)造成感染最為常見。

疾管局提醒民眾,勿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螺類或蝸牛等中間宿主,處理時應戴手套並洗淨雙手(砧板亦需清洗),生食蔬菜水果前務必澈底將其清洗乾淨,即可降低感染的風險。

相關資訊請參閱該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或撥打國內免費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洽詢。

回上一頁本部簡介部長次長主任秘書行政組織本部單位及所屬機關使命願景及重大政策政策報導部徽設計說明最新消息焦點新聞真相說明公告訊息活動訊息招標資訊就業資訊便民服務部長信箱線上申辦服務專區表單下載諮詢服務專線政府出版品電子報訂閱專區相關問題Q&A常用查詢法令規章衛生福利法規檢索系統法規通報全國法規資料庫行政院公報資訊網反貪資訊網遊說法專區法規鬆綁衛教視窗宣導專區影音專區相關連結員工入口網回頁首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