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砭» 疾病庫(2502疾) » 細菌性痢疾 | 菌痢 症状

醫 砭沈藥子流感.腸病毒.各種病毒型感冒.中醫比西醫更精緻.無毒.有效中醫治異位性皮炎比西醫的僅治標更全面.無毒.更有效字型大 中 小色系● ● ●首頁關於服務條款看診地點預約掛號全站搜尋會員登入疾病庫(2502疾) 類別 筆劃 ㄅㄆㄇABC 部首 搜尋  疾病細菌性痢疾別名bacillarydysentery描述|我的觀點|他人觀點【概述】細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是痢疾桿菌引起的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病,以結腸化膿性炎症為主要病變,有全身中毒症狀、腹痛、腹瀉、裡急後重、排膿血便等臨床表現。

2017年「前瞻基礎建設」計8年舉債8824億,其中編列2507億改善水環境,今已邁入第4年,結果是一年沒颱風登陸就缺水、限水、休耕,下個大雨就淹水,治水的2507億都花到哪裡去了?【流行病學】本病終年均有發病,但多流行於夏秋季,見於世界各地。

傳染源:為病人與帶菌者,其中非典型病例和慢性病例在流行病學上意義尤大。

傳染源:主要借染菌的食物、飲水和手等經口感染。

在流行季節可有食物型和水型的暴發流行,前者係食用被手或蒼蠅等污染的物體而受感染;後者系水源被糞便污染而致水型傳播。

在非流行季節,接觸被病人或帶菌者污染的物體可受感染。

人群易感性:無論男女老幼,對本病普遍易感。

患病後僅產生短暫、不穩定的群和型免疫力,易重複感染或復發。

【病原學】痢疾桿菌是革蘭氏陰性兼性菌,不具動力,在普通培養基中生長良好,最適宜溫度為37℃,在水果、蔬菜及腌菜中能生存10日左右;在牛奶中可生存24日之久;在陰暗潮濕及冰凍條件下生存數周。

陽光直射有殺滅作用,加熱60℃10分鐘即死,一般消毒劑能將其殺滅。

所有痢疾桿菌均能產生內毒素、細胞毒素、腸毒素(外毒素),志賀氏痢疾桿菌尚可產生神經毒素。

志賀氏菌屬有菌體抗原O及表面抗原K,有其群與型的特異性,據生化反應及抗原組成,痢疾桿菌可分為4群:A群:包括志賀氏菌及其血清型1~15;B群:包括福氏菌及其血清型:1a~c、2a~b、3a~c、4a~c、x、y等;C群:包括鮑氏菌及其血清型1~18;D群:宋內氏菌屬。

臨床上可以特異性血清作凝集反應加以定型。

目前以福氏和宋內氏菌佔優勢,某些地區仍有志賀氏菌群流行。

福氏菌感染易轉為慢性,宋內氏菌感染則多呈不典型發作,志賀菌的毒力最強,可引起嚴重症狀。

【發病機理】痢疾桿菌對結腸粘膜上皮細胞有吸附和侵襲作用,對腸粘膜上皮細胞具有侵襲力的菌株才能引起結腸典型病變,而對上皮細胞無侵襲力的菌株并不引起病變。

胃酸、腸道菌群產生的短鏈脂肪酸、過氧化氫以及大腸桿菌素等,對痢疾桿菌有殺滅或拮抗作用。

人體腸粘膜產生的分泌型IgA等特異性抗體,對痢疾桿菌有重要排斥作用。

某些足以降低人體全身和胃腸道局部防禦功能的因素,如慢性病、過度疲勞、暴飲暴食及消化道疾患等,則有利於痢疾桿菌侵入腸粘膜而致病。

痢疾桿菌侵入腸粘膜上皮和因有層,並在其中繁殖,引起腸粘膜的炎症反應,固有層呈現毛細血管及小靜脈充血,並有細胞及血漿的滲出與浸潤、甚至可致固有層小血管循環衰竭,從而引起上皮細胞變性甚至壞死,壞死的上皮細胞脫落後可形成小而淺表的潰瘍,因而產生腹痛、腹瀉、膿血便。

直腸括約肌受刺激而有裡急後重感,內毒素可致全身發熱。

中毒性菌痢:全身中毒症狀與腸道病變程度不一致,雖有毒血症症狀,但腸道炎症反應極輕。

除痢疾桿菌內毒素作用外,可能與某些兒童具特異體質,對細菌毒素呈現強烈反應,引致微血管痙攣、缺血和缺氧,導致DIC、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腦水腫和腦疝。

【病理改變】腸道病變主要分佈於結腸,以直腸、乙狀結腸等部位最顯著,但升結腸、迴腸下端也少見。

急性期的病理變化為瀰漫性纖維蛋白滲出性炎症,腸粘膜瀰漫性充血、水腫,分泌大量滲出物,間有微小膿腫。

壞死組織脫落形成潰瘍,潰瘍深淺不一,但限於粘膜下層,故腸穿孔和腸出血少見。

發病後約1周,人體產生抗體,潰瘍漸癒合。

毒素也可引起內臟病變,表現在肝、腎小管、心肌、腦細胞變性。

中毒性菌痢的結腸病變很輕,但顯著的病變為全身小動脈痙攣和滲出性增加,腦幹出現神經變性、浸潤和點狀出血。

腎上腺皮質萎縮和出血。

慢性患者腸壁增厚,潰瘍邊緣有息肉狀增生,癒合後形成疤痕,導致腸腔狹窄。

【臨床表現】潛伏期數小時至7天,多數為1~2


常見健康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