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如何分辨? | 身心症

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這幾個名詞都跟情緒、壓力有關,為什麼我們需要瞭解這幾個名稱呢?其實這篇文章是應讀者要求而寫,因為當時他 ...首頁/自律神經健康/自律神經-治療Q&A/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如何分辨?自律神經失調、心身症、身心症、精神官能症,這幾個名詞都跟情緒、壓力有關,為什麼我們需要瞭解這幾個名稱呢?其實這篇文章是應讀者要求而寫,因為當時他對自己所生的疾病沒有概念,不知道心理上的感覺也有關,結果只對醫生說了生理上的症狀,導致治療方向有偏差,也沒有做出生活上的應對。

他覺得,如果能早一點知道,他就不用走這麼多冤枉路了,所以希望我能寫一篇簡單的介紹。

突然收到這樣的請求,只好把我那堆快長蜘蛛網的心理學課本拿出來,好好的做一下功課。

希望能把這些複雜的東西,盡可能地用簡單的方式,讓大家能理解。

本文目錄病名的演變歷史心身症的發展過程心身症的生理表現心身症的心理表現焦慮症體表症情感症-憂鬱症情感症-躁鬱症結語病名的演變歷史最早出現的名稱是「精神官能症」(neuroticdisorder),原意是強調心理因素在這類疾病上的重要性,但是因為定義分歧以及漸漸地被污名化,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以及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上,已不見「精神官能症」一詞。

後來採用了psychosomaticdisorder,強調情緒〈心理〉影響身體〈生理〉,翻譯成「心身症」是比較符合原意,但後來「身心症」較為常用,著眼在兩者可以相互影響。

這兩種名稱泛指心理、生理會互相影響的疾病。

但是很不幸,只要牽涉到「心理」,就很容易被污名化,會被認為是「瘋子」,所以很快的,「心身症」、「身心症」又不太被民眾接受。

由於,身心症種類非常多,大部分呈現在自律神經系統支配的生理機能上,漸漸地,醫生發現,如果講「自律神經失調」是比較容易被接受的,能讓病患有意願接受治療,所以現在聽到的幾乎都是「自律神經失調」。

心身症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把因果關係想像成這樣長期情緒、壓力問題(心理)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生理)長期自律神經失調(生理)可能會往三個方向發展生理表現:全身上下各處的症狀都變多、加重生理表現:症狀集中在特定身體系統心理表現:心理狀態逐漸出現某種特徵這也是為什麼在我的文章中,一再強調「處理壓力的重要」,因為這才是你生病的源頭,而壓力種類「不限於」經濟壓力、家庭壓力、考試壓力、個性壓力,還包括生活作息紊亂、飲食刺激、過勞等等都是壓力的一種,只要對你身體或心理上造成負荷問題的事情,就都是壓力。

詳情可以參考「自律神經失調的成因」。

請特別注意:上述三種表現並不是只會出現一種,你可能同時會有心理表現以及生理表現。

🔔全方位掌握自律神經失調康復資訊,歡迎參考「自律神經失調康復全攻略」。

以下來解說三個發展方向所形成的疾病會有什麼樣的症狀,大家可以觀察自己,看醫生的時候記得把該講的都講一講,讓醫生能下正確的判斷。

心身症的生理表現心身症種類很多,大部分是表現在自律神經所支配的器官上,廣泛的症狀可以參考「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而下面這些疾病,本質上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只是症狀集中表現在特定系統上。

心臟血管系統:冠狀動脈疾病、原發性高血壓、鬱血性心臟衰竭、心律不整、血管性頭痛、偏頭痛等呼吸系統:常見過敏性鼻炎、氣喘、過度換氣徵候群等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食道迴流、嘔吐、腸胃道躁激症等泌尿生殖系統:頻尿、與月經週期有關的症狀,如經痛、經前症候群等免疫系統:降低免疫功能,易生大大小小的毛病皮膚系統:異位性皮膚炎、搔癢症、過敏肌肉骨骼系統:下背痛、肌肉緊張性頭痛內分泌系統:低血糖症、糖尿病、甲狀腺問題、腦下垂體機能不足等心身症的心理表現以下這些疾病,是傳統上「精神官能症」的分類,當你長期自律神經失調,就有可能發展成這些有特定症狀的疾病。

以下我將這三年多來,跟將近六百位讀者交流中比較常見到的種類提出來說明。

我盡量白話講,希望大家看得懂。

焦慮症首先要來解釋焦慮症,主要情緒是焦慮不安,但是焦慮症是個統稱,依據焦慮的東西不同而有下列分類泛慮症:大部分時間都感到焦慮,且持續至少六個月以上,且對特定處境有不切實際的憂慮,且有肌肉緊張、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症狀恐慌症:恐慌發作時出現心跳加速、暈眩、無力、窒息等症狀,持續幾分鐘,在60分鐘內恢復正常,所有症狀消失,並且不斷憂慮可能會有更多的發作。

恐懼症:對特定的活動、物體或情境有一種持續而不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