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韋尼克 | 韋尼克式氏腦病變

1848年5月15日-1905年6月15日),德國醫師、解剖學家、精神病學家與神經病理學家,知名於其對腦部疾病的病理影響的研究,為韋尼克式氏腦病變( ...卡爾·韋尼克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卡爾·韋尼克CarlWernicke出生1848年5月15日 普魯士王國西利西亞省塔爾諾維茲(現波蘭)逝世1905年6月15日(1905歲-06-15)(57歲) 德意志帝國格雷芬羅達母校布雷斯勞大學知名於韋尼克區感覺性失語症韋尼克式氏腦病變(英語:Wernicke'sencephalopathy)韋尼克-科爾薩科夫綜合徵(英語:Wernicke-Korsakoffsyndrome)科學生涯研究領域精神病學,神經內科機構夏里特布雷斯勞大學哈雷大學受影響於狄奧多·梅涅特卡爾·韋尼克(德語:Carl[a]Wernicke,/ˈvɛərnɪkə,-ki/,德語:[ˈvɛɐ̯nɪkə];1848年5月15日-1905年6月15日),德國醫師、解剖學家、精神病學家與神經病理學家,知名於其對腦部疾病的病理影響的研究,為韋尼克式氏腦病變(英語:Wernicke'sencephalopathy)和感覺性失語症(又稱韋尼克氏失語症)的發現者。

他和保羅·布羅卡的研究為特別是言語方面的腦功能定位帶來突破性的進展,其中一個掌管語言的腦部區域——韋尼克區更是以其姓氏命名。

目錄1生平2醫學生涯2.1對失語症的研究3以其姓氏命名的事物4出版書籍5註釋與參考資料5.1註釋5.2參考資料生平[編輯]韋尼克於1848年5月15日出生於普魯士王國上西里西亞的小鎮塔爾諾維茲[2],即現今屬波蘭管轄的塔爾諾夫斯凱古雷[3],並在歐本恩的文理中學畢業[4]。

在1870年於布雷斯勞大學取得醫學證書後,他當上其附屬醫院艾勒海利根醫院(AllerheiligenHospital)的助理醫師及眼科學教授奧斯特里德·福斯特(OstridFoerster)的助理,為期半年。

之後他曾擔任軍隊外科醫生一段時間,後來回到該間醫院,並在海因里希·紐曼(HeinrichNeumann)教授的精神科下工作[3]。

紐曼隨後引廌韋尼克往維也納,在狄奧多·梅涅特麾下作六個月的研習[4][5]。

這段研習為韋尼克的職業生涯產生深遠的影響[6]。

在圖林根森林(英語:ThuringianForest)發生單車意外後,韋尼克在1905年6月15日於格雷芬羅達傷重不治逝世,終年57歲[7]。

醫學生涯[編輯]韋尼克在1870年的普法戰爭曾獲徵召擔任軍隊外科醫生[2]。

而在1876至1878年間,他則是夏里特神經學、神經外科與精神病學中心卡爾·韋斯特法爾(英語:KarlWestphal)教授的大助。

之後韋尼克在柏林創立了一所私人神經精神病學(英語:Neuropsychiatry)診所,並發表了大量文章[5]。

1885年,他接替其導師海因里希·紐曼的位置,成為艾勒海利根醫院的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助理醫師,同時還在五年後成為該醫院神經病學和精神病學系的負責人[5]。

在1904年,韋尼克在哈雷大學擔當同樣的位置,領導其精神病學和神經病學門診部[2]。

對失語症的研究[編輯]在保羅·布羅卡發表關於腦部損傷造成的語言障礙(即布若卡氏區)的論文後不久,韋尼克開始研究腦疾病對言語和語言表達的影響。

他注意到並非所有語言障礙都是由布若卡氏區受損所致,左後顳上回的損傷也會造成失語缺陷。

這區域之後以其姓氏命名作韋尼克區,而相關的疾病則稱作韋尼克氏失語症(感覺性失語症)[8][9]。

以其姓氏命名的事物[編輯]韋尼克氏失語症:接受性或感覺性失語症的同名術語,由顳上回病變引起,患上該病的人無法理解言語或說出有意義談話內容[10][11]。

韋尼克式氏腦病變(英語:Wernicke'sencephalopathy):因缺乏硫胺引起的急性神經功能障礙,其特點是眼肌輕癱(英語:Ophthalmoparesis)、共濟失調、精神錯亂三聯徵。

當與亞急性癡呆病科爾薩科夫症候群相結合時則稱作韋尼克-科爾薩科夫綜合徵(英語:Wernicke-Korsakoffsyndrome)[12][13]。

韋尼克反應(偏盲(英語:Hemianopsia)性瞳孔反應(英語:Pupillaryresponse)):指在視網膜的盲部中,對光無直接反應的現象,由赫爾曼·威爾布蘭德(英語:HermannWilbrand)於1881年第一次使用這描述[14]。

韋尼克區: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