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臍疝?推薦回答

作者:(英)藍詩玲

鴉片戰爭是中英兩國應該共同面對的話題,而英國漢學家藍詩玲女士的這本著作正是站在一個更加廣闊的視域來對此加以考察,旨在讓我們跨出地域的限制,認真反思這場世界衝突的種種罪惡和矛盾。藍詩玲充分吸收了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比如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又能在中英文原始史料中找尋更多動人的歷史細節。   得力于她深厚的文學造詣,像林則徐、琦善、義律這樣的歷史人物經她描寫,仿佛便可浮現於眼...

作者:王曉秦

  前有英國的虎狼之師,後有鐵心剿夷的道光皇帝,   奉義侯琦善倒了,戰無不勝的老神仙楊芳也倒了,   究竟還有誰,能夠從英國炮口下拯救廣東?   抑或者該問,都到這般境地了,   有沒有誰,願意閉上滿口謊言的嘴,伸手把道光從井底拉出來?   扣除勝者的餘裕,減去敗者的藉口,添加軍者的悲歌,增補商者的無奈,成就這部飽含詩意的民族痛史。   更夫邊擊打梆子,邊喊著「平安無事囉——!」的喜悅...

作者:蔣廷黻蔡登山

近代中外關係變化如何形塑與影響中國歷史發展? 蔣介石破格任用、著名外交家與近代史學者蔣廷黻的史料著作集。   「一個有政治自由的國家固然不能說就是天堂,一個無政治自由的國家確是地獄了。」──蔣廷黻   蔣廷黻(1895-1965),中國著名外交家、歷史學家,曾任中華民國駐蘇聯大使、駐美大使、駐聯合國常任代表等重要職務,本書是他的外交史料論集復刻本,大多作於蔣廷黻擔任清華大學教授的二○、三...

作者:陳舜臣

  一陣陣的爆炸聲接連不斷。義律想在民眾心裡造成恐怖的效果,確實發揮了作用。   琦善被英軍武器的可怕、技術的準確嚇倒,感嘆本國的海軍無用,他認為這樣的軍隊打也白搭,心裡預備撤軍。而義律擅自貼出告示,向香港島居民宣布:「根據天朝及英國政府雙方高級官員明白訂定之正式協定,香港現在已成為英國女王陛下領土的一部分。」迫使琦善簽約。   戰爭無可避免。二月二十三日,英軍兩天之後即將進攻虎門。靖遠...

作者:茅海建

~2016年劍橋大學出版社推出英譯本!~ 中外暢銷不衰的鴉片戰爭研究典範 《低薪的盛世》作者張宏杰力薦書單!   1840年,洋人艦隊扣擊廣東的第一聲砲響,   究竟象徵百年國恥的序幕,還是舊帝國恍若未聞的醒鐘?   爆發於道光二十年的鴉片戰爭,一般被視為中國近代史的研究起點。這場清帝國與大英帝國之間的戰爭,不僅是中西關係史上的轉折,也意味著中國邁向現代化的開端,更從此將中國捲入世界史的...

作者:華爾嘉 編著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近代的一些大案:林則徐遣戌新疆案、琦善誤國失地抄家籍沒案、咸豐戊午順天鄉試科場案、辛酉政變與八顧命大臣被殺被貶案、忠王李秀成及其《自述》案、干王洪仁被誅殺案、安德海恃寵違制被誅案、同治庚午天津教案、張文祥刺馬新貽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光緒癸已浙江鄉試科場案、寇連材違制上書言政被處斬案、孫中山倫敦蒙難案、翁同被罷黜案、戊戌政變捕殺維新黨人案、珍妃被投井溺死案等。 ...

作者:(英)喬斯林勛

《隨軍六月記/近代世界對華印象》內容為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士兵的筆記。作者在書中回顧了中英貿易,在新加坡的見聞,舟山之戰,佔領定海,進攻北直隸,中國的民居,定海的狀況,清朝官員,穿鼻之戰,與琦善的談判,調查長江等。《隨軍六月記/近代世界對華印象》歷史價值較高,曾被一些著名的學術作品引用。 序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雜記 第三章 佔領舟山 第四章 營救買辦 第五章 北直...

