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幸運網】9787509126707 女性生殖系統疑難病例臨床病理討論 ...

... 細胞瘤病例18 惡性未分類的性索間質腫瘤病例19 卵巢印戒細胞間質瘤三、生殖 ... 外陰腺泡狀軟組織肉瘤病例76 外陰透明細胞肉瘤病例77 外陰顆粒細胞瘤第六節 ...露天拍賣-台灣NO.1拍賣網站找露天全站商品找此分類商品找此賣場商品海外代購美國日本直送賣東西單品上架書籍 ISBN 上架超簡易上架Excel 上架我的拍賣買家待結帳已購買追蹤中我的優惠券賣家訂單管理商品管理收款管理中心計費中心錢進趨勢買廣告公告客服中心海外代購售後服務我的賣場我的評價登出免費註冊登入登入露天拍賣>書籍、文創、科學>保健、家庭、親子>疾病藥物${tag.tagText}海外預購一日到貨${gName}喜歡這商品嗎?按讚推薦給你的朋友吧!商品價格與運費更新時間:${priceUpdDateTime}商品說明、問與答、購買人次/出價次數商品說明問與答${qnaTotalCount}${historyTitle}${historyTotalCount}賣場於2021/01/1900:00至2021/02/1500:00店休中,暫時無法購買。

賣家精選商品${good.name}看了此商品的人也看了${good.name}相關推薦${good.name}lucky2017商品推薦分類精選關聯廣告我要刊登關於露天客服中心常見問題交易安全會員合約隱私權聲明智慧財產權保護傘徵才eBay 跨國交易支付連PChome廣告合作露天市集國際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轉載必究 • Copyright © PChome eBay Co., Ltd.反詐騙專線:02-5556-5165 ( 本公司不會以此電話號碼撥打給您,如有來電顯示此號碼,請勿理會。

 )下載露天拍賣APP${conversation.storeName}×賣場首頁評價關於我${conversation.userIMStatus}×提醒您!『賣家若要求您使用LINE帳號私下聯絡或轉帳匯款』是常見的詐騙手法,請勿上當!${disableInputErrorText}×預購${infoMsg.info.goodsName}${infoMsg.info.goodsName}直購價狀態:   查看明細送出×訊息傳送失敗!重新傳送刪除訊息常用訊息儲存成功!系統忙碌中,請稍後再試!確定${confirmPopupMsg}確定取消×TOP



2. 卵巢顆粒細胞瘤

卵巢顆粒細胞瘤(英語:Granulosa cell tumours,granulosa-theca cell ... 幼年型顆粒細胞瘤(英語: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ur)是一類相似但有不同的罕見腫瘤。

它同時發現於卵巢或睪丸中。

位於睪丸的病例極其罕見,並顯示為非惡性腫瘤。

... 鱗狀細胞癌 · 黑色素瘤 · 乳突狀汗腺瘤 · 乳房外柏哲德氏病 · 外陰上皮內瘤變 ...卵巢顆粒細胞瘤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卵巢顆粒細胞瘤顯微鏡下的卵巢顆粒細胞瘤,可見透明色小球類型卵巢癌,性腺間質腫瘤分類和外部資源醫學專科Category:婦科癌症、婦產科學、腫瘤學、內分泌學ICD-10C56ICD-9-CM236.2183236.2ICD-O(英語: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forOncology)8620eMedicinemed/928MeSHD006106[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卵巢顆粒細胞瘤(英語:Granulosacelltumours,granulosa-thecacelltumours),是一種由顆粒細胞異變引起的腫瘤。

它是一種性腺間質腫瘤及非上皮組織腫瘤,並占性腺間質腫瘤病例的40%。

儘管顆粒細胞瘤通常僅現於卵巢,極個別情況也出現在睪丸中[1]。

這類腫瘤應當被視為可轉移性癌症,並應採取其他類型的卵巢癌症的治療方式。

此類腫瘤期與其他上皮腫瘤相同,通常發現於第I期。

發病年齡平均為50-55歲,但在各年齡中均發現病例。

此類疾病在松鼠猴中也出現[2]。

幼年型顆粒細胞瘤(英語:Juvenilegranulosacelltumour)是一類相似但有不同的罕見腫瘤。

它同時發現於卵巢或睪丸中。

位於睪丸的病例極其罕見,並顯示為非惡性腫瘤[3]。

儘管此類腫瘤通常發現於兒童患者,但也有報導稱在成人里發現病例[4]。

目錄1臨床特徵2病因3病理4治療5參考6外部連結臨床特徵[編輯]絕大多數的卵巢顆粒細胞瘤患者均有臨床症狀,因為患者年齡和性別不同,症狀會有所區別。

對於女性患者而言,症狀包括[5]:激素症狀。

由於腫瘤細胞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如果患者是絕經後,通常會發生非正常陰道出血,偶然伴有乳房脹痛、乳房增大、陰道塗片鱗狀上皮成熟指數右移等;如果患者是生育期婦女,則會出現月經過多(英語:menometrorrhagia),然而在一些案例中,患者可能出現閉經,並與其它疾病合併(譬如子宮肌瘤或乳腺癌)。

如果患者是青春期前兒童,多數表現為假性性早熟。

男性化。

由於卵巢間質黃素化及卵泡內膜細胞黃素化發生,少數患者會出現月經稀發、閉經、多毛等男性化現象;通過切除腫瘤手術後,血液內數值會回復至正常範圍。

腹部囊腫。

卵巢顆粒細胞瘤可以通過婦科檢查觸及發現;少數病例伴有胸腔積液。

病因[編輯]到目前為止,顆粒細胞瘤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

但研究發現97%的顆粒細胞瘤在FOXL2(英語:FOXL2)中存在一類完全相同的基因缺陷(DNA複製錯誤),但這類突變不會遺傳給後代。

很多研究推定此為顆粒細胞瘤的病因[6]。

病理[編輯]對成人型顆粒細胞瘤中,腫瘤多數為單側性,雙側性占5%至10%,直徑平均為12cm;呈囊性、實性或兩者兼有,圓形、卵圓形或分葉狀型,或伴有囊狀濾泡;囊內液多為水、血或膠質,切面實性部分為白色、棕色、黃色或灰色。

其細胞組織排列形態,包括微濾泡型、巨濾泡型、小梁型、絲帶型、瀰漫型等。

患者通常對瘤細胞胞質內ER、波形蛋白、細胞角蛋白呈陽性;在上皮細胞膜抗原、卵巢漿液性囊腺癌抗原呈陰性。

治療[編輯]治療顆粒細胞瘤的最通常方法為手術切除,最常見的是施行腫瘤細胞減滅術。

對於腫瘤包膜破裂的患者,通常兼顧化學藥物治療,並多是採用與卵巢癌類似的以順鉑為主的多藥聯合化療方案;此外放射治療也是有益的綜合治療手段之一[7]。

參考[編輯]^付偉金米華劉德雲顏海標黃偉華莫曾南.成年型睾丸颗粒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中國男科學雜誌》.2013年,(第7期):63–64頁. ^WalkerML,AndersonDC



