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健康,其餘免談你得了健康食品癡迷症嗎? | 健康食品痴迷症

艾颯克絲(Daniella Isaacs)當時出現的病症是「健康食品癡迷症」(orthorexia nervosa,也稱orthorexia),意指人們過度執著在吃得「正確」上,如 ...DQ地球圖輯隊精選文章不漏接開啟通知嗚嗚...你不小心封鎖DQ了如何解除封鎖傳LINE推文分享♥文章贊助今年20好幾的艾颯克絲是名英國演員和劇作家,她曾經實踐著人們眼中的「健康」生活,只吃所謂「純粹」、「乾淨」的無汙染食物,這也幫她帶來了蓬勃的社群網站事業、贊助服裝,以及正在規劃的無麥麩品牌。

但是一切在艾颯克絲意識到自己過度執著於「吃得健康」,甚至到病態的程度而出現轉變。

談起自己的「健康食品癡迷症」,艾颯克絲(非畫面中人物)提到這對她來說,多少就像強迫症或焦慮症。

Photo:DanielaBrown畫地自限的牢籠艾颯克絲(DaniellaIsaacs)當時出現的病症是「健康食品癡迷症」(orthorexia nervosa,也稱orthorexia),意指人們過度執著在吃得「正確」上,如避免過甜、重口味、熱量太高等等的食物,所導致的飲食失調症,而且這樣的執著已經嚴重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圖盧茲大學的跨文化心理學家丹努(PatrickDenoux)便形容患有「健康食品癡迷症」的人「把自己囚禁在他們施加於自己身上的一系列規則中」。

他們乍看之下沒問題2017年7月,美國醫生布拉曼(StevenBratman)發表的論文進一步指出,「健康食品癡迷症」患者外表雖然看起來和一般人無異,但是他們會出現「(對健康食物)魂牽夢縈、(因為吃了不健康食物的)補償行為、自我處罰,還有不斷增加的自我規訓」。

健康食品癡迷症(orthorexia)的字源ortho-是來自希臘字,意味著直接、恰當、正確。

Photo:Mr.TinDC重點不在想瘦,是想健康雖然這個說法聽起來和厭食症有些相似,但患有「健康食品癡迷症」的人並不總是吃得比較少,也通常不是為了減重,他們追求的只是「健康」,卻因此導致他們出現顯著的憂鬱傾向、對生活帶來負面影響等情況。

20年前第一次被注意到這個詞彙第一次出現在1997年,布拉曼醫生在《瑜伽雜誌》發表的文章,布拉曼提到他的一些客戶會使用超出平常的注意力在他們放了什麼到嘴巴裡,就算這已經降低了他們的生活品質也一樣。

至於「健康食品癡迷症」一詞則是在2004年,第一次出現於一份同儕審查的期刊中。

也有人認為比起飲食失調,「健康食品癡迷症」比較像是食物恐懼症。

因為患者會想辦法避免自己吃到任何「錯誤」的東西。

Photo:emdot當吃得健康成為一種癡迷根據Google搜索紀錄,這個詞是在2011年開始獲得注目與討論。

來自飲食失調慈善機構Beat的喬治(MaryGeorge)解釋到,這個字彙會越來越受到注意,「某種程度上,無疑和社會強調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脫不了關係,她補充道:「我們可以看到當今社會處在吃得健康的文化癡迷中。

」它沒有被列為疾病然而,儘管這樣的情況已經獲得不少注目,但是「健康食品癡迷症」並沒有像厭食症、貪食症、暴飲暴食症一樣被列入《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andStatisticalManualofthe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DSM-5)中,一方面是因為目前並沒有診斷「健康食品癡迷症」患者的單一標準,另一方面,人們也很容易與「他只是吃得很健康」這樣的表象混淆。

無論如何,一切只讓大眾更難意識到這個病症存在,也讓大眾無法知道實際上有多少人正受「健康食品癡迷症」所苦。

在社群平台上搜索,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曬健康照片,但是使用者卻看不到這些照片背後的真實。

Photo:Instagram社群媒體成催化劑除了現代社會對健康的著迷可能會進一步加重「健康食品癡迷症」的現象,身兼生化學家與營養學家、曾經患有「健康食品癡迷症」的透納(PixieTurner)在投書於《飲食與體重失調》的研究指出,社群媒體可能進一步對「健康食品癡迷症」造成推波助瀾的效果。

擁有超脫現實特性的平台他針對680名女性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並發現「高度Instagram使用者會出現更多與『健康食品癡迷症』有關的症狀」,至於「其他社群媒體使用者則沒有出現這樣的關係」,他認為這與Instagram「超脱現實般的追求健康」特性有關,因為該平台強調影像敘事,在缺乏專家建議的情況下,使用者很難去區分這些人真的只是吃得健康,還是有飲食失調的情況。

在這個產業工作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