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體障礙 | 人格解體

人格解體障礙(英語:Depersonalization disorder,或稱人格解體神經症,簡稱DPD),是精神障礙之一,通常患者會感到持續或反覆的消失自我感或者失去現實 ...人格解體障礙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此條目介紹的是精神障礙診斷。

關於心理學症狀,請見「人格解體」。

Depersonalizationdisorder類型解離性障礙,人格解體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精神病學ICD-10F48.1ICD-9-CM300.6MeSHD003861[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人格解體障礙(英語:Depersonalizationdisorder,或稱人格解體神經症,簡稱DPD),是精神障礙之一,通常患者會感到持續或反覆的消失自我感或者失去現實感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診斷標準包括持續或反覆的感到自己從心理過程、身體中分離出來,反覆感到環境陌生不真實。

目錄1醫學分類2症狀與診斷3流行病學4其他相關5資料引用6外部連結醫學分類[編輯]在DSM中,這一精神障礙被分類為解離症;在ICD中,它被稱作人格解體-失實綜合症,並被分類為單獨一種神經質障礙[1],對於該症的通常描述包括:「感到自己從物質軀體、心理活動中脫離;感到自己並未占有身體的全部;失去對自己語言、動作的控制感;覺得和自己的思想與情感斷開;有一種「自動化感」——經歷著生活改變,但卻沒有任何體驗或參與感,仿佛生活是在電影裡的場景;失去對身份的確定感;感到和自己的身體失去連接;覺得自己的反應不是自己故意做出的;很難把自己和現實、環境關聯起來;就像是做夢一樣,有靈魂出竅體驗。

」症狀與診斷[編輯]人格解體障礙的核心症狀是主觀上有「自己的感受不真實」的感覺[2]。

患者在感受到人格解體同時還會幾乎無法控制地、急切地想要考問或思考「真實」與「存在」的本質以及其他深層次哲學問題。

[3]正經歷人格解體的人會感到他們與自己心理活動、肉體分離,感受到的感觀、感覺、情緒和行為都不是屬於自己的。

同樣,感覺自己破碎開來(就像這個症狀的名字說得那樣)。

同時感覺周圍的環境陌生,不真實。

人格解體會帶來很高的焦慮水平,而這樣的焦慮又會加強人格解體的感受。

偶然瞬間的人格解體是正常的;[4]持續或反覆的人格解體則是問題。

人格解體障礙的診斷標準包括(但不限於)持續或反覆地感到自己被從思維過程、軀體、環境分開。

只有當解離持續並影響了患者的社會、工作這些日常生活所必須的功能時,人格解體障礙才能確診。

通過研究給出該障礙的一個精確定義被證明是很困難的,因為人格解體本質上具有主觀性。

[5]人格解體障礙被認為主要是由生活中嚴重的災難事件導致的,包括童年性、身體、心理傷害;事故、戰爭、酷刑、恐嚇襲擊和嚴重的吸毒經歷。

現在並不清楚基因因素是否對此有影響;然而在人格解體障礙患者體內確實存在許多神經化學物質以及激素改變。

[6]雖然該障礙是一種對於現實體驗的改變,但它卻和思覺失調無關。

人格解體障礙的患者能夠保持對內在體驗和外在世界客觀事實的區分力。

無論是間歇還是持續的人格解體,發作時患者都能夠區分現實和幻覺,它們對現實的知曉力始終保持不變。

[7]雖然人格解體障礙曾經被認為在人類中非常罕見,但現在認為人類一生中有1%-2%的機率罹患人格解體障礙。

儘管人格解體障礙出現機率很小,但不同程度的人格解體卻是大部分人都會經常遇到的。

[8]人格解體障礙和早期感知與注意力過程破壞相關。

[9]流行病學[編輯]男女均診斷出相同的人格解體障礙。

[10]其他相關[編輯]科塔爾症候群資料引用[編輯]^存档副本.[2013-01-2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24). ^RadovicF.FeelingsofUnreality:AConceptualandPhenomenologicalAnalysisoftheLanguageofDepersonalization.Philosophy,Psychiatry,&Psychology.2002:9:271–279. ^Sierra,Mauricio;Medford,Nick;Wyatt,Geddes;David,AnthonyS.Depersonalizationdisorderandanxiety:A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