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系列報導2】提高警覺.及早觀察與就醫讓新生兒遠離 ... | 新生兒肝炎治療

病症1:新生兒肝炎 ... 肝炎,最常見於新生兒的肝膽疾病;但近幾年的患病比例已減少許多,這與少子化、衛生教育、疫苗普及等因素有關。

趙舜卿 ...嬰兒嬰兒照顧【B肝系列報導2】提高警覺.及早觀察與就醫讓新生兒遠離肝膽疾病的威脅2015/11/24母乳黃疸嬰兒膽道閉鎖肝炎B肝焦點人物瓶餵肝膽疾病大便卡肝內膽汁滯留症阿拉吉歐症候群副食品嬰兒照顧嬰兒健康與疾病嬰兒哺餵兒童生活教養封面故事肝膽疾病,是新生兒的常見症狀之一。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原國民健康局)自2002年推行「嬰兒大便卡」至今,這十幾年以來,愈來愈多父母會主動關切寶寶的大便等狀況,連帶也讓及早發現與治療新生兒肝膽疾病的比例提高不少。

資訊的發達,讓許多父母愈來愈懂得觀察寶寶的狀況,不但不放過任何一點小跡象,也懂得主動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這次《媽媽寶寶》雜誌、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與台北市明德扶輪社、復興廣播電台,除了保肝問卷的孕婦篇,也另外規劃「嬰兒篇」,希望能藉此得知目前父母對於新生兒肝膽健康方面的了解程度;並專訪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主任趙舜卿,詳細說明新生兒肝膽疾病的相關事宜。

 90%父母.普遍具黃疸知識「嬰兒大便卡」長期深入社會大眾宣導下的成果,確實也忠實反應在這次的問卷調查中。

趙舜卿醫師分析,大多數的媽媽寶寶讀者群都具備正確的基本知識,答題正確率高達九成以上,顯示出大便卡等相關衛教資訊深植在每個家庭中。

以第二題為例,96%父母選擇「以上皆是」,代表都能理解新生兒肝膽疾病不只是要察覺黃疸,更要隨時觀察糞便顏色,唯有同時察覺到兩種跡象,方能更精準掌握寶寶肝膽狀況,有問題時儘早接受治療,減少對身體的負擔。

他也期望在未來,能更深入推廣相關衛教資訊,達到每個家庭百分百理解的程度,相信這能讓更多新生兒遠離肝膽疾病所帶來的任何嚴重影響(如換肝),父母也會更安心。

雖認識大便卡.但可再更深入了解本次的嬰兒篇問卷,顯示多數父母皆能了解黃疸與糞便狀況對新生兒的重要性,也多能掌握平日觀察的重點;然而,在第五題深入細問大便卡內容部分,答題正確者僅有74%,有26%的讀者在判別寶寶大便顏色方面顯示出不確定感(而答錯);進一步來看,可能是某些父母尚未完全熟悉、或學會觀察寶寶糞便的狀態,仍有小小的努力空間。

趙舜卿醫師建議,除了父母應儘快了解相關判別方式外,若是發現寶寶有皮膚、糞便的異狀,還是先就診,諮詢兒童胃腸肝膽專科醫師較佳。

寶寶肝膽疾病.常見「黃疸」表現趙舜卿醫師表示,很多的肝膽相關疾病,都會讓人體有「黃疸」表現;在新生兒身上,則比較常發現以下四種病症: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進行性家族性肝內膽汁滯留症、阿拉吉歐症候群。

這四種疾病的共通點,都在於會讓皮膚呈黃疸現象,且若沒有把握黃金治療期,較容易會促使肝臟功能衰退,甚至導致肝臟纖維化、硬化的狀況。

因此,他建議父母應提高警覺,如發現寶寶皮膚黃黃的(疑似黃疸),且糞便呈淡黃色或灰白色等不正常的顏色(參考大便卡1~6號)或介於正常與不正常顏色間的模糊地帶,就需要儘快帶寶寶到就近設有胃腸肝膽專科的診所就醫。

通常只要「抽血」,檢測體內的總黃疸指數(總膽紅素)和直接膽紅素,就能得知寶寶是否可能會罹患肝膽疾病;醫師進而能依據個別狀況,安排後續的相關治療。

病症1:新生兒肝炎肝炎,最常見於新生兒的肝膽疾病;但近幾年的患病比例已減少許多,這與少子化、衛生教育、疫苗普及等因素有關。

趙舜卿醫師說明,造成人體感染到肝炎的原因很多,如巨細胞病毒、麻疹病毒、A或B或C型肝炎病毒等等;對於新生兒來說,則有比較高的機率是被母體所感染的。

罹患肝炎的新生兒,通常出生沒多久(數天至數週)就會出現黃疸加劇或持續黃疸不退的現象,並常有體重較輕(且不容易增加)、或體型較瘦小的特徵。

他補充,一般新生兒出生後可能會出現生理性黃疸現象,大約3~7天後便逐漸消失。

一般完全餵母乳寶寶若出現黃疸或其黃疸現象持續較久,而大多數個案的黃疸會在出生2~3個月後消失,只要大便顏色正常,身體大多無恙。

病症2:膽道閉鎖膽道閉鎖,顧名思義就是「膽道系統先天性發育異常」的病症,在東方的盛行率較高,目前沒有歸納出明確的發病原因。

趙舜卿醫師說明,此類患者常在出生1~2週後有持續性的黃疸現象,並且糞便顏色多呈淡黃色、甚至灰白色,這些主要為體內膽汁滯留(膽汁分泌後無法進到腸道)所致。

他表示,早期只要診斷出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幾乎只有等待換肝一途;但從1957年的日本葛西教授(K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