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 | 產後出血

產後大流血(英語:Postpartum hemorrhage,縮寫為PPH),又稱產後出血(Postpartum bleeding),婦女在生產之後可能出現的一種失血病症,通常被定義為 ...產後出血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產後出血類型產科出血[*],產褥期疾病[*]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產科學ICD-10O72ICD-9-CM666eMedicinearticle/275038PatientUK(英語:PatientUK)產後出血MeSHD006473[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產後大流血(英語:Postpartumhemorrhage,縮寫為PPH),又稱產後出血(Postpartumbleeding),婦女在生產之後可能出現的一種失血病症,通常被定義為生產後24小時內失血超過500至1,000毫升[1],或再加上低血容的症狀與徵象[2]。

症狀與徵象首先包括心跳加快、站立時感覺昏厥、以及呼吸速度增加[3]。

若失血量增多,則可能會有寒冷的感覺、低血壓、不安定感或失去意識[3]。

在生產後6周內,產後出血的情形都可能會發生[2]。

最常見的原因為產後子宮收縮無力。

其他可能原因包括胎盤未完全排出(英語:Retainedplacenta)、子宮撕裂、或凝血功能差。

產後出血通常發生在以下情形:貧血、亞洲人、嬰兒身形較大或多胞胎、肥胖、40歲以上。

此外,也通常發生在剖腹產後,尤其使用催產藥物以及接受會陰切開術[1]。

預防方法是盡可能減少危險因子,包含剖腹產、會陰切開術等;並在生產後給予催產素,以刺激子宮收縮。

米索前列醇在催產素缺乏情況下可取代之。

治療部分則包含靜脈輸液、輸血、以及促進子宮收縮之藥物,如邁克寧(又譯麥角胺)。

當上述方法無效時,徒手壓迫子宮也可能有效。

若選擇壓迫腹部時,則主動脈也可能因此受壓迫。

另外,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非充氣抗休克服裝(英語:non-pneumaticanti-shockgarment)(non-pneumaticanti-shockgarment)的使用,直到進一步手術能進行為止[1]。

在開發中國家,生產時約有1.2%發生產後大出血的情形,而在這之中約3%孕婦死亡[1]。

產後出血造成全球每年約44,000至86,000件死亡,係生產時死亡的首要死因[1][4]。

在英國,自1800年代後期產後出血的死亡率已下降,每10萬個生產中有0.4人因產後出血死亡,而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則為約150人[1]。

參考文獻[編輯]^1.01.11.21.31.41.5Weeks,A.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postpartumhaemorrhage:whatdoweknow,andwheredowegotonext?.BJOG :aninternationaljournalofobstetricsandgynaecology.January2015,122(2):202–10.PMID 25289730. ^2.02.1Gibbs,RonaldS.Danforth'sobstetricsandgynecology10thed.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08:453.ISBN 9780781769372. 引文格式1維護:冗餘文本(link)^3.03.1Lynch,ChristopherB-.Atextbookofpostpartumhemorrhage :acomprehensiveguidetoevaluation,managementandsurgicalintervention.Duncow:SapiensPublishing.2006:14–15[2015-02-14].ISBN 978095522823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5). ^GBD2013MortalityandCausesofDeath,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age-sexspecificall-causeandcause-specificmortalityfor240causesofdeath,1990-2013: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