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症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4大身心症,為什麼女多於男?

身心症男女都有,不過以下四項卻是女多於男,分別是大腸激躁症、慢性疲勞症候群、經前症候群和纖維肌痛症。

有的是荷爾蒙週期的變化,為女性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關於更多cookies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我知道了天下網路書店康健好書雜誌訂閱康健雜誌訂閱每日報首頁看文章醫療身心症4大身心症,為什麼女多於男?收藏圖片來源/陳昱任瀏覽數150,1752010/06/01·作者/吳若女·出處/康健雜誌第139期放大字體現代人的生存壓力大,不是要快快快,快跟上周遭的生活步調,就是要衝衝衝,衝上社會的期待或競爭。

當壓力長期籠罩,又無法適度排解調適時,就會不知不覺透過大腦影響到全身的內分泌、自律神經和免疫系統,繼而是五臟六腑,最後表現在身體上的不適,就是所謂的身心症。

身心症的種類繁多,大多表現在自律神經所支配的生理機能上,影響所及如心臟血管方面的原發性高血壓和偏頭痛、呼吸系統的過敏性鼻炎和氣喘、消化器官的腸胃道激躁症、泌尿生殖系統的頻尿和月經週期的症狀,以及肌肉骨骼的下背痛等等。

不過有很多身心症的症狀,常無法透過檢查找出原因,加上醫生說:「你沒有病啦,檢查沒有問題。

」更加讓人沮喪,因為不舒服的狀況的確存在,好像找不到答案就被否認了。

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蕭美君因此而特別提醒,如果經過幾位醫師一連串的檢查和診斷後,確定沒有其他生理上的因素,就應當懷疑自己是否得了身心症,可再進一步尋求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的協助。

身心症男女都有,不過以下四項卻是女多於男,分別是大腸激躁症、慢性疲勞症候群、經前症候群和纖維肌痛症。

有的是荷爾蒙週期的變化,為女性所獨有;有的是因為女性纖細敏感的特質而引發的;有的可能是因為現代女性角色多重,壓力大所造成。

不過無論如何,如果出現以下症狀,不妨停下腳步,看自己是怎麼回事,休息後再上路。

▼▼肚子經常咕嚕咕嚕,原來是大腸激躁症40歲的房地產銷售員甯甯,經常東奔西跑,隨時陪客人看房子,想年輕時多衝刺賺錢,得失心很重。

肚子常咕嚕咕嚕響,弄得她很煩躁,最後都得跑廁所解決,次數多了,店經理還揶揄她很會選時間尿遁,讓她哭笑不得。

廣告由於經常腹痛腹瀉,一開始她只是想可能吃壞肚子了,很小心自己的飲食,沒想到還是經常發作,胡亂吃的腸胃成藥,似乎也沒有效。

醫生為她做了糞便潛血檢查、血液生化檢查和大腸鏡,排除她罹癌的可能,以及其他器官上的疾病,再根據以下的症狀,判斷她是得了大腸激躁症(irritablebowelsyndrome,簡稱IBS)。

Q:什麼是大腸激躁症?診斷標準是在過去12個月,至少有12週或超過12週感到腹部不適,反覆出現以下症狀:■腹痛或肚子脹氣,上完廁所就改善■排便次數改變,如便秘(每週多於3次)或腹瀉(每天多於3次)■大便形態改變(硬塊、稀軟便或水便)■排便的情況改變(需要用力解、有急迫感或覺得解不乾淨)■糞便帶有黏液,或是解出黏液狀的糞便大腸激躁症是屬於功能性異常的腸胃疾病,會反覆發作,慢性且持續,目前還找不出確切病因,但醫界一般認為情緒和壓力是誘發和惡化的因素。

西方的流行病學顯示有15~22%的人患有大腸激躁症,台灣的發生率則是在10~20%之間,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吳明賢曾指出,台灣邁向已開發國家之列,會有這樣困擾和症狀的人只會愈來愈多,似乎是一種文明病。

精神科醫師蕭美君更指出,患大腸激躁症的女性又比男性多,大概是2:1,是男性的兩倍。

廣告另一份研究也顯示,它好發於青春末期到中年的女性,而且可能從少女時期就隱隱發作,到了就學就業壓力大時,症狀就更明顯頻繁。

幸好它只是功能失常的良性疾病,用耐心和正確的方式面對,還是能獲得改善。

Q:是不是少吃就沒事了?實際上,已有很多研究顯示,有大腸激躁症的人只要妥善調整飲食的習慣與內容,就能減輕不舒服的症狀,而不是空肚子折磨自己,畢竟這是得長期面對的病症。

