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書摘】如何消除內在恐懼?懂得「承認」和「訴說 ... | 如何消除恐懼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會害怕,明明害怕卻還是勇敢面對恐懼。

我們總以為坦承內心的不安就是向別人示弱,但其實這樣的行為才是最勇敢的,甚至有文獻研究,當我們主動坦承自己 ...首頁大人知識個人管理【大人學書摘】如何消除內在恐懼?懂得「承認」和「訴說」,比視而不見更有用【為什麼大人學選這篇文章給你?】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會受到他人的批評,而很多人的應對之策就是選擇不去理會,但事實上我們仍舊很難無視這些負面言論。

所以比起一味地去忽略,不如選擇勇敢地正視自己的感受,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你對自己的恐懼。

 真正的勇敢不是不會害怕,明明害怕卻還是勇敢面對恐懼。

我們總以為坦承內心的不安就是向別人示弱,但其實這樣的行為才是最勇敢的,甚至有文獻研究,當我們主動坦承自己害怕的事物,害怕的程度將會有所降低。

 蘇珊曾遭大火紋面,她的全身百分之二十受到二、三級燒燙傷,整個臉部滿化膿的水泡,但她沒有選擇躲躲藏藏,反而選擇坦然面對大家異樣的目光,因為她知道唯有積極的去接受自己,才能放下內心的恐懼。

 我們或許害怕演講、害怕過去的糗事曝光、害怕眾人的訕笑等等,當我們面對這些時,不妨找個信任的人大膽地法這些感受說出來吧!或許,在坦承後的如釋重負你會發現自己的恐懼「也不過如此嘛!」 把你的恐懼攤在陽光下 我們會害怕別人對我們抱持負面的想法,其實是對自身恐懼的一種投射。

 假設某人對你說:「你的綠色頭髮醜死了!」你很清楚不必理會他,因為你明知他在胡說八道。

(呃,除非你買的自助染髮劑出包了。

) 但如果有人對你說:「你在那個專訪中說的話根本沒有權威性!」那你就會信以為真,因為它呼應了你內心對於自己的負面評價。

 各位或許聽過這樣的建議:「別再相信那些會傷及自身的負面言論。

」但本書並非撫慰心靈的勵志型書籍,我也不是很會替人加油打氣的作者;要是人生真有那麼好混,我們大可不理會一切事物,更不必耿耿於懷:「我穿這件衣服會不會顯得很胖?我講話時的手勢會不會太多?我身上噴的無味體香劑是不是還聞得出來?」 要我們無視負面言論,真的很難辦到。

 所以,我的想法是,你就大膽挺身而出,坦然面對別人會怎麼看你的那份不適吧。

 正視你的感受,不管是開會前擔心上司想法的忐忑,還是在意新約會對象看法的緊張,乃至於演講前擔心聽眾會對你「品頭論足」的不安。

而且要把你內心的這些不適,坦白告訴別人;當你明白說出內心的不適後,你反而會覺得心中一片坦蕩。

 這感覺彷彿卸下手銬腳鐐那般暢快,但那具枷鎖其實是你自己打造的。

當你把一個長期深藏在內心的想法或感受釋放出來,你的心靈也會跟著重獲自由,否則天主教徒幹麼要跟神父告解?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說,各位的終極目標,就是徹底拋開你的羞辱感與內在不適;因為羞辱感與內在不適,其實具有即時提醒我們行為失當的功能,所以你應該善用此一功能,並且知過能改。

然而任何一種情緒都應適可而止,否則反倒會造成危害;若我們因為過度在意別人的想法,而對自己的一切作為感到羞恥,這就太過極端了。

 更糟的是,我們最後有可能呈現出表裡不一的自己。

 不妨先跟某個你信任的人,不管是好友、伴侶,或是認識多年的同事談談,也可以跟那位陪你一起錄製影片的人聊聊,把你的感受告訴他們。

 假設你即將出席一場大型會議,你可以告訴他們,你對於出席者的意見感到很「緊張」。

最好能說明細節,具體說明你究竟在緊張什麼,因為你未必是對整場會議感到緊張,而是其中某項因素令你感到不安。

搞不好你只是擔心上級要你提出意見,但是你毫無頭緒,所以覺得很緊張。

 他們會怎麼看待你呢?他們會覺得你很蠢嗎?認為你不能勝任這份工作?抑或是因為與會者當中有許多強勢的人,一想到要在他們面前表達意見你就頭大。

 只要如實說出究竟是什麼事情令你內心忐忑不安,你說不定就會發現以下四件事,是你之前從未曾想過的─── 一、其實,每個人的感受都一樣。

光是知道這一點,你就會覺得好過些。

 二、聽你訴苦的那個人一定會非常驚訝,因為根本沒有人那樣想,你其實是白擔心了。

像我就經常遇到這種事,我告訴某人我覺得好緊張,結果對方認為我是庸人自擾,並且向我保證:「事情並不像你想的那樣。

」他們說的是真的,相信我。

 三、你會覺得身心舒暢。

研究顯示,把不愉快或負面情緒悶在心裡,不只有害身心健康(悶葫蘆型的人較易罹患心臟病),而且還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