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產後出血

產後大流血(英語:Postpartum hemorrhage,縮寫為PPH),又稱產後出血(Postpartum bleeding),婦女在生產之後可能出現的一種失血病症,通常被定義為 ...產後出血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產後出血類型產科出血[*],產褥期疾病[*]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產科學ICD-10O72ICD-9-CM666eMedicinearticle/275038PatientUK(英語:PatientUK)產後出血MeSHD006473[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產後大流血(英語:Postpartumhemorrhage,縮寫為PPH),又稱產後出血(Postpartumbleeding),婦女在生產之後可能出現的一種失血病症,通常被定義為生產後24小時內失血超過500至1,000毫升[1],或再加上低血容的症狀與徵象[2]。

症狀與徵象首先包括心跳加快、站立時感覺昏厥、以及呼吸速度增加[3]。

若失血量增多,則可能會有寒冷的感覺、低血壓、不安定感或失去意識[3]。

在生產後6周內,產後出血的情形都可能會發生[2]。

最常見的原因為產後子宮收縮無力。

其他可能原因包括胎盤未完全排出(英語:Retainedplacenta)、子宮撕裂、或凝血功能差。

產後出血通常發生在以下情形:貧血、亞洲人、嬰兒身形較大或多胞胎、肥胖、40歲以上。

此外,也通常發生在剖腹產後,尤其使用催產藥物以及接受會陰切開術[1]。

預防方法是盡可能減少危險因子,包含剖腹產、會陰切開術等;並在生產後給予催產素,以刺激子宮收縮。

米索前列醇在催產素缺乏情況下可取代之。

治療部分則包含靜脈輸液、輸血、以及促進子宮收縮之藥物,如邁克寧(又譯麥角胺)。

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徒手壓迫子宮也可能有效。

若選擇壓迫腹部時,則主動脈也可能因此受壓迫。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非充氣抗休克服裝(英語:non-pneumaticanti-shockgarment)(non-pneumaticanti-shockgarment)的使用,直到進一步手術能進行為止[1]。

在開發中國家,生產時約有1.2%發生產後大出血的情形,而在這之中約3%孕婦死亡[1]。

產後出血造成全球每年約44,000至86,000件死亡,係生產時死亡的首要死因[1][4]。

在英國,自1800年代後期產後出血的死亡率已下降,每10萬個生產中有0.4人因產後出血死亡,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則為約150人[1]。

參考文獻[編輯]^1.01.11.21.31.41.5Weeks,A.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ostpartumhaemorrhage:whatdoweknow,andwheredowegotonext?.BJOG :aninternationaljournalofobstetricsandgynaecology.January2015,122(2):202–10.PMID 25289730. ^2.02.1Gibbs,RonaldS.Danforth'sobstetricsandgynecology10thed.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8:453.ISBN 9780781769372.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link)^3.03.1Lynch,ChristopherB-.Atextbookofpostpartumhemorrhage :acomprehensiveguidetoevaluation,managementandsurgicalintervention.Duncow:SapiensPublishing.2006:14–15[2015-02-14].ISBN 97809552282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 ^GBD2013MortalityandCausesofDeath,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age-sexspecificall-causeandcause-specificmortalityfor240causesofdeath,1990-2013: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



2. 新手媽剖腹4週後大血崩! 診斷「延遲性產後大出血」

... 出血量超過1000c.c.,出現頭暈、站不住的情況,還好緊急送醫輸血後保住一命!經醫生診斷確實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發生率僅有1%。

Skiptocontent新手媽咪王小姐經過人工受孕,開心懷上雙胞胎,足月時剖腹產,母子均安,但四週後產婦卻突然出現大量出血,出血量超過1000c.c.,出現頭暈、站不住的情況,還好緊急送醫輸血後保住一命!經醫生診斷確實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發生率僅有1%。

