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抑鬱不是母親的專利,「父親產後抑鬱」多在產後一年達到 ... | 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盛行率約10-20%,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類似,但較為嚴重、症狀多樣化、發作時間長。

產後精神病:此為產後最嚴重的情緒障礙, ...現正閱讀產後抑鬱不是母親的專利,「父親產後抑鬱」多在產後一年達到高峰2019/05/13,健康PhotoCredit:Shutterstock/達志影像精選轉載TNL編輯精選好文轉載,感謝作者的熱情分享!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文:劉彥君(台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永遠都睡不夠」、「擠不出足夠母奶餵飽寶寶」、「體重瘦不下來」、「長輩總是喜歡給予各種意見,真的很難溝通」、「不是說第一胎照書養?每一本寫得都不一樣,到底哪一種才是最好的?」、「沮喪想哭、自我責怪、逃避人際關係,覺得自己像被邪魔附身一樣」這些是新手媽媽們在孩子出生後常聽到的心聲。

談到產後抑鬱,大家通常直覺想到的是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們,因為懷孕生產的疲勞、照顧新生兒的辛苦而出現心情抑鬱的狀況,但現在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爸爸們也會在孩子出生後經歷到「產後抑鬱」。

關於產後抑鬱,現在不是只從女性的荷爾蒙變化、照護新生兒的負擔來解釋,更傾向用家庭系統及生活適應的觀點來理解。

孩子的出生,對夫妻及家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在迎接新生兒到來的喜悅過後,緊接而來育兒挑戰,通常為夫妻關係帶來相當程度的壓力,而進入親職角色(父母的身份)也是困難的適應問題。

寶寶出生後,新手父母必須開始照顧孩子喝奶、拍嗝、洗奶瓶、換尿布、洗澡、哄睡,還要應付半夜啼哭、生病等等諸多事項,加上許多夫妻還必須兼顧工作,因此夫妻過往的生活作息、社交生活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伴侶彼此間的角色也從單純的夫妻關係,必須加上父母的親職角色。

即使現在有許多育兒、教養的書籍或資訊,但每個孩子的出生並沒有附送「寶寶說明書」,每對父母都需要摸索如何照顧自己的寶寶,磨合出適合自己家庭的照顧方式,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

為人父母始終是一項做中學的挑戰,父母的個人生命歷程及親密關係,也都在孩子出生後經歷快速並劇烈的轉變。

父親與母親產後抑鬱,很多時候是因無法適應這樣的轉變而產生的情緒困擾。

產後抑鬱症,顧名思義為生產之後的期間發生的抑鬱症,是產後四個星期內出現抑鬱情緒、失去興趣及樂趣、失眠或嗜睡、食慾變差或變大、注意力或做決定的功能變差、無價值感、自殺意念或行為、心理動作性遲緩或激躁等症狀。

上述這些抑鬱症狀不僅會出現在母親身上,同樣有可能出現在孩子出生後的父親身上,稱為「父親產後抑鬱」。

母親的產後抑鬱可概分為三類:產後情緒低落:盛行率約為30-75%,大多於產後的3至10日內發生,時間短暫、症狀較輕。

產後抑鬱症:盛行率約10-20%,症狀與產後情緒低落類似,但較為嚴重、症狀多樣化、發作時間長。

產後精神病:此為產後最嚴重的情緒障礙,盛行率約為0.1-0.2%。

不同研究報告中女性產後抑鬱發生率約為10%-37%,而男性的產後抑鬱的發生率約為8.4%-28%。

產後抑鬱不僅影響父母本身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親子間的互動關係,對家庭系統、親職教養行為產生負面的影響。

另外,有抑鬱症的一方也會干擾另一半與小孩的互動,而負向的親子關係可能對小孩未來的認知、行為、社會和情緒發展都會有影響。

產後發生生活重大事件、婚姻品質不佳、育兒價值觀與配偶不一致、溝通問題、從另一伴與重要他人獲得的社會支持不足、父母角色調適困難、照顧新生兒的壓力種種因素,都會增加產後抑鬱的罹患風險。

因為現代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期待已經有所改變,現在的爸爸們也被期待負擔起照護孩子與分擔家務的責任,很多父親也無法免於照顧小孩的疲倦以及睡眠的減少。

以前被認為影響女性產後抑鬱的風險,也被加諸到男性身上,加上男性傳統被期待的養家壓力,因此男性與媽媽們一樣可能發展出產後抑鬱。

然而父親的產後抑鬱多在產後一年內逐漸增加,在產後12個月抑鬱症狀達到高峰,這跟女性在小孩出生時就容易有抑鬱症狀是不一樣的。

在孩子出生後,家庭生活常因孩子而必須重新安排,不只是時間上的安排,夫妻互動方式、育兒家務的分工、家庭經濟的支出都隨之有大幅的改變。

過去許多研究都發現孩子出生帶來的挑戰和考驗,常讓婚姻進入低潮期,降低婚姻品質。

而筆者過去的研究也發現新手父母在產後的婚姻滿意度越低,抑鬱程度會越高。

婚姻滿意度降低容易成為壓力源而抑鬱,而有抑鬱傾向的一方容易與配偶發生衝突,對婚姻關係越不滿意,是一個惡性循環。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