Q:飲食有什麼要注意的事?定食定量是最基本的原則。

吃進對自己最適合的份量,避免晚上到「吃到飽」的地方,增加腸胃的負擔,使大腸激躁症惡化。

而定時進餐,也是要讓腸胃形成一個節奏感,有個順暢進食、消化和排便的規律。

食物的內容則要避免高脂、油膩和油炸的東西。

脂肪攝取太多,會減緩胃的排空,繼而影響吸收,引起腹脹或腹瀉。

便秘型的



2. 談身心症

*身心症:壓力下的身體反應以身體症狀為主要表現,醫學上還未有統一的名詞,通稱「心身症」或「身心症」,「精神官能症」,「自律神經失調症」,「神經衰弱 ...



3. 現代人的文明病--身心症

現代人的文明病--身心症. 精神科王興耀副教授(90年4月). 所謂「身心症」,並不完全就是「心理病」。

一般而言,它可分為兩大類︰(一)當事人原先就有生理疾病, ...現代人的文明病--身心症精神科 王興耀副教授(90年4月)所謂「身心症」,並不完全就是「心理病」。

一般而言,它可分為兩大類︰(一)當事人原先就有生理疾病,如十二指腸潰瘍、偏頭痛或冠狀動脈病變等。

而當面臨生活壓力時,難免引發錯綜複雜的情緒變化,且間接惡化了既有疾病的症狀,變本加厲。

例如嚴重的腹痛、心臟病復發等。

(二)當事人本身並無任何器質性疾病,但卻有胃脹、胸悶、疼痛、心悸等問題。

對於第一類身心症的患者,傳統醫療行為多著重於器官的治療,而鮮有針對情緒管理、壓力調適來處理,故常造成既有生理疾病慢性化,且復發率高。

例如,十二指腸潰瘍復發多次且容易出血的患者,經研究發現,其有憂鬱症或焦慮症的比例遠比控制組還多出三倍。

而導致冠狀動脈疾病復發率高的傳統危險因子,除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糖尿病外,研究也證實,若患者合併有憂鬱症、焦慮症時,亦是復發之危險因子,且統計解釋量遠比傳統危險因子還高出許多。

換言之,憂鬱症、焦慮症對於心臟血管疾病復發的危害比起膽固醇、高血壓等來說,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第二類身心症的患者,常見的症狀就是胃脹與胸悶,前者即使透過腹部超音波、胃鏡,或其它檢查,卻無法發現患者生理上有任何病變。

而後者,透過X光照射、超音波或心電圖也多是徒勞無功。

結果是患者為找尋病因,便經常到處逛醫院(doctorshopping),並進行各式各樣的檢查;而研究發現,這些病人背後隱藏有憂鬱症、慮病症者約佔87%。

在我國目前健保支付制度採「論量計酬」下,遭遇該類病人,也只能讓醫師順便為其作全身檢查,因應上顯得無能為力。

然而,在英國、加拿大、德國等先進國家,目前多採取疾病管理制度,其要求患者要先看家醫科,處理初步可能的心理、情緒問題,嚴重者才轉介「精神科」或「身心科」診治。

藉此措施,病患可事先經家醫科篩選、限制而避免重覆檢查,浪費醫療資源。

諷刺的是醫療品質雖提高,但病患的醫療滿意度反而下降。

據瞭解,台灣病患的醫療滿意度約為75%,居世界首位,而德國、加拿大等國的病患醫療滿意度卻只有約52%,探究其道理就在於台灣嚴重缺乏疾病管理概念,行事過於順從病患要求,促使醫療相關檢查浮濫,造成高滿意度的數字假象。

總之,不論是第一類或第二類的身心症患者,皆應先由家醫科或內科處置,若經評估肇因可能是合併有憂鬱症或焦慮症時,才需轉介至「精神科」或「身心科」,以作進一步的治療。

【回本期目錄】



4. 心身症作者: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陳錫中主治醫師 ...