37歲王小姐在月子中心坐月子,卻突然在上廁所時發生大出血,大量血液順著大腿一直滴,甚至還流出半個手掌大的血塊,經救護車緊急送醫,抽血檢查血紅素只剩7(正常為12~16mg/dL),緊急輸血2000C.C.才保住一命。

醫師診斷為延遲性產後大出血,初期經過多次藥物治療,還是持續有出血的狀況,進一步使用顯影劑檢查後,發現為子宮內右側血管瘤破裂造成的大出血,還好手術後順利止血,子宮也成功保留。

王小姐(右)經導管栓塞救回一命/圖片來源:國泰醫院罕見!雙寶媽如廁血崩緊急輸血2000c.c.子宮血管瘤惹禍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表示,這樣個案相當罕見,這樣病症的族群,大多是曾多次進行子宮手術,或有子宮肌瘤的人。

俗稱血崩的產後大出血,大多數發生於剛生產完24小時內,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延遲性產後出血」是指發生在產後24小時至產後12週內,出血量超過1000C.C.,發生率約僅1%,而且出血過多更可能會危及生命。

蔡明松說,王小姐因做過試管嬰兒(雙胞胎)、子宮鏡以及歷經剖腹產等因素,都是可能造成子宮內血管瘤導致產後大出血的原因。

子宮內血管瘤是因產後修復不良而產生,理論上血管在產後應恢復正常的細度和彈性,但卻修復不良,因不明原因破裂而出血。

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搶救醫生選擇以「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手術,順利控制病情。

這項手術是利用血管X光攝影方式,將微導管沿股動脈尋找至出血點,再以一種栓塞物打入動脈內,或以氣球將供應子宮血液的動脈塞住,幫助產婦止血,也可以保留子宮,此項手術方式可降低失血過多的狀況,也能保留生育能力。

經導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前,呈大出血/圖片來源:國泰醫院 俗諺說:「生得過雞酒香,生不過四塊板」,生產過程有許多無法預料的可能性,產後大出血更是一種無法預期的緊急情況。

醫生提醒,產婦於生產後出院至坐月子期間,需多注意傷口及出血量,若發現惡露持續排不乾淨、或突出大量鮮血,甚至有發燒、心悸、頭暈或不正常腹痛等症狀產生時,就該儘速回診就醫。

延伸閱讀:痛不欲「生」減痛分娩讓生小孩可以不那麼慘痛孕婦生產不是只有上產檯還有這種選擇!孕婦產後生化湯喝越多越好?醫闢謠坐月子禁忌文/王芊淩1分鐘看懂!新冠肺炎、流感、感冒症狀有何差異2020-03-21新冠肺炎「症狀」已經改變!但有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2020-03-23「心包油」讓心血管死亡率上升!心臟科名醫曝控制這項是關鍵2021-01-02《紐約時報》評台灣防疫:鎖國非長久之計,好運能維持多久?2021-01-03人體地圖人體地圖腦神經心血管骨骼、關節腸胃腎臟、泌尿系統症狀查詢常見症狀新冠症狀過敏咳嗽頭痛便祕健康百科科研新知用藥安全營養衛教中醫養生運動健身心理健康育兒親子罕見疾病醫學故事傳染疾病請問專家醫生說中醫師說藥師說護理師說營養師說治療師說科學家說專家側寫醫學專區新冠肺炎專區居家防護專家科研獨家專訪圖解疫情糖尿病專區糖友必知預防保養專家科研飲食與運動更多醫學專區十大學者專訪流感疫苗專題美豬開放爭議未來醫學專區急診室直擊圖解健康圖解健康居家保養健康知識穴道運動食物營養漫話健康漫話科普圖解疫情癌症百科治療癌症認識癌症協助資源康復調理抗癌新知預防癌症抗癌故事影音健康圖解健康動起來HehoTopicsHehoYoga瑜珈Heho專家說健康管理健康檢查自我檢測討論版



