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傷害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辨識和處理原則

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辨識和處理原則. 精神科 唐子俊主治醫師(99年11月). 小傑是國中一年級學生,上國中之後成績沒辦法表現優異。

父母親對他的期待很高,希望他 ...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辨識和處理原則精神科  唐子俊主治醫師(99年11月)小傑是國中一年級學生,上國中之後成績沒辦法表現優異。

父母親對他的期待很高,希望他能考上好高中。

然而小傑沒有辦法達到父母的標準,因此晚上被安排了許多家教班,假日也被要求補英文。

父母親要求他如果成績沒有達到標準,不適合看電視,也不能和同學出去玩。

在兩個禮拜前,他和班上唯一一位好朋友鬧翻,並且被父母親取消期待已久的旅行。

他大約在一個月之前開始失眠、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許多事情都失去興趣,而且整天變得很疲累、胃口也開始下降。

一直到最近這一個禮拜,開始出現想要跳樓的想法,而且想法越來越頻繁,於是在某一節下課後想要跑到頂樓,被學校老師發現後,趕快將他帶到輔導室,並且通知家長做後續的處理。

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和自殺,最常見的還是和憂鬱症狀有關。

嚴重憂鬱症會出現連續兩個禮拜以上低落情緒、失去興趣和快感,並對於所有的事情提不起勁、出現失眠、胃口明顯改變、認知功能下降、疲累或猶豫不決,更嚴重會出現自我傷害的想法或自殺的行為。

青少年自我傷害,常出現在已經累積一段時間情緒和壓力,如再加上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影響,明顯減弱處理壓力的能力,若家人無法適當的支持和諒解,反而認為其不夠用功,因此賦予他更大的壓力,讓青少年的情緒接近到滿出來的邊緣。

此時一定程度的誘因,例如和重要的朋友衝突、家人的責罵和不能諒解、師生關係的衝突..等因素,可能將自我傷害想法付諸行動,造成身體上傷害甚至是嚴重的影響生命的安危。

青少年自我傷害行為如果加上物質濫用,可能讓青少年的衝動控制更加受到傷害,原來自我傷害的行為強度和頻率可能增加。

校園中有部分青少年藉由藥物,想要提振自己的精神、暫時躲避壓力、追求藥物所產生的快感,諸如此類的藥物濫用情形,在許多校園當中逐漸萌芽本來憂鬱的和自情緒我傷害行為,沒有經過適當的處理,再加上藥物濫用,可能增加自我傷害的危險性。

面對上述情形,父母親應該要儘快協助其接受精神科的評估,如危險性高且和精神疾病有關,需優先考慮藥物治療甚至短期住院治療作危機處理。

學校輔導老師和導師能夠協助,同學在班上課業和人際的表現,短時間內無法回到生病之前的水準,必須不同科任老師以及同學,能夠適當的體諒並且給予支持。

面臨人際及課業問題,要經過適當的輔導、諮商或心理治療。

經完整的評估和協助,青少年的自我傷害行為和自殺,才能得到適當的處理,協助青少年重新回到正常的發展軌道。

【回本期目錄】



2. 何謂自我傷害?

自我傷害的人大多以傷害自己的行為去應對困難或突如其來的情況。

除了對身體的蓄意傷害,如使用割腕這種較明顯的方法,一些較隱誨的行為,如刻意把自己置身 ...認識自我傷害Mentalhealthatoz/認識自我傷害Tableofcontent為什麼人會作出自傷行為?我可以怎樣幫助自己?有甚麼治療方法或支援?家人和朋友可以做甚麼?何謂自我傷害?Tableofcontents(5pages)為什麼人會作出自傷行為?我可以怎樣幫助自己?有甚麼治療方法或支援?家人和朋友可以做甚麼?何謂自我傷害?分享此文章何謂自我傷害?自我傷害的人大多以傷害自己的行為去應對困難或突如其來的情況。

除了對身體的蓄意傷害,如使用割腕這種較明顯的方法,一些較隱誨的行為,如刻意把自己置身於危險的情況當中,或忽視自己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也可視作為自傷行為。

自傷的方法包括:割腕服毒暴食或厭食燒傷吞食硬物撞牆過量服用藥物過量運動抓頭髮在進行自傷行為後,你可能會得到暫時性的情緒舒緩。

但事實上,這些行為可能會觸發你更多負面的情緒,令情況更為惡化。

當你試圖自傷後,你可能會感到窘迫和羞恥,亦可能擔心當其他人得知後,他們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你。

