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怕焦慮困住了?】心理諮商師:面對自己內心的糾葛 | 消除生活上恐懼害怕的心理問題

當內心害怕失敗,反映在行為上就會停滯不前。

很多人恐懼陌生的事物,害怕以後要面對的問題比現在多, 一想到未來困難重重,覺得自己沒有能耐面對 ...Share圖片來源:Unsplash【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生活中其實常常會遇見「害怕」,有時小到忍一下就過去,有時卻大到令人焦慮不已。

關於「害怕」,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說:「勇於面對自己內心的糾葛,就是勇氣的表現。

」(責任編輯:張嘉芬)文/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誠實地問問自己,有沒有被「害怕」包圍?害怕被人拒絕、害怕犯錯失敗、害怕別人的眼光、害怕改變、害怕失去、害怕死亡失落。

有趣的是,勇氣的核心就是「害怕」,亦即我們對危險、失敗、失望的回應。

那個時候面對「害怕」的自己是什麼樣子?走進內心深處,體會一下:自己最不想面對的是什麼?1.「害怕」時會想要「控制」當我們感覺害怕的時候,就會想要自我保護。

最常見的保護方式包括:自我控制或是掌控他人。

我在諮商的過程中發現,很多人的能量都花在「自我控制」,每件事情都要預先做好規劃,試圖掌控未來的發展。

有些人是做事情的順序必須完全符合自己要的,不能有一絲一毫紊亂,不然就要花很大力氣重新安排。

有些人則是所有的細節都要很清楚,為了記錄每個細節,自然要花很多時間。

也有些人是物品的排列順序都要整齊劃一,衣服要分不同的顏色放置,碗盤要從大排到小,不能忍受任何失控。

除了控制自己,更辛苦的是掌控他人,期望別人每件事情都跟自己回報,規定別人按照自己的做事方式,要求別人遵守自己的規範,甚至想要掌握別人的行蹤。

2.「害怕」隱藏著「敵意」「害怕」也常常隱藏著「敵意」。

當我們不安時,常常會忍不住跟別人做比較:「別人有我沒有,怎麼可以?我一定要比他更厲害。

」「比較」和「競爭」的背後,其實躲著「破壞性的感受」。

工作時受到「比較」和「競爭」驅使的人,會特別執著於追求「豐功偉業」、期盼自己「一枝獨秀」,成為「與眾不同」的人。

最常出現的狀況是:「我的學歷比較好,怎麼可以安排我去做小嘍囉的工作,這樣不對吧?我要換部門。

」或是認為:「我對公司的貢獻比其他同仁高多了,他們差我太多了,薪水當然也要比他們高才行。

」競爭心強烈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渴望被人讚賞、被人認同,越是想藉由成功來克服不安,對失敗的恐懼就會越強。

3.「害怕」會造成「停滯不前」當內心害怕失敗,反映在行為上就會停滯不前。

很多人恐懼陌生的事物,害怕以後要面對的問題比現在多,一想到未來困難重重,覺得自己沒有能耐面對,乾脆放棄算了。

當我們害怕出錯時,常常會跟別人說:「我不曉得要怎麼做,我可不可以不要做?」或是想要換別人來做:「可以換資深的同仁來做嗎?我可能無法勝任。

」或是用過去的失敗經驗來拒絕接受交付的任務:「上次客訴,我覺得好可怕,讓我有不安全感,我很怕拖累大家。

」何以會認為自己是人生的失敗者呢?起源往往是因為從小不斷被灌輸某種破壞性的訊息:「你不行啦,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你的動作那麼慢,我來幫你做比較快。

」「你缺乏判斷力,經驗也不足,所以要怎麼做,我都幫你想好了,你只要照著做就好。

」「你好可憐,從小爸媽就不在身邊,才會這樣。

」「我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最好表現好一點。

」「再不聽話,你就試試看!」這些訊息都不斷在暗示我們:「你沒有辦法做好。

」現在我們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改變這種破壞性的訊息。

勇於面對自己內心的糾葛,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當我們處在憤怒與恐懼中,自然無法區辨:這件事情,什麼是最重要的?背後的意義是什麼?4.「害怕」產生「沒有理由的焦慮」很多人的生涯遇到瓶頸,探索背後的原因後發現,其實是內心渴望贏過別人,為了達到「贏過別人」的目的,就會變得很難做決定,也不敢冒險,因為做錯決定,就被別人說中了,也就代表自己輸了。

當「內心害怕」超過「真實危險」,就會變得很焦慮。

「焦慮」是我們渴望追求優越卻感到不足的反應。

當「害怕」大過「問題」,就會導致適應不良。

很多人會出現「沒有理由地害怕、焦慮」。

這幾年的諮商經驗發現,有愈來愈多拒學或是抗拒工作的人。

當我們沒有工作的時候,很自然地,就要依賴別人提供生活所需,這個行為意味著「社會情懷較低」,但是「自我興趣卻很高」。


常見健康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