3.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

醫學百科條目“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是一篇關于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病因、癥狀、病理、診斷、治療的文章,全文分為拼音、疾病別名、疾病代碼、疾病分類、 ...熱詞榜查找搜詞條名搜全文導航首頁新聞動態最近修訂新增條目隨機頁面優質條目劣質條目實用條目條目討論歷史事件你知道嗎分類索引小工具中醫體質測評女性安全期計算預產期計算器詞條正文修訂歷史相關文獻相關詞條訂閱醫學百科下載醫學百科App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廣告近似詞條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惡性顆粒細胞瘤外陰切開術伴隨后的外陰縫合術外陰上皮內瘤樣病變外陰毛囊炎外陰表皮樣囊腫外陰假上皮瘤樣增生急性外陰炎及外陰潰瘍外陰痛外陰纖維瘤外陰黏膜白斑>>更多相關詞條醫學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網上藥品郵購信息!目錄1拼音2疾病別名3疾病代碼4疾病分類5疾病概述6疾病描述7癥狀體征8疾病病因9病理生理10診斷檢查11鑒別診斷12治療方案13并發癥14預后及預防15流行病學16特別提示1拼音wàiyīnèxìngkēlìxìbāoliú2疾病別名外陰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3疾病代碼ICD:C514疾病分類婦產科5疾病概述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根據其組織來源有學者認為應該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但習慣仍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瘤。

惡性顆粒細胞瘤少見,僅占所有顆粒細胞瘤的1%~2%。

年齡17~56歲,中位年齡為32歲。

臨床一般無特殊癥狀,大多是偶爾發現,陰唇處多見,偶見于陰蒂。

多單發,多發性結節少見。

6疾病描述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根據其組織來源有學者認為應該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但習慣仍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瘤。

7癥狀體征臨床一般無特殊癥狀,大多是偶爾發現,陰唇處多見,偶見于陰蒂。

多單發,多發性結節少見。

通常表現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無痛結節,大小從1.5~12cm不等,質硬。

8疾病病因以往曾認為惡性顆粒細胞瘤來自肌母細胞(稱惡性顆粒性肌母細胞)、組織細胞、成纖維細胞、未分化間葉細胞等。

但近年來通過免疫組化和電鏡超微結構發現均支持是施萬細胞來源。

9病理生理腫瘤表面皮膚完整。

腫塊邊界不清,因此腫瘤常帶有周圍的脂肪和肌肉。

切面腫瘤呈灰黃色。

光鏡下見瘤細胞大小不等,呈巢狀或索狀,胞體圓形、多邊形、卵圓形、梭形不等。

胞漿豐富,充滿大小相似、分布不均勻的嗜酸性顆粒,PAS陽性。

胞核大小不等及深染,核分裂象>2/10HPF,可見凝固性壞死,見到轉移則診斷更為明確。

電鏡下見胞漿內顆粒為自噬小泡,同時可見有髓或無髓的軸索樣結構。

瘤細胞呈S-100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陽性,CD68和CD57(Leu-7)可為陽性,但特異性均不強。

10診斷檢查診斷:由于惡性顆粒細胞瘤核的異型性和細胞多形性可不明顯,而臨床良性的顆粒細胞瘤可表現為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象增多,同時良性顆粒細胞瘤可為多中心病灶,所以良、惡性較難鑒別,尤其應特別注意惡性顆粒細胞瘤中組織學表現為良性,而生物學行為是惡性的一面,要在轉移前做出診斷往往較困難。

所以在診斷時應多取材,多切片,仔細查找核異型區,特別注意血管侵犯。

有學者提出惡性顆粒細胞瘤的診斷標準需結合組織形態學和免疫組化染色,認為需具有:核分裂象增多;腫塊壞死;空泡狀核伴大的核仁;顯著的梭形;Ki-67>10%和p53陽性。

Tsuchida等(1997)認為異型的核分裂象最能預示侵襲性的臨床行為,而核的異型和局部浸潤并不能作為診斷惡性的標準。

實驗室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p53抑癌基因檢測、免疫組化檢測。

其他輔助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

11鑒別診斷1.外陰平滑肌瘤該瘤體質硬,界限清楚,病理檢查可確診。

2.外陰纖維瘤此瘤有包膜,界限清楚,常帶蒂。

鏡下見大量纖維細胞。

3.外陰惡性腫瘤如外陰平滑肌肉瘤、外陰纖維肉瘤等。

惡性腫瘤生長較快,常伴有疼痛感,病理檢查可確診。

12治療方案廣泛局部切除和區域淋巴結切除。

以往認為該瘤對放療不敏感,但Ramos等(2000)提出對局部腫塊不能完全切除或切緣陽性的患者,可在術后選擇≥60Gy劑量的放療。

13并發癥可通過淋巴結轉移到肺、肝和骨等。

14預后及預防預后:本瘤預后差,生長快,局部復發率高,6例中除1例僅隨訪16個月的未見局部復發外,其余5例均有局部復發,復發在術后2~6年



4.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根據其組織來源有學者認為應該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但習慣仍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 ...主頁日常生活交通出行學習應用民俗文化身體健康休閒娛樂網站工具首頁>疾病大全>腫瘤科疾病>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介紹請輸入疾病名稱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根據其組織來源有學者認為應該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但習慣仍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病因(一)發病原因以往曾認為惡性顆粒細胞瘤來自肌母細胞(稱惡性顆粒性肌母細胞)、組織細胞、成纖維細胞、未分化間葉細胞等。

但近年來通過免疫組化和電鏡超微結構發現均支持是施萬細胞來源。

(二)發病機制腫瘤表面皮膚完整。

腫塊邊界不清,因此腫瘤常帶有周圍的脂肪和肌肉。

切面腫瘤呈灰黃色。

光鏡下見瘤細胞大小不等,呈巢狀或索狀,胞體圓形、多邊形、卵圓形、梭形不等。

胞漿豐富,充滿大小相似、分布不均勻的嗜酸性顆粒,PAS陽性。

胞核大小不等及深染,核分裂象>2/10HPF,可見凝固性壞死,見到轉移則診斷更為明確。

電鏡下見胞漿內顆粒為自噬小泡,同時可見有髓或無髓的軸索樣結構。

瘤細胞呈S-100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陽性,CD68和CD57(Leu-7)可為陽性,但特異性均不強。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癥狀臨床一般無特殊癥狀,大多是偶爾發現,陰唇處多見,偶見於陰蒂。

多單發,多發性結節少見。

通常表現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無痛結節,大小從1.5~12cm不等,質硬。

由於惡性顆粒細胞瘤核的異型性和細胞多形性可不明顯,而臨床良性的顆粒細胞瘤可表現為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象增多,同時良性顆粒細胞瘤可為多中心病灶,所以良、惡性較難鑒別,尤其應特別注意惡性顆粒細胞瘤中組織學表現為良性,而生物學行為是惡性的一面,要在轉移前做出診斷往往較困難。

所以在診斷時應多取材,多切片,仔細查找核異型區,特別注意血管侵犯。

有學者提出惡性顆粒細胞瘤的診斷標準需結合組織形態學和免疫組化染色,認為需具有:核分裂象增多;腫塊壞死;空泡狀核伴大的核仁;顯著的梭形;Ki-67>10%和p53陽性。

Tsuchida等(1997)認為異型的核分裂象最能預示侵襲性的臨床行為,而核的異型和局部浸潤並不能作為診斷惡性的標準。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診斷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檢查化驗腫瘤標誌物檢查、p53抑癌基因檢測、免疫組化檢測。

組織病理學檢查。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鑒別診斷1.外陰平滑肌瘤該瘤體質硬,界限清楚,病理檢查可確診。

2.外陰纖維瘤此瘤有包膜,界限清楚,常帶蒂。

鏡下見大量纖維細胞。

3.外陰惡性腫瘤如外陰平滑肌肉瘤、外陰纖維肉瘤等。

惡性腫瘤生長較快,常伴有疼痛感,病理檢查可確診。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併發症可通過淋巴結轉移到肺、肝和骨等。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顆粒細胞瘤為卵巢低度惡性腫瘤,因為其有「晚期複發」的特徵,長期隨診更為必要。