心身症是一種與壓力緊密相關的身體疾患。

在生理上,壓力可以透過自律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管道影響身體器官。

在行為上,若因應壓力的方式不 ...:::無障礙網頁說明台大醫院::: 最新消息特別企劃專題報導保健園地台大花絮兒童專欄前期內容  :::心身症認識反社會人格障礙症癲癇藥品治療簡介  前期專題報導  :::心身症內容下載: "A小姐是一位年輕患者,5、6年來深受頻尿的困擾,甚至因此辭掉工作。

因為必須隨時上廁所,她出門前會焦慮目的地是否有廁所,交通時間會不會太長沒有機會上廁所,或是交通工具是否能提供廁所等一般人不太顧慮的事情。

起初,她到泌尿科接受評估,僅發現有輕微泌尿道感染。

然而在接受完整的藥物治療後,頻尿症狀卻依然持續。

由於沒有發現其他器官上的問題,因此泌尿科醫師轉介A小姐到精神科接受進一步評估。

精神科醫師發現,患者已經因為頻尿而開始規避一些外出活動,社交活動減少,也不太愛和朋友往來,對自己越來越沒信心。

現在她已經分不清楚是因為生活無趣乏味,還是因為害怕頻尿,造成自己幾乎足不出戶。

由於沒有發現其他精神科的問題,精神科醫師認為A小姐應該的頻尿應該是一種「心身症」。

…"何謂心身症心身症是一種與壓力緊密相關的身體疾患。

在生理上,壓力可以透過自律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管道影響身體器官。

在行為上,若因應壓力的方式不理想,也會進一步影響健康。

例如,每逢壓力一來,就透過暴飲暴食、抽菸、喝酒來抒解。

因此,壓力會藉由這些生理與行為的機轉造成身體持續性亢奮,並帶來不適,包含:心悸、頻尿、過度換氣等自律神經功能失調的症狀,這屬於第一大類的心身症。

另外,壓力也會透過這些機轉影響既存身體疾病的表現、病程或預後,例如:高血壓、氣喘、消化性潰瘍、糖尿病等,這些屬於第二大類的心身症。

心身症的命名是為了提醒治療者與患者,這類疾病的病因同時含括「心」與「身」的部分,兩者同樣重要,治療時應該注意壓力形成、壓力反應與壓力因應三方面與身體疾病的相互影響。

除了積極評估與處理生理疾病之外,也不能忽略心理與行為因素對於疾病的影響,但也不應全然歸因於「心理因素」,而忽略根本上生理疾病的治療。

心身症的診斷在診斷方面,以A小姐為例,當症狀出現時,首要還是排除是否有明確的身體疾病可以解釋所有症狀。

顯然,A小姐已經接受完整泌尿科評估與治療,雖然已經沒有其他明顯器官上的問題,但是她還是因為頻尿而倍感困擾,此時就可以考慮是否為心身症。

心身症的確診,通常需要轉介到精神科接受完整評估,醫師會透過詳細的問診,先行排除身體症狀是否由其他精神科疾病所引起,例如憂鬱症、焦慮症、慮病症等。

此外,精神科醫師也會深入評估患者的性格、情緒與壓力源間的互動模式,以瞭解患者因應壓力的心理與行為特色。

透過這些評估,醫師與患者就能完整地瞭解並拆解症狀形成的各種病因與過程,以便共同討論與訂定讓病情獲得改善的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方式。

心身症的心理與行為評估精神科醫師詳細評估A小姐的病情後發現,她其實是一位謹慎而且仔細的患者。

她過去在工作時認真負責,常覺得被時間追著跑,經常有憋尿的習慣,最後導致泌尿道感染,引起短暫性頻尿。

然而,為何泌尿道感染治癒之後,頻尿仍然持續?原來當A小姐感到工作緊湊時,就會擔心是否又會因為想上廁所而造成時間的延誤,或是在會議上出糗。

久而久之,她開始不時地掃瞄自己是否有尿意。

到後來,她慢慢地無法專注在眼前的事務,而將注意力都定睛在膀胱上。

曾幾何時,是否有尿意變成生活中最在意的事情。

確保隨時有廁所可上,變成穩定焦慮情緒最直接、立即的方法。

後來,A小姐索性辭職,想在家裡好好休息養病,沒想到讓她反而有更多時間注意自己是否有尿意。

A小姐盡量不出門的因應方式,反而讓生活越發退縮變調,陷入惡性循環。

心身症的治療心身症的病程有時會較長,因此治療策略應有先後次序、輕重緩急之分。

整體而言,首重確實處理身體上的疾病。

以A小姐為例,需要先確保泌尿道感染已獲得充分治療並且沒有其他造成頻尿的病因。

而當身體部分的病因緩解之後,就需要精神科醫師協助,幫助患者了解「壓力」與「不良因應模式」如何讓症狀持續的道理。

此時,患者往往會因為自己的困難被理解而



5. 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如何分辨?

