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談情緒管理(上):負面情緒的短路徑 戰、逃或僵住不動 | 戰逃反應例子

... 才會有動機及力量學習與情緒共處。

如果你學會了愛自己,就能明白情緒承接與安撫的意義。

標籤: 情緒, 心理學, 戰或逃反應, 逃避, 衝突, 挫折, ...現正閱讀心理師談情緒管理(上):負面情緒的短路徑──戰、逃或僵住不動2018/07/15,健康PhotoCredit:Depositphotos林仁廷諮商心理師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15年,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心理學碩士畢業,主修社會心理學,論文寫男性的尋愛過程。

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作家事、旅行、繪圖、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情緒的產生是人對生活經驗的一種自然反應。

情緒產生先於認知面與意識面,類似本能反應,幫助當事人處理一些緊急和危險的突發事件(例如「感到害怕就先逃跑」)。

另一種是當事人若面臨失去親人、遭遇挫敗等重大事件,失落與悲傷的情緒也能指引自己進行安撫、重整何謂最重要的事物,再讓生活繼續前進。

「情緒—反應」的模型裡,情緒是先鋒,理性跟著以較有效率、效果的方式產生相應行為,基本上只為當事人服務,所以也是偏狹的、自私的。

情緒如果過於劇烈,表示當事人認為事態嚴重。

然情緒若一下子爆開,當下的認知/理性會完全失去作用,只能衝動地在「戰/逃/僵住不動(Fight/Flight/Freeze)」的反應三選一。

我稱這是「情緒短路徑」,是情緒迅速反應的功能,無所謂好壞。

如果你在野外遇到熊(客觀環境),短路模型很受用(害怕就先跑),如果你在百貨公司看到拋棄你的舊情人交了新對象(主觀人際情境),短路模型就很不好用(OO就XX)。

因此「接納情緒」很重要,情緒被接住後,認知與意識才能判斷,認知收集資訊,意識加以整合並做出選擇,最終產生「合適情境的行為」。

人們對事件的經驗,就順序而言是「情緒-認知-行為」,是短路徑,適用一般生活選擇,如「櫻花好美喔,我想假日去那裡玩」;而所謂的「情緒調適能力」則是「情緒-認知-情緒覺察-後設認知-合適或想要的行為」,沒錯,過程非常麻煩,「情緒長路徑」不符現實利益,但遇到重大事件卻很需要它──停下來,重新調整,再出發。

先談負面情緒的短路徑。

負面情緒的短路徑PhotoCredit:林仁廷A.模糊事件在短路徑裡,事件的全貌並不重要,本來就擔心或害怕他人反應的當事人,靠著敏感但盲目的五官在模糊情境裡捕捉關鍵線索,專撈/檢查引發危險的影子。

順序大略是:當事人在互動中,無時不刻警覺對方反應(如聽到某種字眼、看到某種眼神、覺得某種態度……)一旦發現,自動連結負面經驗,內心小劇場準備開演。

B.單一反應:壓抑與無助當事人將現場捕獲的危險線索,自動連結過去也有的負面經驗,解釋為又搞砸了、又要被拋棄或又要被利用了……舊怨新錯,複利式算總帳。

理智被引發的情緒(害怕、恐懼)淹沒了,覺得自己怎麼做應該都錯,於是壓抑自己(沈默)與反應無助(哭泣),可是感覺越來越膨脹。

C.停不下來的內在小劇場。

如果關鍵線索是門票,那此刻戲正要開演,沒看完不能走。

是的,當事人是演員也是觀眾,看著自己的情緒們反應,承受起伏卻無法動彈。

情緒既然產生,理智一般會採取因應措施(行為),然當事人被情緒嚇到不要不要的,無法冷靜,理智沒有作用,只能潛意識代為出馬。

潛意識的任務很簡單:「快做什麼或不做什麼讓情緒消退。

」而且不達目的不罷休。

方式有兩途徑:做些什麼(指責、破壞與逃避):當事人將不能消化的情緒投射對方,含淚怨恨表現出關鍵線索的對方,通常以怒氣掩飾其無助,攻擊/遷怒對方,指責都是對方的錯,要對方負責。

通常對方(覺得無理取鬧)會被氣走,關係不再,破壞關係也可逃避壓力,反正是對方先走的啊。

不做什麼(無助、自憐):當事人把自己無能化,他便不需負責,不做什麼。

因為都是別人的迫害,自己是受害,所以乾脆等待拯救者(參考:卡普曼三角形人際關係)。

運氣不好的,沒有人要理他,他會更打擊自己(看吧,果然所有人都不理我),不憂鬱也不行了。

內心小劇場真的讓情緒消退了嗎?不,充其量是轉移或麻木,因為潛意識是盲目的,只能讓當事人喝忘情水而已,沒辦法面對壓力與解決,負面情緒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