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 | 口吃

這些心理因素是口吃在一些情況下成為嚴重殘疾的主要因素。

口吃者對自身口吃反應出的情緒狀態經常形成失常中最難校正的方面。

口吃患者的言語流利程度可能隨 ...口吃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的引用需要進行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6年11月20日)參考文獻應符合正確的引用、腳註及外部連結格式。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口吃類型articulationdisorder[*],發音問題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phoniatricsICD-10F98.5ICD-9-CM307.0OMIM184450609261MedlinePlus[1]MeSHD013342[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Tic、抽搐、癲癇、癲癇發作或驚厥。

口吃(俗稱「結巴」、「磕巴」,廣東話稱為「漏口」或「口窒窒」,在台灣,國語念作「ㄎㄡˇ ㄐㄧˊ」;中國大陸普通話與新馬兩地則唸作「ㄎㄡˇ ㄔ」;古漢語中叫謇。

),是一種言語障礙,表現為言語頻繁地與正常流利的人在頻率和強度上不同、且非自願的重複(語音,音節,單詞或短語)、停頓、拖長打斷。

術語「口吃」通常是與非本意的語音重複相聯繫的,但是它也包括言語前的反常猶豫或停頓(被口吃者稱為「語塞」)和某些語音的拖長(通常為元音)。

口吃的許多表現不能被他人觀察到;這包括對特定音素(通常為輔音)、字和詞的恐懼,對特定情景的恐懼,焦慮,緊張,害羞和言語中「失控」的感覺。

術語「口吃」可以涵蓋從最輕微而難以察覺的障礙程度一直到最嚴重、足以阻礙大多數語言交流的障礙程度。

口吃通常由專門的語言治療師診斷與治療,屬於語言流暢性的問題,口吃與發音障礙不同,口吃患者通常在發出語聲方面沒有障礙。

且與失語症(Aphasia)等其它一些言語障礙不同,口吃者通常能夠正常地組織詞序、語法和語句。

與人們通常想像地不同,口吃這一疾病和智力高低沒有直接關係。

大多數口吃患者除了言語有障礙,身心其他各方面都可以相當健康。

而且,焦慮、自信缺乏以及緊張等心理因素通常不是口吃這一疾病的導致因素,而更大程度上是這一疾病的結果。

這些心理因素是口吃在一些情況下成為嚴重殘疾的主要因素。

口吃者對自身口吃反應出的情緒狀態經常形成失常中最難校正的方面。

口吃患者的言語流利程度可能隨情境而變化。

這和情境所造成的焦慮程度有關。

比如在打電話時,一些口吃患者的病狀可能會加重。

在一些特定的活動,例如唱歌、自言自語或朗讀時,一些口吃患者的病狀會顯著減輕。

(有學者認為在這些特定活動中,言語發生的神經機制和其它情境中的不同。

)對於許多中度或重度口吃患者來說,該疾病是生活和事業上的一個巨大障礙。

口吃這一疾病的病理機制尚未完全探明,目前認為和遺傳,神經生理,家庭和社會多方面都有關係。

雖然現在有許多針對口吃的治療和校正方法(參見言語治療),但是尚未找到治癒口吃的有效手段。

目錄1發育性口吃與其它言語障礙2流行病學統計3口吃的病因和病理機制3.1口吃的遺傳因素3.2與口吃相關的神經生理異常4發育性口吃的發生與發展5口吃的症狀和表現5.1口吃的核心行為、附加行為和口吃心理5.2流利程度6成人口吃的治療6.1流利塑造療法6.2口吃改變療法6.3抗口吃藥物6.4輔助儀器治療6.5自我治療7文化8患有口吃的名人9參考資料9.1注釋9.2參考資料9.3外部連結發育性口吃與其它言語障礙[編輯]本條目主要是關於發育性口吃(Developmentalstuttering)的。

發育性口吃是指開始於兒童期,並且在成長過程中逐步發展而成的口吃。

其它一些相關或相似的言語障礙包括言語急促(Cluttering)帕金森氏病的言語障礙原發性震顫的言語障礙痙攣性失聲症(Spasmodicdysphonia)社交恐懼症頭部外傷或者中風也可導致言語流中的重複、停頓或拖長。

一些特定類型藥物(例如抗抑鬱藥物、抗組胺藥物和鎮靜劑)造成口吃的報告也存在,但是比較罕見。

但是這些因外源獲得的口吃(稱為「神經源性口吃」(Neurogenicstuttering))和發育性口吃有根本性區別,主要在於患者沒有發育性口吃患者所具有的焦慮和恐懼。

發育性口吃患者可以流利地說出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