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息肉 | 大腸瘜肉症

以下列出大腸息肉可能造成的症狀。

直腸出血:糞便有黏液或血,可能是大腸息肉、癌症或其他健康警訊,像 ...跳到內容癌症»大腸癌大腸息肉醫學審稿:何懷德醫師|文:黎佳燊更新日期:2020-09-24.閱讀時間:6分鐘馬上分享在這篇文章中:大腸息肉的定義與種類大腸息肉的症狀大腸息肉的風險大腸息肉的診斷方法大腸息肉的治療方法大腸息肉的術後照護大腸息肉的預防方法大腸息肉的定義與種類指生長在大腸壁或直腸中的細胞腫塊,多數情況下,大腸息肉對身體無害,但若息肉長成癌細胞,且進入晚期癌化階段,致命性就會大大提高。

事實上,息肉要長成癌細胞,其過程需要好幾年,而息肉生成數量、大小皆有不同,不過息肉愈大,通常癌症風險愈高。

大腸息肉種類大腸息肉的成因不明,只能推測身體系統產生過多的細胞於大腸壁中,形成細胞腫塊,即是息肉。

依其病理組織可分為以下兩種:非腫瘤性息肉:無害且不會癌化的息肉,以增生性息肉為大宗。

其中,發炎性息肉容易伴隨的潰瘍性大腸炎(Ulcerativecolitis)和克隆氏病(Crohn’sdisease),提高大腸癌的風險。

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polyps)發炎性息肉(Inflammatorypolyps,或稱假性息肉)缺陷瘤性息肉(Hamartomatouspolyps)腫瘤性息肉:有癌化可能的息肉。

大部分癌化皆來自腺瘤性息肉。

但需特別注意的是,鋸齒狀息肉與增生性息肉病理組織相似,但鋸齒狀息肉有癌化可能。

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polyps)鋸齒狀息肉(Serratedpolyps)大腸息肉如何變成大腸癌目前並無明確的遵循法則可以確定大腸息肉如何變癌細胞,只能推測當息肉愈長愈大,癌化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只要息肉大於一公分,它就屬進階性息肉,需要儘快被移除,避免它長成癌細胞。

大腸息肉的症狀通常大腸息肉都是無症狀的,當大腸息肉漸漸長大,才會有較明顯的症狀出現,因此大腸癌篩檢和檢查非常重要,只要在早期發現,息肉是可以安全被移除的。

以下列出大腸息肉可能造成的症狀。

直腸出血:糞便有黏液或血,可能是大腸息肉、癌症或其他健康警訊,像是痔瘡或肛門裂傷。

糞便顏色變化:糞便出現紅色條紋,或呈黑色,這也可能是因為飲食及藥物所導致。

便祕或腹瀉:便祕或腹瀉持續超過一週可能是大腸息肉變大的警訊,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健康因素。

(推薦閱讀:大便卡住出不來!便祕5原因與4點預防)腹部疼痛:大腸息肉變大可能會導致腸道阻塞,進而造成腹部疼痛。

缺鐵性貧血:大腸息肉的出血可以是沒有跡象的,這種慢性出血最終將使血液中缺乏鐵,也就是缺鐵性貧血,患者可能感到疲勞和呼吸困難。

什麼時候該求助醫師?只要察覺有腹部疼痛、糞便有血,以及排便習慣改變持續了一週以上,就應該找醫師求助了。

大腸息肉的風險以下為促使大腸息肉形成及其癌化的風險因子:年齡:50歲以上者有更高的大腸息肉和大腸癌風險;或者 50歲前曾罹患卵巢癌(Ovariancancer)或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cancer)。

性別:男性的大腸息肉和大腸癌風險比女性稍高一些。

腸道發炎狀況: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病會提高大腸息肉和大腸癌風險。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中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患者,其罹患的風險可能會提高。

此外,家族性息肉疾病(Hereditarypolypdisorder)也有很高的風險,包括以下六種。

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也稱為林奇綜合症(Lynchsyndrome)家族性腺性息肉症(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加德納症候群(Gardner’ssyndrome)MYH基因相關息肉症(MYH-Associatedpolyposis)黑斑息肉症候群(Peutz-JeghersSyndrome)鋸齒狀息肉症候群(Serratedpolyposissyndrome)抽菸過量飲酒肥胖缺乏運動未經治療的第二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高脂飲食(同場加映:大腸直腸癌:成因與風險)大腸息肉的診斷方法藉由大腸直腸癌篩檢,能及早發現息肉,若仍在早期癌化階段,痊癒的機率較高,以下介紹五種大腸息肉診斷方法:結腸鏡檢查(Colonoscopy):檢查程序是將攝影鏡頭透過一個細小的軟管,從肛門進行侵入型檢查,當在直腸及大腸鏡發現息肉時,醫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