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鬱症16年:14條總結揭開心路歷程 | 躁鬱症治療心路歷程

但總的來說,躁狂一次比一次輕,幾乎無法和正常分辨;抑鬱也能自控一些了。

​所有西藥、中藥、電休克、心理治療我幾乎都嘗試過。

因病程長, ......編者按:平淡理性的描述,卻反而讓人不禁心酸;只有經過極致的抗爭,才能說起來這麼平淡如水。

15年躁鬱經歷的感悟from悠然丨女,33歲,媒體工作者,未婚看到陽光論壇上一位病友的帖子《躁鬱16年》,我流淚了。

不敢相信竟有與我何其相似的人。

除性別不同外,所有的經歷、想法都幾乎一模一樣,連很多細節都差不多,所用的文字也是我多次寫過的。

只是他的躁狂比我重而頻繁。

非常想和他交流。

因為我現在的信心畢竟比他強一些。

多想告訴他他並不孤獨,更不必絕望———「再艱難的路都有盡頭,千萬不要回頭;再無助的心都有希望,千萬不要絕望」。

我的經歷比較有研究價值:今年33歲,患有雙相情感障礙(表現為抑鬱和躁狂反覆交替發作,又稱躁狂抑鬱症)15年,反覆數次,並有家族遺傳基礎。

曾因抑鬱時極度痛苦絕望而自殺數次未遂。

有一次抗抑鬱藥引發的中度躁狂發作被強迫送入醫院治療2月,後有數次抑鬱和抑鬱後的輕躁狂發作,流程是抑鬱-恢復-長短不等的正常間歇期或輕躁狂(不太好分辨)-下一次抑鬱,屬於典型的雙相障礙第二型(重抑鬱、輕躁狂;而相反的為第一型)。

近年發作較規律,每年3月和/或11月底有1-2次抑鬱發作,持續三個月-半年,目前是又一次冬季抑鬱的恢復期。

但總的來說,躁狂一次比一次輕,幾乎無法和正常分辨;抑鬱也能自控一些了。

所有西藥、中藥、電休克、心理治療我幾乎都嘗試過。

因病程長,體會也較多,現總結如下,供大家參考:1.心理上接受這病,把自己定位為殘疾人,放低要求,只要能好好活著就不錯。

首先保證活著,病不復發,減少對大腦的破壞,然後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不要跟正常人比,不要追求世俗的成功,沒意義。

跟以前的自己比更有意義。

我們做到少犯病、能做點有價值的事就是成功。

並且,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自身的成長就是自身的成功。

所以我們不一定非要屈從於世俗大眾的成功標準(名利等等),而是要努力追求自身的不斷完善和進步——也就是成長了。

2.一定要堅持吃鋰鹽等情緒穩定劑,副作用會隨著長期吃藥而減少,還可用安坦和心得安對抗。

但記著要定期做血鋰濃度檢查,避免中毒。

我病程中有次數年未發病,用藥是每天一片氯丙咪嗪、兩片碳酸鋰,另加安坦對抗手抖,心得安對抗心悸。

我可能要終生服藥,以前不接受,總是好了就停,結果總是反覆,後來有位醫生說「既然糖尿病人、心臟病人都要終生吃藥,那你為什麼接受不了呢?」,後來我堅持長期服藥,病情就穩定多了。

就是這個道理呀,把自己比作糖尿病人吧。

抑鬱發作嚴重時可加用抗抑鬱藥,但好轉時一定要及時停,以免加速向躁狂的轉變。

中藥可以吃來調節身體,但作用畢竟不確定,不可因此不吃西藥。

3.藥物和心理治療雙管齊下。

藥物只能改善症狀,治標不治本,而挖掘自己犯病的人格基礎、努力改變性格中的不利因素、糾正病態思維方式才能斷根。

適合的心理治療方法有森田療法、認知療法、行為療法等,都很有效,當然急性期還是要吃藥控制,恢復期再輔以心理治療。

森田療法中的「忍受痛苦,為所當為」和「外表正常,內心健康」,帶著症狀做該做的事,很有效。

對症狀越躲就越重,直面它不理它反而會減輕。

對抑鬱的根本控制,要從人生觀、價值觀和性格的改造入手,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4.運動對抑鬱很有效。

實在不想出門時就買個跑步機在家裡,能流汗最好。

5.抑鬱時強迫自己做一點點事,哪怕只是洗碗、掃地、疊被子、寫篇日記也會減輕無能感,漸漸就能做更多的事。

6.養一隻可愛的寵物對改善抑鬱很有好處,能減輕孤獨感,為照顧寵物的需要也能強迫自己做事。

當然前提是要喜歡小動物,有愛心。

7.有一份穩定且壓力不大的工作很重要,可以分散抑鬱思維、增加人際交流、提高價值感和成就感,對抑鬱康復很重要。

切忌封閉在家裡無所事事。

8.有個宗教信仰,基督教和佛教都行。

不一定要信服教義,但宗教包含很多人生哲理,能讓人心境平和,教堂的環境也很能使人放鬆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