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這幾個名詞都跟情緒、壓力有關,為什麼我們需要瞭解這幾個名稱呢?其實這篇文章是應讀者要求而寫,因為當時他 ...首頁/自律神經健康/自律神經-治療Q&A/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如何分辨?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這幾個名詞都跟情緒、壓力有關,為什麼我們需要瞭解這幾個名稱呢?其實這篇文章是應讀者要求而寫,因為當時他對自己所生的疾病沒有概念,不知道心理上的感覺也有關,結果只對醫生說了生理上的症狀,導致治療方向有偏差,也沒有做出生活上的應對。

他覺得,如果能早一點知道,他就不用走這麼多冤枉路了,所以希望我能寫一篇簡單的介紹。

突然收到這樣的請求,只好把我那堆快長蜘蛛網的心理學課本拿出來,好好的做一下功課。

希望能把這些複雜的東西,盡可能地用簡單的方式,讓大家能理解。

本文目錄病名的演變歷史心身症的發展過程心身症的生理表現心身症的心理表現焦慮症體表症情感症-憂鬱症情感症-躁鬱症結語病名的演變歷史最早出現的名稱是「精神官能症」(neuroticdisorder),原意是強調心理因素在這類疾病上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定義分歧以及漸漸地被污名化,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以及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上,已不見「精神官能症」一詞。

後來採用了psychosomaticdisorder,強調情緒〈心理〉影響身體〈生理〉,翻譯成「心身症」是比較符合原意,但後來「身心症」較為常用,著眼在兩者可以相互影響。

這兩種名稱泛指心理、生理會互相影響的疾病。

但是很不幸,只要牽涉到「心理」,就很容易被污名化,會被認為是「瘋子」,所以很快的,「心身症」、「身心症」又不太被民眾接受。

由於,身心症種類非常多,大部分呈現在自律神經系統支配的生理機能上,漸漸地,醫生發現,如果講「自律神經失調」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能讓病患有意願接受治療,所以現在聽到的幾乎都是「自律神經失調」。

心身症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把因果關係想像成這樣長期情緒、壓力問題(心理)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生理)長期自律神經失調(生理)可能會往三個方向發展生理表現:全身上下各處的症狀都變多、加重生理表現:症狀集中在特定身體系統心理表現:心理狀態逐漸出現某種特徵這也是為什麼在我的文章中,一再強調「處理壓力的重要」,因為這才是你生病的源頭,而壓力種類「不限於」經濟壓力、家庭壓力、考試壓力、個性壓力,還包括生活作息紊亂、飲食刺激、過勞等等都是壓力的一種,只要對你身體或心理上造成負荷問題的事情,就都是壓力。

詳情可以參考「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

請特別注意:上述三種表現並不是只會出現一種,你可能同時會有心理表現以及生理表現。

🔔全方位掌握自律神經失調康復資訊,歡迎參考「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

以下來解說三個發展方向所形成的疾病會有什麼樣的症狀,大家可以觀察自己,看醫生的時候記得把該講的都講一講,讓醫生能下正確的判斷。

心身症的生理表現心身症種類很多,大部分是表現在自律神經所支配的器官上,廣泛的症狀可以參考「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而下面這些疾病,本質上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只是症狀集中表現在特定系統上。

心臟血管系統:冠狀動脈疾病、原發性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血管性頭痛、偏頭痛等呼吸系統:常見過敏性鼻炎、氣喘、過度換氣徵候群等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食道迴流、嘔吐、腸胃道躁激症等泌尿生殖系統:頻尿、與月經週期有關的症狀,如經痛、經前症候群等免疫系統:降低免疫功能,易生大大小小的毛病皮膚系統:異位性皮膚炎、搔癢症、過敏肌肉骨骼系統:下背痛、肌肉緊張性頭痛內分泌系統:低血糖症、糖尿病、甲狀腺問題、腦下垂體機能不足等心身症的心理表現以下這些疾病,是傳統上「精神官能症」的分類,當你長期自律神經失調,就有可能發展成這些有特定症狀的疾病。