作者:蔣廷黻

原版寫於抗日戰爭危急關頭的1938年,為對國家前途關心的民眾和青年撰寫。作者從以史為鑒出發,由外交內政的關系入手,重點論述了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為抵御外敵入侵而改革內政的各種方案,表現了尋求救亡之道的使命感。全書敘事脈絡清晰,沒有枝蔓,行文情至感人,好讀易懂,引人入勝,讓人欲罷不能。本次整理出版,還收錄《中國與近代世界的大變局》《較近三百年東北外患史》等四篇文章,有助於讀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國近代...

作者:譚伯牛

譚伯牛專欄「牛飲•之二」的文章結集,既有詼諧幽默的小段子,又有深厚底蘊的史實故事。讀起來輕松幽默,意味深長。晚清時期,皇帝有皇帝的難處,但凡一個行將沒落的王朝,在財政方面總會是捉襟見肘,這不,連咸豐帝都要跑去「勸捐」了;臣子同樣有臣子的難處,當了十幾年權相的穆彰阿,結局有點悲,「火箭干部」琦善也是毀多譽少。民國時候的社會生活,與我們想象中的究竟有多大區別?看看秋瑾、呂碧城、唐群英、向警予與蔡...

作者:鄧銳齡

本書系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著名學者鄧銳齡先生的論譯著集,共收錄44篇文章。論文部分33篇涉及元明清三代藏族史實、歷史地名考證、藏學論述的評述以及國內外藏學研究動態。其中歷史方面,元代部分涉及中央與吐蕃的關系和行宣政院問題;明代部分側重明中央與烏斯藏的關系問題,尤以考證明代使藏僧人克新、宗泐、智光等人的文章為主;清代部分亦以涉及中央與西藏地方關系的歷史人物(如闡化王、五世達賴喇嘛、吳三桂、年羹堯、...

作者:(法)古伯察 著

《韃靼西藏旅行記》一書自1852年首次出版以,已經成為西方漢學界的一部經典,被譯成了東西方各主要語種並反復再版。全書既有學術性,又有趣味性,是一部難得關於中國西部文化的代表作。 作者古伯察(1813.6.1-1860年,享年47歲),是法國遣使會傳教士,1839年入華。1843年5月25日從西灣子出發,歷經內蒙古、寧夏、甘肅、青海,長途跋涉18個月,於1846年1月29日到達拉薩。《韃靼...

作者:譚伯牛

  內地暢銷作家「古事今寫」,用現今調皮風趣的行文筆法,述寫舊事,生動連結起古今人情物事,處處有會於心。     「恭儉寬仁」的道光帝親手殺過三個人?   琦善失地賣國?其實他更懂外交。   小廟門前地裡拱出佛像,巡城御史發現其中玄機。   李連英被操作成一個「權奸」,背後有深層次矛盾。   肅順被抄家,床底的淫籌是真是假?   袁世凱北京宴請孫中山,革命黨諸君子唾面自乾還是涵養深厚?   ...

作者:(英)藍詩玲

鴉片戰爭是中英兩國所該共同面對的話題,而英國新銳漢學家藍詩玲女士的這本新著正是站在一個更加廣闊的視域來對此加以考察,旨在讓我們跨出地域的限制,認真反思這場世界沖突的種種罪惡和矛盾。藍詩玲充分吸收了現有的相關研究成果(比如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又能在中英文原始史料中找尋更多動人的歷史細節。得力於她深厚的文學造詣 ,像林則徐、琦善、義律這樣的歷史人物經她描寫,仿佛便可浮現於眼...

作者:蔣廷黻

1840年鴉片戰爭以降,中國進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937年開始第二次中日戰爭,中華民族經歷戰火淬煉,迎來新生。百年之中,中華民族從「中古」狀態的「老大帝國」,蹣跚前進、趔趄前行,逐漸轉型成為「近代化的民族國家」。這個艱難而曲折的過程,便記錄於蔣廷黻先生的這本《中國近代史:1840~1937》之中。《中國近代史:1840~1937》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中國近代史》,以六萬多字的篇幅,簡...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