1.成人型顆粒細胞瘤開始每3個月隨診1次,1年後每半年複查1次。

重要的是堅持長期隨診。

由於成人型顆粒細胞瘤術後5年、10年甚至20年複發均有報道,Lauszus等(2001)報道臨床Ⅰ期顆粒細胞瘤的5年生存率為94%,10年為82%20年為62%,所以要隨診5~10年,甚至更長時間。

2.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大約有5%的幼年型顆粒細胞瘤為惡性,其特點是複發快,一般在最初診斷後2年內就可以廣泛腹腔內擴散,故術後嚴密隨診對這類病人更顯重要。

隨診時間亦應每3個月1次,1年後每半年1次為宜。

3.隨診內容(1)全身體檢:腹部尤應注意,觸摸有無包塊、有無腹水的發生。

(2)認真仔細的婦科盆腔檢查對於盆底、子宮直腸窩側穹隆等處出現的增厚、結節要十分敏感,了解有無複發病灶的出現。

(3)內分泌檢查:隨診陰道塗片變化,檢測血內、尿內激素水平變化。

(4)影像學檢查:X線胸片檢查,了解有無遠處轉移;盆腔B超MRI、CT均可了解盆腔、腹腔臟器有無轉移及手術區域內有無複發。

(5)腫瘤標記物測定:這是最有意義的隨診監測手段。

國外已做出了有價值的結果,Long等(2000)報道,抗米勒管因子(AM



5.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

A+醫學百科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條目介紹什麼是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有什麼症状,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吃什麼好,如何治療外陰惡性顆粒細胞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跳轉到:導航,搜索A+醫學百科>>腫瘤>>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根據其組織來源有學者認為應該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但習慣仍稱之為惡性顆粒細胞瘤。

目錄1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病因2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症状3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診斷3.1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檢查化驗3.2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鑒別診斷4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併發症5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5.1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中醫治療5.2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西醫治療6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護理7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吃什麼好?8參看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病因(一)發病原因以往曾認為惡性顆粒細胞瘤來自肌母細胞(稱惡性顆粒性肌母細胞)、組織細胞、成纖維細胞、未分化間葉細胞等。

但近年來通過免疫組化和電鏡超微結構發現均支持是施萬細胞來源。

(二)發病機制腫瘤表面皮膚完整。

腫塊邊界不清,因此腫瘤常帶有周圍的脂肪和肌肉。

切面腫瘤呈灰黃色。

光鏡下見瘤細胞大小不等,呈巢狀或索狀,胞體圓形、多邊形、卵圓形、梭形不等。

胞漿豐富,充滿大小相似、分布不均勻的嗜酸性顆粒,PAS陽性。

胞核大小不等及深染,核分裂象>2/10HPF,可見凝固性壞死,見到轉移則診斷更為明確。

電鏡下見胞漿內顆粒為自噬小泡,同時可見有髓或無髓的軸索樣結構。

瘤細胞呈S-100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陽性,CD68和CD57(Leu-7)可為陽性,但特異性均不強。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症状臨床一般無特殊症状,大多是偶爾發現,陰唇處多見,偶見於陰蒂。

多單發,多發性結節少見。

通常表現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無痛結節,大小從1.5~12cm不等,質硬。

由於惡性顆粒細胞瘤核的異型性和細胞多形性可不明顯,而臨床良性的顆粒細胞瘤可表現為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象增多,同時良性顆粒細胞瘤可為多中心病灶,所以良、惡性較難鑒別,尤其應特別注意惡性顆粒細胞瘤中組織學表現為良性,而生物學行為是惡性的一面,要在轉移前做出診斷往往較困難。

所以在診斷時應多取材,多切片,仔細查找核異型區,特別注意血管侵犯。

有學者提出惡性顆粒細胞瘤的診斷標準需結合組織形態學和免疫組化染色,認為需具有:核分裂象增多;腫塊壞死;空泡狀核伴大的核仁;顯著的梭形;Ki-67>10%和p53陽性。

Tsuchida等(1997)認為異型的核分裂象最能預示侵襲性的臨床行為,而核的異型和局部浸潤並不能作為診斷惡性的標準。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診斷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檢查化驗腫瘤標誌物檢查、p53抑癌基因檢測、免疫組化檢測。

組織病理學檢查。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鑒別診斷1.外陰平滑肌瘤該瘤體質硬,界限清楚,病理檢查可確診。

2.外陰纖維瘤此瘤有包膜,界限清楚,常帶蒂。

鏡下見大量纖維細胞。

3.外陰惡性腫瘤如外陰平滑肌肉瘤、外陰纖維肉瘤等。

惡性腫瘤生長較快,常伴有疼痛感,病理檢查可確診。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併發症可通過淋巴結轉移到肺、肝和骨等。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的預防和治療方法顆粒細胞瘤為卵巢低度惡性腫瘤,因為其有「晚期複發」的特徵,長期隨診更為必要。

1.成人型顆粒細胞瘤開始每3個月隨診1次,1年後每半年複查1次。

重要的是堅持長期隨診。

由於成人型顆粒細胞瘤術後5年、10年甚至20年複發均有報導,Lauszus等(2001)報導臨床Ⅰ期顆粒細胞瘤的5年生存率為94%,10年為82%20年為62%,所以要隨診5~10年,甚至更長時間。

2.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大約有5%的幼年型顆粒細胞瘤為惡性,其特點是複發快,一般在最初診斷後2年內就可以廣泛腹腔內擴散,故術後嚴密隨診對這類病人更顯重要。

隨診時間亦應每3個月1次,1年後每半年1次為宜。

3.隨診內容(1)全身體檢:腹部尤應注意,觸摸有無包塊、有無腹水的發生。

(2)認真仔細的婦科盆腔檢查對於盆底、子宮直腸窩側穹隆等處出現的增厚、結節要十分敏感,了解有無複發病灶的出現。

(3)內分泌檢查:隨診陰道塗片變化,檢測血內、尿內激素水平變化。

(4)影像



6.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

出境医提供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治疗后能活多久及日本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治疗推荐专家Heather Benjamin,美国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治疗医生Heather Benjamin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根据其组织来源,有学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但习惯仍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瘤。

通常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无痛结节,大小从1.5~12厘米不等,质硬。

就医检查1.肿瘤标志物检查。

2.p53抑癌基因检测。

3.组织病理学检查(1)大体表现肿瘤表面皮肤完整。

肿块边界不清,因此肿瘤常带有周围的脂肪和肌肉。

切面肿瘤呈灰黄色。

(2)镜下表现瘤细胞大小不等,呈巢状或索状,胞体圆形、多边形、卵圆形、梭形不等。

胞浆丰富,充满大小相似、分布不均匀的嗜酸性颗粒,PAS阳性。

胞核大小不等及深染,核分裂象>2/10HPF,可见凝固性坏死,见到转移则诊断更为明确。

(3)免疫组化瘤细胞呈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CD68和CD57(Leu-7)可为阳性,但特异性均不强。

由于恶性颗粒细胞瘤核的异型性和细胞多形性可不明显,而临床良性的颗粒细胞瘤可表现为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象增多,同时良性颗粒细胞瘤可为多中心病灶,所以良、恶性较难鉴别,尤其应特别注意恶性颗粒细胞瘤中组织学表现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是恶性的一面,要在转移前做出诊断往往较困难。

所以在诊断时应多取材,多切片,仔细查找核异型区,特别注意血管侵犯。

诊断有学者提出恶性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标准需结合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认为需具有:核分裂象增多;肿块坏死;空泡状核伴大的核仁;显著的梭形;Ki-67>10%和p53阳性。