以下我將這三年多來,跟將近六百位讀者交流中比較常見到的種類提出來說明。

我盡量白話講,希望大家看得懂。

焦慮症首先要來解釋焦慮症,主要情緒是焦慮不安,但是焦慮症是個統稱,依據焦慮的東西不同而有下列分類泛慮症:大部分時間都感到焦慮,且持續至少六個月以上,且對特定處境有不切實際的憂慮,且有肌肉緊張、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症狀恐慌症:恐慌發作時出現心跳加速、暈眩、無力、窒息等症狀,持續幾分鐘,在60分鐘內恢復正常,所有症狀消失,並且不斷憂慮可能會有更多的發作。

恐懼症:對特定的活動、物體或情境有一種持續而不



6. 裝病反而真生病、器官萎縮?精神科醫師講清楚什麼是「身心症」

身心症的原名是 psychosomatic disorder,認為是情緒〈心理〉影響生理〈身體〉,翻譯成心身症是比較符原意,但後來身心症較為常用,著眼在 ...裝病反而真生病、器官萎縮?精神科醫師講清楚什麼是「身心症」撰文:黃偉俐醫師的精神醫學新天地日期:2017年10月25日分類:各式病症AAA日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上政論節目談論阿扁說:「他一開始是裝的,後來變成真的病,台語叫做「凝」,一開始中文叫『身心症』,後來看電腦斷層真的是大腦前葉有萎縮」,他後來又解釋:「阿扁是身心症,一開始身體沒有病,但是心情不好,後來發現腦袋病變,心情不好會死人,器官都會壞掉。

」,但事實如此嗎?身心症的定義是:「以生理症狀為主,但其診斷與治療特別要考慮到心理因素的疾病。

」廣義的說,不管發病的原因有沒有生理上的因素,卻可能因為心理因素造成症狀。

傳統的看法中下列問題和身心症有關:高血壓、消化性潰瘍、腸躁症、氣喘、自律神經失調、頭痛等。

 像是緊繃型頭痛跟情緒很有關係,有很多人在醫院量的血壓就特別高,但基本上身心症跟裝病沒有關係,也不太能造成直接的器官損傷。

像高血壓的原因很多,有些人的血壓確實高,有些人只在緊張時血壓才會高。

但是經過焦慮症的治療後,即便使用的是和心血管沒關係的精神科用藥,血壓的控制就好很多,甚至也有病人都不用吃藥血壓可以恢復正常,但大多數的病人依然需要每天規律吃藥。

身心症最明顯案例就是「胃食道逆流」所以焦慮、緊張的“心理”,其實是腦部的焦慮中樞偕同自律神經,確實可以造成生理的症狀。

另外一個『身心症』明顯而常見的例子就是“胃食道逆流”,因為長時間的工作、餐飲時間不正常,使用大量咖啡、甜食,或喝酒,再加上壓力,很多人都有胃脹、甚至胸悶、喉嚨卡卡的問題。

這些人其實裡面可能高達40%並不是真的胃酸逆流跑到食道去,而是壓力,生活緊張造成腦部緊繃,進而引起自律神經異常。

往往治療焦慮症的抗憂鬱藥和抗焦慮藥物的療效,遠超過最強效抑制胃酸的藥。

身心症的原名是 psychosomaticdisorder,認為是情緒〈心理〉影響生理〈身體〉,翻譯成心身症是比較符原意,但後來身心症較為常用,著眼在兩者可以相互影響。

隨著時代的進步,目前的精神醫學已經把這一大類歸為所謂的焦慮性疾患,尤其是廣泛性焦慮症。

廣泛性焦慮症是大腦中主管焦慮的中樞出了問題,無法維持“適度”的緊張與焦慮,反應太敏感的結果,導致整體的腦細胞過度警覺、緊繃。

在這種情況下除了睡眠障礙、焦慮緊繃,主要還造成肌肉的緊繃〈和頭痛、肩頸緊繃、腰酸背痛、胸悶有關〉,還有自律神經失調“像胃脹、呼吸不順、心悸、血壓上升、拉肚子〉。

上台表演、大考前失常,正是壓力跟情緒影響腦細胞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像有些人在大考、或上台表演前會特別緊張,有人會心悸、冒汗、一直想上廁所、肚子痛、頭痛,這些都是大腦的焦慮中樞過度反應,影響到腦細胞、自主〈感覺跟肌肉〉跟自律系統〈五臟六腑〉所造成的焦慮症狀。

