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 | 戒斷症狀在何時最明顯

較新的研究顯示,尼古丁戒斷症候群在抽一兩根菸以後就可能發生,而且其發作時間最常可達數週後才發作;一些吸菸者(常見於剛開始吸菸的青少年)對尼古丁戒斷 ...戒菸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此條目包含指南或教學內容。

(2019年3月18日)請藉由移除或重寫指南段落來改善條目,或在討論頁提出討論。

維基百科中的醫療相關內容僅供參考,詳見醫學聲明。

如需醫療服務或可靠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

戒菸是指吸菸者戒除吸用尼古丁的毒癮,亦是目前世界各國一項主要健康議題。

當人類吸入尼古丁後,會影響腦中的獎賞路徑(rewardpathways),使吸食者感到愉悅,不少初期吸食者均認為自己不會上癮,約數週至數月後逐漸成癮。

跟喝酒的人不同,大部分持續抽菸者均受菸癮影響,但經常喝酒的人之中,只有少數為酗酒者。

[1][2]當成癮者停止抽菸後,由於血壓和心跳下降,身體吸氧量亦相應減低,會出現暈眩、煩躁、咳嗽、乾渴、胃部不適、便秘、疲累、手腳輕微發熱,此種不適反應稱為「菸癮」。

如果成癮者拒絕吸菸,讓血管中尼古丁含量大減,約數日後,成癮症狀會大幅紓緩甚至消失,但不少成癮者只要抽幾口菸,數秒內亦能即時解除菸癮,直到菸癮在數十分鐘至數小時後再次發作為止(一些吸菸新手的戒斷症狀可以在數日至數星期後才發作)。

正因為自然調節過慢、而吸入尼古丁能即時暫解菸癮,不少人難以停止抽菸,最終演變成惡性循環,吸入更多的尼古丁,倚賴性更強。

尼古丁與古柯鹼等毒品,被視為最難戒除的毒癮之一。

目錄1歷史2戒菸方法3尼古丁戒斷症候群4戒菸醫療4.1尼古丁替代療法4.2非尼古丁替代療法5參見6參考文獻歷史[編輯]乾隆早年嗜菸,但晚年因健康問題,說戒就戒,因此高壽89歲。

[3]曾國藩早年菸癮極重,數次戒菸不成,他將戒菸喻為「嬰兒斷乳」,說明戒菸的痛苦。

道光21年(1841)7月11日,陳岱雲、梁儷裳來訪,吃完中飯後,曾國藩陪陳、梁2人抽大菸。

道光22年(1842)10月21日,曾國藩再次戒菸,毀菸袋,還立下毒誓:「如再食言,明神殛之!」。

道光22年(1842)11月16日,他又立下三戒:「戒菸、戒妄語、戒房闥不敬。

」。

好友李廣文甚至主動與他結成戒菸同盟。

這次曾國藩終於戒菸成功,畢生不再吸菸。

[4]歷史上首場由政府主導的反吸菸運動始於1930年代的納粹德國,希特勒於青年時期曾每日抽25至40根菸,但後來視此為「紅人」(指印第安人)毒害「白人」的毒藥,並認為吸菸頹廢。

當他當政後,他卻大力推動禁菸運動,包括限制香菸廣告、譴責吸菸、增加菸稅、禁止在公車上吸菸,甚至限制德軍的香菸配額。

希特勒曾經因為他的情人愛娃·勃勞恩吸菸痛斥她。

他甚至承諾,給他周遭成功戒菸者一隻金錶。

但是希特勒自殺後,不少納粹軍官和秘書開始抽菸了。

[5]20世紀後期,世界各國陸續舉辦戒菸相關活動,美國於1977年開始舉辦全國無菸日(英語:GreatAmericanSmokeout),時效僅1日性,每年舉辦1次。

1984年,英國舉辦「無菸日」(NoSmokingDay)活動,之後於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三固定舉辦。

1986年,芬蘭舉辦了第1屆「Quit&Win」的比賽,獎勵成功戒菸者。

到了1994年,這項比賽成為跨國性比賽,主要在歐洲國家舉行,並獲得世界衛生組織的支持。

比賽每2年舉行一次,到了2002年,共有來自80個國家的70萬人參與。

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定5月31日為世界無菸日。

1990年代,不少國家陸續禁止香菸廣告,包括電視廣告、巴士車身廣告等。

2021年4月,紐西蘭政府發布一系列旨在禁止下一代抽菸的提案,提案包括逐步提高合法吸菸年齡,而這可能擴大到禁止向2004年以後出生的人出售香菸和菸草產品。

此提案讓該國往2025年成為無菸國的目標更靠近一步。

[6]戒菸方法[編輯]有計劃地戒菸並確實進行,能提高戒菸的成功率。

尋求戒菸環境,獲得戒菸支持盡可能的避開有抽菸的社交場合,且盡可能的避免接觸二手菸。

參與戒菸團體,例如網路上的戒菸社群、戒菸班,尋求家人或親友的協助和支持。

醫療諮詢直接依靠意志力的戒菸方法,成功率很差,醫療諮詢及藥物都能大幅提高成功率:使用尼古丁替代療法,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