3. 小心產後大出血!5個原因告訴你

因此面對生產難以預防的各種風險,千萬不可輕忽產後大出血的危機。

傳統上產後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簡稱PPH)又稱之為血崩,是指 ...門診資訊療程介紹好孕專欄關於我們搜尋關鍵字門診資訊療程介紹好孕專欄關於我們最新消息交通資訊付款方式針劑教學國際醫療醫師專欄卵齡計算機多元性別20週年活動送子鳥寶寶愛生育銀行簡日EN好孕專欄生殖專欄圓夢故事圖文衛教醫師專欄送子鳥寶寶感恩讚美小心產後大出血!5個原因告訴你生殖專欄熱門話題我想諮詢2016-01-12作者王懷麟醫師前一陣子在電視台上最熱門的新聞,應該就是「我是歌手」的大陸歌唱節目了。

包括來自台灣的歌手們,彼此競爭展露歌喉,短時間內成功吸引了兩岸三地許多觀眾的矚目。

其中一位實力派唱將「彭佳慧」,其獨特的唱腔和舞台魅力,讓人很難想像她在兩年前,曾歷經產後大出血,經由輸血3000cc後才保住一命,在鬼門關前走過一遭。

因此面對生產難以預防的各種風險,千萬不可輕忽產後大出血的危機。

傳統上產後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簡稱PPH)又稱之為血崩,是指產後出血量大於500㏄以上。

大多數發生於剛生產完的24小時內,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

然有時產後出血不一定會馬上發生,可能在產後一天甚至在產後1、2個月內,醫學上稱為「延遲性產後出血」。

產後出血發生的原因不同,其危險性也不一樣;但無論是何種原因引發之出血,只要失血量達一定程度,即有可能威脅產婦健康,導致其凝血功能障礙,甚至休克及死亡。

因此有必要瞭解其發生原因與緊急處理方法,才能解除產後大出血的危機。

造成產後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五項:1.子宮收縮無力這是產後出血最主要的原因。

造成子宮收縮無力的因素包括了胎兒體重過重、多胞胎懷孕、羊水過多、麻醉藥物、產程過長、前胎有子宮收縮無力之病史等。

因應子宮收縮不全所造成的大量出血,除了通常會提供「子宮收縮劑」藥物治療之外,並以手按摩子宮,直到子宮變硬為止,其作用同樣也是加強子宮收縮功能。

2.產道裂傷是產後大出血的另一常見原因,主要是經由陰道生產後,造成陰道、會陰或子宮頸的裂傷出血。

產道裂傷有時候失血速度很快,即便在縫合後傷口外觀上沒有再出血的現象,但可能在裂傷較深處已形成血腫,也會導致產婦在產後發生不穩定的生命跡象。

一般醫師會針對裂傷點的血管,緊急進行縫合手術,甚至利用紗布壓迫傷口,以達到止血目的。

3.胎盤殘留或植入性胎盤、前置胎盤有時候產後胎盤沒有完全脫落,或是多長出了「副胎盤」,就有可能引起產後出血的現象。

通常在產後需檢視娩出胎盤外觀的完整性,如果發現胎盤娩出不完全,或子宮收縮良好、產道無裂傷跡象,懷疑有存在副胎盤之可能,需以超音波檢查後,使用胎盤鉗協助取出,甚至以手進入子宮強制將胎盤剝離。