這就是一般說的「心身症」或「身心症」,但這不是裝的,是壓力跟情緒影響到腦細胞,腦細胞在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症狀。

不管是心身症或身心症,嚴格來說都不歸屬於精神疾病的一種了,只是一種形容詞而已,短期是調適障礙,長期慢性下來則是焦慮症。

長期焦慮確實會累積一些對身體的影響,像胃潰瘍、胃食道逆流,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上升,精神科的治療有其必要,但部會立即而直接。

長期的壓力、情緒,加上體質的因素,確實會影響身體的狀況,但真正對主要器官的風險不大,主要是症狀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甚至造成憂鬱症。

像「精神官能症」也是一個古老的名詞,基本上也不再被歸類在主要的診斷系統之中,它的概念除包含心身症之外,還包括焦慮性疾患跟較輕微的憂鬱症。

簡單講,不是很嚴重的精神疾病,但確實有生理跟情緒相關的問題,都可以叫精神官能症,精神科醫師不應該再為了方便而在濫用或誤用這些「精神官能症」、「心身症」、「身心症」、「自律神經失調」。

正確診斷成關鍵 缺乏瞭解反而傷財勞民焦慮性疾患,包況大家孰悉的「恐慌症」、「強迫症」、「社交焦慮症」,還有和身心症最相關的「廣泛性焦慮症」,這些病人至少佔人口數的1/4以上,再加上和身心症也有關的憂鬱症,那恐怕更是1/3以上。