因此,很多人都不希望把他們自傷的行為告知他們身邊的人,這樣的心態是十分普遍的。

上一頁這篇文章有用嗎?有沒有請告訴我們更多請在以下的表格中分享您的反饋。

您的反饋將被視為保密。

請在以下的表格中分享您的反饋。

您的反饋將被視為保密。

您希望收到MindHK的回覆嗎?想不想這是您第一次使用MindHK的信息服務嗎?是不是我們怎樣才能改善此頁面?您的電子郵件地址:Usefulcontactsfor認識自我傷害UnitedCentreofEmotionalHealth&PositiveLiving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電話:23493212網址:www.ucep.org.hk/AmityMutualSupportSociety恆康亙助社電話:23322759網址:www.amss1996.org.hkSamaritanBefriendersHK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電話:23892222網址:www.sbhk.org.hkMindHK網址:www.mind.org.hkPatientCareFoundation顧眷患者基金會網址:www.patientcarefoundation.com.hk聲明:這份刊物内容是基於MindUK刊物,原文請按這連結:https://www.mind.org.uk/information-support/types-of-mental-health-problems/self-harm/.這是免費的,而并不屬於任何宣傳或推廣活動的一部分。

中文翻譯是由MindHK獨立處理,只提供一般普及性信息。

如要閲讀經審核的原文,請從以上連結獲取。

更多信息MindHK是一所本地精神健康慈善機構。

我們希望透過善款以及您的支持擴大我們的工作。

如有興趣成為義工,請聯繫:[email protected]立即尋求幫助通過熱線電話立即尋求幫助閱讀更多心理健康服務指南內含超過60所本地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的機構資訊了解更多ClosethismoduleFreeshort-termmentalhealthsupport免費短期精神健康支援Areyou,orsomeoneyouknow,feelingstressed,worried,orlowduetoCOVID-19?MindHK,supportingtheCOVIDmentalhealthreliefcommittee,isprovidingfreeone-to-oneonlinementalhealthsupportfromaqualifiedmentalhealthprofessional,tosupportindividualsaffectedbythepandemic.你或身邊的人有因為疫情而感到有壓力、擔憂或情緒低落嗎?MindHK將聯同一群治療師所成立的COVID精神健康援助委員會合作推出精神健康援助計劃,由專業治療師為因疫情受情緒困擾人士提供免費個人精神健康支援。

Learnmoreandregister了解更多及登記Iamnotinterest暫時沒有興趣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上儲存cookies。

這些cookies用於收集並記錄有關您與本網站互動的資料。

我們使用這些資料以改善和客製化您的瀏覽體驗,以及



3. 自我傷害

自我傷害(英語:Self-harm),又稱自傷(self-injury),是指有意且直接地傷害身體組織的行為,當事人一般沒有自殺的意圖。

較近期的文獻多會使用以上兩者去 ...自我傷害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5年3月30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

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自我傷害同義詞蓄意自我傷害、自傷、非自殺性自我傷害自傷所造成的前臂傷疤類型創傷,autoaggression[*]治療心理治療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精神科ICD-10X60—X84DiseasesDB3060529126PatientUK(英語:PatientUK)自我傷害MeSHD016728[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自我傷害(英語:Self-harm),又稱自傷(self-injury),是指有意且直接地傷害身體組織的行為,當事人一般沒有自殺的意圖[1][2][3]。

較近期的文獻多會使用以上兩者去取代較不中立的「自殘」,特別是《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出版以後。

最常見的自傷方法是使用尖銳的物體割破當事人自身的皮膚,但自傷也包括各式各樣的行為,包括自焚、劃傷身體部位、把身體撞向硬物、用拳頭或其他會造成傷害的物件打向自己、干擾傷口癒合(摳皮症(英語:dermatillomania))、拔毛(拔毛癖),以及攝入有毒物質[2][4][5]。

物質濫用和進食障礙一般不會視作自傷,因為所造成的組織損傷通常都是無意的附加後果[6]。

然而,相關定義的界線並不總是明確的:如果當事人故意以一些通常不視作自傷的行為傷害自己,那麼亦可界定為自傷[6]。

雖然自殺並不是自傷者的意圖,但自傷與自殺之間存在著一段複雜的關係,因自傷行為具有致命的潛在風險[7]。

自傷者擁有相對較高的自殺風險[4][8];40–60%的自殺者亦曾出現過一定程度的自傷行為[9]。

儘管如此,仍不能歸納性地認定大多數自傷者最終都會自殺[10][11]。

「對自傷的渴求」是邊緣性人格障礙的其中一種常見症狀。

患有其他精神病的人亦可能會自傷,例子包括重性抑鬱障礙、焦慮症、物質濫用、進食障礙、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思覺失調症,以及好幾種的人格障礙[2]。