异型的核分裂象最能预示侵袭性的临床行为,而核的异型和局部浸润并不能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

鉴别诊断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外阴平滑肌瘤该瘤体质硬,界限清楚,病理检查可确诊。

2.外阴纤维瘤此瘤有包膜,界限清楚,常带蒂。

镜下见大量纤维细胞。

3.外阴恶性肿瘤如外阴平滑肌肉瘤、外阴纤维肉瘤等。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常伴有疼痛感,病理检查可确诊。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介绍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根据其组织来源,有学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但习惯仍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瘤。

通常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无痛结节,大小从1.5~12厘米不等,质硬。

美国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治疗1.手术广泛局部切除和区域淋巴结切除。

2.放疗以往认为该瘤对放疗不敏感,但Ramos等(2000)提出对局部肿块,不能完全切除或切缘阳性的患者,可在术后选择≥60Gy剂量的放疗。

预后本瘤预后差,生长快,局部复发率高,复发在术后2~6年(中位复发时间3年)。

本瘤易远处转移,可经淋巴管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或通过血行途径转移至肺、肝和骨等。

导致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的因素以往曾认为恶性颗粒细胞瘤来自肌母细胞(称恶性颗粒性肌母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未分化间叶细胞等。

但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超微结构发现均支持来源于施万细胞。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症状临床表现恶性颗粒细胞瘤临床一般无特殊症状,大多是偶尔发现,阴唇处多见,偶见于阴蒂。

多单发,多发性结节少见。

通常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无痛结节,大小从1.5~12cm不等,质硬。

首页医院案例临床药品



7. 外阴颗粒细胞瘤1 例-MedSci.cn

患者在门诊行外阴病灶活检,病理回报:颗粒细胞瘤。

查体:双侧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 右侧小阴唇上方,靠近阴蒂 ...皮肤性订阅MedSci主页/所有栏目/皮肤性外阴颗粒细胞瘤1例2019-06-11卢烨石洪爽武昕现代妇产科进展外阴颗粒细胞瘤xin.C  /关注互相关注患者,女,26岁,以“发现外阴肿物2年”于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

患者2年前于右侧小阴唇上方触及1cm左右质硬肿物,无痛,不痒,未就诊,肿物未见明显增大,现因局部不适感来诊。

患者在门诊行外阴病灶活检,病理回报:颗粒细胞瘤。

查体:双侧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右侧小阴唇上方,靠近阴蒂部位,可见粉白色外生的质硬结节,直径约1.5cm,界限清楚,基底部活动1病例简介患者,女,26岁,以“发现外阴肿物2年”于2018年10月就诊于我院。

患者2年前于右侧小阴唇上方触及1cm左右质硬肿物,无痛,不痒,未就诊,肿物未见明显增大,现因局部不适感来诊。

患者在门诊行外阴病灶活检,病理回报:颗粒细胞瘤。

查体:双侧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右侧小阴唇上方,靠近阴蒂部位,可见粉白色外生的质硬结节,直径约1.5cm,界限清楚,基底部活动,无触痛。

采用外阴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术中剖视:肿瘤质地坚硬,包膜完整,浅黄色。

术后病理:镜下见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核圆形,胞浆略嗜酸;免疫组化:CK(-),CD68(+),S-100(+),TFE3(-),SMA(-),HMB-45(-),Ki-67(3%+)。

病理诊断:(外阴)免疫组化结果支持颗粒细胞瘤(图1)。

术后7天后拆线,切口愈合良,嘱其定期随访。

患者于术后1个月复查,外阴切口愈合良好,未见复发现象。

2讨论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神经鞘的雪旺氏细胞(Schwanncells)的软组织肿瘤。

1926年由Abrikossoff首先描述发生于舌的GCT,经电镜及免疫组化证实GCT最可能起源于外周神经纤维的施旺细胞,它是以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仅有少数表现为恶性,伴转移及浸润[1-2]。

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大部分GCT通常表现为小且边界不清的无痛性孤立性结节,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好发于头颈部、皮肤、口腔、消化道,只有少数患者发生于外阴,以大阴唇最常见。

本例患者病灶位于右侧小阴唇上方,靠近阴蒂部位,呈外生结节状,基底部活动。

颗粒细胞瘤通常为单发且生长缓慢并向相邻组织浸润的孤立的良性结节。

依据生长方式分为两类:以可融合膨胀性生长方式发展的结节;以不规则方式向真皮和皮下软组织浸润并呈趾突状侵入局部结缔组织和皮肤附件的浸润型。

颗粒细胞瘤一般直径1~4cm,生长缓慢。

本例患者病灶1.5cm,发现病灶近2年,大小无明显变化,术中发现其外观上包膜完整,未向深部组织浸润生长,生长方式符合第一种膨胀性生长。

术后病理所见: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核圆形,胞浆略嗜酸。

外阴颗粒细胞瘤内部主要为不规则排列的体积较大的束状淡红色的弯曲形多面体细胞,细胞间边界不清,细胞质里含嗜酸型颗粒。

免疫组化S100阳性,通常Ki-67、NSE、p53、CEA、Vimentin、NKI-C3、CD56、CD68染色也可呈阳性。

良性与恶性颗粒细胞瘤的病理组织学鉴别难,当肿瘤的多形性和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增多(>5/10HPF)、高Ki-67(>10%)、p53阳性,高度警惕病理组织学恶性可能。

本例患者镜下所见胞浆略嗜酸,CD68(+),S-100(+),Ki-67(3%+),支持颗粒细胞瘤的诊断。

治疗主要是病灶局部扩大切除术,由于肿瘤包膜不完整,并有局部浸润,因此,局部扩大切除非常必要。

Horowitz等[4]建议,手术切除的范围应包括1~2cm未受肿瘤牵连的肿瘤边缘正常组织,防止复发。

如术后复发,仍需再次手术。

若为恶性外阴颗粒细胞瘤,则需扩大手术范围,加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恶性颗粒细胞瘤十分罕见,但其恶性度极高,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不佳。

参考文献略。

原始出处:卢烨,石洪爽,武昕,外阴颗粒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J



8.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根据其组织来源,有学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但习惯仍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瘤。

通常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无痛结节, ...百度首页网页新闻贴吧知道音乐图片视频地图文库百科首页历史上的今天百科冷知识图解百科秒懂百科懂啦秒懂本尊答秒懂大师说秒懂看瓦特秒懂五千年秒懂全视界特色百科数字博物馆非遗百科城市百科恐龙百科多肉百科艺术百科科学百科用户蝌蚪团热词团百科校园分类达人百科任务百科商城权威合作合作模式常见问题联系方式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已投票0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编辑锁定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认证。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根据其组织来源,有学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但习惯仍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瘤。

通常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无痛结节,大小从1.5~12厘米不等,质硬。

就诊科室肿瘤科,妇科多发群体妇女常见发病阴唇常见病因施万细胞的转移专家解读阴道癌及其如何治疗恶性肿瘤一定要早采取手术治疗。

科普中国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本词条认证专家为吴令英丨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审核袁光文丨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审核于靖蓉丨主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审核疾病概况科普文章目录1病因2临床表现3检查4诊断5鉴别诊断6治疗7预后基本信息就诊科室肿瘤科,妇科多发群体妇女常见发病部位阴唇常见病因施万细胞的转移常见症状真皮或皮下孤立的无痛结节,大小从1.5~12cm不等,质硬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病因以往曾认为恶性颗粒细胞瘤来自肌母细胞(称恶性颗粒性肌母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未分化间叶细胞等。

