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壓生活飲食不當小心消化性潰瘍報到 | 十二指腸潰瘍

所謂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也可能發生在食道。

其病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內在的防禦不足,包括胃黏膜的血流供應不足,或黏膜再生 ...好心肝會刊肝病資訊第43期出刊日:2008-07-15返回上一層高壓生活飲食不當小心消化性潰瘍報到諮詢/吳明賢(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撰稿/邱玉珍消化性潰瘍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之一,台灣地區約每6到7位成年人中,就有一位患有消化性潰瘍,但很多人以為只是單純的胃痛,吃吃胃藥就可以解決,卻沒想到愈拖愈嚴重,甚至痛到必須掛急診。

從事編輯工作的Cherry,經常三餐不定時,常拖到下午兩點多才吃第一餐,晚上接近9點才吃午餐跟晚餐,而且一次都吃很多;不正常飲食持續一年多之後,有一次胃痛痛到暈倒。

她以為只是單純胃痛,私自到藥房買胃藥服用,暫時解決胃痛問題,但Cherry的飲食習慣,並沒有因此而改變,有時甚至一天只吃一餐,每餐都吃很多,吃到無法動彈。

這種情況持續半年多,有一天,她拉肚子拉出血,到醫院求診,醫師告訴她是腸子發炎,並交代她飲食清淡、定時定量。

剛開始一星期,他很聽醫師的話,按時吃藥、三餐按時吃;症狀減輕之後,Cherry的飲食又開始恢復,三餐不定時不定量,兩個月前,她突然胃痛到直冒冷汗,整個人無法站起來,被家人送到醫院急診,診斷為十二指腸潰瘍,且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必須服用2至3個月藥物,才能痊癒。

濫用藥物腸胃遭殃在門診裡,相當多類似Cherry的案例,絕大多數是因為飲食不當、壓力過大,加上胃酸過多、及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原因引起消化性潰瘍;但也有一些人是因為服用消炎止痛藥而造成藥物性潰瘍,因此,醫師呼籲民眾,有病痛千萬不要私自到藥房購買消炎止痛藥服用,以免消化系統受不了,吃出「潰瘍」。

像很多人有頭痛就猛吃消炎止痛藥止痛,有人甚至1天吃好幾顆,一心想擺脫頭痛,但腸胃道卻出了問題。

所謂消化性潰瘍是指胃或十二指腸潰瘍,也可能發生在食道。

其病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內在的防禦不足,包括胃黏膜的血流供應不足,或黏膜再生能力不足等。

另一是外來侵襲太強,如胃酸分泌過多、胃蛋白酵素過度分泌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

其中以幽門螺旋桿菌和消炎止痛藥兩者引起的最為常見。

胃的攻擊因子與保護因子失衡引起潰瘍原因是胃部的攻擊因子與保護因子間不平衡,導致胃黏膜損傷所致。

過去諸多研究認為,消化性潰瘍係因胃酸過度分泌(心理壓力、抽菸、喝酒易導致胃酸分泌尿)及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氯化鉀、免疫抑制等藥物所致。

後來,澳洲的醫師馬歇爾和華倫發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此一重大發現,使潰瘍不再是一種經常使人痛苦不堪的慢性病,而成為一可以用抗生素和胃酸抑制劑在短期內治癒的疾病。

在台灣,消化性潰瘍是極常見的疾病,約10%至15%的人口患有消化性潰瘍,尤其是十二指腸潰瘍。

就年齡層來說,十二指腸潰瘍的年齡層較年輕,約在20到40歲左右,胃潰瘍的年齡層則較年長,約在40到60歲,不過幾乎所有的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

上腹疼痛是主要症狀消化性潰瘍的症狀主要是上腹部疼痛,但有些人不會感到疼痛,或只以併發症為主要表現,例如便血、潰瘍穿孔,甚至有因快速大量出血而休克的病例。

十二指腸潰瘍飢餓時疼痛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在症狀上有些不同。

十二指腸潰瘍較常引起明顯的症狀,病人常感到上腹部有燒灼感、針刺感和脹滿感,好發於飯後2至3小時,以及夜間或飢餓時,病患常在睡夢中被痛醒,這是因為過多的胃酸沒有食物中和而直接刺激十二指腸潰瘍,故引起疼痛,一旦吃東西後即可得到緩解。

另外,十二指腸潰瘍若伴隨胸口灼熱感,表示有胃酸過多逆流至食道,倘若疼痛無法停止,甚至引起廣泛性腹痛,此時應懷疑是否已產生穿孔。

胃潰瘍飽餐後疼痛而胃潰瘍病人會因為吃東西而加劇疼痛,以致病人不願進食,以期減輕疼痛。

其症狀大多是出現飯後半小時至2小時之間引起上腹痛、有燒灼感、針刺感和脹滿感,因為飯後胃酸大量分泌加上胃壁蠕動增加,因而剌激潰瘍處而疼痛,時間持續1至2小時逐漸消失,直到下次進食以後,疼痛再次出現。

 不治療會要命很多人以為,消化性潰瘍不會死人,頂多痛起來讓人受不了,加上它復發率高,因而置之不理;消化性潰瘍嚴重時,會造成出血或穿出胃、十二指腸壁,形成腹膜炎,就可能危及生命,民眾不能掉以輕心。

目前消化性潰瘍在診斷及治療上都有相當的進步,患者只要耐心接受治療、遵從醫囑服藥;生活規律常保愉快心情,充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