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手術後沾黏,我該怎麼做? | 子宮沾黏會有什麼症狀

沾黏是指開刀後,體內的傷口在癒合過程中,可能會有滲出液或血液, ... 其中以腹腔與骨盆腔手術發生的機率較高,有34.6%患者手術後有沾黏症狀。

... 較不平整的病灶,如癌症或子宮肌瘤,開刀起來就比其他手術容易沾黏。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迷思破解預防手術後沾黏,我該怎麼做?收藏圖片來源/周書羽瀏覽數261,2962014/03/01·作者/李宜芸·出處/康健雜誌第184期放大字體最近風行動手術時使用防沾黏貼片,真的有用嗎?動手術後,除了關心疾病、傷口是否痊癒外,還得多加留意開腸剖肚後,留在肚中潛藏的不定時炸彈─沾黏。

沾黏是指開刀後,體內的傷口在癒合過程中,可能會有滲出液或血液,一旦傷口與腹壁或是其他器官相碰,就容易黏在一起,組織與組織間就會形成薄厚不等的疤痕組織。

「所有的手術都可能形成沾黏,心臟手術也可能出現,甚至體內的發炎,如骨盆、卵巢發炎都有機會在體內發生沾黏,」台北馬偕婦產部資深主治醫師黃建霈表示。

其中以腹腔與骨盆腔手術發生的機率較高,有34.6%患者手術後有沾黏症狀。

不同手術沾黏的機率不同,若開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沾黏的比例甚至高達八成。

黃建霈說,會不會發生沾黏,關鍵因素有三:1‧個人體質:有些個人體質容易發生沾黏,但手術前難以預知。

但特別是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可預期術後沾黏機率高。

2‧術中處置:醫生技術與手術方式將會影響傷口大小、出血量、縫合精細程度……,傷口愈小,沾黏的比例也就愈小。

3‧疾病種類:婦科疾病中,特別是子宮內膜異位症、輸卵管膿瘍、骨盆腔化膿等本身發炎得厲害的疾病,或是形狀較不平整的病灶,如癌症或子宮肌瘤,開刀起來就比其他手術容易沾黏。

廣告依沾黏發生的部位,將來可能產生的不適也不盡相同。

若是沾黏到腸子,就可能在未來發生慢性疼痛、腹脹、便秘、腸阻塞等症狀;若是黏到輸卵管,可能造成不孕;沾黏到膀胱,可能會出現頻尿甚至性生活疼痛。

將沾黏譬喻為不定時炸彈有其道理,雖然大多數的患者在手術後多少發生了沾黏,卻不一定會出現不適的症狀。

有些人剛開刀完不久就沾黏得厲害需要再次進手術房,但也可能在許多年後症狀才逐漸出現。

幾年前發表在《刺胳針》的研究分析了蘇格蘭國民保健服務資料發現,動過腹腔與骨盆腔手術的患者,在10年後因手術後的沾黏而再次住院的比例為5.7%,有3.8%的患者再次手術,並有34.6%的病患曾有過因沾黏引起的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任陳冠仰也透露,過去許多接受婦科手術或是經歷多次剖腹產的婦女,大約在五、六十歲開始出現慢性疼痛、便秘、腹脹……,原因在於年紀大了,腸子開始蠕動緩慢,沾黏的部位逐漸對腸道造成負擔,因此出現了症狀。

他粗估,在門診間因便秘、脹氣、消化不良就診的民眾中,大約就有三~四成是曾經動過腹腔、骨盆腔手術的病患。

若真的出現了腸沾黏的不適,內科醫師主要會針對症狀治療。

因為通常造成不舒服的主因在於腸胃蠕動功能不良,所以醫生會以藥物幫忙消脹氣、軟便。

廣告但是藥物治療並不能百分百解決腸沾黏的症狀,因為沾黏已在體內造成結構的變化,沾黏嚴重的患者可能會不斷復發,少部份的患者還會發生腸阻塞,甚至腸子壞死。

這時就需要用腹腔鏡或開腹手術,將沾黏撥開,「但這只能短暫解決問題,因為有這樣的體質還是有可能再發生沾黏,」陳冠仰坦承。

上述的數據與症狀看起來挺嚇人的。

若現在你準備動手術,醫生告訴你有防沾黏產品可以讓你預防沾黏,但每一樣產品都需自費約一萬多元,你用不用?防沾黏產品,未必那麼神防沾黏產品原理在於以人體可分解的材質阻隔在傷口與組織間,讓傷口復原時不沾黏到其他的組織上,日後防沾黏材質也可被吸收或代謝出來。

目前市面上的防沾黏產品分為三種形式,最夯的是貼片型,材質有玻尿酸或氧化纖維素兩種,玻尿酸貼片單片約需15000元左右,氧化纖維素材質的貼片,單片約需7000~8000元,可依傷口裁切成適合的大小覆蓋在傷口或腹壁上;第二種是凝膠類約12000元,可塗抹在凹凸不平的傷口上或是擠在縫隙中。

最後是溶液類的產品,將溶液灌注到體內,幫助組織分開,較適合傷口較小的腹腔鏡手術,價格約1200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