這些病絕大多數都不嚴重,主要是影響生活品質和功能,造成一些身心症狀。

但是因為精神疾病的汙名化,造成大家的誤解、拒絕,缺乏病識感,甚至各處到其他科求診,往往是頭



7. 腦神經衰弱? 認識身心症

身心症種類非常多,大部分呈現在自律神經系統支配的生理機能上,影響所及包括心臟血管系統:冠狀動脈疾病、原發性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血管 ...ÂåÀø¹Î¶¤|Ãö©ó¤ß²zªvÀø|½Ã±Ð¶é¦a|¬Ý¶E»Ýª¾|¥æ³q¸ê°T¤¤¤å/ENGLISH ¤Ñ´¸¬O¤@­Óµ²¦X±M·~Âå®v¡BÀu¨q¤ß²z®v¤Î³»¦y¤ß²zÅU°Ý¸sªºÂåÀø¹Î¶¤¡A­P¤O©ó¨­¤ßºë¯«ÂåÀøªA°È¡C§Ú­ÌªA°È¿Ë¤Á¡A¨Ã°í«ùºûÅ@±wªÌªºÁô¨pÅv¡A¥þ¤ß¥þ·N±N³Ì°ª«~½èªºÂåÀø±aµ¹§A¡C¦b¤Ñ´¸¬°¤FÅý±z¯à»´ÃP¦Û¦b¡A§Ú­Ì¾Ö¦³µÎ¾Aªº­Ô¶E°Ï¡A¹çÀRªº¶EÀø«Ç¡A·Å·x§O½oªº¤ß²z¿Ô°Ó«Ç¡AÅý±z·P¨ü¦³§O©ó¤jÂå°|ªº«K§Q»PµÎ¾A©Ê¡C¤Ñ´¸¤½§i110¦~¤½§i2/10-2/16¬K¸`¥ð¶E2/27-3/1228©M¥­¬ö©À¤é¥ð¶E¤Í¯¸³sµ²¥xÆWºë¯«¬ì¶E©Ò¨ó·|¸³¤ó°òª÷·| »{ÃѨ­¤ß¯g¡y¸£¯«¸g°I®z?¡zªL¤fªø©°Âå°|ºë¯«¬ì¿½¬ü§gÂå®v¤ß²z¦]¯À·|¼vÅT¨ì¨­Åé¥\¯à»P¨­Åé¯e¯f¡A·í©Ó¨ü¹L­«À£¤O®É¡A¦Û«ß¯«¸g¨t²Î¡B¤º¤Àªc¨t²Î¡B§K¬Ì¨t²Îµ¥¡A¥i¯à·|¥X²{¥¢½Õªº±¡§Î¡AÄY­«®É·|¤Þµo¦UºØ¨­¤ß¯e¯f¡C¤Ï¹L¨Ó»¡¡A·í¨­Å馳¤F¯e¯f¡A¤]·|±a¨Ó¤£µ¥µ{«×ªº¤£¦w¡B®`©È¡BµJ¼{©Î¼~Æ{µ¥±¡ºü¡C¨­¤ß¯gºØÃþ«D±`¦h¡A¤j³¡¤À§e²{¦b¦Û«ß¯«¸g¨t²Î¤ä°tªº¥Í²z¾÷¯à¤W¡A¼vÅT©Ò¤Î¥]¬A¤ßŦ¦åºÞ¨t²Î¡G«aª¬°Ê¯ß¯e¯f¡B­ìµo©Ê°ª¦åÀ£¡BÆ{¦å©Ê¤ßŦ°IºÜ¡B¤ß«ß¤£¾ã¡B¦åºÞ©ÊÀYµh¡B°¾ÀYµhµ¥¡C©I§l¨t²Î¡G±`¨£¹L±Ó©Ê»óª¢¡B®ð³Ý¡B¹L«×´«®ð¼x­Ô¸sµ¥¡C®ø¤Æ¨t²Î¡G®ø¤Æ©Ê¼ìºÅ¡B¼ìºÅ©Êµ²¸zª¢¡B­¹¹D°j¬y¡B¹Ã¦R¡B¸z­G¹Dļ¿E¯gµ¥¡Cªc§¿¥Í´Þ¨t²Î¡GÀW§¿¡B»P¤ë¸g¶g´Á¦³Ãöªº¯gª¬¡A¦p¸gµh¡B¸g«eºò±i¯g­Ô¸sµ¥¡C§K¬Ì¨t²Î¡G­°§C§K¬Ì¥\¯à¡A©ö¥Í¤j¤j¤p¤pªº¤ò¯f¡C¥Ö½§¨t²Î¯fÅÜ¡F¦Ù¦×°©Àf¨t²Î¡G¤U­Iµh¡B¦Ù¦×ºò±i©ÊÀYµh¡C¤º¤Àªc¨t²Î¡G§C¦å¿}¯g¡B¿}§¿¯f¡B¥Òª¬¸¢°ÝÃD¡B¸£¤U««Åé¾÷¯à¤£¨¬µ¥¡C¦³«Ü¦hªº¨­¤ß¯gª¬¡A±`±`¥Ñ¦U¶µÀˬd¤¤§ä¤£¥X©úÅã¯f¦]¡A¦ý¯f¤H¤´¤ÏÂзP¨ì¤£µÎªA¡F°¸º¸¦³¨ÇÂå®vµL¤ß¦a§i¶D¯f¤H»¡¡G¡u§A¨S¦³¯f¡I¡v§ó¨Ï¤HµL©Ò¾A±q¡A¥u¦n¤£Â_­«½Æ¦U¼ËÀˬd»PªvÀø¡A©ÎªÌ¬é¦³´M¨D°¾¤è¡AµL©Ò¾A±q¡C¤ß¨­¯gªº¦¨¦]¡GÅé½è¦]¯À¡G¥D­n§e²{¦b¯«¸g¥Í²z¾÷¯à¡B¯«¸g¤º¤Àªc¾÷¯à©M¯«¸g§K¬Ì¾÷¯à¤W¡CÁ`¬A¨Ó»¡¡A³q±`ªº±¡ªp¬O¡A·í¤@­Ó¤H©Ó¨ü¤Ó¦hªºÀ£¤O¤§«á¡A¸g¥Ñ¤j¸£ªº¤ÏÀ³¡A¦Ó¼vÅT¨ì¥þ¨­ªº¤º¤Àªc¨t²Î¡B¦Û«ß¯«¸g¨t²Î¡A¦Ó¼vÅT¨ì¥þ¨­ªº¤ºÅ¦¾¹©x¥\¯à¡C¤ß²zªÀ·|¦]¯À¡G¦b¤H®æ¯S½è¤W¡Aºò±i«¬¡B¨Ì¿à«¬¡B±Ó·P«¬¡B¹L«×¨D§¹¬ü«¬¡B±j­¢©Ê®æ«¬¡B¤£¦¨¼ô«¬ªº¤H¦b¾D³{¤ß²z½Ä¬ð©Î¹L«×ªºÀ£¤O®É¡A´N®e©ö¿©±w¤ß¨­¯g¡C¤@¥¹¨­Åé«ùÄòªº¦s¦b¬YºØ©Î¬Y¨Ç¥Í²z¯gª¬¡AÅý¤H·P¨ì¤£µÎªA¡A¬Æ¦Ü¼vÅT¨ì¤é±`¥Í¬¡¥\¯à®É¡A³Ì¦n¾¨¦­´NÂå¡A¨Ó±Æ°£¤ß¨­¯g¥H¥~ªº¨ä¥L¯e¯f¥i¯à¡C¦ý­Y´X¦ìÂå®vªº¶EÂ_»P¤@¨t¦CÀˬd«á¡A¤w½T©w¥Ø«e¨S¦³



