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皰瘡之照護 | 外陰天皰瘡

典型病人口腔黏膜最早波及,其次侵犯頭皮、鼠蹊及摩擦部位,女性病人外陰及陰道亦可能被侵犯,若未妥善治療,晚期可波及至全身。

增殖型天皰瘡:水皰好發於 ...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回首頁關於我們預約掛號English登入一般中大×全站搜尋搜尋登入天皰瘡之照護位置護理指導皮膚科主題天皰瘡之照護其他資訊瀏覽:5788,最近修訂:2019-06-30回首頁列印日期:2021/01/30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護理指導皮膚科×私密分享無法分享,系統已經關閉私密分享的功能×QRcode×選擇網頁檔案loading...確定取消×刪除提醒×loading...×天皰瘡之照護分享QRcode列印瀏覽:5788,最近修訂:2019-06-30分享QRcode列印瀏覽:5788,最近修訂:2019-06-30×××loading...×建立新版本一、什麼是天皰瘡?是一種皮膚黏膜自體免疫水皰性疾病。

為慢性、復發性、嚴重性表皮內皰性疾病。

好發於50~60歲中年人,男女間無發生率差別。

每年每百萬人約0.5~3.2人的發生率。

病因未明,有蛋白代謝障礙、電解質不平衡、病人血清含毒物、病毒或細菌的感染等諸多說法,一般僅有輕癢,治療後留有色素沉著,不留疤。

二、主要症狀表現:尋常型天皰瘡:早期病灶為清澈小水皰,突然出現於外觀正常皮膚,約1cm,因水皰頂端甚薄,故極易破裂而導致病人求診時多呈非出血性淺糜爛。

典型病人口腔黏膜最早波及,其次侵犯頭皮、鼠蹊及摩擦部位,女性病人外陰及陰道亦可能被侵犯,若未妥善治療,晚期可波及至全身。

增殖型天皰瘡:水皰好發於摩擦部位,如腹股溝、手肘,以及面部及頭皮。

臨床除了水皰外、糜爛處呈乳頭狀增殖,因滲出液及皮膚上厚痂產生,易有惡臭。

 落葉型天皰瘡:水皰不易發現,但脫屑結痂性糜爛的病兆周圍繞著紅斑。

早期病灶好發於皮脂腺旺盛部位,如頭皮、面部、軀幹上半身等處,外觀類似嚴重之脂漏性溼疹。

因臨床早期呈現水皰外,另有大片葉狀脫屑,故有落葉天皰瘡之名。

嚴重者可呈現剝落性紅皮症。

日光或高溫可導致惡化。

與尋常天皰瘡不同者為即使病灶波及全身,黏膜甚少被侵犯。

紅斑型天皰瘡:臨床呈現脫屑及痂皮病灶,好發於面頰及皮脂旺盛區域。

本病可持續穩定多年或演變為廣泛型落葉天皰瘡。

有以上症狀並不一定就是天皰瘡,若有上述症狀,請至皮膚科門診就醫。

三、如何確定診斷?突然發生於中年人的水皰。

水皰出現在外觀正常的皮膚,通常黏膜也有病灶。

水皰開始是澄清的,然後形成膿皰,易破,形成鮮紅瀰漫面。

Nikolsky氏現象:按壓正常皮膚,沿水平適當加壓,因表皮層並非緊密結合,容易剝離而裂開,露出鮮紅色糜爛,有時會流出清澄的分泌物。

Tzanksmear:是臨床常見之診斷法,即自水皰底部以刀片輕刮,採取標本置於玻片後,以吉姆薩染色法,可見鬆解細胞。

 實驗室檢查:可見白血球增高、嗜酸性白血球增高、血清蛋白降低、電解質不平衡、貧血、紅血球沉降率加速等非特異性現象。

皮膚切片免疫螢光檢查:皮膚切片必須是發生於24小時內的新病灶,此方法可分辨本症與其他水皰症。

四、天皰瘡的治療:口服皮質類固醇:為控制天皰瘡的首選藥物,劑量多寡依病情嚴重而定,通常起始為高劑量,而後慢慢減量。

免疫抑制劑:近年來常用的藥物,須預防各種合併症發生,如伺機性感染。

預防感染:病灶部位的照護可使用水療、濕敷及局部抗生素藥膏使用,有時依醫囑使用浸泡療法預防感染;或使用適當敷料、或氧化鋅塗抹,以減輕疼痛及促進傷口早日乾燥癒合。

內服抗生素:長期之病灶容易受細菌感染,故傷口經細菌培養確定後,應立即依敏感試驗結果,給予適當之抗生素,以防止敗血症或菌血症而危及生命。

五、自我保健原則:觀察口腔黏膜完整性並加強口腔護理:三餐飯後及睡前徹底清潔口腔,視情況使用漱口水或抗黴菌藥物Nystatin漱口防止感染發生。

按醫囑塗抹藥膏,勿自行抹成藥及避免自行弄破水皰,以防止細菌感染,觀察傷口部位、大小、滲液量及性質、味道、周圍皮膚狀況及疼痛情形。

採舒適臥位,維持床單清潔及平整,穿質料輕柔寬鬆的衣物,減少摩擦壓迫。

增加營養的攝取以促組織修復:因口腔潰瘍進食量差,且水皰滲液造成組織液的流失,普遍有營養不足問題,更不利組織修復,應少量多餐,多選擇高蛋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