亦有一些人士並無心理疾病,出於吸引別人注意、自我炒作的目的將自己自殘的影片上傳到網路上。

參考文獻[編輯]^Laye-Gindhu,A.;Schonert-Reichl,KimberlyA.,NonsuicidalSelf-HarmAmongCommunityAdolescents:Understandingthe"Whats"and"Whys"ofSelf-Harm,JournalofYouthandAdolescence,2005,34(5):447–457,doi:10.1007/s10964-005-7262-z ^2.02.12.2Klonsky,D.,Thefunctionsofdeliberateself-injury:Areviewoftheevidence,ClinicalPsychologicalReview,2007,27(2):226–239,PMID 17014942,doi:10.1016/j.cpr.2006.08.002 ^Muehlenkamp,J.J.,Self-InjuriousBehaviorasaSeparateClinicalSyndrome,AmericanJournalofOrthopsychiatry,2005,75(2):324–333,PMID 15839768,doi:10.1037/0002-9432.75.2.324 ^4.04.1Skegg,K.,Self-harm,Lancet,2005,366:1471–1483,doi:10.1016/s0140-6736(05)67600-3 ^TruthHurtsReport,MentalHealthFoundation,2006[2008-06-11],ISBN 978-1-903645-8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02) ^6.06.1Klonsky,E.D.,Non-SuicidalSelf-Injury:AnIntroduction,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2007,63(11):103



4. 自我傷害行為的分析與防治@ 漂泊:: 痞客邦::

台北市教育局吳英璋局長自我傷害行為現象一、自我傷害行為的定義: 在心理病理學的研究上,自殺被歸於「做出不利自己行為」的一類,而做出任何不利自己的 ...關閉廣告漂泊跳到主文一個像這樣的女子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Jul29Sun200723:32自我傷害行為的分析與防治台北市教育局吳英璋局長自我傷害行為現象一、自我傷害行為的定義:在心理病理學的研究上,自殺被歸於「做出不利自己行為」的一類,而做出任何不利自己的行為,皆屬於自我傷害行為。

(Berman,1975;Berman&Jobes,1991;Davis&Sandoval,1991;Pfeffer,1986)亦即本研究所稱之自我傷害行為不僅僅是自殺行為,尚包括以任何方式傷害自己身心健康的行為,後者包含做出傷害性行為而該個體並沒有想結束自己生命的意願之情況(他可能因如此做而造成意外,但在進行這項行為之前,他的意識裡並沒有出現要結束自己的生命的念頭)。

如:重覆地拔自己的頭髮、以頭撞牆、咬傷自己、割傷自己等。

除此之外,容易發生意外,經常有憂鬱無助的情緒、喜歡(或易於)做出違規行為,以及容易生病等,都可能是屬於「自我傷害」的。

也就是說,有自我傷害行為傾向的學生大致可分成下面幾類:1.直接做出傷害自己行為的學生。

如前段所述及的有意識或下意識地傷害自己的學生。

2.容易發生意外的學生:這些孩子在潛意識中可能傾向傷害自己,但不為其意識所接受,而轉化表現在「出意外」的行為中。

3.有憂鬱和無助情緒的孩子:由於在自殺個案的研究中,發現有60%~70%的個案有此傾向,因此常出現憂鬱無助情緒的孩子可能有自我傷害的傾向在。

4.喜歡或容易做出違規行為(即攻擊性強的孩子):依精神分析理論所說明的,攻擊別人,大致上是「死亡的本能」在操作行為的表現。

基本上,這些行為是不利於自己的,因我們攻擊他人,也等於在令自己處於不利的狀態。

5.比較容易生病的學生:在生物心理社會免疫學(Biopsycho-socialimmunology)中的研究指出,人的免疫力常受社會文化活動的影響,若一個人常處於不利自己的環境下,會有較強烈的情緒反應與較大壓力,長期下來將使免疫力下降,而容易生病。

