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體神經症 | 人格解體

女性患者較男性為多。

病因和發病機理. 人格解體可見于腦器質性疾病,如額葉癲癇,服用致幻劑的人,精神分裂 ...人格解體神經症人體解體神經症,又稱人格解體障礙。

為10組基本神經症中的1組,其它9組為:焦慮狀態,癔病,恐怖狀態,強迫性障礙,神經症性抑鬱,神經衰弱,疑病症,其他神經症性障礙,未分型。

病理人格解體神經症是以持續或反復出現對自身或環境感到疏遠或陌生的不愉快體驗為特征的神經症性障礙。

這種異常體驗可出現于正常人疲乏時,吸毒和酗酒者,但歷時短暫;也可見于腦器質性損害,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疾病,作為其臨床表現的一部分。

隻有這類異常體驗單獨出現,持久存在,引起患者苦惱,或主動要求治療時,才屬于神經症。

流行病學本病作為神經症,在國內、國外均較少見,有關本病的流行學資料有待補充。

年齡多見于青少年期;40歲以後起病者甚少見到。

女性患者較男性為多。

病因和發病機理人格解體可見于腦器質性疾病,如額葉癲癇,服用致幻劑的人,精神分裂症,抑鬱症,焦慮症等疾病;表明這類症狀可由多種原因引起。

人格解體作為一種原發性精神障礙,其原因尚不清楚。

一股認為與精神應激因素有關,如戰爭、集中營等可導致精神緊張,較易出現這類症狀。

有人認為這類症狀是由于精神整合功能削弱之後,患者對自身和環境中的客體感覺模糊和不實在所致。

人格解體神經症的特征大多數人格解體神經症患者是突然患上人格解體神經症的,發病年齡大多在15至30歲之間,一半以上的病人會將表現出慢性症狀。

有趣的是,在諸多宗教神秘體驗中人格解體症狀還被視為一種高境界的標志,氣功的高級狀態也頗具人格解體的特征。

達茄斯與毛蒂在他們的經典論文中總結了人格解體神經症的顯著特點:我們考察常人在平常生活環境中的行為:他接受外界刺激信息,合理編排他的記憶,回憶所記的內容,組織,各種觀點,進行推理、判斷,執行各類行動。

這些過程有苦有甜,可常人對這一切非常明了、充實。

假設一個人經歷同樣的狀態,但不能覺知這些狀態是否與自己有關,他將感到:"他的生命似乎由另一個人在表演。

"他同樣可以有視、聽、嗅、觸、味等多種感黨,但這些感覺似乎與自己無關。

他同樣能夠回憶過去,但回憶的內容卻奇怪而陌生,沒有一絲熟悉感。

他還能進行思考、行動以及感受各種情緒,但他會感到這不是自己的所作所為。

盡管他的生活依舊如常,可與生活有關的所有事物都似乎被改變了,他不再知道自己,他會對自己還活著感到驚奇,他生活在他的經驗之外。

具體分析這一段關于人格解體神經症的描述是十分精到的,為了更好地了解此症,下面我們進行具體分析。

1.對現實知覺的改變對現實知覺的改變是人格解體神經症的中心症狀,主要是對身體的自我及心理的自我,還有周圍的世界的知覺發生了變化。

讓內的一位病人報告了他對周圍世界的陌生感,他說:"事物變得與往常不一樣,甚至連我房內的裝飾,我也感到陌生起來。

我似乎是第一次見到這些東西。

走到街上,街道也變得陌生了,我覺得自己似乎是到了一個陌生的城市。

忽然,周圍的一切變得古怪起來,現實似乎被扭曲了。

"這種扭曲有時表現為周圍事物變大、變小,有時則表現為搖晃,猶如暈船時的感覺。

患者在此過程中會體驗到焦慮感與茫然感。

2.人格解體的焦慮感如果一個人忽然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就像成了天外來客,必然會產生一種不適應感以及疑慮感。

由于對現實的知覺發生了改變,人格解體神經症患者對他周圍的世界產生了陌生感,所以大多數患者除了對症狀的直接焦慮外,還會產生對病症急性發作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感伴隨著嚴重的焦慮情緒。

種種的焦慮感導致患者採取多種自救措施,有些患者到處求醫,有些患者幹些粗野的事,想以此帶來的劇烈的身體感覺來打破人格解體的牢籠。

克利夏伯的一個病人說:我似乎是在做夢,這種做夢的感覺令我十分恐懼。

我要用手幾百次地撫摸周圍的物體,以征明自己並未與熟悉的事物分離。

我還大聲向自己呼喊,要把自己從夢中喊醒,可我越是努力,事情就越糟。

我甚至覺得連自己的呼喊聲也變得陌生了,撫摸周圍事物對我毫無助益。

3.保護性洞見人格解體表面上令人十分震驚,但患者不論是否是在發病期,他都能保持對自我意識狀態的洞見,即患者始終有知力,不像精神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