至於產檢已發現產婦有植入性胎盤及前置胎盤的現象,通常在剖腹產時容易發生大出血現象,嚴重者可能在娩出胎兒後,需立即切除子宮以達止血目的。

4.子宮破裂子宮曾動過手術、前胎爲剖腹產而此胎嘗試陰道生產,或是生產時不當的腹部加壓助產,都有可能造成子宮破裂。

子宮破裂可引起嚴重腹腔內出血,若無及時發現治療,致死率相當高。

5.凝血功能障礙某些產婦因自身疾病需服用抗凝血劑,或有先天凝血病變如血友病、血小板過少症,均增加產後出血的風險。

「產後大出血」是一個無法預期且無從預防的緊急情況。

根據產後大出血發生原因不同,其危險性也大不相同。

通常立即性出血者危險度比延遲性嚴重,需要立即處理。

而如果事前已經視為高危險群之孕婦,如胎兒過大、雙胞胎、前置胎盤等情況,可以事先預防準備,以免事情發生導致措手不及。

最重要的是產後醫護人員需要有警覺性,不要低估失血的危險性;定時監測產婦血壓、心跳情況,並觸摸子宮以評估子宮收縮強度,並觀察惡露量及傷口情況。

產後從少量出血,演變到大量止不住的失血,有時速度是很快的;因此判斷及處理方式的時效要快,分秒必爭。

有經驗的醫療人員必須具有高度警覺心,能夠明快處理,最重要的是要知道出血的可能原因,針對原因進而選擇治療方式。

除了要立即輸血及重組活化第七凝血因子之外,如果出血情形嚴重,傳統對於產婦血崩的處理,有時必須不得已切除子宮。

但若仍有再生育的考量,目前亦可以選擇「血管栓塞術」。

利用血管X光攝影的方式,將微導



4. 令人憂心的產後大出血|Mombaby 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產後大出血之所以令人膽顫心驚,因為是無法預期也無從預防的緊急情況,只是比起過去的束手無策,現代醫學有長足的進步,找到出血的可能原因 ...孕產百科孕期須知令人憂心的產後大出血2016/12/28母乳焦點人物植入性胎盤血腫瓶餵產後大出血止血凝血功能異常產道裂傷子宮收縮無力胎盤滯留子宮外翻破裂產後照顧副食品嬰兒照顧嬰兒哺餵兒童生活教養孕期須知封面故事人們常用「生贏雞酒香,生輸四塊版」形容女性生產必須面臨風險的狀況,常見的危險莫過於產後大出血。

產後大出血之所以令人膽顫心驚,因為是無法預期也無從預防的緊急情況,只是比起過去的束手無策,現代醫學有長足的進步,找到出血的可能原因,針對原因進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讓產婦有轉危為安的機會。

產後大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嚴重的產科急症,一旦遇到,若能及時給予正確處置,產婦多能脫離險境。

然而,在驚心動魄的搶救過程中,最需要的莫過於產婦家屬與醫療團隊有足夠的互信基礎。

定義‧出血量與發生時間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都有可能發生「產後大出血」,若自然產的出血量超過500c.c.,剖腹產則大於1,000c.c.時,即為產後大出血。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葉長青表示,臨床上,除了觀察出血量,同時,以休克等級評估產婦的狀況,「當媽媽失血至心跳快速時,先給點滴與相關藥物;若無效,則應評估是否需要進行輸血」。

產後出血會出現的症狀,如:面色蒼白、胸悶、四肢無力、心悸、出汗、焦躁不安、意識混亂、暈厥等,需要提高警覺以爭取治療時機。

若以出血時間來看產後大出血,通常發生於剛生產完的24小時內稱為「立即性產後出血」;發生在24小時至產後12週則稱為「延遲性產後出血」,本文針對立即性產後大出血的發生做完整介紹。

原因‧4大常見因素葉長青醫師指出,常見產後大出血的發生原因可用「4Ts」說明,包括:Tone(子宮收縮無力)、Tissue(胎盤滯留、植入性胎盤)、Trauma(產道裂傷、血腫、子宮外翻或破裂)、Thrombin(凝血功能障礙),他一一解釋如下:Tone 子宮收縮無力通常胎盤娩出後,子宮收縮會造成子宮肌肉纖維堵塞螺旋小動脈,減少血流量,但是當子宮收縮無力時,就無法發揮應有的止血效果,他表示,「超過7成的產後大出血案例是子宮收縮無力所引起」。