所以常生病的孩子需要注意他是否令自己限於不利的情境中。

6.因此,廣義的自我傷害行為,應包括下列五種:1.有情緒困擾:如憂鬱、無助、傷心、憤怒、憤恨等。

2.有生理疾病:容易生病或請病假次數過多。

3.採取攻擊行為:出現暴力行為或違紀、曠課次數較為多。

4.容易發生意外如:易發生運動傷害、交通事故傷害等。

5.曾企圖自殘或自殺。

二、自我傷害行為是一種因應行為這五類自我傷害行為有可能是一種特殊的「溝通行為」,一種人對環境的因應方式(Tabachnick&Farberow,1961)。

就如同一般對「適應性方式」的分析一樣,當某個人採用某種適應方式時,我們要瞭解他是否知道該方式對別人會產生何種效果與對自己會產生何種效果、他是否清楚或熟悉該方式、以及他是否知道與該方式相關連的其他適應方式;對採用「自我傷害」方式的人,我們也需要作相類似的瞭解。

個體所處的環境中,對自己影響最大的,是人際社會環境,因此「溝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適應方式。

溝通的分析除了前述的適應方式內涵分析之外,還要再加上溝通的內容、溝通的對象、溝通的目的、以及溝通的特殊性(針對某一特殊對象,作某些特殊內容的溝通,這種固持、不可取代的程度稱之為特殊性)分析。

但是,決定個人的企圖或行動的因素,並不只是個人意識中的覺知內容,所以倆氏將非個人所能覺知的「意識外或無意識」的分析亦包含在內。

這種主張,於六十年代精神分析論普遍被接受的情況下,自然是很普遍的;目前,這類動力性(dynamic)的觀念有相當大的比例被認知上之「自動化(automatic)思考(Beck,1976)」概念所取代了。

決定個人之企圖與行動的另一項心理因素是「性格」。

在動力性理論中,「性格」主要指的是「自我功能(egofunction)」或「自我結構(egoorganization)」。

簡單地說,在由自我(ego)、本我(id)以及超我(super-ego)所組成的「我」之中,必然是有衝突的(conflict)(Maddi,1968),「自我」需要同時處理這項內在衝突以及面對外界(outerworld)。

因此,自我的功能



5. 杏語心靈診所-你瞭解我的心嗎?自我傷害所透露的

自我傷害所透露的. 作者:洪惠嘉. 小悠是一個外表很纖細,很秀氣的一個女孩子, ...Library心靈圖書館首頁心靈圖書館主條目:精神相關 治療相關 【關係專區】 心靈專區 其他相關 【關係專區】底下的細目:人際關係 兩性關係 【親子議題】 你瞭解我的心嗎?自我傷害所透露的作者:洪惠嘉    小悠是一個外表很纖細,很秀氣的一個女孩子,她是因販賣盜版光碟而被法院判定要接受保護管束三年。

一開始我跟她並不熟,之所以會對她印象深刻是被她的特殊憂鬱氣質所吸引。

後來她的保護官覺得她需要接受深度的心理治療才將她轉介給我,這是我第一次與她近距離接觸,我發現她手上有許多很深的刀疤,職業上的敏感度告訴我這個女孩心中一定藏有許多秘密,這也是為什麼以前看到她時總覺得她的眼神很哀怨。

  通常這類型的個案一定要關係建立的夠深、夠穩固,等到她準備好時才適合去開啟她的心扉,陪伴她去面對未盡之事,重新再走過一次。

所以我並沒有問她有關刀疤的故事,我只是告訴她一些個別諮商的權利、義務及她能從個別諮商中所能得到的幫忙,最後還向她保證願意做她的忠實傾聽者,而且只要她不涉及自我傷害或有自殺的念頭,所有的對話內容都是保密的。

她聽完之後突然眼睛泛著淚光,最後整個人突然控制不住的哭了起來。

我並沒有去制止她也沒有去安慰她,因為我在她的眼睛中讀到她覺得被瞭解以及被愛的感覺,最重要的是她覺得我是可以被信任而且與我在一起是安全的,她才哭得很放心不必要再壓抑自己。

  後來幾次之後,我才知道原來她是遺腹子,媽媽後來再婚也曾試圖將她帶在身邊,可是維持不了多久,後來兩人離婚後媽媽還是繼續在外地工作。

她的童年過得很孤獨,而且自己遺腹子的身份讓她一生下來就必須面對沒有爸爸,而且有些家人還覺得她不吉祥,所以她常會遭受到別人異樣的眼光。

這樣的處境讓她懷疑媽媽為何要將她生下來受罪,而且媽媽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得不到母愛及家庭的溫暖,所以她很怨恨自己也覺得上天對她不公平。