但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超微结构发现均支持来源于施万细胞。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临床表现恶性颗粒细胞瘤临床一般无特殊症状,大多是偶尔发现,阴唇处多见,偶见于阴蒂。

多单发,多发性结节少见。

通常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无痛结节,大小从1.5~12cm不等,质硬。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检查1.肿瘤标志物检查。

2.p53抑癌基因检测。

3.组织病理学检查(1)大体表现肿瘤表面皮肤完整。

肿块边界不清,因此肿瘤常带有周围的脂肪和肌肉。

切面肿瘤呈灰黄色。

(2)镜下表现瘤细胞大小不等,呈巢状或索状,胞体圆形、多边形、卵圆形、梭形不等。

胞浆丰富,充满大小相似、分布不均匀的嗜酸性颗粒,PAS阳性。

胞核大小不等及深染,核分裂象>2/10HPF,可见凝固性坏死,见到转移则诊断更为明确。

(3)免疫组化瘤细胞呈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CD68和CD57(Leu-7)可为阳性,但特异性均不强。

由于恶性颗粒细胞瘤核的异型性和细胞多形性可不明显,而临床良性的颗粒细胞瘤可表现为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象增多,同时良性颗粒细胞瘤可为多中心病灶,所以良、恶性较难鉴别,尤其应特别注意恶性颗粒细胞瘤中组织学表现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是恶性的一面,要在转移前做出诊断往往较困难。

所以在诊断时应多取材,多切片,仔细查找核异型区,特别注意血管侵犯。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诊断有学者提出恶性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标准需结合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认为需具有:核分裂象增多;肿块坏死;空泡状核伴大的核仁;显著的梭形;Ki-67>10%和p53阳性。

异型的核分裂象最能预示侵袭性的临床行为,而核的异型和局部浸润并不能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鉴别诊断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外阴平滑肌瘤该瘤体质硬,界限清楚,病理检查可确诊。

2.外阴纤维瘤此瘤有包膜,界限清楚,常带蒂。

镜下见大量纤维细胞。

3.外阴恶性肿瘤如外阴平滑肌肉瘤、外阴纤维肉瘤等。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常伴有疼痛感,病理检查可确诊。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治疗1.手术广泛局部切除和区域淋巴结切除。

2.放疗以往认为该瘤对放疗不敏感,但Ramos等(2000)提出对局部肿块,不能完全切除或切缘阳性的患者,可在术后选择≥60Gy剂量的放疗。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预后本瘤预后差,生长快,局部复发率高,复发在术后2~6年(中位复发时间3年)。

本瘤易远处转移,可经淋巴管转移至区域淋巴结或通过血行途径转移至肺、肝和骨等。

肿瘤患者的中西医康复治疗(三)保持合理、均衡、



9.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疾病百科-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官方网站】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外阴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 简介 症状 病因 预防 鉴别 护理 并发症. 挂号科室:; 发病部位:外阴; 传染性:无传染性; 传播途径:; 多发 ...疾病百科您的位置: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疾病百科详细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外阴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简介症状病因预防鉴别护理并发症挂号科室:发病部位:外阴传染性:无传染性传播途径:多发人群:女性人群典型症状:囊性肿块核分裂象增多结节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根据其组织来源有学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但习惯仍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瘤。

典型症状:囊性肿块核分裂象增多结节一、症状临床一般无特殊症状,大多是偶尔发现,阴唇处多见,偶见于阴蒂。

多单发,多发性结节少见。

通常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无痛结节,大小从1.5~12cm不等,质硬。

二、诊断由于恶性颗粒细胞瘤核的异型性和细胞多形性可不明显,而临床良性的颗粒细胞瘤可表现为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象增多,同时良性颗粒细胞瘤可为多中心病灶,所以良、恶性较难鉴别,尤其应特别注意恶性颗粒细胞瘤中组织学表现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是恶性的一面,要在转移前做出诊断往往较困难。

所以在诊断时应多取材,多切片,仔细查找核异型区,特别注意血管侵犯。

有学者提出恶性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标准需结合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认为需具有:核分裂象增多;肿块坏死;空泡状核伴大的核仁;显著的梭形;Ki-67>10%和p53阳性。

Tsuchida等(1997)认为异型的核分裂象最能预示侵袭性的临床行为,而核的异型和局部浸润并不能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

一、发病原因以往曾认为恶性颗粒细胞瘤来自肌母细胞(称恶性颗粒性肌母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未分化间叶细胞等。

但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超微结构发现均支持是施万细胞来源。

二、发病机制肿瘤表面皮肤完整。

肿块边界不清,因此肿瘤常带有周围的脂肪和肌肉。

切面肿瘤呈灰黄色。

光镜下见瘤细胞大小不等,呈巢状或索状,胞体圆形、多边形、卵圆形、梭形不等。

胞浆丰富,充满大小相似、分布不均匀的嗜酸性颗粒,PAS阳性。

胞核大小不等及深染,核分裂象>2/10HPF,可见凝固性坏死,见到转移则诊断更为明确。

电镜下见胞浆内颗粒为自噬小泡,同时可见有髓或无髓的轴索样结构。

瘤细胞呈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CD68和CD57(Leu-7)可为阳性,但特异性均不强。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预防颗粒细胞瘤为卵巢低度恶性肿瘤,因为其有“晚期复发”的特征,长期随诊更为必要。

  1.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开始每3个月随诊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

重要的是坚持长期随诊。

由于成人型颗粒细胞瘤术后5年、10年甚至20年复发均有报道,Lauszus等(2001)报道临床Ⅰ期颗粒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94%,10年为82%20年为62%,所以要随诊5~10年,甚至更长时间。

2.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大约有5%的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为恶性,其特点是复发快,一般在最初诊断后2年内就可以广泛腹腔内扩散,故术后严密随诊对这类病人更显重要。

随诊时间亦应每3个月1次,1年后每半年1次为宜。

3.随诊内容(1)全身体检:腹部尤应注意,触摸有无包块、有无腹水的发生。

(2)认真仔细的妇科盆腔检查对于盆底、子宫直肠窝侧穹隆等处出现的增厚、结节要十分敏感,了解有无复发病灶的出现。

(3)内分泌检查:随诊阴道涂片变化,检测血内、尿内激素水平变化。

(4)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检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盆腔B超MRI、CT均可了解盆腔、腹腔脏器有无转移及手术区域内有无复发。

(5)肿瘤标记物测定:这是最有意义的随诊监测手段。

国外已做出了有价值的结果,Long等(2000)报道,抗米勒管因子(AMH)的超敏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可以发现早期复发病灶或临床前期病变。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鉴别  1.外阴平滑肌瘤该瘤体质硬,界限清楚,病理检查可确诊。

2.外阴纤维瘤此瘤有包膜,界限清楚,常带蒂。

镜下见大量纤维细胞。

3.外阴恶性肿瘤如外阴平滑肌肉瘤、外阴纤维肉瘤等。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常伴有疼痛感,病理检查可确诊。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



10.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疾病百科-简阳市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挂号科室:; 发病部位:外阴; 传染性:无传染性; 传播途径:; 多发人群:女性人群; 典型症状:囊性肿块核分裂象增多结节.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根据其组织来源有 ...快捷菜单就诊指南预约挂号医院导航门诊排班回到顶部疾病百科详细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外阴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简介症状病因预防鉴别护理并发症挂号科室:发病部位:外阴传染性:无传染性传播途径:多发人群:女性人群典型症状:囊性肿块核分裂象增多结节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根据其组织来源有学者认为应该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施万细胞瘤,但习惯仍称之为恶性颗粒细胞瘤。

