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黑暗的幽谷-談焦慮與恐懼(上) | 如何消除恐懼

肯定她的正向意圖,接著帶領她朝向「如何應付」,才能走向「應付自如」的目標。

清蓉若能在紛亂的思緒中,專注於如何克服媽媽求死的迷惑,「不知所措」的恐懼 ...王治興的情緒故鄉跳到主文王治興於痞客邦為情緒解鎖與探源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Feb22Wed201709:43走出黑暗的幽谷-談焦慮與恐懼(上)焦慮是我們最常出現的情緒,恐懼卻是人類的原始情緒。

兩者似十分接近,焦慮中常夾雜著恐懼,恐懼也會擁抱焦慮。

心理大師Alexander認為焦慮是飄浮不定的心理恐懼,恐懼則由痛苦經驗所引發。

心理和精神病學家KarenHorner說:焦慮和恐懼都是面對危險時所產生的情緒反應。

恐懼是人們對自己必須面對的危險做出應有的反應;而焦慮則是在面對危險,甚至是想像中的危險時,顯現出不對等的反應。

然而,從感覺的角度去區分,焦慮與恐懼兩者卻截然不同。

當一個人生活上、心理上有威脅感;或感覺有危機、要失控了;或覺得心理、生活受到影響、受到干擾;或心理感到慌亂時,就會產生焦慮。

其情況嚴重時稱為恐慌、驚慌、焦慮、煩躁,其次是著急、擔憂、緊張,較輕微者是擔心、憂慮。

恐懼則來自內心沒有安全感、不安;或覺得惶恐、害怕;或者對遭逢之事感到不知所措、無法承受時,所產生的情緒。

其強烈程度最高是驚恐,其他依序為恐懼、畏懼、震驚、驚嚇。

兩個情緒分別介紹如下:恐懼時的想法及其正向意圖心中恐懼的人表露於外是慌張、緊繃,容貌舉止也流露出一副疑神疑鬼、怯弱的模樣,所以心懷恐懼者被戲稱為膽小鬼。

他們會迴避風險事件,遠離冒險行徑,遇事也裹足不前。

於是乎,從一個處於恐懼的人身上可以觀察到敏感脆弱、力不從心等可憐象。

欲了解恐懼可從沒有安全感、不安、無法承受、不知所措、害怕、惶恐這幾種感覺談起,再由每個感覺深入其不同的想法及其正向意圖,方得為恐懼解嗎。

陷於恐懼情緒的人,若感覺到的是惶恐、害怕、不知所措時,心裡會對自己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或其他類似語言,此刻它所傳達的正向意圖是「希望能夠應付自如」、「希望能夠克服」。

倘若恐懼來自無法承受的感受,就會發出「我受不了」,或其他類似吶喊,其正向意圖指向「想要壯大起來」,或「想要保護自己」。

人在感到不安或沒有安全感,而心生恐懼時,心裡會想「我不能沒有」、「我不能失去」、或其他類似念頭,他的正向意圖是「想要得到」、「想要擁有或保有」、「想要維持平順」。

各取一個代表性的感覺,用案例說明之。

首先引用《我的家缺角了》書中的「家變」,描述因「不知所措」而產生恐懼案例:清蓉來諮商是因為最近跟男朋友分手,她對與男友的分分合合感到焦慮。

…談及家裡的問題,她說自己有個很可憐的姊姊、一個鬧自殺的媽媽、一個不像男人的爸爸、還有賭徒的哥哥、一個不長進的弟弟。

姊姊不敢跟男友論及婚嫁,她擔心如果她說了家裡人的事,男友就會瞧不起她。

媽媽的心事都跟清蓉說,…每每媽媽向她訴苦,爸爸就在旁罵媽媽,媽媽會威脅「自己去死了算了」,讓清蓉很恐懼、很難過、也很無力。

就這段描述,清蓉呈現的情緒有:「與男友的分分合合感到焦慮」;「談及家裡的問題」的羞愧;對「不像男人的爸爸、還有賭徒的哥哥、一個不長進的弟弟」產生反感引發的厭惡;不捨於「可憐姊姊」勾起的難過;以及對「媽媽威脅自己去死算了」感到不知所措帶來的恐懼;苦於無力面對家庭問題產生的沮喪;強忍心頭之苦引起的悲哀。

單就與本章有關的恐懼而言,她在面對母親尋死而「不知所措」時,內在的自我對話可能是「媽媽想要自殺,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倘若有人能幫她釐清「在擔心母親自殺,而不知該怎麼辦的當下,心裡最想要的是什麼?」或許就能引導出「希望能夠應付自如」的正向意圖。

肯定她的正向意圖,接著帶領她朝向「如何應付」,才能走向「應付自如」的目標。

清蓉若能在紛亂的思緒中,專注於如何克服媽媽求死的迷惑,「不知所措」的恐懼自會在「如何應付」中灰飛煙滅。

《秘密,說還是不說》書中有一篇面臨親人即將過世,因為「無法承受」而恐懼,陷於該說還是不說的兩難議題。

西摩第一次診療時問我:「每天都對女兒說謊,還是把她隔離,不讓她知道我太太就要死了?」他說女兒珍妮絲十一歲,太太瓊斯特則在骨癌末期。

「她知道媽咪有『背痛的問題』,並且需要待在床上。

每個跟我說話的人,都說女兒珍妮絲馬上就會發覺了,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