小學時她總是乖乖巧巧的當個好小孩,儘量不給媽媽帶來麻煩;升上國中後她變得叛逆了,她發現當她心情不好時,只要用刀子割自己看到紅色的鮮血,她心中就會燃起莫名的快感。

我問她在割自己時會不會痛,她說心中的痛大過於割自己手時的痛。

我又問她是否傷害自己得到瞬間的快感後,世界會變得更美好。

她搖搖頭說並沒有,但她確實有一陣子就用這種方式得到一種快感。

後來她告訴我想存錢去將疤去掉,可是醫生告訴她要去掉很難,因為她割得太深了。

我問她為何在意這傷疤,她說自己交了一個男朋友,她不希望男朋友看到她的傷疤。

真是早知如此又何必當初,現在說這些都於事無補了。

    在我所接觸一些有自我傷害紀錄的個案,背後往往有一個故事,她們的自傷往往在向別人尋求關注,但若周遭的人缺乏敏感度往往就錯失了一個幫助他們的機會。

以目前青少年同儕中確實有一些流行的次文化,但喜歡用刀割自己並不僅是一種流行,事實上它是一個很大的警訊,而且它不可能不會痛。

首先我要先澄清出現的自傷的行為並不與「有自殺意念」畫上等號,因為大部分的自傷者只是藉由這樣的行為來發洩自己的痛苦。

  我說到此家長一定會問我為什麼有些孩子會出現自傷行為?從我自己接案的經驗中,我發現有自傷行為的人通常在生活中遭受痛苦的經驗。

他們可能經歷的痛苦可分類如下︰    1.被欺侮或者被歧視  2.失去至親,例如父母,兄弟,姐妹或者朋友  3.與男、女朋友分手  4.曾遭受生理虐待或性虐待  5.經歷一場重病感到自己一無是處  6.經歷家庭、學校、或人際關係問題  自我傷害是用來表達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

從心理學的層面來說,自我傷害並不是追求同儕認可而是一個向朋友發出的警訊。

他有些困難,無法用言語或其他方式告訴別人,所以在潛意識中用行為來表達「他需要關心與支持」。

其實許多會去自我傷害的個案對其生命總有無法掌握的感覺,當他處於情緒低落時,身邊的許多事情很有可能失控,但自我傷害確是一件自己唯一可以全然控制的事情。

  若你家中的青少年有上述的現象,身為家長的您可以忠實的扮演一個好的聽眾,當他的心靈宣洩管道,若他的狀況已超過你所能處理的範圍,建議你還是要轉介專業的輔導人員,因為他們的專業可以幫助個案找出自我傷害的原因並紓解心中的痛苦。