典型症状:囊性肿块核分裂象增多结节一、症状临床一般无特殊症状,大多是偶尔发现,阴唇处多见,偶见于阴蒂。

多单发,多发性结节少见。

通常表现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无痛结节,大小从1.5~12cm不等,质硬。

二、诊断由于恶性颗粒细胞瘤核的异型性和细胞多形性可不明显,而临床良性的颗粒细胞瘤可表现为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象增多,同时良性颗粒细胞瘤可为多中心病灶,所以良、恶性较难鉴别,尤其应特别注意恶性颗粒细胞瘤中组织学表现为良性,而生物学行为是恶性的一面,要在转移前做出诊断往往较困难。

所以在诊断时应多取材,多切片,仔细查找核异型区,特别注意血管侵犯。

有学者提出恶性颗粒细胞瘤的诊断标准需结合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认为需具有:核分裂象增多;肿块坏死;空泡状核伴大的核仁;显著的梭形;Ki-67>10%和p53阳性。

Tsuchida等(1997)认为异型的核分裂象最能预示侵袭性的临床行为,而核的异型和局部浸润并不能作为诊断恶性的标准。

一、发病原因以往曾认为恶性颗粒细胞瘤来自肌母细胞(称恶性颗粒性肌母细胞)、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未分化间叶细胞等。

但近年来通过免疫组化和电镜超微结构发现均支持是施万细胞来源。

二、发病机制肿瘤表面皮肤完整。

肿块边界不清,因此肿瘤常带有周围的脂肪和肌肉。

切面肿瘤呈灰黄色。

光镜下见瘤细胞大小不等,呈巢状或索状,胞体圆形、多边形、卵圆形、梭形不等。

胞浆丰富,充满大小相似、分布不均匀的嗜酸性颗粒,PAS阳性。

胞核大小不等及深染,核分裂象>2/10HPF,可见凝固性坏死,见到转移则诊断更为明确。

电镜下见胞浆内颗粒为自噬小泡,同时可见有髓或无髓的轴索样结构。

瘤细胞呈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CD68和CD57(Leu-7)可为阳性,但特异性均不强。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预防颗粒细胞瘤为卵巢低度恶性肿瘤,因为其有“晚期复发”的特征,长期随诊更为必要。

  1.成人型颗粒细胞瘤 开始每3个月随诊1次,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

重要的是坚持长期随诊。

由于成人型颗粒细胞瘤术后5年、10年甚至20年复发均有报道,Lauszus等(2001)报道临床Ⅰ期颗粒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94%,10年为82%20年为62%,所以要随诊5~10年,甚至更长时间。

2.幼年型颗粒细胞瘤 大约有5%的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为恶性,其特点是复发快,一般在最初诊断后2年内就可以广泛腹腔内扩散,故术后严密随诊对这类病人更显重要。

随诊时间亦应每3个月1次,1年后每半年1次为宜。

3.随诊内容(1)全身体检:腹部尤应注意,触摸有无包块、有无腹水的发生。

(2)认真仔细的妇科盆腔检查对于盆底、子宫直肠窝侧穹隆等处出现的增厚、结节要十分敏感,了解有无复发病灶的出现。

(3)内分泌检查:随诊阴道涂片变化,检测血内、尿内激素水平变化。

(4)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检查,了解有无远处转移;盆腔B超MRI、CT均可了解盆腔、腹腔脏器有无转移及手术区域内有无复发。

(5)肿瘤标记物测定:这是最有意义的随诊监测手段。

国外已做出了有价值的结果,Long等(2000)报道,抗米勒管因子(AMH)的超敏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可以发现早期复发病灶或临床前期病变。

外阴恶性颗粒细胞瘤鉴别  1.外阴平滑肌瘤该瘤体质硬,界限清楚,病理检查可确诊。

2.外阴纤维瘤此瘤有包膜,界限清楚,常带蒂。

镜下见大量纤维细胞。

3.外阴恶性肿瘤如外阴平滑肌肉瘤、外阴纤维肉瘤等。

恶性肿瘤生长较快,常伴有疼痛感,病理检查可确诊。

一、食疗方(下面资料仅供参考,



11. 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疾病百科-简阳市中医医院【官方网站】

外阴颗粒性肌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为质地较韧,直径小于1cm的小包 ... 表皮囊肿偶有恶性变,呈浸润性生长,可恶变为鳞状上皮癌,有的可随脑脊液 ...快捷菜单就诊指南预约挂号医院导航门诊排班回到顶部疾病百科详细外阴颗粒性肌母细胞瘤(外阴颗粒细胞成肌细胞瘤,外阴粒细胞性成肌细胞瘤,外阴粒性成肌细胞瘤,外阴粒性肌母细胞瘤)简介症状病因预防鉴别护理并发症挂号科室:发病部位:皮肤,外阴传染性:无传染性传播途径:多发人群:妇女典型症状:多发性结节生长缓慢外阴肿胀结节  外阴颗粒性肌细胞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为质地较韧,直径小于1cm的小包块,偶有多发性结节,表面皮肤有时有色素减退。

多见于阴唇处,偶见于阴蒂。

也可侵犯舌、皮肤和其他部位包括上呼吸道、消化道和骨骼肌等。

  可能来源于神经组织,较为罕见。

典型症状:多发性结节生长缓慢外阴肿胀结节一、临床表现:多发于大阴唇的组织深部。

局部呈结节状隆起,多呈单个肿块,直径0.5~3cm,一般有较宽的基底,质地较坚韧。

切面无包膜。

边界清楚,质地均匀,切面呈淡黄色或灰黄色,有光泽。

一般无特异的症状,生长缓慢,无明显压痛,所以容易被忽略。

多为患者偶然发现。

二、相关检查:妇科检查时发现外阴部的肿块中等大小,质地柔软,常为单个,有时为多个,无压痛。

三、诊断:根据病史、特征以及组织活检可确诊。

一、发病原因关于其组织发生曾有过许多理论,有人认为外阴颗粒型肌母细胞瘤的发生时由于成熟横纹肌发生退行性变,接着又考虑其由不成熟的横纹肌而来,后来又有学者认为其由组织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而来。

但根据最新资讯,电镜结果证实瘤细胞来源于变形了的神经鞘细胞。

二、发病机制神经鞘细胞指包在神经纤维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被膜,,具有神经营养、抑制胶质增生、瘢痕形成、成鞘作用等。

为轴突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及较强的迁移的特性。

但当神经鞘细胞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如致癌物质的刺激下可发生突变,转化为瘤细胞。

神经鞘细胞和瘤细胞在形态上可找到相似点。

一、预防:1、定期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做好随访:为预防恶变应在手术切除术后做好随访工作。

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二、治疗前: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

