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賀桿菌病 | 志賀桿菌病

志賀桿菌病(Shigellosis),也稱為桿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傳染病,因為攝食了遭志賀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引發食物中毒。

志賀桿菌病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志賀桿菌病症狀發熱,發冷,肚痛,腹瀉,里急後重,便血類型primarybacterialinfectiousdisease[*],colonicdisease[*],小腸病變[*],bacterialinfectiousdisease[*],Enterobacteriaceaeinfectiousdisease[*]肇因志賀氏菌屬,Shigellaflexneri[*],Shigellaboydii[*],宋內志賀菌[*],痢疾志賀氏菌[*]診斷方法微生物培養[*],糞便檢查[*]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傳染病科ICD-10A03ICD-9-CM004DiseasesDB12005MedlinePlus[1]eMedicinemed/2112PatientUK(英語:PatientUK)志賀桿菌病MeSHD004405Orphanet810[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志賀桿菌病(Shigellosis),也稱為桿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傳染病,因為攝食了遭志賀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飲水,引發食物中毒。

特徵是出血性腹瀉。

目錄1致病源2傳染源3傳染方式4潛伏期5傳染期6致病原因7預防8參考資料致病源[編輯]志賀氏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無鞭毛無運動性,有致病性。

傳染源[編輯]帶菌者是人類,但靈長類也發生過集體感染事件。

傳染方式[編輯]直接或間接食用被病人或帶菌者糞便污染物而感染,少數病菌(10-100個)亦可能造成感染。

潛伏期[編輯]一至三天,有時可達一星期。

傳染期[編輯]發病約一個月內。

從急性期到糞便中無病菌為止。

無症狀帶菌者也會傳染,需要注意的是帶菌狀態可能會持續數月之久。

適當的抗生素治療可縮短傳染病在一星期之內(1)。

致病原因[編輯]志賀氏菌引起之感染,限於腸胃道,很少侵入血液。

志賀菌附著在腸上皮細胞,破壞腸黏膜而造成潰瘍。

癒合後形成疤痕,可能會導致腸阻塞(4,5)。

預防[編輯]傳播途徑經由食物、糞便、手及蒼蠅等,因此需注意環境衛生。

病人須隔離直到糞便培養為陰性。

在大範圍流行時,須採取預防性投藥(1,2)。

參考資料[編輯]行政院衛生署:傳染病防治工作手冊。

1996:桿1-5。

潘子明:痢疾流行。

科學月刊1998;27:103-11。

王貴譽、張瑞烽:大學微生物。

台北:國立編譯館。

1993:393-400。

BenensonAS:ControlofCommunicableDiseaseinMan.15THed.Washington,DC:AmericanPoublicHealthAssociation.1990:391-4.BenensonAS:ControlofCommunicableDiseaseManual.16THed.Washington,DC:AmericanPoublicHealthAssociation.1995:421-5.閱論編傳染病細菌性疾病:變形菌門G−主要A00–A79、001–041、080–109α立克次體目立克次體科/立克次體病斑疹傷寒地方性斑疹傷寒立克次體鼠型斑疹傷寒普氏立克次體流行性斑疹傷寒、布里爾-金瑟疾病、飛鼠斑疹傷寒斑點熱蜱傳播立氏立克次體落磯山斑點熱康氏立克次體南歐斑疹熱日本立克次體日本斑點熱西伯利亞立克次體北亞蜱傳斑疹傷寒澳大利亞立克次體昆士蘭蜱傳斑疹傷寒蜜蜂立克次體弗林德斯島斑疹熱非洲立克次體非洲蜱咬熱派氏立克次體美國蜱咬熱伊斯克利門埃立克次體伊斯克利門埃立克次體感染蟎傳播小蛛立克次氏體立克次氏體痘恙蟲東方體恙蟲病跳蚤傳播貓立克次體蚤傳斑疹傷寒無形小體科埃里希體病:嗜吞噬細胞無形體人粒細胞無形體病、邊蟲病查菲埃立克體球艾利希氏體症埃立克體埃立克體病伊氏埃立克體感染根瘤菌目布魯氏桿菌科流產布魯氏菌布魯氏菌病巴爾通氏體科巴爾通體病:漢氏巴爾通體貓抓病五日熱巴爾通體戰壕熱無論是桿菌性血管瘤病桿菌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