我要說自我傷害或許會使人認為暫時拋開煩惱且得到紓解,但這只是個很短暫的感覺,並不是真正解決煩惱。




6. 四、自我傷害

(一) 定義與症狀. 自我傷害行為:在心理病理學的研究上,自殺被歸於「做出不利自己行為」的一類,而做出 ...超普通心理學序言心理學緒論章節摘要核心概念心理學的歷史發展最新研究本土研究生活應用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心理學研究法章節摘要核心觀念最新研究本土研究生活應用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行為的生理基礎章節摘要核心觀念最新研究本土研究生活應用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感覺與知覺章節摘要核心觀念最新研究本土研究中文的知覺與辨識歷程顧客知覺的服務行為與顧客滿意度的關係:國民性格的調節效應與本土、外商公司的比較生活應用書籍影音科普雜誌《打開認識世界的窗口:知覺與錯覺》《氣味之謎:主宰人類現在與未來生存的神奇感官》影音資料關鍵詞彙參考資料意識章節摘要核心觀念最新研究本土研究生活應用書籍影音參考資料學習章節摘要核心觀念古典制約操作制約認知最新研究注意力對學習的影響力類音字學習自我效能第二語言學習問題本位學習本土研究學習動機問題本位學習對於本土教育的應用及研究學習中文字方面的研究學習專注力的量化評估與專注力提升生活應用古典制約操作制約認知書籍影音書籍文章網路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記憶章節摘要核心觀念記憶的介紹遺忘的現象記憶的有趣現象增進記憶力的方法最新研究睡眠與記憶錯誤記憶本土研究記憶與疾病工作記憶與短期記憶長期記憶感官記憶生活應用記憶術感官與記憶聰明藥丸——促進記憶的食品與藥物耳蟲現象(earworm)記憶也能變魔術?書籍影音科普書籍網路影音科普文章電影關鍵詞彙參考資料智力章節摘要核心觀念本土研究最新研究生活應用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一生的發展章節摘要核心觀念幼年期的發展青少年期的發展成年期的發展老年期的發展最新研究幼年期之研究青少年期之研究中老年期之研究本土研究家庭環境對發展的影響社會觀念對發展的影響初老年人的發展生活應用兒童發展心理學中青年發展心理學老年發展心理學書籍影音幼年期發展青少年期發展成年期與老年期發展關鍵詞彙參考資料語言與思考章節摘要核心觀念最新研究本土研究生活應用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動機與情緒章節摘要核心觀念動機情緒最新研究本土研究生活應用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壓力與健康章節摘要核心觀念何謂壓力心理反應生理反應心理因素與反應因應最新研究寬恕也能減輕壓力!?壓力無助於健康飲食?社會中不同族群之健康不平等弱勢壓力與性別傾向健康研究中的復原力大學生生活滿意度與壓力、戀愛的交織本土研究生活應用健康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延伸應用精神官能症精神病正向心理學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性格章節摘要核心觀念最新研究本土研究生活應用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心理異常章節摘要核心觀念歷史觀點心理異常的判定悖論心理異常的臨床解釋:七種取向解釋心理異常分類模式:心理異常見類型現代社會中的心理異常:社會觀感最新研究能不能康復?心理異常恢復自我傷害的誘惑與探討例子:自我印象與飲食失調的關係不幸童年與非自殺性自殘的關係心理異常與病態賭博本土研究中國病例研究靈魂附身現象地震受災戶心理異常研究我們可以做什麼?生活應用自殺:合理還是反常行為?網路成癮強迫症自我傷害書籍影音科普文章科普書籍網路影音相關電影電視關鍵詞彙參考資料心理異常的治療章節摘要核心觀念最新研究本土研究生活應用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社會心理學章節摘要核心觀念社會認知、基模、歸因印象與偏見態度從眾、順從與服從人際關係團體與利社會行為最新研究本土研究生活應用愛情心理學犯罪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工業心理學書籍影音關鍵詞彙參考資料PoweredbyGitBook自我傷害四、自我傷害(一)定義與症狀  自我傷害行為:在心理病理學的研究上,自殺被歸於「做出不利自己行為」的一類,而做出任何不利於自己的行為,皆屬於自我傷害行為。

  廣義上來說自我傷害行為包括自殺、曾企圖自殘或自殺、以及以任何方式傷害自己身心健康的行為;狹義上則僅指稱以任何方式傷害自己的身心健康,但並沒有欲結束生命的意圖或清楚意識,例如:以頭撞牆、咬傷自己、割傷自己等。

  對青少年自傷種類歸納為:自殺、企圖自殺、自我傷害、攻擊行為及憂鬱行為等五部分。

將自傷行為定義為最廣的是來自Yaryura-Tobias,他們認為自傷是以一種有意識的行為來傷害自己的身體,有其企圖與目的,但不帶有致死的意圖,故「自傷」與「自殺」在行為意圖、情緒認知、行為程度和行為結果上都不盡相同。

(二)成因  大多研究針對青少年進行研究探討,包括自我傷害動機進行因素:(一)人際關係(二)負向感受的因應(三)避免失控(四)負向自我評價  從訪談中發現,每個受訪者對自傷行為的詮釋不盡相同,甚至同一位受訪者對每次的自傷之主觀詮釋都有些差異。

以下呈現五位受訪青少年對於自傷經驗的回顧,並探討他們如何為自傷經驗做詮釋,



7. 痛苦承受力Distress Tolerance:降低自我傷害的十個練習 ...

如果與我共事的人有情緒失調、自我傷害的困擾,我會將「痛苦承受力」的概念納入心理治療的內容中。

使用時機及注意事項「痛苦承受力」練習 ...SkiptoprimarycontentPostnavigation←PreviousNext→文/凡姐(美國臨床心理博士)當人情緒崩潰的時候,容易有傷害自己的衝動,例如自殺、自殘、吸毒、喝過多的酒,或對他人做出語言或肢體上的暴力行為等。

等到情緒降溫、清醒之後,往往對於自己的作為感到懊悔不已。

究竟該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之下,降低這些衝動?「痛苦承受力」(DistressTolerance)便是基於這樣的初衷發展而來。

痛苦承受力指的是:即使痛苦無比,可以短暫地忍受痛苦,而不會做出自我傷害的行為。

所謂「忍受」痛苦,並不是「喜歡」或「接受」痛苦,也不是在鼓勵人「吃苦」,更不是指投降、放棄。

提升「痛苦承受力」的意義,是透過改變情緒的生心理機制,短暫地讓痛苦變得比較能忍受,而不會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做一些提升痛苦承受力的練習可以幫助自己「存活」下來,安全渡過痛苦尖峰期。