应与以下病症相鉴别:一、外阴平滑肌瘤:1、简介:平滑肌瘤来源于外阴平滑肌、毛囊立毛肌或血管平滑肌。

多发生在生育年龄,主要发生在大阴唇、阴蒂及小阴唇。

呈有蒂或突出于皮肤表面,形成质硬、表面光滑的块物。

2、临床表现: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会感到外阴不适,外阴下坠感。

3、鉴别要点:该瘤体质硬,界限清楚,镜下见平滑肌细胞排列成束状,与胶原纤维束纵横交错或形成漩涡状结构,常伴退行性变。

病理检查可确诊。

二、外阴纤维瘤:1、简介:外阴纤维瘤为发生于外阴的纤维组织的良性肿瘤。

多位于大阴唇,大小差异很大,一般绿豆到樱桃大小,光滑,质硬,可以推动,表面有沟纹,色泽如正常皮肤,呈浅黄色或深红色,多见于育龄妇女,生长缓慢,一般不恶变。

2、临床表现:初起为硬的皮下结节,继而可增大,形成有蒂的硬的实性块物,大小不一,表面可有溃疡和坏死。

3、鉴别要点:此瘤有包膜,界限清楚,常带蒂。

镜下见大量纤维细胞。

三、表皮囊肿:1、简介:肿瘤可多发,由几毫米至数厘米大小不等。

囊肿缺乏血管。

表皮囊肿偶有恶性变,呈浸润性生长,可恶变为鳞状上皮癌,有的可随脑脊液广泛播种转移。

2、临床表现:不同部位的表皮样囊肿临床症状及体征亦不相同。

70%病人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

3、鉴别要点:其囊壁光滑,为复层鳞形上皮所衬,浅表层向着腔内,囊内呈灰白色豆渣样物。

四、外阴恶性肿瘤:1、简介:原发性外阴恶性肿瘤较少见,最常发生在50岁以上老年妇女,如外阴平滑肌肉瘤、外阴纤维肉瘤等。

发生的部位以大阴唇最多,约占71.2%,其次为小阴唇、阴蒂、尿道口周围,再次为前庭大腺及会阴。

2、临床表现:在病变发生的同时或之前局部有瘙痒症状或烧灼感,以晚间为重。



12. 顆粒細胞瘤

惡性顆粒細胞瘤有兩種類型,一類表現為臨床惡性、組織學良性;另一類表現為臨床和組織學均為惡性。

目前較公認的惡性標準是:. 1.病理形態良性,但臨床複發或 ...主頁醫院/診所醫護詞典疾病大全中藥方劑健康庫>疾病大全>腫瘤惡性顆粒細胞瘤有兩種類型,一類表現為臨床惡性、組織學良性;另一類表現為臨床和組織學均為惡性。

目前較公認的惡性標準是:1.病理形態良性,但臨床複發或有轉移;2.體積大於4-5cm,核分裂2/10HPF,有梭形細胞瘤,核大並核仁明顯,有壞死,生長迅速或複發,此六種現象不必全部具備。

疾病描述惡性顆粒細胞癌罕見,常發生於皮膚或皮下組織,少數也見於膀胱和喉部。

 特點顆粒細胞瘤好發於成人,男女比例為1:3,最常見於舌部,其次好發於四肢,皮損為淡紅至黃色硬質結節,0.5cm~3.0cm大小,一般無自覺癥狀,少數有陣發性鈍痛,為良性腫瘤,可惡變。

其特點為瘤細胞聚集成團,胞質中有豐富的嗜酸性顆粒。

 顆粒細胞瘤癥狀體征本病罕見,常發生於皮膚或皮下組織,少數也見於膀胱和喉部。

腫瘤邊界不清,可長得很大而破潰,常發生局部淋巴結或廣泛內臟轉移。

  顆粒細胞瘤病理生理可分為兩型:一型原發腫瘤和轉移性灶內瘤細胞有明顯異型,可見自典型顆粒細胞經多形性顆粒細胞向無顆粒多形性梭形細胞演變過程中的瘤細胞,核有絲分裂象多見。

另一型儘管臨床生物行為為惡性,但瘤細胞僅略大,染色較深,輕度異型,偶見核有絲分裂象。

  顆粒細胞瘤診斷檢查需與下列腫瘤鑒別:①鱗狀細胞癌,癌細胞內雖偶見顆粒,但電鏡下有橋粒,顆粒對PAS染色呈陰性反應。

②顆粒細胞基底細胞癌,顆粒對PAS染色雖亦呈陽性,但顆粒細胞的胞核偏向一側,瘤細胞團周邊基底樣細胞排列成柵欄狀。

  顆粒細胞瘤治療方案結合臨床及病理變化採用外科手術治療及化療。

顆粒細胞瘤13324<<克羅恩病關節炎考登病中的多發性毛鞘瘤>>顆粒細胞瘤相關圖片顆粒細胞瘤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僅供參考。

相關疾病顆粒細胞瘤卵巢顆粒細胞瘤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外陰顆粒性肌母細胞瘤陰道粒細胞肉瘤播散性嗜酸粒細胞增多性膠原病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單純性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單純性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症單純性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症兒童胰腺功能不全並中性粒細胞減少症綜合征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症隨機推薦乳房結核乳房棘球蚴病乳房肥大症乳發蠕形蟎病肉癭肉芽腫性鬆弛皮膚肉瘤皮膚轉移肉痙肉毒中毒肉痹肉孢子蟲病融合性網狀乳頭瘤病溶組織內阿米巴病溶血性鏈球菌性壞疽溶血尿毒綜合征溶血尿毒症綜合征溶血過度所致貧血溶血日光性雀斑樣痣



13.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臨床一般無特殊癥狀,大多是偶爾發現,陰唇處多見,偶見于陰蒂。

多單發,多發性結節少見。

通常表現為真皮...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臨床一般無特殊癥狀,大多是偶爾發現,陰唇處多見,偶見于陰蒂。

多單發,多發性結節少見。

通常表現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無痛結節,大小從1.5~12cm不等,質硬。

1.宜吃高蛋白食物2.宜吃高維生素食物3.宜吃高熱量易消化食物宜吃食物列表宜吃理由食用建議胡蘿卜泥胡蘿卜素有助于維持皮膚細胞組織的正常機能,所以,適合濕疹患者食用。

可以蒸炒或榨汁食用。

豌豆豌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維生素A原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起到潤澤皮膚的作用。

每天100-200克。

大豆大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對皮膚有好處。

每天50克,煮粥食用。

1.避免油膩難消化食物2.避免油炸、熏制、燒烤食物3.避免高鹽高脂肪食物忌吃食物列表忌吃理由其它建議蝦蝦為發物,食用后容易導致濕疹復發或加重。

魚、蟹、牛肉、羊肉也不要食用。

辣椒辣椒辛辣刺激,會刺激皮膚瘙癢加重,影響濕疹痊愈。

大蔥,大蒜也不要食用。

腌制菜生姜性熱,會加重瘙癢癥狀,對濕疹是一種刺激,所以,不能食用。

花椒,芥末也不要食用。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其他名稱:外陰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惡性顆粒細胞瘤,顆粒,維生素,胡蘿卜素,列表,外陰黑色素瘤(其他名稱:外陰黑素瘤)外陰白斑相關閱讀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其他名稱:外陰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外陰顆粒性肌母細胞瘤(其他名稱:外陰顆粒細胞成肌細胞瘤,外陰粒細胞性成肌細胞瘤,外陰粒性成肌細胞瘤,外陰粒性肌母細胞瘤)外陰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其他名稱:外陰惡化纖維組織細胞瘤,纖維黃色肉瘤)外陰惡性淋巴瘤(其他名稱:外陰何杰金病,外陰何杰金氏病,外陰間質瘤,外陰外皮細胞肉瘤及淋巴肉瘤,外陰網狀細胞肉瘤)外陰梅克爾細胞癌(其他名稱:外陰Merkel細胞癌,外陰皮膚APUD癌,外陰皮膚小梁癌,外陰神經內分泌癌,外陰原發性小細胞癌,外陰柱狀癌)外陰基底細胞癌(其他名稱:外陰基底細胞癌癥)眼瞼惡性黑色素細胞腫瘤(其他名稱:眼瞼惡性黑色素瘤)外陰血管外皮細胞瘤(其他名稱:外陰周皮瘤)外陰神經鞘瘤(其他名稱:外陰施萬細胞瘤,外陰許旺氏細胞瘤,外陰外周神經膠質瘤)外陰脂肪肉瘤(其他名稱:外陰成脂細胞瘤,外陰脂母細胞瘤)外陰滑膜肉瘤(其他名稱:外陰惡性滑膜瘤)外陰卡波西肉瘤(其他名稱:外陰Kaposi肉瘤,外陰多發性特發性出血性肉瘤,外陰復發性持續性出血性肉瘤)腎嗜酸細胞瘤(其他名稱:腎嗜酸性細胞瘤)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其他名稱:外陰急性蜂窩組織炎癥)內容搜尋推薦文章月經疹月經疹,是與月經有關的皮膚玻婦女每逢月經來潮前1~3天發生皮疹...陰囊濕疹用什么藥膏這六種效果好男性很嚴重的一個疾病就是男性陰囊濕疹,得了這個陰囊濕疹之后可...谷丙轉氨酶偏高谷丙轉氨酶(簡稱GPT、ALT)偏高在臨床是很常見的現象。