8. 心靈的瘟疫 身心症

隨著社會步調加快,生活壓力增加,愈來愈多的現代人常有失眠、頭痛、心悸、​胸悶、胃酸逆流、或習慣性腹瀉等。

有可能每年員工體檢都正常,但上述症狀卻不定時 ...門診時刻表網路掛號醫療團隊就醫指南資料申請交通資訊心靈的瘟疫─身心症48歲的王先生,是個公司的業務主管,個性急燥且追求完美。

在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的壓力下,報告、會議不斷,交際應酬更是免不了,每天過著〝晚九朝五〞的生活,開始有胸悶、睡不著、脖子僵硬、耳鳴,感覺自己快中風了。

他曾求助耳鼻喉科及神經科,能做的身體檢查都做了,都被告知沒有問題。

隨著社會步調加快,生活壓力增加,愈來愈多的現代人常有失眠、頭痛、心悸、胸悶、胃酸逆流、或習慣性腹瀉等。

有可能每年員工體檢都正常,但上述症狀卻不定時來報到;有可能醫師診斷你有胃潰瘍,長期治療後雖胃部症狀改善,卻一直無法斷根。

到底怎麼了?我是不是生病了?   這是現代人常見的「心身症」,長期的心理壓力而造成身體器官功能的失調,而且長久下來會導致身體組織的病變,一般的臨床檢驗中找不出明顯的器質性病因,但病人卻反覆地感到不舒服。

其症狀可發生於全身各系統,依器官系統來分類,較常見有下列幾種:1.骨骼肌肉系心身症:如頭痛、抽筋及肌肉痛。

2.皮膚系心身症:如皮癢症、禿頭、異位性皮膚炎及多汗症等。

3.呼吸系心身症:如換氣過度症候群,打嗝及歎氣。

4.心臟血管系心身症:如心悸、偏頭痛及心律不整。

5.腸胃系心身症:如慢性胃炎、便秘及十二指腸潰瘍。

6.生殖泌尿系心身症:如經期不順、性無能及性交疼痛症。

7.內分泌系心身症:如甲狀腺機能亢進,更年期症狀等。

8.其他:尚包括血液淋巴系,特殊感覺器官或神經系的心身症。

  壓力容易引發負面情緒,影響注意力及記憶力,也會改變社會行為。

壓力越大,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耗損越大,進而影響個人的免疫系統,使疾病更容易產生。

「心身症」是身體在抗議,對身體而言就像無形的瘟疫,讓健康亮起紅燈,生理上從身體最脆弱的地方出問題;心理上您可能有焦慮、恐慌、甚至憂鬱症。

人的體能巔峰在25歲,隨著體能逐步下滑,身上背負的壓力如果不減少反而增加,容易出現這樣的症狀,尤其是35歲到55歲的中壯年,總有一天形成「死亡交叉」。

並非只有重大生活事件才會影響健康,當日常繁瑣壓力數量極大時,對健康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黃于誠醫師建議:試著改變生活方式,對自己好一點;有需要時面對疾病,接受治療,定能解決心身困擾。

      【醫師簡介】烏日林新醫院身心科黃于誠主任  主治項目失眠、憂鬱、藥酒癮、過動症、躁鬱症、老年失智症、思覺失調症學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童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兒童少年精神科受訓         回新聞列表     回首頁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