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有8種原因,預防及飲食原則解說! | 骨質疏鬆原因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 經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因此常常被忽略,通常是中高齡患者不小心跌倒,或是外力因素造成骨折,才發現已經有骨質疏 ...Skiptocontent疾病知識/骨頭關節骨質疏鬆有8種原因,預防及飲食原則解說!由iHealth·2017-06-27國健署曾經估算,國內50歲以上民眾,約有36.3萬名男性及95.6萬名婦女正遭受骨質疏鬆威脅。

年長者一旦不慎發生骨折,除了恢復能力慢,更影響日後的行動,嚴重骨折的死亡率更高達20%。

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是什麼?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即患者骨頭結構異常,其質量與密度低於常人,一旦罹患骨質疏鬆症,你的骨頭將不再堅若磐石,反倒脆如薄冰。

骨骼由有機物(蛋白質)與無機物(主要是磷酸鈣)構成,有別一般想像,人體的206塊骨頭其實是有生命的,從嬰兒時期便逐漸成長,約在20至25歲時最為強壯。

因骨骼內的「破骨細胞」會溶解舊有骨質,再由「成骨細胞」製造新的骨質,在平衡的狀態下,骨骼的品質逐漸攀向高峰。

若是正常代謝過程失衡,使得骨質流失的速度大於再生,就會造成骨質疏鬆症。

無論男女,大約從40歲起,我們的骨質每年流失速度約為1至2%,這個過程是沒有徵兆可循,直到不幸面臨人生第一次骨折,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骨頭早已脆弱不堪。

就像是存錢的概念一樣,青春期的發育過程就是在為人體累積骨質(骨本),使我們的老年生活能夠安然無虞。

你的骨骼健康嗎?雖然骨質流失的過程是靜默無聲的,但現代醫學已可利用儀器檢測人體的骨密度,藉以研判是否有骨質疏鬆風險,世界衛生組織針對骨密度檢測訂立了一套標準,其檢驗結果稱為「T值」。

依照T值坐落區間,受測者可劃分為幾個區塊,正常的T值應大於-1,若T值在-2.5以下,代表受測者已經罹患骨質疏鬆症,而介於-1至-2.5的區塊稱為「骨質不足」,代表骨質疏鬆風險偏高。

骨質疏鬆原因有這些事實上,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原因眾多,大致上分為既成事實的「命定」,以及可透過後天努力改變的「人定」兩大因素:命定因素年齡50歲後骨質流失的情況日益明顯,也容易發生骨折現象。

性別無論是骨質流失或骨折狀況,女性患病機率皆大於男性(以骨折來說,女性發生率大於男性2.5倍),造成差異的關鍵因子是「雌激素」,因為雌激素可幫助人體有效運用鈣質,協助成骨運動,而女性更年期後停經,或因子宮切除術的緣故,體內雌激素減少便會提高患病機率。

人種人種亦會影響骨質疏鬆症發生率,其中亞洲人與高加索人較易患病。

家族史就如諸多疾病都有家族史因素,骨質疏鬆症也不例外。

特別是在骨折方面,若家族中曾有人患病(如髖骨骨折),其他成員的骨折風險也會升高。

疾病因素部分疾病也會侵蝕骨骼,如類風濕關節炎。

人定因素菸酒咖啡不離手菸與酒是造成許多疾病的元兇之一(如心血管疾病),以酒來說,如果每天飲用超過2單位(約兩瓶罐裝啤酒,或半瓶紅酒,或四小杯高粱),過量酒精會影響成骨細胞運作;在香菸方面,抽菸者也比常人更容易罹患骨骼疾病;長期飲用咖啡亦是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之一。

飲食不正常正常飲食為身體帶來充足的營養,若是挑食、厭食,甚至暴飲暴食,骨骼便不能正常發育。

對成骨細胞來說,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是不可或缺的,攝取不足將使得體內破骨速率大於成骨,加速骨質流失。

不愛運動正所謂「要活就要動」,運動也與疾病息息相關,以現代生活習慣為例,若是久坐不動,伴隨其他造成骨質流失的因素,髖骨骨折的機會就會升高。

可怕的併發症受骨質疏鬆症影響,患者的骨頭結構比一般人來的脆弱,其骨折的機率也相對較高,又以髖骨與脊椎兩處最容易出現骨折併發症。

髖部骨折髖骨骨折是嚴重的骨質疏鬆併發症,你也許很難想像,全球每年約有160萬人因髖部骨折接受治療,其中女性佔了75%,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更攀升至450萬至630萬之間。

值得留意的是,髖骨與行走及站立有關,若是骨折將可能造成患部長期疼痛、行動能力受損,甚至需長期依賴他人照護,另有20-24%的患者在骨折第一年內會死亡,往後五年亦有死亡的可能。

為什麼髖部骨折會造成死亡?答案其實還是「行動力降低」。

因為不良於行,患者大多需要長期臥床,而臥床會為患者帶來褥瘡、泌尿道感染、肺栓塞等致命疾病,脊椎壓迫性骨折除了髖部,另一個容易發生骨折的部位是脊椎。

台灣流行病學學者曾指出,65歲以上台灣城市婦女患病的機率為19.8%,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