造成子宮收縮無力的因素包括:胎兒體重過重、多胞胎妊娠或羊水過多造成的子宮過度膨脹;長時間使用催產素或子宮鬆弛劑;快速或長期的宮縮;產次過多造成子宮肌纖維損傷;產程過長;前胎有子宮收縮無力之病史等,葉長青醫師補充,「產程吃『全餐』的產婦,是發生產後大出血的高危險群,因產程遲滯讓子宮擴張很久,而影響產後子宮收縮的力道」。

Tissue 組織,如:胎盤滯留、植入性胎盤胎盤附著在子宮壁上,正常情況是當胎兒娩出後,隨著子宮收縮,胎盤就會與子宮剝離而娩出,若胎盤與子宮剝離不夠完全,胎盤與子宮附著面有許多聯通血管撕裂後持續性出血,就容易發生產後大出血。

因此,當胎盤娩出後,醫師會檢視胎盤外觀的完整性,避免有殘留的胎盤組織仍在子宮內。

若是產前即已發現有植入性胎盤或前置胎盤,剖腹產時,更容易發生大出血現象,所以,接生的醫護團隊會做好萬全準備因應突發狀況。

葉長青醫師補充,「嚴重的植入性胎盤在產前的確可以被超音波檢查發現,但有些植入性胎盤因胎盤位置在子宮後壁,超音波不易掃描到,就難以在產前檢查得知」。

Trauma 產道裂傷、血腫、子宮外翻或破裂主要是經由陰道生產後,造成陰道、會陰或子宮頸的裂傷出血,是產後大出血第二常見的原因。

葉長青醫師指出,「發現出血時,如果子宮收縮的程度良好,就會進行內診確認傷口是否有撕裂傷,並回想生產當時的裂傷程度為何」。

通常發生在以器械助產(產鉗或真空吸引)、胎位不正、巨嬰、急產與肩難產的案例,引起會陰、陰道、子宮頸裂傷,嚴重者裂傷甚至可達陰道彎窿、子宮下段,甚至盆壁,形成腹膜後血腫或闊韌帶內血腫,若是子宮破裂則是最嚴重的狀況。

一般醫師會針對裂傷點的血管,緊急進行縫合手術,甚至利用紗布壓迫傷口,以達到止血目的。

Thrombin  凝血功能異常算是造成產後大出血的罕見原因,葉長青醫師表示,「部分的凝血功能異常狀況,如:先天性血小板過少症,可在產前被診斷,卻也有部分缺乏凝血因子的狀況未必能從一般抽血檢查中得知,由於這種情況並不常見,倒也不需要大費周章在產前進行凝血功能異常的篩檢」。

不過,因為妊娠併發症所導致的凝血功能異常需要特別注意,包括產後大出血、子



5. 救命的「產後大出血轉診制度」發展史

產後大出血」可能立即發生或延遲發生. 「產後大出血」依發生 ...民眾衛教2018-07-05救命的「產後大出血轉診制度」發展史專題救命的「產後大出血轉診制度」發展史採訪撰文/張玉櫻諮詢/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部長 龔福財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副部長 許德耀     林口長庚醫院產科主任 鄭博仁     台中榮總產科主任 周明明 千萬不可輕忽「產後大出血」!   「產後大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簡稱PPH)是產後嚴重的併發症,可能產後立即發生,也可能產後一天甚至數天出院之後才發生,會出現生命跡象不穩定,甚至休克及死亡,一直以來高居產後死亡原因的第一名,所以千萬不可輕忽!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龔福財部長表示,產後大出血是指出血量達1500㏄以上,全台初估一年有120例,死亡率約2.6%;即使產婦存活下來,有些是當下被切除子宮,她們可能才生第一胎或是很年輕,這對她們的傷害是很大的!   由於這是非常緊急、可能會致命的急症,若是中小型醫院或診所碰到此一狀況,必須當機立斷,立即轉送醫療設備跟人力都較為充足的醫學中心來緊急處理,拯救產婦性命,分秒必爭! 造成「產後大出血」的4大原因   周明明主任表示,造成產後大出血有4大原因:1.宮縮乏力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而造成宮縮乏力的因素包括:子宮過度膨大、巨嬰、多胞胎懷孕、羊水過多、胎盤剝離出血、麻醉藥物影響、產程過長使子宮肌肉乏力、急產、催生藥物刺激、羊膜絨毛膜炎、前胎有子宮收縮無力病史。