渡過痛苦尖峰後,即便令人痛苦的事實還存在,心理空間比較能夠容納受傷、悲憤的自己,進而有機會從困境中解脫。

本篇文章分享的十個「痛苦承受力」的練習法,皆從辯證式行為療法DialecticalBehavioralTherapy(DBT)發展而來。

DBT的發源當初是為了幫助有自殘傾向的邊緣性人格患者,但這幾年的研究及臨床經驗發現DBT可以有效降低各種與情緒失調有關的自我傷害,因此被廣為運用。

近幾年來,許多精神科急診病房、藥物成癮治療中心都將DBT列為重點治療方向之一。

如果與我共事的人有情緒失調、自我傷害的困擾,我會將「痛苦承受力」的概念納入心理治療的內容中。

使用時機及注意事項「痛苦承受力」練習適用在痛苦高峰期,在情緒崩潰的邊緣時使用效果較為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練習只是短暫地讓痛苦降到「可以忍受」的範圍,過度依賴這些練習法,反而會變成是在逃避問題,不是解決問題的長久之計。

舉例來說:聽音樂雖然是一種愉悅的活動,但如果每次心情不好都只聽音樂,而不願面對真相、不願處理痛苦的核心問題,長期下來反而對自己不利。

如果想要真正的減緩痛苦,光做痛苦承受力練習是不夠的,需要搭配其他因應之道:例如問題解決、調整心態、人際溝通、與事實共存的能力等。

原理及方法在我介紹的十個痛苦承受力練習法中,原理大致分為「改變情緒的生理機制」「分散注意力」以及「自我安撫及放鬆」這三大面向。

由於此篇文章很長,下圖可以讓你快速瀏覽本篇介紹的十個練習。

改變情緒的生理機制當我們感受到強烈的焦慮、恐慌等崩潰的情緒,身體也會起一些變化:例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流汗、身體顫抖等。

以下的方法,可以緩和這些生理症狀,進而讓情緒降溫。

(一)冷水降溫法:當我們把臉浸到冰冷的水中,身體會啟動自然的反應–「哺乳動物潛水反射」(Mammaliandivingreflex),讓副交感神經作用,使心跳變慢。

因此,冷水法可以快速緩和情緒的生理症狀,進而讓情緒降溫。

這個做法雖然可以快速達到效果,但來得快去得也快,需要搭配其他的因應之道,才較有辦法安全地渡過危機。

具體的做法包括將臉浸在冷水中:1)準備一盆冷水2)彎腰、閉氣、將臉浸在冷水中30-60秒(或至稍微不適即可)。

通常水越冷、浸在冷水中的時間越長越有效果,但水也不要太冷,臉浸到10℃以下的水會痛。

如果沒有小臉盆的話,也可以考慮將冰袋敷在臉上:1)準備冰袋或將冰塊放進袋子中,用毛巾裹住避免過冰2)敷在眼睛及蘋果肌上,讓臉部其他部分變濕,並同時3)站著、彎腰、閉氣,也可以啟動這個潛水反應。

有時候,將冷水潑在臉上,特別是眼睛和蘋果肌的部位,並同時彎腰、閉氣,也可達到效果。

使用警語:由於冷水法所啟動的「哺乳動物潛水反射」會快速降低心跳,不建議任何有心臟問題的人使用。

我會建議先和醫生討論再使用;如果未滿十八歲,也請先徵得父母同意。

(二)高強度有氧運動當我們感到憤怒、激動、煩躁的時候,做高強度有氧運動20-30分鐘,讓心跳到達70%的最大運動心率,可以讓身體重新調整、讓情緒「冷卻」。

粗估最大運動心率的方式如下:最大運動心率=220-年紀舉例來說,一個三十歲的人的最大心率為190(220-30



8. 我想死可我不想自殺-

自傷是刻意的傷害自己的身體,用來處理所遇到的壓力、痛苦與內在的衝突。

也可以把它視為一種替代行為,指的 ...孩子親師溝通親子溝通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青少年憂鬱症拒學網路成癮妥瑞氏症婦女更年期懷孕生理期離婚與單親婦女藥物資訊銀髮長者用藥安全老年憂鬱症失智症瞻妄音樂課程分享藝術藝療小說藝療文章分享心理創傷心理創傷創傷後壓力症解離邊緣性人格創傷知情EMDREMDR介紹經驗分享文獻分享講座活動情緒焦慮憂鬱躁鬱強迫症恐慌自律神經失眠癮酒癮網路成癮賭博戀物癖Searchformisempty!WHAT'SNEW?Loading...較新的文章較舊的文章首頁我想死可我不想自殺--了解為什麼會自我傷害李政洋身心診所自殺防治,李政洋醫師,解離了解自我傷害(自傷/自殘)自傷是刻意的傷害自己的身體,用來處理所遇到的壓力、痛苦與內在的衝突。