肝臟是人體...口腔裡面長了一個黑點的是什麼東西?本文由《小葉》發佈於2015-08-0421:31:58,文章收穫了342個贊。

...巴氏腺囊腫巴氏腺囊腫是女性常見的外陰炎症之一,因發病比較緩慢,症狀不典...女人保養皮膚的秘訣,35歲的女人保養秘訣女人的皮膚會顯示其年齡,到了30歲后皮膚就開始有皺紋,斑點也會...骨島骨島也稱骨斑(bonespot)、骨生骨瘤(enostosis)、內生骨瘤,為松...哪些精油可以美白現在越來越多的愛美女性都知道可以用精油來美容護膚,特別是在...腫瘤熱療熱療即加熱療法,是指通過升高體溫或局部加溫,改變腫瘤細胞所處...腎盂分離腎盂本身就是一個空腔,內佈滿尿液,實際是分離的。

所謂B超顯示...運動性腹瀉運動性腹瀉是一種功能性腹瀉,與運動項目的運動量直接相關,體能...附睪炎附睪炎是多由前列腺炎、精囊炎沿輸精管逆行感染而發生的附睪炎症...早孕反應在受孕的第一個月,一般感覺不到新生命的開始。

但是,有一些重要...頭皮結痂簡介:頭皮結痂,在寶寶頭上是常見。

如果寶寶的頭皮上有一片片...陰莖硬結症陰莖硬結症又叫陰莖纖維性海綿體炎,又稱波洛尼氏病(1743年首先...



14.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臨床一般無特殊症狀,大多是偶爾發現,陰唇處多見,偶見於陰蒂。

多單發,多發性結節少見。

通常表現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無痛結節,大小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臨床一般無特殊症狀,大多是偶爾發現,陰唇處多見,偶見於陰蒂。

多單發,多發性結節少見。

通常表現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無痛結節,大小從1.5~12cm不等,質硬。

基本信息中文名: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別名:外陰惡性顆粒細胞施萬細胞瘤季節分布:四季傳染病:否臨床表現:外陰腫脹外陰壓痛結節併發症:可通過淋巴結轉移到肺、肝和骨等疫苗預防:否就診科室:婦產科發病部位:女性生殖部位發病原因以往曾認為惡性顆粒細胞瘤來自肌母細胞(稱惡性顆粒性肌母細胞)、組織細胞、成纖維細胞、未分化間葉細胞等。

但近年來通過免疫組化和電鏡超微結構發現均支持是施萬細胞來源。

發病機制腫瘤表麵皮膚完整。

腫塊邊界不清,因此腫瘤常帶有周圍的脂肪和肌肉。

切面腫瘤呈灰黃色。

光鏡下見瘤細胞大小不等,呈巢狀或索狀,胞體圓形、多邊形、卵圓形、梭形不等。

胞漿豐富,充滿大小相似、分布不均勻的嗜酸性顆粒,PAS陽性。

胞核大小不等及深染,核分裂象>2/10HPF,可見凝固性壞死,見到轉移則診斷更為明確。

電鏡下見胞漿內顆粒為自噬小泡,同時可見有髓或無髓的軸索樣結構。

瘤細胞呈S-100蛋白和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陽性,CD68和CD57(Leu-7)可為陽性,但特異性均不強。

症狀臨床一般無特殊症狀,大多是偶爾發現,陰唇處多見,偶見於陰蒂。

多單發,多發性結節少見。

通常表現為真皮或皮下孤立的無痛結節,大小從1.5~12cm不等,質硬。

由於惡性顆粒細胞瘤核的異型性和細胞多形性可不明顯,而臨床良性的顆粒細胞瘤可表現為核多形性和核分裂象增多,同時良性顆粒細胞瘤可為多中心病灶,所以良、惡性較難鑑別,尤其應特別注意惡性顆粒細胞瘤中組織學表現為良性,而生物學行為是惡性的一面,要在轉移前做出診斷往往較困難。

所以在診斷時應多取材,多切片,仔細查找核異型區,特別注意血管侵犯。

有學者提出惡性顆粒細胞瘤的診斷標準需結合組織形態學和免疫組化染色,認為需具有:核分裂象增多;腫塊壞死;空泡狀核伴大的核仁;顯著的梭形;Ki-67>10%和p53陽性。

Tsuchida等(1997)認為異型的核分裂象最能預示侵襲性的臨床行為,而核的異型和局部浸潤並不能作為診斷惡性的標準。

預後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預後差,生長快,局部復發率高,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易遠處轉移,可經淋巴管轉移至區域淋巴結或通過血行途徑轉移至肺、肝和骨等。

檢查1、腫瘤標誌物檢查、p53抑癌基因檢測、免疫組化檢測。

2、組織病理學檢查。

鑑別1.外陰平滑肌瘤該瘤體質硬,界限清楚,病理檢查可確診。

2.外陰纖維瘤此瘤有包膜,界限清楚,常帶蒂。

鏡下見大量纖維細胞。

3.外陰惡性腫瘤如外陰平滑肌肉瘤、外陰纖維肉瘤等。

惡性腫瘤生長較快,常伴有疼痛感,病理檢查可確診。

併發症可通過淋巴結轉移到肺、肝和骨等。

治療顆粒細胞瘤為卵巢低度惡性腫瘤,因為其有“晚期復發”的特徵,長期隨診更為必要。

1.成人型顆粒細胞瘤開始每3個月隨診1次,1年後每半年複查1次。

重要的是堅持長期隨診。

由於成人型顆粒細胞瘤術後5年、10年甚至20年復發均有報導,Lauszus等(2001)報導臨床Ⅰ期顆粒細胞瘤的5年生存率為94%,10年為82%20年為62%,所以要隨診5~10年,甚至更長時間。

2.幼年型顆粒細胞瘤大約有5%的幼年型顆粒細胞瘤為惡性,其特點是復發快,一般在最初診斷後2年內就可以廣泛腹腔內擴散,故術後嚴密隨診對這類病人更顯重要。

隨診時間亦應每3個月1次,1年後每半年1次為宜。

3.隨診內容(1)全身體檢:腹部尤應注意,觸摸有無包塊、有無腹水的發生。

(2)認真仔細的婦科盆腔檢查對於盆底、子宮直腸窩側穹隆等處出現的增厚、結節要十分敏感,了解有無復發病灶的出現。

(3)內分泌檢查:隨診陰道塗片變化,檢測血內、尿內激素水平變化。

(4)影像學檢查:X線胸片檢查,了解有無遠處轉移;盆腔B超MRI、CT均可了解盆腔、腹腔臟器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