2.胎盤殘留   生完之後,局部胎盤組織還沾黏在子宮腔,或是有副胎盤。

剝離不完全,容易造成遲發性的產後大出血。

3.產道裂傷或子宮破裂   產道裂傷包括陰道裂傷(最常見)、子宮頸或子宮下段裂傷;若是子宮破裂則是最嚴重的,通常跟不當的腹部加壓助產有關。

4.凝血功能障礙   可能是先天性凝血病變,例如先天性血小板過少症,或是產婦有子癇前症、羊水栓塞、胎盤剝離、敗血症等,也容易有凝血病變。

可能剛開始出血量不多,沒去在意,結果出血越來越多,凝血不止就大出血了! 「產後大出血」可能立即發生或延遲發生   「產後大出血」依發生時間可分為以下兩種,其病因也有所不同:早發性(或稱立刻性):指生產後24小時內發生,多是由於子宮收縮不良、子宮破裂或產道裂傷所導致,在產後不久即能被發現及診斷。

遲發性:指發生在生產24小時後至產後1、2個月內,原因可能是因胎盤殘留或子宮復原不良所引起,症狀發生及確立診斷的時間較晚。

 「產後大出血」的危險性   高雄長庚醫院婦產部副部長許德耀醫師指出,根據產後大出血發生的原因不同,其危險性也大不相同。

早發性出血的危險性比遲發性還嚴重,需要立即處理。

然而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出血,只要失血量達一定程度,即有可能發生生命跡象不穩定、瀰漫性血管內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簡稱DIC),甚至休克及死亡。

 高危險群特別注意!   「產後大出血」是無法預期、無從預防的緊急情況。

但有一些高危險群,可以事先加以防範,例如34歲以上、抽菸、喝酒的孕婦、妊娠高血壓、多次人工流產史、子宮過大、前置胎盤、曾有肌瘤切除手術、子宮肌瘤合併血流異常、血凝異常病,或是產道撕裂傷嚴重及子宮收縮功能不好的產婦,若前胎發生過,這胎也要特別注意。

   這些產婦都正值人生的黃金年齡,也是家中的重要支柱,如果沒有救回來會很可惜! 產婦如何自我警覺?   首先,「陰道出血量」是最明顯易見的症狀,所以產婦及家屬也要注意傷口及出血量,一旦發現異常就要馬上告知醫護人員。

   若是已經出院返家,如果發現惡露持續流不乾淨、一直都是紅色的,或突然一下子流大量鮮血或血塊,或是有發燒(出血容易細菌感染)、頭暈、臉色蒼白、心跳過快(每分鐘心跳大於100下)、不正常腹痛(不同於產後收縮痛是間歇性的),就要立刻回診檢查! 救命4步驟 1.先輸血,穩定住病人   產後大出血會像湧泉或噴泉一樣,短短的時間內就可能迅速流失數千㏄的鮮血,非常危險,所以必須立即打上最粗針管的點滴、立即輸血!   鄭博仁主任表示,產科輸血以前是輸全血(wholeblood),但這樣容易產生肺部積水等問題。

可以根據美國加州產科急診醫學會的建議,以4:4:1的原則來輸血,也就是4份濃縮紅血球(packedRBC)+4份血漿+1份血小板。

 2.止血   產科止血用藥方面,一直以來都是用Pitocin(即催產素oxytocin)、麥角新鹼(Ergonovin),以及塞肛門的前列腺素(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