也可以把它視為一種替代行為,指的是對於我們的目標來說,不是那麼有效的方法。

在這邊所指的目標,可能是為了來對應一些我們難以承受的情況,例如有一些感覺太多了(例如:孤獨、覺得自己很糟糕、創傷的記憶),或是有一些感覺太少了(例如:沒有辦法有甚麼感覺,只有感受到麻木、空虛)(內在經驗的太多/太少,可能與解離症狀有關,可參考:認識解離的不同人格)我想死,可我不想自殺這個乍看之下,可能有點矛盾。

有診友告訴我,好幾天都沒有睡覺了,他難過的想死,但是他不是真的想要自殺,他只是希望能夠好好的睡一覺,擺脫這樣難過的感受。

所以,在這邊的想死,可能可以翻譯成,我很痛苦,我想要從痛苦中釋放出來。

想死,可能是他協助我,了解他痛苦程度的一個描述。

只是這樣的訊號,比較強烈,意思是希望我們可以僅可能的幫助他,儘快的脫離這樣的痛苦。

我覺得我好像是旁觀者,在看自己自傷這種好像是局外人,在看別人傷害自己的經驗,並不少見。

甚至有些診友,對於要回顧最近一次的自傷經驗,即使傷痕還沒有癒合,可能因為記憶模糊,沒有能夠將前因後果詳細的描述。

不管是旁觀者,或者是有點失憶的經驗,都可能是我們內在的其他(人格)部分,為了舒緩內在衝突升高的壓力,而採用的方法。

(關於人格解離結構,可以參考:淺談結構解離理論)忽略自己的健康狀況,也是一種自傷除了看的到傷痕、瘀青,這種直接傷害自己身體的方式,其實也有比較間接的自傷方式。

有遇過診友,來的時候告訴我,他的牙齒出了問題,需要植牙。

但是隨著幾次的返診,臉上腫脹的部份卻不見改善,引起了我的好奇。

本來第一個跳出來的想法,是會不會植牙費用比較高,經費有困難。

結果是,他們雖然有錢,但是寧可忍著疼痛,吃飯只用單邊,也不願意去就醫。

原來是心理承受的罪惡感,讓他感覺或許這樣懲罰自己,可以讓自己心理好過一些。

自傷背後可能隱藏的想法以前在住院醫師時,晚上要看精神科急診。

有遇過老先生,沒有辦法像年輕的時候四處闖蕩,需要在家裡吸著氧氣,選擇用鐵鎚打自己。

有遇過感情不順利,要跟伴侶分手,拿刀傷害自己。

上述這些,可能都是情緒過不去,情急之下來緩和情緒。

也有人會比較仔細的描述當下的經驗,告訴我,心理實在太痛了,身體的疼痛還比不上心理的痛,反而看到血,心理倒會舒坦一些。

後來遇到幾位診友,他們自己也覺得奇怪,說不出甚麼具體的環境因素,需要這樣來傷害自己。

有的告訴我,在騎車的時候,有聲音在他耳邊,要他直接往前面的卡車撞過去。

聽起來讓人覺得膽顫心驚,本人也不勝其擾,想說莫名其妙,哪裡來這樣的人要他犯傻。

後來慢慢探索,才發現原來是他內在不同的人格部份,嘗試要他殺掉自己。

有時候,只有傷害自己,才能讓聲音暫時停下來,換得片刻的安寧。

也有的診友,沒有上述有這樣明顯的<聲音>,而是莫名其妙,早上眼睛一睜開,或是晚上一個人獨處,就開始覺得心頭悶,說不出來的鬱卒,有時眼淚就開始不聽話的滑落,為了要暫時脫離這樣的情緒,有些人就選擇吞比平常更多的藥物,試著讓自己<睡著>,不去理會這個莫名的難過情緒。

我可以怎麼幫助自己找好隊友:記得與你的治療者,談談這樣的經驗,協助他了解你的狀況,對於安排治療的計畫,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畢竟如果不幸人沒了,治療怎麼都說不上成功。

另外也可以找比較能夠同理、支持的親友,有遇過有的家人就會很關心,會一起來與醫師討論,陪同就醫,提供訊息。

或者是會輪流安排朋友,常常都有人陪伴,或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