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吃才可以改善憂鬱症狀? | 憂鬱症不能吃什麼

首頁 / 飲食飲食該怎麼吃才可以改善憂鬱症狀?【專家觀點】 潘懷宗 2019-02-26分享傳送A+憂鬱症已和癌症與愛滋病被聯合國世衛組織WHO列為21世紀三大疾病,正蠶食鯨吞著人類的身心健康。

根據WHO的最新估計,全球目前約有3.5億人口為憂鬱症所苦,光是從2005年至2015年,憂鬱症患者就增加了18%以上,僅僅美國就有超過4,000萬人和憂鬱症奮戰,英國則約有200多萬成年人罹患憂鬱症,且人數仍持續向上攀升中。

另外,憂鬱症也是導致自殺的主要風險因素,每年有數十萬人因此喪命。

預估到2020年,憂鬱症將與心臟病,並列影響人類生活甚鉅的前兩大疾病。

在台灣,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憂鬱症調查指出,全台8.9%的人有憂鬱症傾向,約有200萬人,其中就醫服藥者(健保用藥資料),大概約125萬人(5.2%)。

2019年1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ofManchester)喬瑟夫•弗斯博士(JosephFirth)發表一篇研究報告在《身心醫學》(PsychosomaticMedicine)期刊,在此篇報告中研究人員共綜合分析了16項臨床試驗的數據,包含45,826名參與者,想要藉此了解飲食介入治療能否緩解憂鬱和焦慮的症狀。

研究結果顯示,透過飲食改善確實可以顯著緩解憂鬱相關症狀,但對焦慮症狀則無統計上的意義,這是全世界第一篇確定飲食改善可以緩解憂鬱症狀,非常重要。

此研究中具體緩解憂鬱症狀的飲食介入措施包括:• 足夠的優質蛋白質。

• 高纖維的碳水化合物(糙米、全穀類)。

• 足量的蔬菜和適量的水果。

• 好的油脂(堅果、酪梨)。

• 避免速食(fast-foods)及精緻糖分的攝取,所謂速食多半是以高油、高鹽及高糖增加食物美味的飲食,也就是俗稱的「垃圾食品」(junkfood),這些垃圾食品不但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甚至會導致憂鬱症狀的惡化。

也就是說,戒除掉不良的飲食習慣,不但有益身體健康,對心理健康一樣有所助益。

(避免憂鬱,請先戒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圖/Shutterstockinewsfoto。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像是從個人基因的特性,到貧窮、失業、生病、家庭失和,甚至在英國連跟脫歐都有關係。

而憂鬱嚴重時,會使人失去工作能力,除降低國家的整體生產力外,也需要有醫療資源加入來照顧他,又會增加醫療方面的支出,對社會影響非常之大。

更有甚者,在美國自殺已經排入十大死因之內,而英國50歲以下男性,自殺則是死亡原因的第一名。

由於憂鬱症的病人本身就對做任何事情沒有興趣,每天都覺得非常累,沒有能量,同時,遇到事情也沒有下決定的動力。

所以要勸服他們改變自己,從事健康飲食生活就需要親朋好友在旁邊幫忙,另外,只要他們能做一點點,能開始動作(Action),我們就要大大的誇獎他們,例如每天三餐,可以先從任何一餐做起,以及運動先從每天走路5分鐘開始就非常棒了。

通常憂鬱症的病人兩極化,一種是完全沒有食慾,因此是瘦巴巴的,失去營養,症狀惡化,身體更加沒有能量。

而另一種則是用吃來滿足自己,結果是吃一大堆垃圾食品,憂鬱症狀加劇,加上外觀變肥胖,又開始責備自己喪失自信心,情緒更加惡化。

所以,當我們要幫助憂鬱病人,改善飲食時,應特別注意以下六大類食物:1. 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科學家發現因為冬天時太陽較少露臉,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量偏低,容易造成人類產生季節性情緒失調(SeasonalAffectiveDisorder,SAD),也就是國外俗稱的「冬季憂鬱症」,因此瞭解到多吃些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像是鮭魚、牛奶、雞蛋及香菇等,有助於情緒的穩定。

(圖/Shutterstock1989studio)2012年1月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布朗(SherwoodBrown)教授刊登在《梅約診所學報》(MayoClinicProceedings)的研究中,布朗教授共檢測12,600位20~90歲成年人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結果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濃度最低者多半會有憂鬱症症狀或是憂鬱症病史。

2. 維持血糖濃度平穩的碳水化合物:當體內血糖濃度太低,會有躁動、顫抖、冒冷汗、心跳加速、情緒低落、易怒等症狀。

所以要保持用餐時間規律,避免跳過某餐不吃飯的情況,同時要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如燕麥,糙米和藜麥等,增加飽足感,減緩血糖濃度波動太劇烈造成的不適。

也儘量少攝取含糖飲料和精緻甜食,這些雖然會讓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