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住血線蟲簡介 | 廣東住血線蟲感染症

有超過20幾種住血線蟲感染不同脊椎動物血管系統,有三種寄生蟲自然發現於 ... 大鼠之寄生蟲,主要於美洲,中間宿主為陸棲軟體動物,引起腹腔住血線蟲症。

showmt-UNREGISTEREDVERSIONGotocontentMainmenu最新消息TAF證書醫事檢驗師介紹醫檢團隊現狀組織架構業務職掌諮詢服務服務窗口壁報論文2015年度2014年度2013年度2012年度專業文章文章目錄醫檢師廣播電台FM99.1檢驗手冊各類檢體容器檢體採集須知衛教園地衛教影片衛教海報網站連結網站連結活動剪影醫檢師節醫檢師公會研習會大山牧場聯歡會廣東住血線蟲簡介專業文章>專業文章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簡介王心儀(一)致病源:有超過20幾種住血線蟲感染不同脊椎動物血管系統,有三種寄生蟲自然發現於囓齒類,已知可感染人類引起疾病,為肺蟲屬線蟲(Metastrongylidnematodes)。

第一種為寄生於大鼠體內之肺動脈為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又稱為Parastrongyluscantonensis,為一種小而細之線蟲,長約17-25mm,直徑約0.3cm,分佈世界各地,引起嗜酸球性腦膜炎或腦膜腦炎。

而第二種為哥斯大黎加住血線蟲(A.costaricensis),為一種絲狀線蟲,長約14-35mm,直徑約0.3公分,存在於棉花鼠盲腸腸系膜動脈,為棉花鼠(cottonrat)和一些其他大鼠之寄生蟲,主要於美洲,中間宿主為陸棲軟體動物,引起腹腔住血線蟲症。

第三種為馬來西亞住血線蟲(A.malaysiensis)則於1990年經日本鑑定,隨後診斷於馬來西亞原住民,為一種線蟲似廣東住血線蟲,從日本溝鼠中分離。

此三種住血線蟲之終宿主皆為囓齒類,人為一種意外宿主,三種住血線蟲皆需軟體動物作為中間宿主。

(二)流行病學:全世界第一個報告病例發生在台灣,1945年野村(Nomura)和林(Lin)在台南縣一名15歲日本男孩之脊髓液中首先發現幼成蟲(第五期幼蟲);台灣早年在屏東、高雄一帶甚為流行,但近十年則偶有散發病例報告,其中以外籍勞工生食螺類感染最為常見,而生機飲食者未洗淨蔬果或孩童誤食螺類感染事件亦有發生。

南亞、太平洋島嶼、澳洲和加勒比海島嶼為廣東住血線蟲(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流行疫區。



自從於1945年人類第一病例報告廣東住血線蟲發生,已有超過2827個病例已報告發生於大約30個國家。

中國大陸自1997至2006年爆發報告頻率增加。

福壽螺於1981年從南美洲引進台灣,已取代非洲大蝸牛(Achatinafulica)成為廣東住血線蟲最主要中間宿主,於台灣和中國大陸成為人類感染主要來源。

(三)傳染方式:廣東住血線蟲(A.cantonensis)終宿主為囓齒類動物(如溝鼠、大黑鼠和緬甸小鼠等鼠類)。

軟體動物如許多品種螺螄或蛞蝓作為中間宿主。

保蟲宿主為虎皮蛙、金線蛙、巨蜥、渦蟲、黑眶蟾除、魚、蝦及蟹類。

主要感染動物為囓齒類動物或其他哺乳動物。

(四)潛伏期:潛伏期約2-3天,最長可達47天。

(五)臨床症狀:有些病人無症狀或只有輕微症狀,此蟲常侵入腦部、脊髓或神經根造成各種神經學上的症狀,其中常見的臨床症狀為嗜酸性球腦膜炎或腦膜腦炎。

病人多半出現腦膜炎的症狀,以急性劇烈頭痛是最常見的,其他症狀如發燒、噁心、嘔吐、頸部疼痛、僵硬。

有些病人在感染的早期也可以出現腹痛、皮疹、疲倦無力、便秘的症狀。

(六)治療方式:如果僅感染少量寄生蟲,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者,即便沒有治療,寄生蟲過一段時間也會死亡而痊癒。

如果有症狀已發生嗜伊紅性血球過多的腦膜炎,則以支持性療法處理症狀為主,如重複腰椎穿刺以減輕腦壓或是使用類固醇來降腦壓減緩症狀。

抗生素的治療則尚未有定論。

(七)預防方法:(1)不要生吃蝸牛、福壽螺。

(2)烹調軟體及甲殼類動物(如蝸牛、蛞蝓、淡水明蝦及蟹)時,應煮沸3-5分鐘以上再食用。

(3)生食蔬菜必須徹底洗淨,於流行地區避免生食蔬菜。

(4)冰凍於-15℃24小時以上可以殺死幼蟲。

(5)教育小孩勿接觸蝸牛、螺類及蛞蝓等,因其可能感染幼蟲。

(6)控制鼠類。

(八)參考資料:人體寄生蟲學彩色圖譜作者:lt精平裝: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